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像極了明朝開國太子朱標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像極了明朝開國太子朱標

眾所周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也就是開國太子朱標,因自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深得朱元璋的期待,有望繼朱元璋武統天下之後,順利過渡到文治時代。只是可惜,朱元璋還沒死,朱標就死了。

實際上,在元朝亦有類似的情況,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和朱標可謂同樣的人物。

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次子,忽必烈的長子朵兒只早夭,於是繼承權便落到了真金的頭上。

關於真金的出生,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真金出生的這一年,中原地區有一位得道高僧海雲法師,一路向北雲遊到了漠北草原。對佛法和中原文化十分感興趣的忽必烈此時遇到了海雲法師,他一眼就看出大和尚非同尋常,就盛情邀請海雲法師到自己家中做客,以上賓之禮相待。

海雲法師在忽必烈家中居住了一段時間,為忽必烈宣講佛法和漢法,忽必烈對其真誠相待,無論事務多麼繁忙,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和海雲法師談經論道一番。

忽必烈和海雲以佛會友,相處十分融洽。就在海雲法師在王府的日子裡,忽必烈的次子出生,忽必烈十分喜愛這個孩子,特意請求海雲法師為自己新得的愛子取個名字。

海雲法師當即同意了這個請求,並希望能給這個新生的孩子相一下面。

當忽必烈將兒子抱來之後,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剛剛才能夠睜開眼的小嬰兒竟然能夠目不轉睛的盯著海雲法師,目光炯炯有神,絲毫沒有嬰兒該有的膽怯和迷茫。

海雲法師看到這種情景,淡然一笑,說道:“世間最尊貴,無越於真金。”遂為孩子取名為真金。

忽必烈聞聽之後大喜,世間最珍貴之物無異於真金,世間最珍貴之人無越於天子,海雲法師頗有修為,必然是從真金的身上看出了不尋常的東西。自此,忽必烈將這個孩子視為掌上明珠,悉心培養。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海雲法師在忽必烈處居住一段時日之後,又踏上了四方佈道,弘揚佛法的雲遊之路。臨行之前,海雲法師特意留下了年輕的子聰和尚。

子聰和尚俗名劉秉忠,自幼博覽群書、精通儒釋之法,成為了小真金的啟蒙導師。

除此之外,忽必烈還蒐羅了一大批漢學儒士,作為真金的伴讀和老師,他們每天教導真金孜孜學習,真金幼小的心靈得到了很好的薰陶。

在這些老師苦心孤詣的教育之下,真金漸漸脫去了蒙古貴族重武輕文的陋習,變得剋制有節,儒雅深沉,為人曠達,處事明斷,具備了儒臣心目中英明君主的風範。

真金一生恪守以儒治國、以佛治心,與儒家和佛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像極了明朝開國太子朱標

劉秉忠的弟子王恂,作為元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學者,對真金的影響非常深,他先是被推薦成為真金的伴讀,後來因為才華出眾,被升為太子贊善。

王恂名義上雖然是真金的伴讀,但實際上卻成為了真金的老師。在學習上,王恂對真金要求嚴格,督導其學業;在生活中,王恂對照顧有加,關注其交友往來。

王恂秉持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則,幫助真金過濾周圍接觸的人,品德高尚有真才實學之人,就讓真金與他們多多交往;心懷不軌濫竽充數之人,則讓真金與他們保持距離。

在王恂的幫助與勸諫下,真金親賢臣遠小人,不但如此,王恂親自向真金講授三綱五常、歷代行為之道,以遼、金兩朝為例,加深了真金對儒治的認識。

在王恂等人的教導之下,真金在青年時期便接受了儒家思想及其治國理念,儒家所倡之忠孝節儉、勤政愛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真金的行為準則。

因為真金身邊總是聚集著賢德之士,耳濡目染之下,真金自小便懂得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道理。

一次,真金前往中書省辦公,他的乳母眼看真金雖然貴為太子,卻總是身著布衣素服,十分心疼他,打算為他做一件新衣裳,真金聞言後微微一笑,擺手拒絕道:“吾何事美觀也?”

又有一次,真金不小心將墨汁灑到了衣服上,他連忙脫下衣服,命一旁的侍從拿去清洗乾淨。侍從感到多此一舉,建議太子丟掉這件衣服,重做新衣,真金連連搖頭,正色答道:“吾欲織百端,非難也。顧是物未敝,豈宜棄之?”

真金敏而好學,勤儉節約,忽必烈對他十分喜愛。有一次,真金勞累過度,病倒了,忽必烈親自前往東宮探望,並且親自為真金煎藥,讓其服用。

忽必烈還從自己的親信衛隊中調撥一萬人讓真金統領,用以護衛東宮。

太子雖然入住東宮,卻依舊顯示出崇儒重道的風格。東宮香殿建成之後,建築師請求鑿石為池,效流觴曲水故事,真金不同意,說道:“古有肉林酒池,爾欲吾效之耶!”

真金的節儉不但在少數民族政權中無出其右者,即使在漢族政權中,這樣節儉的儲君也是屈指可數的。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真金不但厲行節儉,而且也是一位出名的孝子。

真金最早接觸的古文典籍便是《孝經》,這對他影響深遠,忽必烈生病,真金日日夜夜守候在父皇床前,片刻不離,衣不解帶,直到父親病體痊癒;

真金的母后病逝之時,真金正在漠北撫軍,因為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真金哀痛欲絕,整整三日,水米不進。

真金將對母親的敬愛延續到了對妻子的態度上,身為太子,真金一生只取了闊闊真一位太子妃,與其攜手一生,這在少數民族中是極為罕見的情況。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像極了明朝開國太子朱標

真金二十歲時被任命為中書令兼判樞密院事,真金每月到中書省兩次,簽署公文、批閱意見。雖然他還沒有正是參與朝政,但卻表現出對治理國家的強烈興趣和責任感,他曾經對丞相史天澤說:“我幼,未嘗習祖宗典則,閒於政體,一旦當大任,惟汝耆德賴焉。”體現出他的謙恭有禮,以及籠絡、駕馭大臣的才能。

真金在外地巡撫之時,經常利用閒暇之機,與隨行的大臣講論治國修身之道;他在掌握中書省期間處事明斷、雷厲風行,對漕運、造作、稅收等和百姓生活休慼相關的政策,他總是要詢問再三,才批准實行。

真金的理政才能以及仁政之心,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評。

忽必烈在位時,任命財政大臣阿合馬為自己斂財,阿合馬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朝中肆無忌憚的打擊排擠異己,搞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廟堂內外民怨沸騰,舉國之中烏煙瘴氣。

當時忽必烈對於以阿合馬為首的斂財派很是重視,對他們的惡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真金作為漢法派的堅定擁護者,對於阿合馬的胡作非為十分的不滿。一次,阿合馬與真金在路上相遇,真金畢竟是蒙古漢子,骨子裡流淌著戰鬥民族的血液,二話不說抽出隨身佩戴的弓,將阿合馬狠狠毆打了一番。

不久之後,阿合馬遇刺身亡,真金與漢法派大臣及時清理朝中阿合馬餘黨,整頓吏治、推行儒治、勸課農桑,撥亂反正,使得一時之間天下歸心,海晏河清。

忽必烈將江西行省的南昌作為真金的封地,這使得真金得到了一個向父皇證實自己統治才能的機會。他在南昌實行節用愛民的政策,想在江南設置一個儒治的典型,讓江南其他州郡效仿。

這一次,那些貪贓枉法收受賄賂的地方官,見識到了太子真金的廉潔。江西行省獻上了四十七萬緡稅錢賄賂真金,真金勃然大怒,訓斥道:“朝廷令汝等安治百姓,百姓安,錢糧何患不足,百姓不安,錢糧雖多,安能自奉乎!”嚇得這幫貪官汙吏諾諾而退。

當時的江西行省參政搶掠了六十戶人獻給真金做家僕,真金將他們統統放回原籍,怒斥道:“此屬宜隨所在放遣為民,毋重失人心!”

真金對於貪官汙吏極度的厭惡與排斥,將江西行省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像極了明朝開國太子朱標

蒙古人連年征戰,需要大量的物資、糧草、軍餉來維持基本的作戰開銷,阿合馬死後,忽必烈又起用了回回人盧世榮擔任理財大臣。盧世榮曾經遊說真金斂財的重要性,遭到了真金嚴詞厲色的拒絕:“財非天降,安得歲取贏乎!恐生民膏血,竭於此也。豈惟害民,實國之大蠹。”

盧世榮自此深憚真金。不久之後,盧世榮以理財做藉口,啟用了一批阿合馬的餘黨,妄圖與太子分庭抗禮,並且改組了中書省,將真金安排的儒臣排擠出朝廷。

盧世榮憑著忽必烈的信任,濫殺無辜,賣官鬻爵,剛剛清淨不久的朝中又一次人心惶惶。

儒臣們此時迫切的希望太子真金能夠早繼大位,做出了一個愚蠢的舉動。1285年,一名南臺御史上書忽必烈,建議其保重龍體,應及早禪位於皇太子。

這封奏摺先呈到了真金的手中,真金看後非常惶恐,自此阿合馬案後,真金與忽必烈政見向左,父子關係已然出現了裂痕,這封奏摺如果上奏的話,將會對太子十分不利。於是真金授意御史中丞壓下這封奏摺,但是阿合馬的一個餘黨卻得知了此事,向忽必烈請求徹查。

御史中丞連忙拿著奏摺找到了另一位漢法派的支持者、元初名臣安童商議對策。安童等人也認為這封奏摺不該交予皇帝,否則很有可能牽連到太子。

經過一番輾轉,在安童等人的勸說之下,忽必烈處死了阿合馬的所有餘黨,並答應不再追究此事。

阿合馬餘黨的陰謀雖然沒有得逞,但此事卻給本已出現裂痕的忽必烈父子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忽必烈對此事耿耿於懷,將太子真金召入宮中責難了一番,太子出宮後被嚇得魂不附體,回家之後便一病不起。在擔驚受怕、自責委屈的情緒中,真金太子黯然去世,享年四十三歲。

真金死後,漢法派的希望徹底破滅,終元一代十二位皇帝,只有兩人粗通漢語,蒙古統治階層沒有能夠吸收歷代興亂治衰的教訓,沒有能夠與中原各民族緊密結合,造成了元帝國的早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