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的書,週期的股






看週期類的書籍,是需要好奇心和耐心的。


太想賭博的人,急切到連遊戲規則都沒有耐心看,怎麼會去想,賭場是如何建立的,哪些因素和它相互制約?


實際上,投資這件事情,真的和人類命運密切相關。沒有對過去和未來,對商業模式和數據的好奇心,也很難去從描述週期的這些書籍中發現很多密碼和線索。


此外,理解週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經濟運行和環境變化,乃至幫助我們投資理財,去尋找一些處於輪動中的價值窪地。但是,真正去觀察和感受,又會發現,科技和教育已經帶來變量,對原有的結構和規律(也就是週期),帶來巨大影響。

速度、重量以及複雜度都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盡信書不如無書”。

方方的這句話,用來理解週期和個人的關係,也很恰當:“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讀書,無非就是尋找自己的座標,以及向陽的方向。有些路,可以搭車,有些路,只能靠一步一步攀登。


近期,陸續看了4本和週期、投資直接相關的書。

書名:濤動週期論:經濟週期決定人生財富命運

出版社: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書名:逃不開的經濟週期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書名:新週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書名:週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週期這個概念,概括性太大,如果再寬泛一些,近期看的和週期相關,印象更深刻的,反而是阿爾文·托夫勒所著“未來三部曲”。


“未來三部曲”準備之後單獨寫讀書筆記,但是對“週期”感興趣的書友,可以先去看看。沒有交織對週期和投資的執念(有了執念就要去尋找證據),因而對於現狀的反思和未來的發問,更簡潔、有力。再加上寫作的時間夠久,作者的立場更清晰,很多設想已經實現,因而更具魅力。


說回來,關於“週期”的以上四本,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都挺推薦閱讀的。角度不同,適合交叉感受。週期之類的書,一般經濟學家也不敢寫。所以,這四位作者,兩位都長期泡在數據和模型以及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另外兩位,則都是投資人,也都有企業經驗。其中拉斯·特維德還開過科技類公司——週期本身就是個基於經驗和觀察維度的總結,所以,關注作者的背景和撰寫時間與環境,對理解和自身參考都很重要。

對於非財經圈人士來說,閱讀週期類書籍,因為專業詞彙太多,所以可以從以下關鍵詞來提取主線,對於理解複雜生態來說很好,如:要素、結構、配置、演化。這些詞,也都是可以用來理解A股的。要想更深入一些應用,則應該記錄一些關鍵指標,對應中國的產業或A股,去找龍頭公司,去看年報,去分析和觀摩。沒有這樣一個過程,週期的書和週期的股,

其實沒什麼關係。

周金濤的書,帶著“宿命與反抗”的濃濃哲學色彩。他的英年早逝,更是讓人嘆息。由於距離一般投資者的二級市場理解和應用較遠,所以此處不分享了。拉斯·特維德的《逃不開的經濟週期2》主要講述的是週期的關鍵點和未來要素,還挺好讀的,適合閒時慢慢看。

以下分享的內容,不是書籍的主要內容,只是我認為,適合結合當前市場來重點思考的。

來自《週期》:

01

信息非常重要。因為要想比別人更好地預測未來,我們就需要:有質量更好的數據;對手中的數據分析得更好;知道基於數據分析應該採取哪些更有效的行動;意志堅定,能把計劃付諸行動。只有我們知道得比別人更多,我們的預測才能夠比別人做得更好,才能讓我們的投資業績比別人的更好。沃倫·巴菲特,他期望得到的信息要符合兩個標準:一是重要,二是可知。

02

既然宏觀面預測不靠譜,在其他方面我們能做些什麼?拋開很多細節和細微差別,大體來看,我認為在三大方面如果投入時間分析研究,我們就會收穫最多:第一,基本面。基本面包括行業基本面、公司基本面、證券基本面。我稱這些基本面是“可知的”,你要努力比別人知道得更多。第二,市場面。你要訓練自己,嚴守紀律,支付的買入價格要合理,和上述行業、公司及證券的基本面相匹配。第三,組合面。你要理解我們現在所處的投資環境,以決定我們的投資組合的戰略佈局適應投資環境。

03

關鍵在於“校準”。你的投資規模,你在不同機會上的資本配置比例,你持有資產的風險,所有這些都應該校準,你將一個從進攻到防守的連續體作為標尺來校準……當得到價值的價格相當便宜時,我們應該積極進攻;當得到價值的價格比較昂貴時,我們應該後退防守。

04

在週期存續期間發生的這些事件,不應該只被看作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地發生,而應該被看作一個事件引發下一個事件,因果關係遠遠重於先後順序…因此,經濟週期會影響企業盈利週期;企業盈利週期又會影響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數據;上市公司公告的盈利週期又會影響投資人的態度;投資人的心態週期又會影響市場波動;市場波動週期又會影響獲得信貸的鬆緊程度……而信貸週期又會影響經濟、企業、市場。

05

巴菲特說:“聰明的人最先做,愚蠢的人最後做。”一語道破天機。關於市場週期及其影響,你應該知道的所有東西,這句話就告訴了你八成。巴菲特還說過一句話,講的是同樣的道理:“先做是創新,後做是模仿,最後做是傻瓜。”


來自《新週期》:

任澤平的《新週期》是當前書籍中很貼近中國現實又比較落地的,對於週期股感興趣的,可以仔細研讀。

01

微觀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時候還盯著GDP、M2等數據看是沒有意義的,這些宏觀指標已無法反映經濟結構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而很多宏觀研究員還在閉門造車,這就是2017年很多宏觀研究員犯了方向性錯誤的根本原因。

02

產能出清進入尾聲,行業集中度提升,開始進入剩者為王、贏者通吃、強者恆強的時代。化工、造紙、玻璃、水泥、有色、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的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企業受益,頭部效應非常明顯。

以前大家買股票,買完老大買老二,2017年發現老大最好,頭部效應十分明顯。而且傳統行業的龍頭企業通過規模效應、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節省成本、設備更新、研發投入、提高環保標準等建立了壁壘和“護城河”。越來越多的行業從“數星星”進入了“數月亮”的時代。

03

不僅傳統行業開始進入強者恆強的時代,金融、新興行業也開始強者恆強。

04

更重要的是什麼呢?以前的週期品價格,大家炒的時候對它是又愛又恨,因為它漲的時候非常凌厲,但頂是尖的,它的漲價邏輯是自我破壞式的,漲上去以後,邊際高成本產能就放出來了或中小企業就進入了。但是這一次你會發現,頂是平的,這些週期品的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保持很高的利潤水平,為什麼?因為銀行仍然對“兩高一剩”的行業限貸、環保督察、供給側去產能,壓制了新的產能釋放,所以現有的這些行業正在收割這個市場,它的利潤和資產負債表修復持續的時間是超預期的。

拉斯·特維德這句話也挺有意思的:經濟週期主要源於一些被稱為“番茄醬效應”的現象。“番茄醬效應”就是當你持續拍打番茄醬瓶時,開始一點兒都流不出來。然後,突然,從瓶裡倒出來的番茄醬又太多了,遠遠超出你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