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导语

通过训练来实现最大化增肌是很多健身爱好者的目标,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后,你会发现进步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是停滞,并且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完全没有出现练后“神清气爽”的情况,而越是努力的人这种状况就越明显,这都是因为你“练多了”。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训练和恢复之间出现不平衡,在接下来的2-3周内运动表现会有所下降。如果一段时间内你很努力的训练,却发现自己很累,很情绪化,可能只是训练强度比较大,即超量训练,而不是过度训练

超量训练只是缩小版的过度训练,关键是要在2-3周前及时发现并充分休息,此时可以利用超补偿原则,以让训练效果最大化,所以真正的过度训练会导致长期的运动表现降低,无法实现收益;超量训练只会导致短期的运动表现降低,但增加长期收益,那么问题就来了。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怎样避免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实际上是由过多的训练导致的,而不是过大的训练强度,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大的强度就是好事。有研究表明,分3组,每组10次和分7组,每组3次的方式进行训练,两组有相同的增肌效果,但重量大的那一组更容易疲劳,所以,如果你不是为了专项提升力量,那么还是建议你采用每组6-12次的训练方式,以最大化增肌,一个比较安全的训练容量是:每个部位每周训练2-3次,训练次数为40-70次,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也应该相应的提升训练量。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如何评估自己的恢复情况?

睡眠,体能储备,肌肉和关节疼痛状况,训练时力量的变化,当然这些都是比较主观的判断方法,准确性不高。而心率则就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

观察心率

也就是观察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首先要观察一周,确定基准心率,如果后期变化幅度超过了10%,这表明你应该在1-2周内减少训练量。这时就引出了减载期的概念。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减载期的原理

人体之所以能够通过训练增长肌肉,实际上是一个施加压力、休息恢复、继续增长的过程,理论上来说,只要能够利用好超补偿原则,在训练强度、次数、频率相同的情况下,坚持训练,也能持续进步,但这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体的适应性。

实际上,人体的适应能力很强大,如果长期处于同一环境下,就会趋于平庸,而不会继续进步。也就是说,此时看似在坚持训练,但实则是原地踏步,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瓶颈期。同时,长期的训练会产生肌肉疲劳以及神经疲劳,这时,合理减负就非常有必要。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其目的有三个:

  • 预防过度疲劳导致的伤病。
  • 让身体恢复对训练的敏感性。
  • 减缓训练产生的心理疲劳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如何进行减载期

新手

新手由于运动水平较低,低容量的训练就可以产生明显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进行一成不变的训练,新手很有可能也会出现瓶颈期,但此时无需设置减载期,而是应改变训练的刺激。即如果你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训练量+高频率+中低强度,那么更改成高强度+低训练量+中低频率,就足以让你继续进步。或者将颈后杠铃深蹲切换成史密斯机深蹲,将正握引体向上切换成对握引体向上,就可以继续进步。所以,新手只需对训练方式稍作改变,就能够渡过瓶颈期。如果进行减载期,那更像是浪费时间。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2年以上训练经验的健身爱好者

一般要6-8周设置一次为期7-10天的减载期,在这个阶段内你可以减少一半的训练量,例如从训练强度、重量、次数上都可以实现。对于从没有尝试过减载期的人来说,也可以完全停止训练,不必担心前功尽弃或者是有所退步,在度过这个阶段后,你会感到体力、精力都很充沛,并且肌肉记忆也会维持较长的时间。

每周工作时间在60个小时以上的上班族

此类人群日常的训练时间比较少,通常是一周2-3次甚至是1次,而这种训练频率根本达不到需要设置减载期的水平,并且中间的休息时间比较长,每次训练都相当于新刺激,也就是说,在训练初期,你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但长期来看,还是处于一种训练强度、频率不够的状况,想要持续进步就比较困难了。

长期举铁不进步,那是练多了,少练一点增肌更有效

结语

在训练中最大化的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现实中实现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此时的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理论,在训练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方法等,既不过度训练,也能竭尽全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持续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