新型肺炎死亡病例过千,尚无一例病理解剖,大家怎么看?

車德莉


截止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死亡1524人,日本死亡一人,菲律宾死亡一人,为什么没有一例解剖的呢?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原因:

一是死亡解剖需要征得家属的同意,要有家属签字并在场。大部分家属不会同意对尸体进行解剖。还有一部分,死者家属由于发病治疗或者隔离等原因,无法到解剖现场。

二是死亡的患者传染性很强,没有十分可靠的措施,保证在整个解剖过程中病毒不传染他人。

三是通过CT扫描、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可以很直观的对人体特别是肺部病毒侵犯的程度全面了解。通过对患者血液分析,已全面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不需要立即通过解剖的方法研究病毒。

无论怎么样?作为医学研究也好,科学实验也好,活体检验和尸体解剖是缺一不可的,相信会有尸体解剖的奉献者。患者本人同意解剖,并有遗嘱,也是可以进行解剖的。

据可靠消息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奶爸K


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进行尸体解剖,这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过据权威媒体报道,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材料目前已送检。

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要做病理解剖?下面用2003年那一场非典的事情给大家解释一下:2003年从广州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又名SARS,在这场疾病刚开始的时候,一直认为病原微生物是衣原体(简单理解就是一种没有细胞膜的致病微生物)。直到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家丁彦青教授对SARS死者尸体进行了病理解剖之后,才得到这是一种非典型性病毒的结论,后期认识到是一种以前未曾认识的冠状病毒。那么,看到这里,大家说尸体解剖重要不重要?

应该说这两具患者尸体的病理解剖可能会加深医学界对于新冠肺炎这种疾病更深的认识。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感染患者80%的都是轻症患者,但剩下的10%~20%的患者都是中重症患者,而且这些中重症患者治疗起来十分棘手。在现代医学为主流医学的今天,医学领域的从业者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如何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应该说,我们会随着这两具病例尸体的解剖,对于这种新型疾病有更多的认识。


张之瀛大夫


在医疗上对普通患者进行尸检要经过各种程序,何况要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尸体解剖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尽管进行病理解剖更有助于我们研究新冠肺炎,但是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个人总结如下:


1、首先尸体解剖能进行的第一步,就是法律上必须有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如果没有直系亲属的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对尸体进行处理,违规处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死要留全尸”,出于对尸体都的尊重,没有特殊情况,极少有人同意进行尸体解剖。


2、进行尸体解剖的人员要有资质,也不是任何一位从事医疗行业的人能胜任。能够进行尸检的地方也都是政府部门规定的,不是任何一家研究院、医疗场所可以进行。


3、新冠肺炎患者是具有传染性,对具有传染性的尸体进行解剖更是难上加难,要考虑很多问题:

①.目前国内能达到传染病解剖的只有北京地坛医院,武汉等地方解剖室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②.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要比普通医护人员更为严格。为防止病毒扩散,每一步都要极为严谨,至少要保证参与解剖的人员不会被感染。

③.解剖后尸体的处理可能是这几个环节中相对比较容易办到的,但是也不要忽视。

④.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有政府的正式批复,医院的正式文件,这样才会大胆的进行解剖。

不过据报道,全国第1例、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十天左右可以取得病理报告,这对于研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以上为我个人观点,若有补充,可以相互交流。


神经外科张大夫


他是司法鉴定界的“福尔摩斯”,也是网红法医秦明的“老师”,作为尸语者,他追求精准地翻译,还事件以真相。
“钟南山院士给我打过电话,他说他们前线的医生就等我这个结果了。否则不知道治疗到底怎么办,治疗效果怎么评估。”
让钟南山院士苦苦等待的,正是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结果。
没有这个结果,就很难探讨病毒的传播途径,也弄不清楚病毒对人体究竟造成了哪些伤害。那么医生和病毒的战争,就处于盲打的危险境地。
好在上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报告公布,迅速刷屏了朋友圈,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也终于可以舒口气。
而这个让钟南山院士宽慰的人,正是网红法医秦明的“老师”,有司法鉴定界“福尔摩斯”之称的刘良。
1、从一到九
当解剖结束后,记者询问他是否恐惧,刘良肯定地答道:
“对,还是恐惧,不恐惧是假的。虽然我以前解剖过SARS,也解剖过艾滋病,但是都是别人已经做过的情况下。”
“这个你做了以后14天之内什么情况不知道,你都不知道它的空气气溶胶(传播)到底有没有这个事情,所以这个是很冒险的事情。”
其实早在1月22日,刘良就呼吁对新冠肺炎的逝者进行病理解剖,并和团队一起递交了紧急报告。
但由于国家没有负压的解剖室,而且需要获得家属的同意,所以等了二十多天。
2月16日凌晨1点左右,59岁的刘良率领团队进入了手术室。面对着与遗体的零距离接触,他们采取了最高级别的防范。
戴着两层口罩,三层手套,两三层的帽子,护目镜加防护屏,再穿上防护服,周身没有一点暴露的地方,厚重得就像宇航员。
在开始解剖前,医生们向遗体长时间的鞠躬。这既是行业的规矩,更是从心底里感激逝者的深明大义,为全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
尽管已经做好了面对危险的准备,但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首先里面的空气非常闷,再加上层层的防护,跟高原反应差不多,有种缺氧的感觉。
其次持续的时间特别长,由于是世界第一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他们特别小心谨慎,前后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是平常的三倍。
当进行到后面的时候,这次解剖已经变成了体力上的较量。腰酸背疼,汗水不停地滴在衣服里,每缝上一针都要大喘气。
最让人担心的是,谁也不知道打开后的遗体会散发出多少病毒,而时间越长病毒就会越多。刘良的团队,就相当于进入了核幅射最严重的地方。
虽然危险重重,但这件事情必须有人去做。
在完成首例解剖后,刘良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下一场工作。
因为数据越多,对疫情的防控越有利。他们的报告,将深刻影响抗疫的进展。
迄今为止,刘良团队已完成了9例新冠肺炎遗体的解剖,占据了全国解剖数的3/4。
2、福尔摩斯
刘良是武汉人,出生于1961年。既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也是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人、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
然而这位法医界的大神,当年差点与法医失之交臂。1983年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神经内科。
面对着这个别人羡慕的锦绣前程,他却闷闷不乐,因为在大四的时候他读了前苏联法医学家阿夫杰耶夫的著作《法医学》,从此对法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巧合的是,两周后他遇到了一位同学。这位同学抱怨连连,对分配的法医工作十分抵触,他根本不想和遗体打交道。
刘良突然间灵光一闪,提出要和他调换工作。对方听后表示同意,两个人都欢天喜地地到了新岗位。
当他还只是一名助手的时候,就接到一个棘手案子。一个犯罪嫌疑人从派出所逃走,却在回家后死在了楼梯间。家属对此不依不饶,声称死者是被警察殴打致死。
当老法医将遗体打开后,并没有发现异常。正准备缝合时,刘良敏锐地观察到死者背部的脊椎向前弓起,有个像黄豆般凸起的点。
于是,刘良请求在死者的脊椎处划一刀。结果先是瘀血流出,然后脊椎椎体像张开的嘴巴一样断裂。刘良因此推测死者从楼梯栏杆侧翻,恰好撞在了木头上。
在证据面前,家属也交代了事实真相,跟推测的相同。刘良也因此声名大振,获得了“刘一刀”的称号。
“稍微马虎点,那个‘黄豆’可能就漏掉了!很多时候只是那么一刀,就能解决问题,因为那一刀就是案件的关键。”
▲ 周秀云案件
后来的刘良又协助警方破获了一桩桩案情。比如湖南黄静裸死宿舍案、农民工周秀云讨薪死亡案、某地公安干部捅自己11刀自杀案等等。
他也因此获得了“福尔摩斯”的称号,成为了法医中的顶尖王者。
3、敬畏传承
影视剧中,总是有反派想要收买司法鉴定人员。只需稍微改一下数据,就能够影响案情的进展。
“在鉴定尸体时,各方表态不一样,鉴定结果不利于哪一方,哪一方就不满意。法医的职责就是帮死者说话,把死者的语言翻译给不懂的人听。”
作为一名法医,刘良从来都用信仰和道德严格约束自己。人命关天的大事,容不得任何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他用“身败名裂”来警醒自己。
▲ 刘良(左)
对每一起案件,他都保持敬畏,并百分之百的投入。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推断出最精准的鉴定结论。
在30多年的法医工作中,他不仅参与了17年前SARS患者的遗体解剖,更主持和参与检案4000余例,经他抽丝剥茧洗刷冤屈的案子不计其数。
由于他在司法鉴定方面的巨大贡献,CCTV把他评选为2016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荣誉的司法鉴定人。
忙碌的他,经常天南海北地跑到全国各地做鉴定,回家变成了一件罕见的事情。而当他好不容易有空闲时,又为法医的职业推广普及操碎了心。
他不仅从事教学和科研,还经常应邀参加讲座,并参与编制了法学的教材。
▲ 《法医秦明》海报
现如今,他门下的弟子们“占领”了许多城市的公安局。连微博上有500多万粉丝的法医秦明,也自称是他的学生。
严格意义来讲,秦明并没有跟过刘良教授。但他的两个师兄,却是跟着刘良教授的博士生。而且他上大学时,读的教材正是刘良编著的。
有了这几层关系,秦明因此自认为也是刘良的学生。
4、巾帼英雄
法医的角色,就相当于战争中的侦察兵。必须冒险深入敌方内部抓一个“舌头”,抓回之后让各种人去审讯。只有知道了敌方的虚实,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围剿。
而在中国,还有许多像刘良这样优秀的法医,其中有一位女士格外引人瞩目。
她就是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解剖了前两例遗体的女法医王慧君。
“17年前2003年,我已经忘记了几号,只记得是正月初十。当时还在家休息,忽然接到一个通知说我们要去做SARS逝者遗体的尸检。”
当时的情况比现在还要糟糕,根本就没弄懂对手是谁,很多人以为衣原体是致病的元凶。而且那次的解剖没有任何参照,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措施。
王慧君一行,仅仅戴着两层口罩,外面套了一层隔离服,用防护眼镜代替了护目镜,甚至直接把鞋套套在雨靴上,就进入了普通的解剖室。
结果刚开始解剖,身边的助手就发生了手误,剪破了一根大血管,血直接喷射到脸上。等解剖完毕后,才用酒精消毒。
等到做第二例时,又有同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冒症状,那种情形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万幸的是,没有法医因此感染发病。
尸检取样后,王慧君又和团队一起做病理分析,发现这种感染并不像衣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反而非常大。
正是这个突破性的发现,第一时间形成病理学报告,传达给了钟南山院士的团队,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巨大帮助。
但当人们在后来赞扬她当年的事迹时,王慧君却表示:
“我的职业不可能推给别人,更何况我当时还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时有担心,但没有害怕,也不想说这件事有多高尚,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因为她,“非典”被改写,但她的心态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依旧是身为医者的平常心。
5、虎穴蛟宫
由于艺术作品的宣传,法医确实给人一种神乎其神的感觉。还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故意丑化法医。刘良则反复强调,法医只是一种职业,不要神化,也不要诋毁。
作为尸语者,他追求精准地翻译,还事件以真相,洗冤者之长恨,守天下之正义。
记者曾经问刘良:“为什么还要去争这个(遗体解剖),去当这个第一?”
刘良淡然地说道:“总得有人去做这个。在世界级的这种大灾之前,如果我们不在里面起点作用的话,我们就是羞愧的这种心理。”
▲刘良(左)和秦明
这种羞耻心,不正是古往今来所有仁人志士共同的品德吗?
当灾难发生时,多数人拼命逃跑,而他们却逆行奔往事发的地点,抵挡着汹涌的狂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董卿在《朗读者》说道:“人的心灵应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泪继续奔跑的人。”
▲刘良(中)和团队
人类所有的智慧,并不是苹果落地后的灵光乍现。而必须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更需要进行一次次无畏的尝试。
有些尝试,如攀高峰采仙草,身后无底深渊;似入海底探骊珠,旁边怪兽潜伏。只有穿过了火海刀山,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所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而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无边的黑夜中才亮起了灯火。
他们勇敢的身影,值得竖立起一座座供世人瞻仰的雕塑。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令狐空

世界华人周刊


你说的不是实际情况。

有位院士带学生每天解剖两例新冠尸体,发现该病除肺以外,对人体的肝、肾、心、脾等重要器官都有严重损害。

所以,国家反复修订治疗指导,现已颁布到第六版了。

对新冠病尸解剖的研究肯定不会停止,只是不予公开公布而已。但是,从报道的一些细节中是可以寻找到蛛丝马迹的。



尘垚4


看到报道了,有捐献遗体的已经解剖了,经过解剖发现多数死亡病例的肺部被痰和粘液堵满了,造成呼吸障碍致死。医疗团队经过讨论确定是因为呼吸机的作用把痰推入了肺里堵塞了肺部呼吸通道,专家组改用中药祛痰和吸痰机结合的治疗方案,现在的死亡率降低了50%。由20日的110多例降到21日的50多例。这个成果是捐献者的付出和医疗团队努力的结果。也显示了中医中药的作用。


66陆游


新型肺炎死亡病例过千,上午一例病理解剖,大家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看法,关于这次疫情,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知道他是病毒传染引起的肺炎,专家资料提取病毒分子,进行分析,然后制造出疫苗,在疫苗产生以前,要用最好的药剂,与病毒进行对抗,因为首先知道了病因,不需要对尸体进行解剖,只需要把肺部看好就行了!这次已经关键是肺部感染。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易知354


我虽不懂医学,但深知新冠病毒的危险与“狡猾”,其潜伏期长,且隐晦莫测,无遗给冲在一线近距离与病患治疗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至命危险,至此全国三千多名奋不顾身的勇士,因公殉职,人们将永远记住为民健康而牺牲的逆行者,伟大的白衣战士,但他(她)们手里没有枪,只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父母及儿女,却化身为冲锋陷阵的英雄,让人动容.泪目.感动和感慨[流泪][流泪],正是这群白衣战士顽强拼搏的守护,我们才安逸无恙,团菜生活…

千言万语化为最高的敬意,致敬,英雄![祈祷][祈祷][祈祷]

我觉得这个病毒传染性很大,易感染,怎么能病理解剖?那感染的风险无可估量,据我知晓,很多医护人员是为病人“插管”而切割气管的开放而感染病毒的,所以这种病理是不适宜病理解剖的,也不知此观点对不对?





不凡64780627


新型肺炎死亡过千,尚无一例病理解剖,那是因为没有捐献身体的病人,觉得奇怪吧?其实想想,也不觉得奇怪的!传染病那么严重,弄不好一切都会拜拜了。大家都在忙于抗病毒,谁还有心思想解剖尸体或是捐献遗体或者寻找捐献遗体的自愿者呢?



Mike3115


首先这个问题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回答更为合适更为科学。

个人就谈一下非专业者对此问题的粗浅认识。第一主要还是人们想留个全尸的传统观念所致,对于大多数死者和亲属而言都不愿意被解剖得肢离破碎。

第二中国现在做什么事都讲究走流程,这九曲十八弯并叠加层层的坎注定是条慢长而艰辛之路。个人认为,这不是严谨的工作作风,因为它办事效率太低,很多事都贻误殆尽。有层层推委没有担当之嫌。

第三来自医疗资源设施本身配置不合理及医疗技术不能满足需要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