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8歲做根雕15年,爛樹根變廢為寶年收入20餘萬,農民成了藝術家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鄭光周,今年38歲。是山西省平陸縣曹川鎮的一個農民。雖然我是農民,但卻不以種地為生,我有一門手藝,就是用田間地頭的廢舊樹根,做成根雕工藝品銷售,年收入達到20萬元,用自己的雙手,創出了一番事業。@自拍

我們村子是一個山村,村外就是縱橫交錯的溝壑,我們這裡有句俗語叫”平陸不平溝三千”,而這種地形最適合種植各種果樹,像柿子樹、核桃樹、蘋果樹等等。小時候,我常常跟著爺爺和父親出去放羊,在放羊時我時常會看到一些被人們挖出來廢棄的樹根,這些樹根千姿百態,形狀各異,無聊時我就會看著這些奇形怪狀的樹根產生聯想,把它們想像成各種動物、植物、或者是人物,打發無聊的時間。

童年的時光一晃而過,轉眼間就長大成人,學校畢業後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無意間在一個電視節目中發現有一種藝術形式叫根雕藝術,就是利用樹根做成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看到這個節目讓我覺得特別興奮,原來小時候見到的樹根,都能夠做成這麼漂亮的藝術品啊。於是我就留意哪裡有教做根雕的師傅,20歲那年我終於打聽到一個做根雕的師傅,我決定去上門跟著師傅學習。


跟著師傅學習了3年,學到了製作根雕的技術,掌握了樹根的選擇、清理、構思、雕刻、打磨、上色等各種環節的製作技巧,也能夠單獨做出合格的根雕藝術品了,2005年,我辭別師傅回到村裡,開始了我的根雕藝術創作生涯。

做根雕需要硬木的根,在我們這裡山核桃、柿子樹的根是比較不錯的原料。我平時經常去山上和村裡尋找合適的樹根,開始時村民們不知道有根雕,我看上的樹根隨便給點錢就買回來了,有的甚至還不要錢,後來根雕藝術逐漸火了起來,村民們知道了樹根的價值,好樹根的收購價格也高了,不花點價錢買不到好的樹根。

根雕所用的樹根是硬度高的價值高,所以我還經常到外地去收購一些紅木、花梨木等上等的材料,這樣能增加作品的價值。根雕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不但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文化底蘊,還得有很強的動手能力。我平時經常看一些藝術類的書籍,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審美觀念和藝術修養,還要提高雕刻技藝。做一件比較滿意的作品,需要很長的時間,經常是收回來的樹根放在家裡,光構思就很長時間,甚至一兩年才動工,最長的一件作品我做了四五年。


樹根在村裡經常會補當作柴火燒掉,而在我眼裡它們卻是“寶貝”,一個破爛的樹根在我的精心雕琢之下,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這個過程讓我感到非常開心,很有成就感,而且獲得了不菲的經濟價值。有的作品賣幾百,有的能賣幾千甚至好幾萬。前些年崖柏熱的時候,我做一件茶臺,就曾經賣了5萬多。圖中這根高約1.4米的坡柏製成的花架,有人出價2萬元,但是由於女兒非常喜歡,捨不得賣,所以我就沒有出手。

我製作的根雕藝術品都是純手工製作,可以說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所以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受到大家的喜愛,也能賣上較高的價錢。製作時我會藉助電動工具,提高效率,圖片中我正在做一個手串,像這種比較簡單的作品,花費不了多少工夫。

而更多的藝術作品,是需要靈感的,面對著一個粗糙的樹根,怎樣把它變成藝術品,構思是最難的。幹了十幾年,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風格,這件作品是用一根崖柏料雕刻而成的,我巧妙地利用原材料的形態和紋理,把它雕成了兩隻金魚。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魚是一種寓意吉祥的動物,它代表了富足、有餘、還有魚躍龍門等含義,這件品中我利用樹節作為魚的眼睛,利用橫向紋理做為魚頭,使得兩隻金魚看上去活靈活現,十分生動。


我給這件作品取了個名字叫做《連年有餘》,並獲得了第三屆運城果博會“河東杯”傳統工藝展示金獎。當場就有人願意出3萬元購買。除此之外,我的作品還獲得過不少市級、省級的比賽獎項,在業內被稱為“獲獎專業戶”。我有一個女兒,今年10歲,在我的影響之下,她也喜歡上了根雕藝術,上面的《連年有餘》和坡柏花臺,她非常喜歡,我打算把這兩件作品保留下來,將來給她做嫁妝,也希望把我的手藝能夠傳承給她。

現在不但我自己收原料創作作品,還有不少人找我定做,他們提供原料,我來雕刻,收取加工費,這樣也好,省去了我收購樹根的一個工序。不論是自己的材料還是客戶的材料,我都會傾注自己的心血,把它打造成精美的作品,而每件作品就像我的孩子一樣,讓我願意為它付出。這是一位顧客送來的原料,想要加工成一個茶臺,已經雕了一些,客戶過來看進度。

根雕藝術不但能夠向人們呈現自然之美,而且雕琢打造之下,還能表現出中國文化獨有的魅力。平時我喜歡收藏一些老物件,這些代表歷史生活的小物件,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這些老舊物件的薰陶中,也會讓我對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得到提升。


我做根雕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我特別感謝她,而我用根雕讓全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現在年收入能達到20萬元,我覺得既能滿足我的愛好,又能創造收入,這正是我夢想的生活。我們本是普通的農民,能在現在的成就我感到很滿意。樹根有價,藝術無價,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還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也能讓全家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