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里梅长苏那么聪明,熟知政治人心,为什么不明白功高震主、皇权至上呢?

皮皮虾走


不是梅长苏不明白,而是他父亲林燮太忠心,一心为国。可是他却忘了,这个国是梁帝的!

找错了角度,人家忌惮,当然容易受夏江等人的蛊惑,从而让林家在一夜之间成了叛臣。

梅长苏其实是明白的,否则,他不会向梁帝承诺,他会离开。

梅长苏回京以后得种种,不过是为了赤焰军,为了林家。

但是从这个过程看,把梁帝换成其他人,也应该会忌惮林家,忌惮赤焰军。

别的先不论,说说景睿生日宴上那一幕。

因为涉及南楚的人在场,事情结束后,梅长苏赶紧提醒景琰和蒙挚,要找机会敲一敲他们,否则让人觉得梁国内部混乱。

如果不是站在一定的高度,梅长苏会如此想。但是他明白功高震主,从梅岭的事情来看,他应该也明白要隐藏光芒。

那么,林燮又是如何一步步让梁帝忌惮到灭了林家整个家族?还要置七万赤焰军不顾呢?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原本是兵家常事

林燮对于梁帝的威胁,绝大多数的原因来源于他让梁帝感受到了他的强大,他的不受控制。

梁帝在与梅长苏的谈话中说过,他老说什么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原本是兵家常识,可是当林燮老拿这句话回禀梁帝的时候,梁帝心中就该有想法了。

这个想法就是你已经不受控制了,这么大的军队,竟然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如何得了?

剧情看来,看似梁帝多疑。那么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面对江山,又有几个皇帝可以不疑心呢?

当然了,梁帝让几万将士冤死,也实在令人寒心。可是坐在那个位置的人,从他的角度出发,考虑的不是这几万人吧!

所以,当夏江和谢玉串谋,才会那么容易成功。

当梁帝觉得林燮已经脱离了掌控,当然不会任由他继续发展。

林燮记得当初他们追求的天下,却忘了这个天下首先是梁帝的天下

林燮是和梁帝一起打江山的人,他们有共同的梦想和追求。

是的,林燮帮梁帝打下了江山,让他坐上了王位。

从林殊在朝堂申冤时背出来的关于林燮的功勋来看,林燮的确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救梁帝于危难。

按理说,这样的人是功臣,是能人,应该是忠心耿耿。

然而,正是因为林燮知道得太多了,功劳也太多了,也知道这江山来之不易,所以很忠心。

因为忠心,所站的立场就不一样了,到了梁帝那里,也就变了味道了。

梁帝变了,而林燮还记得当初的情义,他们想要的天下的样子。可是他忘了,这个天下,已经是梁帝的天下!

别说臣子,就算是皇帝的儿子,也是先君臣,后父子。

后来林殊也曾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话大概也只能是愿景。

从梅长苏回京以后的人脉来看,谁不忌惮?

梅长苏时隔多年以后,回到京城,把靖王从一个毫不起眼的王子,一步步推上太子之位,靠的绝不仅仅是他无双的智计。

要办成这样的大事,靠的还有人脉。

朝廷上,手握五万禁军的大统领,蒙挚,只在赤焰军中待过半年!但是蒙挚对梅长苏的忠诚,胜过对梁帝!

霓凰郡主,手握十万南境大军,对梅长苏一片痴心。为了梅长苏,她敢带穆王府的人一起反!

不说言候,静妃,纪王等人的相助,此两者的分量不轻啊!

江湖上,梅长苏自己经营的江左盟,高手如云,在江左地界,江左盟威望一年强过一年。江左盟能够如此强大,也是因为江左盟里有赤焰军旧部的缘故。

不说别的,就说一天之内,甄平一人就能把卓鼎风请进京城的人都打败,足以证明江左盟实力。

琅琊阁,一个天下信息的汇集点,可以得到很多的信息。恰巧,这个地方的老阁主与梅长苏父亲林燮是好友,而少阁主蔺晨与梅长苏是好友。

你看,这些人脉资源,又有多少人可以随便拥有?比如誉王,费尽半生心血,也是艰难。

反观梅长苏,这些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人脉而已!

看看这些人脉,怎么能不让人忌惮?几年以后林殊回来都如此,何况当年的林帅?!

所以,不是梅长苏不明白,而是林燮没有明白,这个天下是梁帝的天下,而不是当年打江山时候他们共同希望的天下了。

因此,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所站的角度。不刻意隐藏自己的锋芒,但是也要看清自己所站的位置。


无心浪味仙


琅琊榜中,没有一个人是蠢蛋,只不过大家都低估了梁帝的狠毒。

在琅琊榜中,一个能和言侯爷一起陪伴梁帝长大,帮助他打下江山,并且把大梁的赤焰军培养成战力这么强大的军队的林燮肯定不是普通人,而林殊这个天才少年,更不是。我想,他么也是明白功高盖主,皇权至上的,只不过,这么多年的信任,陪伴,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情,以及这么多亲情在,所以他们一直都相信梁帝不会至他们于死地的。

更何况,那时候的林殊,也还只是一个19岁的孩子,他的眼里心里,梁帝就是舅舅,也是姑丈,是至亲的亲人,加上,他一心放在战场上,根本就不会想这些所谓公告盖住的事,更加不会预料到,梁帝的狠毒,足以灭掉他们这些所有人,六亲不认到这个地步。

还有一点,可能大家都没料到的,他们忽略了另一个亲人的野心和一个朋友的狠辣。这两个人就是谢玉和夏江。

谢玉也是林殊的至亲亲人啊,是他的姨丈呀,这些人都是看着自己长大的,而当年的夏江因为各种原因,跟他们父辈也是好朋友,可谁也想不到,最后会是这两个人联手,给七万赤焰军,给祁王,给林燮满门一个没法回转的死局。

林殊他们只知道带兵打仗,却忽略了朝廷上的很多暗潮汹涌,甚至也忽略了祁王在梁帝心中的不讨喜,忽略了梁帝对皇权的紧张在意。

最致命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忠君爱国,光明磊落,亲族和睦,却会引起别人的忌惮。以至于他们忘了一点:功高盖主不可怕,可怕的是功高盖主,还被抓到忽视皇权,觊觎皇权,甚至是有谋反之心的“证据”。

这些才是他们走到那个下场的根本原因。


兮言小姐


《琅琊榜》中,梅长苏是明白功高震主,皇权至上的,只是林殊不明白。

锋芒过盛的林殊

在他还是林殊的时候,他是皇城中无比耀眼的星星,父亲是赤焰军主帅,统领几十万大军,母亲是当朝公主,他从小跟皇子公主们一起玩耍长大,是当之无愧的皇亲国戚。

彼时的他,神采飞扬,作为赤焰军少帅,不仅带兵打仗能力一流,而且他的文采也是相当的好。纪王爷曾说,他当时是皇城内最风光无两的公子。可见,彼时的林殊,是不懂得锋芒太盛易招人嫉妒的。

不懂人心的林殊

在林殊的心里,他和他的父帅是一心为国的。虽然他更敬重皇长兄,然而国家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然而也许是他的前半生太过顺风顺水,他没办法体会到经历过皇权争斗的梁王的心思的复杂性。

一个他称呼为舅舅的人,一个从小抱着他放风筝的人,一个他视为亲人的人,他根本没有想过他会对他们产生猜忌之心。

不仅他没想过,连他的父帅,他的祁王兄都没有想过。

深谙皇权斗争的梅长苏

在林殊经历过一次生死之后,脱胎换骨成长为梅长苏的时候,他已经深谙皇权争斗的可怕。

所以他能在千里之外,仅仅靠自己的谋略,就让一个继位最无望的六皇子成为燕国的太子;

在他到梁国之后,也能靠着谋算人心,一步步为赤焰军洗雪冤屈。

但是毕竟他是懂人心的,所以在最后他跟梁王的对话中,他说了,他会离开景琰,离开梁国。因为他知道,只有林殊真正死了,这场争斗才算结束。

同时,他是帮靖王站到至高之位上的人,而且他还掌握着江湖上最大的帮派,江左盟,这样的处境跟当时他的父帅有何区别?

自古以来,人心最难测,深谙人心的梅长苏,此时已明白,功高震主,再亲的感情在利益面前都可能产生裂痕的道理,所以他选择假死,远遁。


八卦小蜗牛


梅长苏是挫骨削皮重生之后才变“聪明”的。

之前,他只是一个张扬的少年天才林殊,毫不掩饰锋芒。

如果林殊早就熟知政治人心,明白功高震主,就会懂得收敛锋芒。

就像后来的梅长苏低眉浅笑,隐于幕后。

也许林殊不是不知道,他只是不愿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的父亲林燮和梁帝是同窗,不是简单的知遇之恩。

再者,梁帝将自己的猜忌藏得够深。

在赤焰军全军被灭之前,梁底都没有流露出一丁点忌惮林燮的意思。

最重要的一点,林殊和他的父亲,压根没觉得自己“拥兵自重,只听祁王”。

他们始终认为军中临场决定是事从权宜,并非挑战皇权。

祁王也不觉得自己屡次谏言是挑战梁帝权威。

林燮、林殊和祁王太相信梁帝,太相信他们的情谊,轻视了人心易变和人心险恶。

而梁帝,本就是一个心胸狭窄,内心有太多阴暗的人。

他和林燮、祁王看事物的方向就是不一样的。

所谓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人和君子,怎么可能想到一块儿去?

祁王临死时,终于明白了这种不同,他感叹自己不懂父王,父王也不懂自己。

当然,皇权也加速了粱帝心性的堕落,很难有人能抵抗皇权的侵蚀。

十几岁的林殊正是风华正茂,恣意阳光之时,怎会明白这些阴暗的内里?

如果他明白,就不会是林殊,而是梅长苏了。

(答者:天涯小鸟)


天涯小鸟movie


《琅琊榜》中梅长苏其实就是原林殊,十二年前随父亲一起带领七万赤焰军大军梅岭杀敌,结果遭奸佞小人陷害,七万将领全军覆没,林殊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后削骨易容,忍受常人不能忍受止痛,因梁帝昏庸为给赤焰军平反搅动朝廷风云扶持靖王为储君。

梅长苏不是不知道功高震主,皇权至上,相反的曾经的赤焰军,她他的父亲,祁王等人就是太知道这一点了,为梁帝浴血杀敌,冲锋陷阵,结果在遭遇不测之后,梁帝对他们并不信任,最后因为自己的疑惑杀害了祁王一家,同时还给林家扣上了逆反的罪名。就连一向交好的靖王在求情之后也被梁帝所忌惮,不重视。

而且即使十二年过去了,林家遭遇灭顶之灾之后,林殊化身梅长苏为人出谋划策,他依然相信皇权至上的道理,只是因为当下的皇帝并非明君,混乱至极,边境纷乱四起,而且为给赤焰军平反,作为谋士的梅长苏决定协助靖王做储君,因为他认为在当下局面,誉王和太子都不能成为明君,只有靖王,一是认可他的人品,另外他认为只有靖王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且只有靖王才能还赤焰军清白,所以他为靖王扫除一切路上障碍,坐上储君之位。

综上,梅长苏不是不知道皇权至上,而是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嘻娱记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改为”梅长苏那么聪明,熟知政治人心,是不是就能原谅杀父仇人?“

在《琅琊榜》中,因为皇帝的猜忌,忠君爱国的祁王和林帅被扣上谋逆的罪名整整12年,这份屈辱时刻萦绕在梅长苏心里,所以按他所说:既然上天让他活下来了,那就一定要做些什么。”

于是,他由林殊化身梅长苏,潜伏在誉王身边,借誉王之手拔掉太子的羽翼,让他们两败俱伤,暗地里扶持儿时好友靖王登上太子之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得666。

而他所做这一切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给大梁换新君,匡扶朝政,洗刷七万赤炎军冤屈。

最终,他做到了。

在皇帝被逼迫地语无伦次,蓬头垢面,哭着向梅长苏解释当初为何要杀祁王和林帅之时,梅长苏心如止水,毫无挂念地转身离去。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梅长苏仍旧不懂得皇帝的苦心,皇帝杀祁王和林帅也是迫不得已,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梅长苏太理解这个道理,才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扶持靖王上位。

如果不理解功高震主,皇权至上,那则是另一种结局

在哈欠看来,如果梅长苏不理解功高震主,皇权至上的道理,那《琅琊榜》就该是另一种结局。

梅长苏不会选择潜伏到誉王身边步步为营来扶持靖王,而是会揭竿而起,以江左盟为势力核心,逐步扩大势力范围,然后与梁王为代表的朝廷对抗,最终打败梁王,实现自己的目的。

不要怀疑梅长苏有没有这个能耐,他绝对有,并且只要他起义,便会一呼百应。

因为在《琅琊榜》中,梁王这个皇帝从来就没把百姓的生命看得有多重,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皇权地位。

所以才会任由太子的私炮坊炸毁了整条街,数百条人命;

才会令誉王督办赈灾而饿死无数百姓;

才会因为猜忌祁王功高震主而昧着良心赋予七万赤炎军骂名。

这样一个帝王,百姓焉能不反?

再退一步说,梅长苏也可以选择不那么高调的办法,而是从自己的手下中挑选几名强将,策划一场刺杀行动,给梁王致命一击,然后直接扶持靖王上位。

凭他的手段,一样可以做到。

但梅长苏却没有选择上文这两种办法,而是选择了最危险也是最慢的一种办法来达到他的目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太理解皇权至上的道理,也明白梁王为何会这么对赤焰军,所以他不能公然对抗在他们眼中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只能一步步慢慢瓦解誉王与太子的势力,等到水到渠成,才能达到目的。

明白功高震主,皇权至上,不代表可以原谅梁王

回到本文第一句话,“梅长苏那么聪明,熟知政治人心,是不是就能原谅杀父仇人?”

答案肯定是no!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何况除了父亲,还有母亲、兄长等七万赤焰军同胞,这个仇太大了。

梁王虽然没有亲手杀这些人,但却因为自私而给了他们谋逆的罪名,梅长苏付出那么多努力,也是为了把这些谋逆的罪名从死去的冤魂身上摘掉。

所以,即使梅长苏明白祁王和父亲林帅是因为功高震主才落了个这种下场,梅长苏一样不能接受。

因为,功高震主并不是绝对的,倘若皇帝圣明,懂得与臣子相处,那么即使林帅和祁王功劳和声誉比自己大,皇帝也不会生出猜疑之心,而是要反省自己,学习驭臣之道。

但这位梁王明显昏庸且猜疑心极重,所以在他眼里,林帅和祁王的功劳和声誉大就成了悬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把利剑,必须除掉。

梅长苏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他看来,功高震主的错误不在赤焰军,而在皇帝。


哈欠娱乐


林燮和林殊是不一样的。

首先,林燮是江湖人,他年轻的时候是走江湖,和各路豪杰称兄道弟,是讲道义的人。当他辅助梁帝的时候,梁帝还是一个皇子,他能和林燮走到一起,除了他皇子的身份,肯定也是因为他很赞同林燮的所作所为,惜才爱才,就和后来的誉王一样,当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的时候,林燮愿意忠心不二的奉梁帝为主君,不惜用兵变的方式辅佐他当上皇帝,但是林燮忘了一点,在梁帝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你们可以称兄道弟,当梁帝是皇帝的时候,在梁帝的眼中,你不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臣子,说难听点就是他的奴才,你就该事事听他的,为他做事。林燮的地位一再的升高,先是梁帝信任的臣子,后来做了梁帝的大舅子,而且梁帝最优秀的儿子是林燮的外甥,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带兵,赤焰军对林燮更是忠心耿耿,若不是因为林燮的忠心,他若想谋反,那是分分钟的事,所以梁帝不得不忌惮。

而林殊在一开始也只是一个少年将军,他没有注意到朝局的变化,当赤焰案发生了之后,他通过十二年的隐忍、调查和安排,他渐渐懂得了父亲为什么会有这个灾难了,所以他回金陵,只为了翻案,不再想着再回到朝廷,所以梁帝提出条件的时候,他早就准备好了,这个就是林殊已经懂得帝王之心了。

风起长林里的萧庭生,其实那个时候也是和林燮差不多同样的地位,同样的忠心,但是萧庭生懂得收敛,懂得避嫌,包括儿子萧平章也非常谨慎,他这个做法,可以看出,是萧庭生的老师梅长苏教他的,虽然最后长林府没落了,但是,至少萧庭生是得到了一个好的结果的。


janny0701


梅长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梅长苏要为赤焰军平反,不代表他不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梅长苏不会因为梁帝有足够的理由杀祁王,坑赤焰军,就去理解梁帝,就放弃为赤焰军平反,就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啊。

梅长苏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

在电视剧的开头,流传着一句话:麒麟才子,江左梅郎,得知而得天下。如果没有切实的事迹,所有人都会认为这不过是一次炒作。毕竟,无论是太子,还是誉王,都不是傻瓜,仅仅凭借琅琊阁的一句话,就屁颠屁颠的对梅长苏礼遇有加。毕竟,梅长苏曾经在燕国有突出战绩,曾经帮助此国最没有希望的六皇子登上了太子之位。

因为深知功高震主,深知功成身退,梅长苏并没有留在这位六皇子身边,而是非常低调的在江左盟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

梅长苏必须为赤焰军平反

梅长苏曾经是林殊,是一位军人,与靖王一样,梅长苏懂得沙场铁血,懂得军人杀敌报国的情怀。一边,前方展示浴血奋战,另一边,被诬陷成为叛军,被消灭番号。对于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军人,都不可能没有平反的愿望,不仅为自己,还是为了同袍,更是为了赤焰军的军魂。

梅长苏不仅是为了报仇,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个观点,海宴曾经做过澄清。现在的网络小说中,充斥着重新报仇文,看多了这类文,很多网友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梅长苏只是为了报仇。不,梅长苏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我们从剧情中可以看到,梅长苏在不断打压誉王和太子的过程中,扶持了很多正直的朝廷官员,让很多侵占土地,损害民众,中饱私囊的官员下马。

梁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杀了为百姓着想的祁王,灭了保卫家国的赤焰军;太子为了争取钱粮,经营私炮房,不顾百姓安危;誉王为了扳倒太子,不惜炸毁私炮房,让百姓蒙受灾难。

如果这些人始终把持朝政,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梅长苏和靖王都是祁王的崇拜者,他们自幼接受祁王的教导,有着海晏河清的政治理想,只有扳倒这些恶势力,平反赤焰旧案,让天理昭昭,让正直的靖王殿下出头,才能完成梅长苏的政治理想。

结语

综上,梅长苏并非不懂功高震主,并非不懂得皇权争斗 ,只是在海晏河清的政治理想面前,乌烟瘴气的争权夺利都必须被扫清,冤案必须得到平反。


小亮谈影视


梅长苏是电视剧《琅琊榜》的灵魂人物。琅琊榜首,世称江左梅郎,对外的身份是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宗主,真实身份为赤焰军少帅林殊,才华无双,文武双全,是剧中最耀眼的少年。后被人皇家坑了,成了梅岭惨案的最后幸存者,然身中剧毒,后经削皮挫骨后音容大改。心存仇恨的他开始改头换面,蛰伏江湖。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凭借“麒麟才子”的名号等到众多权势人物饿招揽。病弱的身体下隐藏着熊熊烈焰,一次又一次搅动风云。以前他只是一个张扬的少年天才林殊,毫不掩饰锋芒。现在他背着累累血债,讨还公道的孤胆英雄。


如果林殊早就熟知政治人心,明白功高震主,就会懂得收敛锋芒。就像后来的梅长苏低眉浅笑,隐于幕后。也许林殊不是不知道,他只是不愿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的父亲林燮和梁帝是同窗,不是简单的知遇之恩。再者,梁帝将自己的猜忌藏得够深。在赤焰军全军被灭之前,梁底都没有流露出一丁点忌惮林燮的意思。
最重要的一点,林殊和他的父亲,压根没觉得自己“拥兵自重,只听祁王”。他们始终认为军中临场决定是事从权宜,并非挑战皇权。祁王也不觉得自己屡次谏言是挑战梁帝权威。林燮、林殊和祁王太相信梁帝,太相信他们的情谊,轻视了人心易变和人心险恶。而梁帝,本就是一个心胸狭窄,内心有太多阴暗的人。

他和林燮、祁王看事物的方向就是不一样的。所谓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人和君子,怎么可能想到一块儿去?祁王临死时,终于明白了这种不同,他感叹自己不懂父王,父王也不懂自己。当然,皇权也加速了粱帝心性的堕落,很难有人能抵抗皇权的侵蚀。
十几岁的林殊正是风华正茂,恣意阳光之时,怎会明白这些阴暗的朝堂争斗? 如果他明白,就不会是林殊,而是“麒麟才子”梅长苏了。


甜甜小旭旭


从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林殊,蜕变为躲在暗处算计人心的谋士梅长苏,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失去了血脉相连的至亲,失去了同生共死的战友,他更知晓是害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是谁。

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舅舅,那个跟他父亲称兄道弟的至交好友,那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大梁君主,担心赤焰军功高盖主,就将10万将士活活烧死在梅岭。

彼时梅长苏还是林殊时,就已经是金陵城的风云人物,他是战无不胜的军中少帅,也是聪明绝顶的天才少年,当时的他是多么意气风发啊。

爹爹对梁帝忠心耿耿,林殊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他告诉自己要向爹爹看齐,要为国尽忠,为民谋福。彼时的他们,对大梁的未来,只有慢慢的憧憬,却不知危险已经悄悄临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赤焰军的得宠,令夏江与谢玉嫉妒不已,他们狼狈为奸,利用梁帝的疑心,设下请君入瓮的毒计,令10万人葬身梅岭。

相信林燮到死都不相信,他最好的朋友,居然要至他死地。林殊当时也不相信,可是自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后他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一心效忠的皇帝,早已不信任赤焰军了,他们拼死拼活为了什么?他们浴血奋战又为了什么?他们将他当做一生的信仰,可万万没想到,他背叛了他们这群为国尽忠的将士。

权利会腐蚀一个人的心,曾经的梁帝还是皇子萧远时,结识了林燮与言阙,还成了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为了助萧远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林燮逼宫,将萧远扶上了皇位。

当了皇帝的萧远 ,渐渐地开始变了,他变得多疑,不再相信林燮等人的忠诚,反而忌惮赤焰军。小人正是利用他的猜疑之心,借刀杀人,赤焰军全军覆没,梁帝才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真的无忧吗?未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