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Nike 前段時間於紐約時裝週舉辦了 Nike 2020 Forum 的活動,除了展示滿載科技含量的全新運動裝備以外,這場走秀似乎還在體現一種多元主義,向全世界的每個人傳達一個信息:

無論你來自哪裡、何種膚色、身材怎樣以及興趣如何,你都適合穿 Nike。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Nike 在專業的運動產品上無疑已經站在金字塔的頂端了,這場秀有許多諸如此類的代表性產品。換一個角度,從非專業運動裝備的領域來看,其實 Nike 這樣的「多元主義」還可以在這秀上的另一張照片中被窺探出來。


相信大家都看過下面張照片,在流出之後很快便成為了全球社交網絡上的熱議話題,網民甚至以「Nike Avengers」來作比喻,形容照片裡面的人物陣容相當強大。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下往上、左往右第一排:Matthew M. Williams、Virgil Abloh、Rosalía、Travis Scott 第二排:權志龍、藤原浩、Cynthia Lu、Yoon Ahn、Drake、Adwoa Aboah、Martine Rose、Errolson Hugh、Simon Porte Jacquemus 第三排:陳冠希、Tom Sachs、Stéphane Ashpool


圖中的人,相信屏幕前的各位或多或少都能喊出幾個名字。大概也只有 Nike 能把這些人湊在同一個畫面裡面,而且不是在一個拍攝雜誌封面、代言廣告的正式場合裡,而是類似秀場後臺的環境底下,拍出這張照片。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有趣的是,要是回溯過往的 Nike,可以發現能夠稱得上星光熠熠、富有劃時代意義的集體照畫面,就會想起「Original 6」、「THE SECOND COMING」這類 Campaign,裡面的面孔大多數都是球星或者專業運動員。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上面的這張圖幾乎也有著相近的背景意義,但是同樣因為 Nike 而湊在照片裡的這些面孔卻沒有一位是專業運動員了,除了全跟 Nike 有著密切的關係以外,幾乎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多元化身份,時裝設計師、品牌總監、DJ、歌手、藝術家…


總的來說他們都是在某些領域裡不斷輸出創意的人,而這張照片則給了他們一個新的稱謂 — Swoosh Family。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Futura、Errolson Hugh、Virgil Abloh


這些人怎麼就展現出了 Nike 的「多元」?


運動鞋發展至今早已不是運動員的專屬了,在應用場景上這個品類要面對的是大眾化市場。因此,除了擁有領先的製造科技以外,運動巨星的形象代言是作為一家運動品牌成為巨頭的大前提,Nike 在這方面不就有無數案例嗎?不過,這只是千禧年前的格局。


將更加多元的屬性注入到擁有運動基因的產品裡去,是一條衝破舊有格局的新出路。當然,讓球鞋設計師依葫蘆畫瓢也是可以實現出帶有其它色彩的球鞋產品,但這樣做似乎不太好,能夠融合更多其它領域頂尖人才的專業意見,以及藉助他們在各自行業內的號召力,或許才是更加有機的做法。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HTM 系列


千禧年初,藤原浩與 Nike 傳奇設計師 Tinker Hatfield 以及當時的 Nike CEO Mark Parker 共同組成的 HTM 組合,就曾經推出過一系列如今被視為「神壇級別」的球鞋。顯然,這些鞋子的主要目標群體已經不再是運動場上的人了,因此部分系列也不那麼需要專業運動員來代言及測試這些特殊性質的合作運動鞋。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Simon Porte Jacquemus、Matthew M. Williams、Stéphane Ashpool、Virgil Abloh、Gabby Douglas


自此,在 Nike 的合作對象裡面便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創意人角色,他們也許是個人或者單位,來自音樂、時裝、藝術以及街頭文化等等不同的領域,通過以球鞋為主的產品合作注入他們所擅長的領域色彩,賦予運動鞋更多運動以外的多元化基因,像那個時期與許多不同單位開啟的 Dunk SB 款式,也是意義相近的例子。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G-Dragon


正如你所看到的,這些人其實跟專業運動領域都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他們更加不是能夠拿起紙筆勾勒球鞋草圖的專業球鞋設計師,但他們卻能夠做出這個時代裡面最受年輕人熱捧的各種球鞋及服飾。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AMBUSH®、sacai、UNDERCOVER 與 Nike 的合作系列


如何讓本來應用於籃球、滑板等領域的鞋子走進其它場景,來自體育外部的多元基因一直髮揮著它們至關重要的作用。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Drake 與 John Donahoe


「收購」是奢侈品集團在市場上的競爭手段之一,通過收購的形式組成集團下的品牌矩陣,除了可以擴大市場佔率有及豐富競爭力之餘,也可以掌握品牌之間的資源進行調配協作。


縱使 Nike 不可能對頂尖創意人或者他們所在的單位以「聘用或收購」的形式納入到自己的產業之中, 但卻能夠通過「互惠」的結果來發展長線合作,逐步組織時裝、街頭潮流、音樂藝術等等非運動領域的創意陣容,一方面藉助這些頂尖人物的話題度將屬性基因注入到以球鞋為主的運動裝備,例如備受熱議的 Virgil Abloh 以及其建築學背景;另一方面,像藤原浩、陳冠希這樣的人物已經和 Nike 擁有了十餘年的合作經驗,多次製造過如今還令人津津樂道的一些高光系列,通過長線持續的優秀案例,也能陸續吸納更多頂尖創意人才的「站隊」,讓這個「光環」足夠耀眼。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陳冠希


能夠擁有簽名球鞋的球星從打球風格到個人氣派實際上都有著其不同市場群體的代表性,轉換到這張照片上,我們也可以在藤原浩、陳冠希以及 G-Dragon 幾個亞洲頂尖人物身上窺探到一絲相似的端倪。藤原浩代表的是日本里原宿文化的情結,陳冠希是對應中國市場的國風元素,而 G-Dragon 則是 Z 世代在音樂藝術上的流行指標,從年齡層上看幾個人的對應群體也是不同的階段。


NIKE:讓地球上所有人都適合穿

發展至今,Nike 已經擁有相當「豪華」的頂尖創意陣容,自身更仿如成為了一個可以通過運動裝備輸出創意的平臺。經過長久以來的累積,以至於這個體系本身足以「自帶光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