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帝他的所有兒子中,康熙最喜歡哪個?

史國宏


康熙的一生可以說是政績非凡,是歷史上被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可敬之人。他一生有著非常多的兒女,而其中兒子生育35位,去掉在小時候夭折的11位,還有24位。其中最喜愛的兒子是胤扔。為什麼要要起𧘌這個子呢?𧘌這個子代表富貴,福氣,康熙想讓這個兒子一生充滿榮華富貴,而他的小名叫保成。康熙希望他這個喜愛的兒子能健康的成長,而不要夭折在未成年。



康熙帝為什麼喜歡這個兒子?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別說還真有,胤𧘌,是皇次子也是嫡子。他的母親是康熙最寵愛的孝誠仁皇后赫舍裡,而這位母親出身高貴,家族顯赫。赫舍裡皇后生產的時候,恰逢吳三桂叛亂,由於受到驚嚇難產而死。當時康熙皇帝與赫舍裡是青梅足馬戀人並且之後成為康熙的結髮妻子。而此時的後宮美女如雲,康熙和赫舍裡皇后依然恩愛無比,感情特別深厚純真。而就當時的帝王之家,這種感情真的是難能可貴。


赫舍裡皇后難產逝世之後,留下看都沒有來的及看一眼的兒子,對於胤礽而言是可憐,而對於康熙來說驟然失去心愛的女子是無法忍受的痛苦。在痛不欲生之下,把心中滿腔對赫舍裡皇后的愛,轉移到剛出生不久就失去生母的胤𧘌身上。他對這個兒子百般憐愛,親自照顧他學習騎射,把他當作心中的接班人來教導。不久後,冊封胤𧘌為皇太子,其中不光有對赫舍裡的愛,更主要的是皇太子有著母親家族的龐大勢力。而赫舍裡做為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女兒,這龐大家族的勢力,怎麼說胤礽在今後的皇位上應該有著繼承的希望,最後卻落得永遠囚禁的地步,不得不說這落差太大了。


另一點讓人可疑的是康熙是一個真正偉大有作為的帝王,為何在選擇繼承人上這樣猶豫不決呢?在歷代帝王面前,康熙無論是文韜武略,治國平天下,可稱為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從八歲登基到十四歲正式管理朝政,在位長達六十餘年。在這六十餘年的統治生涯中,康熙在少年時期就顯示出來有勇有智的才能。挫敗當時無人壓制的鰲拜,政治大全在握,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一路開掛。之後平定三藩,驅逐侵略中國的沙俄,親征準噶爾,他的成功無可複製。我們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就曾瞭解他的故事。可以說康熙是一位英明果斷,有著非凡的領袖和管理的頭腦,在大清基業的興盛上,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這些功勞也賦予他無限的榮耀。而歷代的皇帝沒有任何一位帝王有康熙這樣的成就,這樣一個明君卻在他晚年人生中遭遇無比慘烈的痛苦,在立儲上的猶豫不決竟釀成九子奪嫡的悲劇。


做為鼎盛時期的康熙為什麼沒有早早地想到立儲呢?非等著兒子你爭我奪的局面?就當時而言,立儲是一件頭等大事,大清的基業交於誰來管理?誰來統治,有著相當難的抉擇。也許立儲的難處有三大要素,一,為了避免政治分裂,原本在開國年間就沒有立儲之位的說法,而是奉行沒有入關以前的滿洲八旗所推崇的有德者即位。而對於當時登基的皇太極,即位是傳統的父死子即位,這其中有著重要的人為因素。可是康熙帝在眾多的兒子當中無法抉擇,也許有著不為人知的因素。


其二,是有利於民族團結,而康熙飽讀歷史,對歷代朝廷滅亡,他心裡的定位是歷代君主不學無術,沉迷酒色,即無能無才,又誤國誤民。而康熙作為清朝入關以來,有著想要統一中國的宏偉戰略目標,而既要縱觀全局,放眼天下,讓全天下的民族從皇權的統治歸一而得到規範治理。而首要的一點是滿漢蒙統一大業,這是有著不可分割的整體價值,其難可想而之。

三,保證皇權的思想能延續到子孫後代,能為自己的宏遠計劃找到一個像自己一樣的人接班。而在長遠的戰略上保證大清朝的統治更加規範與安居樂業。康熙是一個完美的政治家,而再完美的人也有著缺失的一面。而這種可悲的現象當時作為老年的康熙,他怎麼也不會想到,他不希望出現的事情,反而比他想象的更加醜惡與殘忍。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事件。當時最得康熙寵愛的胤𧘌,已被康熙再度被廢關進大牢,而當時並被不看好的四皇子卻巧奪先機,奪下繼承大統的皇位。在登基之後大刀闊斧對於反對他的兄弟,來一個大屠殺。最慘的是八爺黨,基本上在雍正確立皇朝的時候消滅的差不多。而當時擁護雍正的幾位兄弟也確實得到不少的好處,該封王的封王該賞賜的賞賜,基本上都在晚年得到了幸福生活。經過九子奪嫡之後,二皇子胤𧘌在沒有得到皇位的時候,康熙死後曾留有遺詔,要求繼承皇位的人,封他最喜愛的兒子胤𧘌為親王。



雖然在康熙的生命中最注重和偏愛這個兒子,連在死後都要安排好他最後人生,可以看出康熙對這個兒子的愛確實是出於真心。可是對於繼承大統的雍正並沒有採取康熙留下的遺詔,自己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對於當年沒有得到父愛的雍正來說,怎麼能饒恕這個佔盡天時地利的皇兄。歷史中曾記載康熙在位時就曾把這個廢太子囚禁起來,其原因是第一次廢太子後,重新獲得太子之位的胤𧘌,心裡有種病態的偏激,終日惶恐不安,想要早些取代皇上的位置,可是這種行為嚴重的威脅到康熙的政權,康熙在萬般無奈之下在度把心愛的兒子關入大獄。而有另一種說法是囚禁胤𧘌,康熙為了保護他的性命,歷史到底是什麼?我們也無法證實,而胤𧘌最後的結局是非常悲催的。



而作為康熙大帝,誰也不能撼動他的江山,最愛的兒子也不可以。所以康熙為穩定皇子之間的爭奪,再次的把胤礽廢掉。而理由是當時非常迷信的康熙認為胤𧘌得了不治之症。其實終歸結底,康熙最在意的是他的皇權和江山,他不希望任何人憾動他的權力和慾望,而正是因為他這種專橫霸道,目無一切才會在皇權的繼承上猶疑不定。其實九子奪嫡的事件就是康熙霸權產生的後果,如果他在早幾年時候,扶值自己的兒子上位自己做一個太上皇,也許九子奪嫡的局面就不會發生。他在幕後指揮,一樣可以讓大清走得更遠和昌盛,也不會在自己死後留下痛心的詬病。而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兄弟互相殘殺,卻上演的越發激烈。康熙皇帝在他輝煌的人生軌跡上由於對選擇繼承人上的猶豫不決造成九子奪嫡的慘劇,這是他人生的一大敗筆。


阿秋6242


既然說到康熙的兒子們,就不得不提到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九子奪嫡,從九子奪嫡來看康熙最愛的應該還是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原因我在這裡給大家慢慢道來。

  1. 太子:愛新覺羅胤礽

從長幼的順序來講,胤礽實際上並不是嫡長子,他的母妃是孝仁皇后,在他之前還生有一位皇子,但是早夭。而孝仁皇后在生胤礽的時候,難產,好不容易生下胤礽卻昏迷不醒,儘管多為太醫共同救治也回天乏術,康熙在長子早夭後又喜得一子,本是格外高興和珍惜,但幾個時辰之後,愛妻去世,轉瞬間大喜大悲全部都經歷了,這讓康熙特別看重孝仁皇后留下的唯一子嗣。

眾所周知,孝仁皇后和康熙的感情非常好,她去世之後,康熙將她的靈位放在鞏華城,並經常前去弔唁,有時一年甚至去幾十次,足見兩人情深意重,所以康熙對這個兒子格外厚愛,不僅從小親自帶在身邊,在胤礽兩歲時就力排眾議將他立為皇太子,即便胤礽在後來多次以下犯上,康熙也多次原諒。

話說胤礽被冊封皇太子之後,日漸囂張跋扈,他與自己的三爺爺索額圖(孝仁皇后的叔父)相勾結,勢力漸豐,康熙深感憂慮。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索額圖,我們知道康熙登基是年紀比較小,那是朝廷中有一個特別有名的扛把子叫做鰲拜,對,就是韋小寶裡面那個金毛獅王。一開始鰲拜仗著權力大,在朝廷中囂張跋扈,根本沒把康熙放在眼裡,康熙之所以能夠扳倒鰲拜,索額圖立下了漢馬功勞,再加上索額圖入宮時和康熙年紀相差不大,可謂是同甘共苦過的,索額圖的親侄女又是皇后,兩人更是親上加親。


可是索額圖在獲得權力之後,慢慢開始有些膨脹了,尤其是跟太子走得特別近,兩人私下裡如膠似漆,經常密謀著什麼“大事”,這讓康熙起了疑心:這大清朝到底要姓愛新覺羅還是赫舍裡?於是下令處死索額圖,胤礽因為勢力被削出言不遜,康熙一度惱火想廢了他,可過後康熙感念他是孝仁皇后留下的唯一血脈,心中存有不忍:

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

康熙對胤礽的猜忌之心日益加深,可是胤礽卻並沒有有所收斂,在一次出巡狩獵中,這位大哥好死不死的跑去偷看康熙在帳篷裡幹嘛,被康熙抓個正著,康熙一怒之下,直接認為他要:“弒逆”。將胤礽給廢了。

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

按照以前的歷史,但凡被廢的太子都下場很慘,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扶蘇和楊勇,那結局叫一個慘,可是沒過多久,康熙又將胤礽復立,原因因為他認為胤礽只是中了蠱術言行不受控制,所以才做出有違禮制的行為。從這一點看,足以看出康熙是從內心裡珍視這個孩子,明知他有錯,但仍願意給他機會。

可是胤礽卻並沒有珍惜這一次難得的機會,反而不知收斂,在一次南巡途中與不良人士接觸,企圖直接比康熙退位,這消息傳到康熙耳中,康熙勃然大怒:

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轉甚

這次康熙不僅廢了胤礽,還把他關了起來。有一些史書中說,胤礽被終身囚禁了,實際應該沒有,因為從後人對康熙的硃批奏章來看,他還時有出現。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康熙對胤礽已是非常厚愛了。

當然,胤礽這麼做,也並非沒有他的原因,因為康熙很長壽,在皇帝位置上足足坐了60年,而胤礽當了快四十年的太子,加上胤礽身體並不是特別好,最大的擔憂便是父親還沒有退位,自己就先掛了,所以才會有一系列奪權的行為。但是他從小被康熙溺愛過度,性格乖張跋扈,想來也不一定會成為一位明君,況且沒有他的退位,哪來後來精彩絕倫的九子奪嫡呢?


囡囡讀史


康熙最喜歡的兒子就是他的二阿哥,也就是嫡子,並且他的嫡子也沒有辜負康熙的重望,他是康熙最出色的兒子,他的聰明伶俐,從小就通曉滿漢經文,對於四書五經,也都是倒背如流,不盡如此,他的武藝也是卓而不群。

康熙曾經和輔政大臣的孫女赫舍裡有過政治聯姻,但是在兩人婚後,也是情投意合。在赫舍裡嫁給康熙的時候,那個時候的赫舍裡只有十三歲,可以說是豆蔻年華。赫舍里氏陪著康熙走完了他的整個青少年時光,她是康熙的髮妻,在康熙的一生之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可不幸的是,赫舍裡難產而死,她的死對康熙的打擊可以說是很大的,曾經對她罷朝五日,以示哀悼。

康熙對他這位髮妻的更多的愛,則是分給了他們共同的兒子,那就是胤礽。不僅如此,他還立即決定將襁褓中的胤礽立為太子。康熙對胤礽的重視,超過了其他的任何一位皇子。希望他能夠繼承自己的大統,一直對胤礽寄予厚望。自從胤礽,剛剛長到,能夠拿了起筆時,康熙就親自為他挑選老師,開始教他學習。其他阿哥的老師都是一對多,而胤礽的老師卻是多對一。其他阿哥的騎射都是老師們教的,但是隻有二阿哥胤礽的騎射,是康熙親自手把手的教。由此就可見康熙對胤礽的重視性。康熙自己政務繁忙,天天日理萬機,根本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兒子,但是不管他有多忙,他一定會抽出時間來親自檢查胤礽的功課。而且很多時候康熙都會讓胤礽,和他一起上朝,在朝堂之上,檢查胤礽的功課。當胤礽再長大一點的時候,康熙有時還要問他一些,關於政治上的遠見,和他自己的看法。胤礽都能夠侃侃而談,對答如流,讓康熙也是非常的滿意和高興。




驚世大熊貓


康熙

康熙皇帝,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在位最長的皇帝61年(乾隆主動禪位,60年)。

康熙皇帝一生總共有35子20女,可謂人丁興旺。比起明朝皇帝簡直強了幾十倍。

康熙對待自己的子女還是比較好的,如果要找一個最喜歡的那應該就是皇二子胤礽了。

胤礽

清朝前期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而不是嫡長子繼承製度,胤礽為什麼能當太子呢?

康熙與胤礽的母親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感情非常好,為了讓赫舍里氏能夠安心的離去,在胤礽一歲的時候就將他立為了太子。

在最初的時候,康熙十分疼愛這個小太子。因為康熙深愛著胤礽的母親,但是她又早早的離去。

康熙把對赫舍里氏的懷念之情都轉到了他們的孩子胤礽身上。

從小就將胤礽留在自己身邊,一起生活,親自照料,看著胤礽一天天的成長。

再加上康熙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雖然有孝莊太后照料,但是從內心中還是希望有父母的關懷,所以對胤礽的照料是無微不至,親自教他讀書。

康熙還特意在暢春園修建西面修建了一所別院,供胤礽居住。

九子奪嫡

參與人員: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

隨著時間的增長,所有的皇子,格格們一個個長大成人,除了太子胤礽,有其他八位皇子對皇位寵寵欲動,有的單幹,有的結黨,有的背地裡使壞,勾心鬥角。

  • 胤礽被廢太子位

太子胤礽在皇室中有很深的背景,他的外祖父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外叔公是大學士,宰相索額圖,所以在朝中收到親人很好的保護,也漸漸的形成以胤礽為中心的太子黨。

但是隨著胤礽長大,因為在自己的兄弟中,他的地位最優越,慢慢的滋生了嬌氣和惰性,放縱任性,為我所欲,殊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他。

後來胤礽的表現令康熙失望透頂,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相親相愛,不要整天勾心鬥角,胤礽身為皇太子更應該以身作則,但是胤礽就連裝都不願意裝。

導致後來康熙終於忍受不了胤礽,將其廢除太子位,囚禁起來,由皇長子胤禔看守。

  • 胤礽復立太子位

正常來說,胤礽再也沒有什麼翻身的機會了,但是由於三皇子胤祉揭發皇長子胤禔,在暗中使用巫術,詛咒胤礽。

康熙連忙派人去查,最後真查到了證據,確信了這個說法。

康熙氣憤萬分,因為在他來看胤禔使用的手段,比胤礽平時的所作所為更加的惡略,然後在群臣的勸諫下,順理成章的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位。

  • 胤礽再次被廢

胤礽雖然被放出來了,但是依然死性不改,但是他意識到自己的太子位置不是堅不可摧的。

當時康熙已經六十多了,其他的阿哥們還虎視眈眈的盯著他。

胤礽覺得自己可能玩不過其他阿哥,對權力的渴望矇蔽了自己的心,甚至不顧及親情,打算逼宮。

但是胤礽的一舉一動早在康熙的監視下,對於胤礽,康熙已經感到徹底的失望,於是又一次將胤礽廢除太子位,禁錮了起來。


不過還是可以看出康熙對於胤礽的感情,他對胤礽還是非常好的,還是希望胤礽能夠悔改,但是無奈,胤礽冥頑不靈,導致自己兩廢兩立,最終禁錮至死。


落枔


我感覺康熙最喜歡老四胤禛,還有挺喜歡他的孫子弘曆,他將皇位傳於老四,說明他很認可皇四子的能力,能夠挑起這千金重擔,能夠將這錦繡江山治理好,也能好好的框補他的過失,他將皇四子作為接班人,喜愛程度不言自明,皇四子也沒有辜負康熙的一片苦心,勵精圖治,嘔心瀝血,除了過生日休息一天外,都在處理政務,堅定不移的大力改革,才有了康雍乾的盛世,康熙沒看錯人,也沒白喜歡欣賞皇四子!





史學實習生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成年的有20個兒子,為什麼我們會關注康熙的兒子,就是因為殘酷而精彩的九子奪嫡,所以康熙最喜歡哪個,討厭哪個,就在參加奪嫡的9人當中討論。

1、龍生九子各個奪嫡

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兩場奪嫡運動,一場是唐初的玄武門之變,另一場就是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

參加九子奪嫡的是皇長子胤禔、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

其中皇長子、太子、皇三子獨門獨戶,皇四子、皇十三子相互依靠,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抱團。

最後皇四子繼位為雍正,皇十三子被冊封為鐵帽子王,其他7人全部被圈禁,下場悽慘。

那麼他們當中,康熙最中意誰呢?

2、我覺得是太子胤礽

胤礽是嫡長子,他母親是康熙青梅竹馬的孝誠皇后,在生胤礽的時候因為難產而死,康熙萬分悲痛,對於一出生就失去母親的胤礽就更加疼愛。

胤礽兩歲時候便被立為皇太子,五歲的時候生天花,康熙急得暫停全部政務,整天呆在胤礽身邊,康復之後,激動的康熙讓人到太廟祭拜感謝列祖列宗保佑,還向天下宣告。

從此之後,無論是到關外祭祖,還是南巡祭拜明孝陵,康熙都把胤礽帶在身邊,完完全全是按照帝國接班人在培養。

有一次朝鮮國王遞交的國書中沒有避太子的名諱,被康熙痛斥,足見康熙對胤礽的維護。

但是,皇帝與儲君之間矛盾幾千年來都無法避免。

康熙與胤礽第一次間隙出現在康熙西征準格爾的時候,當時康熙生病,太子胤礽前往探視,面對著生病的父親,胤礽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悲傷,康熙認為這是不忠不孝,當時就沒給他好臉色,把他趕回了京城,此時的胤礽16歲。

但是這件事並沒有直接影響胤礽的太子之位,後來康熙親征準格爾,胤礽奉旨監國。

隨著胤礽的太子身份太耀眼,給他帶來了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個影響就是有很多朝臣聚集在太子麾下,形成了太子黨,而另一個影響就是皇長子、皇三子、皇四子、皇八子等對皇位有想法的人就會在明裡或者暗中給胤礽設卡。

在巨大的壓力下,胤礽的表現越來越脫離康熙的期望,大阿哥等人是不是給康熙上眼藥,日積月累終於在康熙北巡中爆發。這期間發生了兩件事情,一件是7歲的皇十八子生病,胤礽無動於衷,不禁讓康熙想起了當年自己生病時胤礽的表現,另一件事情康熙發現晚上胤礽在他的帳篷外逡巡,而且肆意窺探帳篷裡面的情況,康熙認為胤礽是想行悖逆之事,大怒,回到京城之後便第一次廢黜了胤礽。此時胤礽34歲。

被廢黜後的胤礽舉止瘋癲,每次康熙看到都會痛惜不已,而且晚上做夢還會夢到孝莊太后、孝誠皇后,她們在責怪康熙廢黜了胤礽,可見緩和之後的康熙又恢復了對胤礽的愛惜。長時間的自責下,康熙竟然病了,他召見了胤礽,看見胤礽他竟然感覺心情舒暢,病也就好了。

後來皇三子舉報皇長子魘鎮胤礽才導致胤礽行為乖張,康熙很自然地相信了,原本胤礽表現不佳都是皇長子在後面搞鬼,他便逐步恢復了對胤礽的信任,最後復立為太子。此時胤礽35歲。

然而胤礽沒有珍惜這次機會,反而要鋌而走險,想逼康熙提前退位,事情失敗,康熙大怒,再次廢黜了胤礽,並且圈禁。

按理說經過這次不軌,康熙已經對胤礽失望透頂了,但是他在臨終時還交代皇四子胤禛善待胤礽,可見他心中對胤礽還是有特殊感情的。

所以康熙最疼愛、最珍惜、也是最給予厚望的皇子正是不爭氣的廢太子胤礽。


榮耀歷史


首先康熙最喜歡的是太子胤礽.

胤礽母親早喪,正常來說胤礽應該交給後宮中地位最高的人養育. 而胤礽是康熙親自撫養和教導的. 所以說康熙看其他的孩子只是骨血,對胤礽那才是真正父子之情...

這裡我們要說明一個太子資格的重要因素,就是嫡庶之分.嫡長子繼位,這個規則在中國貌似已經有個幾千年了. 胤礽之所以能成為太子,就是因為他娘是皇后,在嫡子中他是長子. 而胤礽的哥哥,大阿哥胤禔是庶出.生母地位比較低微...

那麼胤礽之後呢? 康熙的心屬於誰? 嫡出的長子被廢當然是次子繼位啊.

那麼嫡次子是哪一位呢? 四阿哥,愛新覺羅 · 胤禛...

胤禛的生母地位不高,所以他從小就被抱養了出去,抱養他的人就是皇后過世後,接替皇后管理六宮的貴妃佟佳氏. 因為這個關係,胤禛正兒八經的成了嫡出...

相比之下他親弟十四阿哥胤禵就不走運了. 因為他娘生他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地位,所以不需要再抱給別人撫養...

至於八阿哥胤禩,也是庶出.

所以十四阿哥和八阿哥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有資格繼承皇位.


神奇寶寶


康熙最愛的兒子是二阿哥胤礽,因為是康熙最愛的女人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氏因難產崩,康熙把對她的愛轉移到胤礽身上,在他還是個一歲多的嬰兒時就被立為太子。兩立兩廢純屬無奈和形勢所迫。康熙實際上確實是把皇位傳給了四阿哥胤禛。貪官汙吏、國庫虧損,當時的國情需要一個手段嚴厲的皇帝來治理。康熙認識到自己的善仁政策不再適合現在的清朝,所以選擇了胤禛。十四阿哥胤禵(原名胤禎)雖是康熙非常喜歡的兒子之一,並帶兵遠征,但他只是一個大將軍,會帶並但不一定有治國的才能。關於四阿哥篡改遺詔奪十四阿哥之位的猜測,我認為純屬流言。



家居風水師


分階段的。早些年最疼愛的是太子!畢竟虧了皇后,所以對太子康熙都是親力親為。但後來太子被廢了,一大幫兒子為了爭新太子鬧得是不可開交,這也讓康熙心力交瘁。所以後來疼的應該是二十四阿哥吧。這個是康熙最小的兒子。比弘曆還要小一點。在這,沒有權利的爭奪,多少有了點親情。。。


一名愛好歷史的中學生


我覺得康熙沒有最愛的兒子,也沒有不愛的兒子。因為康熙作為一代帝王八歲登基16歲親政從小喪服喪母一生活在勾心鬥角的環境裡,他的目標是能讓大清繁榮富強國太民安,幾個兒子都能保大清他的愛是大愛,不是普通家庭的小愛,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力主太子,做保衛邊疆的大將軍或是給後世皇上出謀獻策的謀士,或是編輯歷史傳遞後世的才子,或是治理漕運一心為民的人才,他都是按兒子的性格喜好能力來各自培養,比如,太子接觸朝政,又如大阿哥喜好武力,則康熙親征都是用大阿哥,但是人都是有私慾的最後幾個啊哥都為了一個皇位而互相殘殺,大清處在了真的內憂外患中所以為了使大清永保平安,處罰兒子。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還有太子撤而用,用而再撤,也是恨鐵不成鋼。

只是自己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