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话桑农

话桑农

刘宗甫

农业,包含粮棉油蔬,林果花卉,渔牧副业生产及水利建设。古时候,产棉极少,虽有房子绵,产量不高。而桑当居农产半壁江山。桑,落叶乔木,可株生,也可丛生,全身是宝。叶枝果根都入药,可食用可药用治病,根皮还能造优质纸,用以制币。桑叶,可养蚕,蚕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丝绸之路,是创造世界文明的纽带。蚕丝,是古代重要衣饰原料,可织绸缎锦绢,可做衣帽被褥。自有文字始,除龟板竹木刻记史事,曾用丝帛书写绘画,传播历史文化,功不可没。沧桑巨变,沧海桑田,足以说明桑在历史演变中的重要地位。桑梓,用来指代故乡,桑的身价则更高。

散文  话桑农


麻,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纤维皮层,可制绳索,用处极广。高邑盛产苎麻,质优耐用,不但可捻绳做车套缰绳,供生活日用,还用来纳鞋底,做鞋,非常坚固。广大妇女曾经用它做军鞋,送给八路军,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粮,民以食为天。古时,高邑盛产黍稷,鄗上黍,成为帝王祭祀必用之物。

社稷,社乃土神(土地),稷乃谷神。稷,谷类总称,代表五谷。古帝王常祭祀“社稷”,重视土地五谷。赖于人类生存的“社稷”,代表“国家”,稷,地位之高,可见一斑。黍稷,性黏,可蒸糕做美食,也可酿黄酒,做饴糖,制糖果,糖瓜。民俗有:腊月二十三,灶火爷上了天。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传说,这天兴吃糖瓜,意思是粘住灶王嘴,上天只说好话,甜甜的。

散文  话桑农

谷,产量高,逐步成为主产品。又名粟,脱皮为小米。建国前后,干部职工发工资都是给小米,农民缴农业税粮也是小米。

麦,有大麦,小麦,黑麦,燕麦,瞿麦等品种。燕麦,被世界粮食作物绿色食品排名第一。主要含硒和多种微量元素,利于健康长寿。高邑古代小麦很少,因为产量低。建国后引进新品种,大幅提升单产和总产量而逐步成为主产品。

玉米,古时候高邑少有。建国后引进优新品种获高产而成为主产品,与小麦联袂成为高邑粮食种植业主产结构模式,经久不衰。

散文  话桑农

莠,形似谷,幼苗与谷难分辨,穗轻浮,人称败草。比喻坏人。如:良莠不分,指好人坏人分不清。农民常把谷地里的莠拨去喂驴或漚粪。

高粱,建国前,高粱是高邑主要粮食产品之一。因产量用处多和秸秆高大而成优势。大面积种高粱,形成青纱帐,还用来打游击,抗日救亡,意义深长。有一民歌:“青纱帐,举长矛,深藏八路知多少?军民织下天罗网,看你东洋鬼子往哪儿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