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禁食野味”的这个组织,背后有没有什么“猫腻”

关于新冠肺炎的病毒宿主,到底是果子狸还是蝙蝠虽然还未有最后定论,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肯定与野生动物有关。

确切的说,应该是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有直接关系。

于是,坚决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禁食野生动物进一步成为全社会共识,也进一步成为一项国家行动。

反对“禁食野味”的这个组织,背后有没有什么“猫腻”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在全民对滥捕乱杀、野蛮食用野生动物口诛笔伐的时候,竟然冒出来一个奇怪的声音:"禁野是武断的,野味是人类刚需"。

这可不是个别网民喝多了随便说的醉话,其声音来自名为“蛙类养殖委微信公号”,这篇名为《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的文章“指出”:“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将是武断的,不科学、不理性”,“对于人类而言,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从未停止,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可以想象,文章发表后的“效果”,那可真是一片哗然。

人们也在问:“蛙类养殖委”有什么来头?到底是一个什么组织?

终于,文章发表两天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布了一项致歉声明,声明中解释说,文章出自协会“保护繁育与利用委员会下属的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自办的微信公众号”。协会已决定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并将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

这可能也算作是对网民的回应。

反对“禁食野味”的这个组织,背后有没有什么“猫腻”


不管是发文致歉也好,撤销机构也罢,都回避不了人们一个严肃的疑问:一个专门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反对“禁食野味”,况且还是在一个这么特殊的时期里,“野味”对这个组织诱惑力就这么大?

也有网民厉声质问:对野生动物的“刚性需求”,究竟是谁的需求?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个什么组织?从官网查询到的结果是,该组织成立于 1983年12月23日,其宗旨是推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等等等等。

其实不用看资料一听名字也能理解,既然是动物保护组织,顾名思义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动物,而现在野生动物交易已经形成了一个摆在市面上的产业链,在一些地方交易火爆,比如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从这个角度讲,对于野生动物交易泛滥说明你“保护协会”工作也没有做好,出现了问题自己也有责任,应该引起认真深刻的反思,在这个全民反对食用“野味”的形势下,应该借水行舟,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推动保护野生动物工作开展。

不但没有,反而“逆势”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协会与野生动物交易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人们不难想象的是,反对“禁食野味”文章的出现一定不是偶然的,一定。

起码,文章违背了动物保护组织成立的宗旨和初衷,其行为简直不像一个保护组织,倒像是一个产业组织。

反对“禁食野味”的这个组织,背后有没有什么“猫腻”


还有,动物保护组织一个叫得很响的宣传语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禁食野味”,那“买卖”不就没有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