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我爱吃八宝饭


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

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和硕亲王”位于第一。

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

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加封他们为亲王。可以鼓励他们奋勇向前,敢于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对于军队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吸引力极大。把爵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也可以方便皇帝定下严格的规矩,让他们听从号令。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如果办事不力,就不会得到爵位。通过这种办法,清朝提到了宗室的凝聚力。

清朝亲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立下功勋被加封的。他们的范围,也都是局限在宗室内部。有一些,甚至得到了世袭罔替的权力。皇太极定下的这套宗室封爵的制度,其实仍有漏洞。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直到乾隆时,才趋向完整。

也是在那段时期,出现了“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而且,拥有极高的俸禄。亲王每年俸禄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白米。

这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里又有不可知的贿赂。晚清时的庆亲王奕劻仅在银行的存款,就有712.5万英镑。其余财产又不知有多少。

在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谥号。这是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一般大臣都得不到。谥号会根据亲王一生的评价,各有不同。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弊端。如果这种分封爵位的权力落在其他人手中,就极为考验宗室的忠诚度了。这种忠诚度,往往经不起考验。宗室内部为了争夺地位,常常不择手段。

顺治时期,皇帝跟多尔衮争权。多尔衮大权独揽时,王公大臣对皇帝的遭遇,大多默然不语。宗室内部中的尼勘、博洛,甚至投靠多尔衮,换取亲王的地位。

同样的,因为亲王极高的地位和特权,让他们完全无法得到约束。除非是他们愿意顾及自己的名声。否则,即便亲王为非作歹,也不会受到太多惩罚。最多是皇帝的斥责。

比如前面提到的庆亲王,他收受贿赂的事情,已经是朝野公开的秘密。可是,因为慈禧认为“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所以长期稳坐军机大臣的位置。

除了那些因为功劳加封的亲王,还有皇帝的兄弟、儿子、女儿,也都是和硕亲王等级的爵位。而且,因为跟皇帝的关系特殊。所以地位也可能会更高一些。

晚清恭亲王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兄弟。在咸丰朝崭露头角,到同治、光绪时期掌握大权。这些人同样享有同等的权力。

这些亲王在过去不仅不用纳税,朝廷还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来养他们。逐渐成为一种巨大的拖累,却难以摆脱。因为皇帝还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脑洞外星人


清朝的亲王,首先讲数量是不多的,局有关资料统计清朝亲王大约37人,其中世袭罔替的亲王10人,其余27人为世代递降的。

在清朝,亲王的待遇怎么样么?

首先说说收入:1、固定收入,按照清朝的规定,亲王级别的王爷,每年固定收入1万两白银,郡王级别的每年5000两。这在当时已经很高了,要知道清朝的一品大员,当时每年的俸禄才只有100两!清朝的王爷的俸禄比一品大员高了50到100倍。要说大概合计现在多少钱,清朝的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100斤粮食或者400个鸡蛋,普通老百姓一个月收入3两银子,估算下来,一两银子大概是现在人民币元400元到500元左右,所以亲王一年收入400到500万人民币。

2、额外收入,包括大小官员的贿赂、皇帝的赏赐、自己的庄园、商铺、,需要注意的是,亲王的买卖是不交税的。

其次,重点讲一下待遇

1、住房:古代住房是有规矩的,在宫殿的要求上,亲王可以拥有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正门5间,在布局上,正门与正殿后殿都是处一条中轴线上,通常我们将皇帝称为九五至尊,九五数是只有皇家才可以用,亲王要比皇帝低一档,因此他们的府邸就用七五数。除了中路这些主要建筑外,东西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还有东西侧是五进七进的四合院落。后面有专门的寝宫,花园这些标配,花园虽然不如皇家园林那么大,但也小不到哪去。放在现在,那就是行政中心的超级豪宅,而且宅院里还有独立大花园,池塘,假山等美景,活脱脱一个娱乐休闲度假圣地。如果拿现在的面积算,睿亲王的王府根据记载,宽应该有96米,大概长123米,总共算下来应该有11808平方米,而恭亲王的府邸面积达到了59400平方米。郑亲王府也有43968平方米。而愉郡王府则有44500平方米。

2、出行:从人数讲,八抬大轿、从数量上讲,2顶轿子,一顶敞轿,敞轿为木质,此外敞轿的伞盖、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驾车的把手可以涂上红漆,用金片装饰。一顶暖轿,轿子可以用银顶,用金黄色的车帷子,用红色的幔幕。在仪仗上,出行则只能用1把曲柄盖,4把红罗伞扇,4根立瓜,4根卧瓜,2根骨朵,4匹马,前面10人,后面6人开道。

3、穿衣戴帽:清代亲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龙袍,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亲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样,有帝王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亲王和皇太子的冠冕是九旒。

4、吃:这个最复杂,当然亲王有钱,拥有自己的一大堆厨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5、娶妻:亲王可以有嫡福晋1为,侧福晋四人。

6、佣人:这个也不一定,但是固定的是皇帝派来的警卫是36人,还有太监若干。


睡梦心经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折算成人民币大约为535万,当时一品文官的俸禄也就俸银180两,禄米180斛,加上养廉银1.6万两,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290万元,与国家一品文官相比,清朝亲王的俸禄还是挺高的。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


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独秀文苑


清朝“亲王”指的就是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和硕亲王”。

清朝位列“和硕亲王”的宗室其实并不多,大概只有37位。这其中包括10位可以世袭罔替的亲王,即礼亲王代善一脉、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脉、睿亲王多尔衮一脉、豫亲王多铎一脉、肃亲王豪格一脉、庄亲王博国铎一脉、怡亲王允祥一脉、恭亲王奕訢一脉、醇亲王奕譞一脉和庆亲王永璘一脉。



剩下的27位亲王都是需要世代递降的,当然也有曾为亲王,后来坐上皇帝的。这之中包括敬谨亲王尼堪、成亲王岳托、安亲王岳乐、端重亲王博洛、英亲王阿济格、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禧、理亲王允礽、诚亲王允祉、雍亲王胤禛、恒亲王允祺、淳亲王允佑、廉亲王允禩、履亲王允祹、果亲王允礼、諴亲王允秘、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荣亲王永琪、质亲王永瑢、哲亲王永宗、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嘉亲王永琰、庆亲王永璘、定亲王绵德、智亲王绵宁、敦亲王绵恺、瑞亲王绵忻、惠亲王绵愉、敦亲王奕谆。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说清朝的亲王爵都有哪些,而是来说说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到什么待遇?

首先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户部.俸饷》载:“顺治七年议準亲王岁给俸银万两禄米万二千斛”,也就是说亲王最基础的待遇就是每年能得到1万两俸银,1万2000斛禄米。



之后在舆服上,据《清史稿.舆服志》载,亲王主要能享受到以下几个待遇:

一、“明轿一,木质,洒金,不施幰。盖、辕、杆皆髤朱饰金。”。可以配一顶敞轿,敞轿为木质,可用金片装饰,但不能安放帷幔,此外敞轿的伞盖、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驾车的把手可以涂上红漆,用金片装饰。



二、“暖轿一,银顶,金黄盖幨,红帏,缎、毡各惟其时。”。可以配一顶带有帷幕遮蔽的轿子,轿子可以用银顶,用金黄色的车帷子,用红色的幔幕。

三、“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衔红宝石。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石青片金缘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亲王上朝所用的帽子,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用薰貂制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则用青狐皮制作。冠体上缀“朱纬”,冠顶金龙二层,用十颗东珠装饰,接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形为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石青色织金边饰,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冠体上缀“朱纬”,前缀“舍林”,用五颗东珠装饰,后缀“金花”,用四颗东珠装饰。

四、“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用红宝石。”。吉服冠就是平常戴的帽子。亲王冬吉服冠根据时间分别用海龙、薰貂、紫貂制作而成,夏吉服冠也根据时间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而成。红纱绸裱里,石青色织金边饰缘边。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嵌红宝石一颗。



五、“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端罩就是满族在冬季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的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亲王穿的端罩可用青狐皮制作而成。

六、“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亲王的补服可用石亲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七、“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馀与皇子同。”。亲王的朝服、蟒袍,蓝色或石青色随便用,其余的与皇子一样。而皇子的朝服有两种,一种是在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披领和裳部具表紫貂,马蹄袖端薰貂,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龙各一条,襞积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纹。

另一种则是其余时间所穿,披领和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镶一层海龙皮边;绣纹两肩、前胸后背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马蹄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蟒袍原皇子是金黄色,但亲王只能是蓝色或石青色,领袖石青色织金缎镶边,绣九条蟒,前后左右开裾。

八、“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的朝珠除了不能用东珠外,其他的随便用,而贯朝珠的线条可用金黄色。



九、“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衔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如带色。”。“朝带”就是穿朝服时所用的腰带,颜色用金黄色,上嵌金衔玉方版4块,每版饰东珠4颗,中间饰猫晴石一颗,左右的佩绦也用金黄色。穿吉服用的腰带也为金黄色,其余与朝带相差无二。

十、“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羽纱、油绸,各惟其时。”。亲王用的雨冠、雨衣、雨裳均为红色,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可用毡、羽纱、油绸制作。



十一、“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用的金印,印钮为龟形,长方三寸六分,宽一寸。

十三、“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四。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大纛二,条纛二。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遇大典礼,则陈於府第,出使用以导从。常日在京,用曲柄盖一。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三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豹尾枪二,大刀二。兹改为五龙曲柄盖一,豹尾枪四,仪刀四。馀同。崇德初年,定亲王销金红伞二,纛二,旗十,立瓜、骨朵各二,吾仗四。”。



自皇太极之后,一般情况亲王出行可用2根立瓜(《元史·舆服志二》载:“立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立置,朱漆棒首。”),4根卧瓜(《元史·舆服志二》载:“卧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卧置,朱漆棒首。”),2根骨朵(是一长棒,顶端缀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1把红罗绣五龙曲柄盖,2把红罗绣四季花伞,2把红罗销金瑞草伞,,6把红罗绣四季花扇,2把青罗绣孔雀扇,10根旗与枪,2根大旗,4根豹尾枪,4把刀,6匹马开道。

当然若是亲王长年在京的,出行则只能用1把曲柄盖,4把红罗伞扇,4根立瓜,4根卧瓜,2根骨朵,4匹马,前面10人,后面6人开道。此外,若是被皇帝召见,亦或有事晋见要入景运门的,就只能带3个仆人,1把五龙曲柄盖,4根豹尾枪,4把刀。



以上就是清朝给予亲王的舆服待遇。同时在府邸上,清朝也给予了亲王相应的特殊待遇。

首先在清朝,只有亲王和郡王能够居住在北京城内的王府中,如果被废除王爵,或丢掉了王爵,则就要搬出王府。

同时在王府的建造上,清朝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规定:“亲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凡正门殿秦均覆盖绿琉璃瓦。正殿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



此外,清朝的亲王还能享受到其他的一些特别待遇。如在祭天时,亲王是站在第二排,仅次于皇子,《清史稿.礼志》载:“各六行,行各六重,皇子列第一重,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按行序”;在内外札萨克会盟时,亲王的坐位要高于贝勒以下爵位的位置,《清史稿.礼志》载:“内外札萨克会盟,三年一举....坐次视内亲王、贝勒、贝子、公降一等,宴赉有差。”。


澳古说历史


清朝的亲王,听起来感觉很霸气,但是其实他们没有多少实权,更多的是象征着一种荣耀,地位与财富。

清朝的亲王,是一种皇权集中制的产物,清朝怕各地藩王割据,皇权无法集中,于是便把皇子集中在京城内,不给兵权,不给封地,这些亲王按照等级在京城建设府邸,享受国家的俸禄。

那么这些亲王的待遇是什么样的呢?

清朝亲王的俸禄很高

清朝的亲王虽然无兵权,无封地,但是他们的待遇一点也不低!朝廷除了每年从国库拿出1万两的俸银给他们, 此外还会分发禄米1万斛,这在现在相当于535万人民币。而当时的朝中一品文官的俸禄也就俸银180两,禄米180斛,加上养廉银1.6万两,折算成人民币也就是290万元,与国家一品文官相比,清朝亲王的俸禄相当于两个一品大臣的。一年500多万人民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亲王的世袭

亲王不仅俸禄高,地位高,重要的是能世袭。清朝规定,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

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这就是清朝亲王的待遇,如果可以,我也想能穿越到清朝做一个亲王。


丫丫说史


从严格意义而言,亲王是和硕亲王的简称,是清朝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爵位,只有皇子和皇兄弟可以获得亲王爵位。

亲王的待遇:收入高

在乾隆时期的《户部·俸饷》中曾经记载,亲王每年的俸禄是一万两,岁米五千石。乾隆年间,一两银子大约是现在的250元,则亲王年薪有250万。同时,当时的米价大约是每石1.2两白银,亲王的岁米折合人民币的价格是15万元。也就是说,乾隆时期的亲王一年的基本收入就有265万元。

亲王家族在本质上就相当于大地主阶级,每年的土地收入又是一大笔钱。同时,每一位亲王手中的权势都不一样,如果能够手握大权,他们就可以利用权势的灰色区域带来巨额收入,李鸿章就曾经在拜访恭亲王的时候给了他一个装有四万两银票的信封。

亲王的待遇:子孙衣食无忧

亲王是”递降袭爵“的爵位,意思就是说,亲王的嫡子在承袭父亲爵位的时候,承袭的是郡王爵位。即使降了一个等级,但是郡王岁银五千两,岁米两千五百石,和当朝一品文官的俸禄不相上下。亲王的其他子嗣也可以在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爵位。如果你是亲王的后代,只要你安分守己,就可以一辈子吃皇粮,也因为如此,清朝出现了很多的皇室蛀虫。


大脚姑娘碎碎念


清朝的亲王,为大清帝国皇室爵位最高的一等爵位,当然在清朝,待遇也是最高的,但是较历朝历代的亲王,待遇并不算高。

一、古时,封建社会,王、亲王、郡王,都是爵位,是高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多是皇亲国戚,或者是在帝王创立国家之初的开国功臣,得封王爵。

汉高祖刘邦,开国时曾封异姓功臣为王,如楚王韩信、九江王黥布、梁王彭越等,在政权稳定后,先后削夺王爵,公开宣布:“非刘氏不得为王”。


二、清朝的亲王,为皇室爵位最高等级。

清朝的亲王,较历朝的王爵,待遇并不算高,前朝的王爵,都有封地,可以收取税赋自用,自己委派官吏管理封国,豢养军队,俨然独立王国;清朝的亲王,木有封地,木有封地就木有税赋收入,也就木有封国官吏及军队,清朝对王爵管理很严,圈养在京,甚至明令,诸王爵、包括亲王在内,无皇帝准许,不得擅自离京外出。

但是,清朝的亲王,在有清一朝,待遇还是最高的,亲王年薪白银万两,年禄米万斛。




z山海


清朝的亲王指的就是和硕亲王,是清朝宗室爵位的第一等爵位,只有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封此爵位!而如此尊贵的亲王也享受着朝廷最优厚的待遇以及最高等级的俸禄!那么这些待遇又有多优厚呢?小祁在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亲王画像)

尊崇的地位!

亲王的仪仗与礼仪仅次于皇帝一等,公侯大臣要对亲王行君臣之礼,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亲王入朝时,公侯大臣均要伏而跪之,对亲王行百官跪迎之礼!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画像)

皇太子见长辈亲王时,需要行四拜礼,亲王坐受,且无须回礼!

丰厚的“年薪”

亲王的一年能有多少工资可能才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按照《大清会典则例》所载,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要知道当时的一品大官也就岁俸180两,禄米180石。对比一下,亲王的俸禄有多高就可以想象了。光这么说可能并不直接,如果换算成人民币可能就更直观了。

(和硕怡亲王胤祥影视形象)

清朝中后期时银子已经大量贬值,但是换算过来也差不多能换现在的200块钱左右,那么光岁银就是200万人民币,光到手的钱就已经算是很高了!而一石大约等于118.4斤,因此岁米换算下来就有59万斤大米,我们以最便宜的大米两块钱一斤,也差不多是118万人民币!加起来则是有3百多万人民币!当然,在清朝前期的时候,换算过来肯定会还要高于这个数字!

虽然说亲王有着如此高的“年薪”,但仍然是不够花的,因为整座王府都要靠他一个人来养活!亲王们不光要吃喝,还要游乐,还要收藏,还要攀比,因此花销也是极为大的,光是靠“这点”俸禄是远远不够的!


小祁说历史


可以说清朝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王朝了,而清朝皇帝和亲王的这些生活,也经常被编成小说或者是电视剧搬上荧屏供大家欣赏。而在这些清宫剧当中,清朝的亲王个个风流倜傥,简直就是人人羡慕的对象,放到现在妥妥的就是“高富帅”。而在现实的历史当中,清朝的亲王生活真的这么好吗?清朝亲王级别到底会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呢? 而清朝的亲王是清朝中央集权的产物,为了维护帝制,加强集权,于是清朝便取消了藩王制度,而这些被削去封地,没有管辖地方权力的藩王便成为了亲王,他们在京城建设府邸,享受国家的俸禄。和其他朝代的藩王相比,清朝亲王的权力虽然削弱了,但是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如果用他们的待遇和当时的一品文官相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区别了。亲王每年有一万两的俸银,还有禄米1万斛,如果放到现在那也是500万的年薪了。在那时的一品文官俸禄只有180两银子,再加上1.6万两的养廉银,换成现在就是290万一年的年薪。所以和国家一品文官比起来,清朝亲王的俸禄还是很高的。 但是亲王的俸禄虽然很高,他们的生活却没有办法谈得上奢靡,因为皇室的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一切都要严格按照等级来,亲王在衣食住行方面要比别人更加谨慎,因为亲王一旦犯错就要罚他们的俸银。甚至有一位亲王因为屡次犯错,被罚下了18年的俸银,也算得上是历史上最惨的一位亲王了。


晓齐690


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

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

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

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和硕亲王”位于第一。

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

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加封他们为亲王。可以鼓励他们奋勇向前,敢于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对于军队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吸引力极大。把爵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也可以方便皇帝定下严格的规矩,让他们听从号令。

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如果办事不力,就不会得到爵位。通过这种办法,清朝提到了宗室的凝聚力。

清朝亲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立下功勋被加封的。他们的范围,也都是局限在宗室内部。有一些,甚至得到了世袭罔替的权力。

皇太极定下的这套宗室封爵的制度,其实仍有漏洞。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直到乾隆时,才趋向完整。

也是在那段时期,出现了“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而且,拥有极高的俸禄。亲王每年俸禄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白米。

这是明面上的收入。暗地里又有不可知的贿赂。晚清时的庆亲王奕劻仅在银行的存款,就有712.5万英镑。其余财产又不知有多少。

在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谥号。这是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一般大臣都得不到。谥号会根据亲王一生的评价,各有不同。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没有弊端。如果这种分封爵位的权力落在其他人手中,就极为考验宗室的忠诚度了。这种忠诚度,往往经不起考验。宗室内部为了争夺地位,常常不择手段。

顺治时期,皇帝跟多尔衮争权。多尔衮大权独揽时,王公大臣对皇帝的遭遇,大多默然不语。宗室内部中的尼勘、博洛,甚至投靠多尔衮,换取亲王的地位。

同样的,因为亲王极高的地位和特权,让他们完全无法得到约束。除非是他们愿意顾及自己的名声。否则,即便亲王为非作歹,也不会受到太多惩罚。最多是皇帝的斥责。

比如前面提到的庆亲王,他收受贿赂的事情,已经是朝野公开的秘密。可是,慈禧认为“看来看去,还是他贴心”,庆亲王长期稳坐军机大臣的位置。即便有人弹劾,也安然无事。

除了那些因为功劳加封的亲王,还有皇帝的兄弟、儿子、女儿,也都是和硕亲王等级的爵位。这些人享有同等的权利。而且,因为跟皇帝的关系特殊。所以地位也可能会更高一些。

晚清恭亲王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兄弟。在咸丰朝崭露头角,到同治、光绪时期掌握大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