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萬鷹之神,滿族圖騰

——琵琶曲《海青拿天鵝》尋根溯源

一、萬鷹之神——海東青的傳說

海青(學名:Falco rusticolus),又名海東青、鶻鷹、矛隼,是鷹科鳥類,是一種獵鷹,分佈在北極以及北美洲、亞洲的廣大地區,其東北亞種在中國原產於黑龍江、吉林等地。滿族人的先祖肅慎族人語稱其“雄庫魯”,意為世界上飛得最高和最快的鳥,有“萬鷹之神”的含義。傳說中十萬只鷹才出一隻“鶻鷹”,是肅慎(滿族)族系的最高圖騰。“海東青”代表著勇敢、智慧、堅忍、正直、強大、開拓、進取、永遠向上、永不放棄的精神。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海東青小而健壯,其飛極高,是狩獵中的重要幫手,能襲天鵝、搏雞兔。海東青可分為秋黃、波黃、三年龍、玉爪,其中純白色的玉爪最為珍貴;天鵝以珠蚌為食,食蚌後將珠藏於嗉囊,一個女真人訓練海東青捕捉天鵝取珠。

《本草綱目·禽部》記載:“雕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海東青屬於大型猛禽,體重健壯。雌性比雄性還大。最重可達6公斤。身高1米左右,兩翅展開2米多長。頭部羽毛白色,綴有褐斑,上體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紅色,綴有褐斑,尾部純白色;嘴較厚長,跗蹠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鐵鉤一樣硬飛得既快又高,能捕天鵝、野鴨、兔、狍等禽獸。故而,遼代的皇帝,每天春天在鴨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東青捕天鵝,捕到第一隻天鵝,要擺宴慶賀,名曰“頭鵝宴”。金、元時期女真族和蒙古族的貴族也有用海東青捕獵的習俗。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從清朝開始,每年的10-12月,朝廷就派人前往松花江兩岸,黑龍江省的撫遠縣捕海東青,捕海東青時,先在山坡向陽處,用三塊石頭搭個“∏”形支架,象徵著鷹神九重天上的金樓神堂,內放一塊山石,代表鷹神居住的神山。然後插草為香,用酒祭奠後,便張網捕鷹。網長3米,寬1米,在網上拴一隻鴿子或死雞為誘餌,捕鷹人躲進用樹枝偽裝的“窩棚”裡,靜候鷹的到來。有時,捕鷹人要蹲上幾十天,稱謂“蹲鷹”。鷹從高空盤旋而下,撲餌,落網被擒。捕鷹人要拜謝鷹神格格。捕到海東青後,立刻送往朝廷。供皇帝享用。康熙皇帝讚歎道:“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海東青不單純是一種真正存在的物種,類似於漢民族的鳳凰圖騰崇拜。也可能是一種早已滅絕的巨大鳥類,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很有可能是肅慎地(古東北)大荒之中的九鳳。後世海東青形象漸小,是海東青世俗化的結果。今天我們看到的海東青是滿族人民用於狩獵的獵鷹,中文標準名稱矛隼。

滿族民間有很多關於海東青的傳說,比如《鷹城與海東青》、《七彩神火》、《音姜珊滿》等等,在此僅將《阿骨打與海東青》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當年,在完顏阿骨打的母親即將臨盆之際,遼國的元帥領兵殺了過來。完顏阿骨打的父親劾裡缽(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女真族的聯盟長,女真族完顏部的領袖)為保護著妻子邊戰邊退,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當退到烏拉山下的時候,完顏劾裡缽受傷了,而他的妻子也剛好在雜草叢中誕下了一個大胖小子,正在這時,漫山遍野的遼兵也圍了上來。就在這危急關頭,忽然從天上飛下來一隻玉爪玉嘴的大白雕,圍著剛出生的嬰兒,轉來轉去,嘴裡還一直叫著:“阿骨——打!

烏拉山的山神阿古被大白雕的叫聲驚動了,還以為是讓他攻打遼兵,於是就大吼了一聲。此時,大大小小的山頭都聽到了阿古的呼喚,便迅速地打開了山門,讓山水衝了下來。就這樣,迅猛的山洪瞬間就將遼兵衝得七零八落,死傷無數,遼軍大敗。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l後來,完顏劾裡缽為了感謝大白雕和山神阿古的救命之恩,於是就給這嬰兒——他的兒子取名為阿骨打,從此以後敬奉白雕為神。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傳說中,這種玉爪玉嘴的白雕就是海東青。完顏阿骨打的這條命是鷹神——海東青給他的,所以,他就依著海東青英勇、頑強的精神,統領女真族人反抗遼國,一直到最後滅了遼國。從此,女真一族走向強大。他,就是大金國的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旻,本名阿骨打)。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故而,海東青就成了古肅慎(滿族)族系的最高圖騰,具有“萬鷹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選中的子民”等含義,這裡的神,指的是肅慎文化的最高神——天神之母:阿布卡赫赫。在神話中,海東青是一個渾身燃燒著巨大光、火和熱,揮舞著巨大翅膀、永不停歇、永遠怒翅飛翔的鷹神形象。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二、《海清拿天鵝》的誕生年代

《海青拿天鵝》這首著名的古典樂曲究竟產生於哪個年代,出自何人之手,在音樂史上至今沒有定論。其創作來源、族屬等一系列問題,在音樂理論界也存有疑義。但有以下兩種推測:

一說:樂曲產生於元朝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記載,《海青拿天鵝》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琵琶曲。這首古老的樂曲,在元代楊允孚(1268—1323)創作的《灤京雜詠》詩中,對它就有明確的記載。詩云:“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詩的內容就是記述彈奏這首曲子的情景。原注:“《海青拿天鵝》,新聲也”。“新聲”,是指當時新創作的樂曲。它足以證明作品產生的年代,流傳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時間。即表明這首樂曲在元代初就出現了,並在民間廣為流傳。它是一首有很高藝術水平的獨奏曲,是現今所知流傳年代最早的琵琶曲。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海青拿天鵝》這首琵琶曲在13、14世紀經過不斷加工與改編,並更加豐富和臻於成熟的民間器樂曲,由於風格獨特,曲調動聽,形象鮮明,後來一直在我國南北各地廣泛流傳,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喜愛;並以吹打,絃樂合奏,以及三絃、二胡、古箏、琵琶等獨奏形式演出,且為宗教音樂(又稱聖樂)所吸收。

琵琶曲《海青拿天鵝》,在明代簡稱為《拿鵝》。明代文學家、戲曲作家李開先(1501—1568)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在《詞謔》的《詞樂》一節中,提到了當時河南琵琶演奏高手張雄(以善彈此曲著名)表演這首樂曲的情況時說:“張雄更出人頭地。有客請聽琵琶者,先期上一副新弦,手自撥弄成熟,臨時一彈,令人盡驚;如《拿鵝》,雖五楹大廳中,滿廳皆鵝聲也。”明張吾《雅燕樂集》“宴樂論”中說:“凡曲聲淫者,莫如《料峭》(由琵琶曲《海青拿天鵝》演變而成)之類。今人宴會,樂工非此不奏。可見它在歷史上風靡一時的盛況。

著名學者、民族學家富育光寫的《七彩神火》故事中寫到天雕來自亨袞河以東,滿族話叫它松昆羅,意思是天雕從亨袞河飛來的。漢語把它譯成海東青。一說海東青可能是矛隼,它雖然大小如鵲,但天性兇猛,可捕殺天鵝、小獸及狐狸。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清朝野史大觀》中這樣描寫了放鷹的方法:鷹以繡花錦帽蒙其面,擎者挽絛於手,見禽乃去帽放之。海東青都是野生野長,由人捕來馴化後再以供助獵之用,由於海東青不易捕捉到和馴化,在金元時期甚至有這樣的規定:凡觸犯刑律而被放逐到遼東的罪犯,誰能捕捉到海東青呈獻上來,即可贖罪,傳驛而釋。因此,當時的可汗貝勒、王公貴戚,為得名雕不惜重金購買,成為當時一種時尚。

1818年刊行的華秋蘋編《琵琶譜》、1895年刊行的李芳園編《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均載有此曲,稱《海青拿鶴》;1860年鞠士林編《閒敘幽音》琵琶譜的手抄本中載有此曲,稱《平沙落雁》。著名音樂教育家、中國民族音樂學的奠基人楊蔭瀏(1899—1984)先生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他對無錫道教音樂、青城山道教音樂、中國基督教聖樂、北京智化寺音樂、西安鼓樂、五臺山寺廟音樂、湖南宗教音樂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堪稱宗教音樂研究領域的先鋒。他認為《海青拿天鵝》這首琵琶曲是描寫蒙古人民生活的作品,源於蒙古族是有據可考的。史料說明,蒙古族中產生出這樣的樂曲是有生活依據的。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目前所見的最早譜本,是北京智化寺保存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手抄本,其音樂曲譜中有《放海青》、《拿鵝》兩曲;清代嘉慶十九年(1814)蒙古族人榮齋所編的《絃索備考》中有《海青》一曲,則是由胡琴、琵琶、三絃、箏演奏的合奏譜。其他民間吹打曲譜中也有《海青》、《鵝兒》兩曲,可見其流傳之廣。

二說:樂曲誕生於唐代

民間文化尤其這種貴族高雅民族音樂,從宮廷普及到民間需要一個長時期的歷史過程,由此可推測琵琶曲《海青拿天鵝》產生於元代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滿族是以射獵著稱的民族,其先祖肅慎先民們很早就懂得捕鷹,馴化後,用來幫助獵戶捕獲獵物,俗稱放鷹。在唐朝時期,“海東青”就已是滿族先世靺鞨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貴貢品。唐代大詩人李白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曾在詩《高句驪》中說過:“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迴。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寫過著名的《琵琶行》。

最晚在遼、金時代就已有《海青拿天鵝》這首樂曲了。因為金代的女真人信奉“海東青”,這是女真先民肅慎人圖騰文化。流傳的薩滿教把海東青奉為鷹神。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7000多年前,興凱湖的肅慎先民就精心雕刻出“海東青”骨雕鷹首。如1980年阿城出土的鎏金“海青拿天鵝”銅帶跨,其中有三節完好的“海東青”捕捉一隻展翅飛翔的天鵝紋飾,它的主題與琵琶曲《海青拿天鵝》完全一致。根據這一出土文物推論,該琵琶曲《海青拿天鵝》產生於金代是較為可信的,實際它是女真族的民族精神的藝術體現。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金朝文學家趙秉文(1159—1232)27歲中進士,累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他的《海青賦》中,用“鐵鉤利嘴”、“顧盼雄毅”,寫它的外在特質;“用角膝插腦,細筋入骨”、“初貼水而徐回,倏千雲而上擊”、“取鯨鯢于堅陣,叱豺狼之當轍”和“釋豐狐之九尾,略狡兔之三穴”,寫它對主人的忠誠。這篇《海青賦》描寫的內容恰恰是琵琶曲《海青拿天鵝》的文字翻譯與註釋。趙秉文是河北磁縣漢族人,他是金代的朝廷高官,對女真人民族文化的弘揚和對皇上的忠誠之心是他的天職。

你知道“海青”是滿族人的最高圖騰,有“萬鷹之神”含義的傳說嗎

如若他從未聽到過《海青拿天鵝》這首琵琶曲的演奏,又不懂琵琶的演奏技法,他是寫不出這首《海青賦》的,這足以說明金代就已有《海青拿天鵝》這首琵琶曲了。

《海清拿天鵝》只能是在唐漢基礎上發展演變,這一中國民樂的連續性是音樂史已定的。由於文化發展勢差不同,發生接觸,就會產生影響。文化交流的規律是,文化高的一方去影響低的一方。《海青拿天鵝》琵琶曲,只能在中原先進文化影響下產生,它不可能出自於剛剛產生文字的北方遊牧民族。綜上所述,可以認定《海青拿天鵝》這首琵琶曲是金代漢人結合女真民族特點創作的,絕非女真、蒙人所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