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皓:如果新冠病毒不變異,大概率會顛覆當前的全球產業鏈格局

如果新冠病毒不出現變異,大概率會顛覆當前的全球產業鏈格局

\\丁彥皓-可信財商

1月底突發的新冠疫情徹底打亂了我的投資佈局,整個2月份都在忙這件事,本來想將疫情的事放一放,看能不能在期貨市場找點投資機會。饒了一圈發現,新冠疫情未來是否變異與蔓延的趨勢能否延續是決定當前投資的唯一因素,除此之外,別的因素意義可以忽略不計。從疫情蔓延的態勢來看,美、歐、日、韓與中東已經徹底淪陷,印度因無從所知,也就暫且默認尚在處於控制之下。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日本與美國的現實情況應該要比已披露的更加嚴重,如果不出現“奇蹟”,現在政府能做的也就是且戰且退,直到任其蔓延,政府僅僅能做的就是給社會一個“盡力了”的表態即可。

但是,自古瘟疫更多是基因變異後的自我消失,而非人力所為,甚至如2003年的SARS。來得快的病毒往往也走得也快,這貌似是一個世間法則,所以,現在唯一不確定的就是病毒的變異方向。從當前各國的表現來看,如果疫情依然按照當前的態勢蔓延下去,美國的損失最大,如果病毒嘎然而止,賬面上中國的損失最嚴重,但是,中國這次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用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社會的一體化、系統性與規範性,這是不同經濟體之間商業競爭的最大軟實力。一個能夠言出必行,能夠確保契約有效的經濟體是商業活動得以開展的基本條件,而中國卻在應對此輪新冠疫情時將其用行動展現給了全世界,很有可能在疫情過後,部分商業行為會因此而湧入中國。

一、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衝擊的機制推理

美國當前正處於大選的前夕,特朗普代表的共和黨顧忌疫情會影響美國社會的當前利益,尤其是股市,而對其連任形成不利衝擊,所以,故意淡化疫情的存在與對社會的傷害。而民主黨為了擔心疫情限制其到處集會拜票,也漠視疫情的存在。如果最終疫情蔓延徹底失控,民主黨必然將其責任歸咎於現任的特朗普政府,對其連任形成致命衝擊。另外,在經濟領域,特朗普政府通過對美聯儲施壓,迫使其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向股市注資,試圖維持股市已有的繁榮,向社會讓利,獲取對其連任的認同與放縱疫情的諒解。

其實,如果新冠疫情繼續蔓延,對世界格局最大的影響就是引爆新一輪經濟危機,從而迫使全球產業鏈重構。在中國政府的眼裡,人民的利益永遠至高無上,為了控制疫情與確保少死人,中國政府會以暫停整個社會的活動與全國禁足為代價來應對,但在歐美政客,尤其是美國政客的眼裡,現實迫使其只關注80%可以自愈的確診者,至於另外20%無法自愈的死活就無人問津,聽天由命。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暗示新冠疫情有可能成為繼911事件和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在冷戰結束後面臨的第三場重大危機。

從經濟層面來講,最關鍵的是次貸危機後低利率導致的全球鉅額債務危機很有可能會被此輪疫情所引爆,致使整個世界陷入經濟危機。在中國全國活動暫停期間致使全球部分環節暫停,對全球產業鏈進行了第一輪衝擊,只要新冠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各受害國必然會持續隔離、停工被感染的企業或個人以及其他各國限制與受害國的人員往來,從而影響全球商業的合作,間接抑制其盈利能力,形成第二輪衝擊。但是,次貸危機後,各國都在持續搞通貨膨脹繁榮,資金成本極低,甚至為負,所有的企業都處於債務高槓杆的困境之下,資金鍊緊繃,一旦盈利受阻,必然會出現債務困境。事實證明,歐美日韓都無中國應對疫情的魄力,如果病毒不出現基因突變,持續蔓延,一旦疫情蔓延的時間越長,債務困境也會最終衍生為危機,從而對各國的產業鏈形成第三輪致命的衝擊,顛覆已有的國際產業鏈格局。

二、中美兩國以寬鬆貨幣政策應對新冠疫情的利弊得失

雖然各國為了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而實施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效力卻極為不同,甚至適得其反。由此得知,

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取決於兩個因素,即疫情蔓延的態勢與全球貨幣政策的效力。從理論上講,在經濟遇到危機時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注資,有助於緩解危機對經濟的衝擊。但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效力必須精準的投放至最需要救助的領域,而非聚集在虛擬資產領域實施財富的零和再分配。尤其在經濟危機期間,實體經濟深陷困境,資本潛意識趨利避害,傾向於在股票、房產等領域玩零和博弈的財富再分配,這也是次貸危機之後,全球經濟持續虛假繁榮的唯一原因。

從目前來看,美國寬鬆的貨幣主要是向股市注資,已偏離解救實體的當務之急。而中國也已經呈現陷入美國困境的兆頭,即部分因緩解疫情而投放的貨幣湧入股票市場,引起股市形成一輪資金推動的估值虛假繁榮,對已陷入困境的實體經濟再次一擊。據統計,3月5日兩市融資餘額總量升至11150.63億元,再創2016年1月以來的逾四年新高。按基本面來考慮,當前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經濟都正在承受新冠疫情的肆劣,股市本不應該持續走高。但是,隨著大量貨幣湧入,則就形成一輪估值牛市,即貨幣湧入導致股價的虛高。如果不予控制,將會有更多本應該湧入虛弱實體的資金趨之若鶩,持續迭代,繼續推高股價,再從實體經濟中抽調資金,形成擠出效應。

坦誠的說,美國已經在應對此輪新冠疫情上犯了戰略性的錯誤,但是對中國而言卻是個絕佳的時機。當前中美的博弈主要是實體經濟與高科技領域,雖然中美當前都處於債務危機的邊緣,但是,中國無論在時間,還是在空間都完全具有騰挪的空間,而美國政客迫於自身連任的私利與現實的債務掣肘,讓其無法戰略性佈局,從而錯失最佳時機。對美國而言,債務危機相對中國更嚴重,尤其是一旦股價下跌引起回購股票的債務危機,則很有可能徹底的引燃政府、企業、家庭與個人債務危機的連鎖反應,所以,美國無論是為了大選,還是杜絕債務危機的爆發,都必須持續向股市注資,從而對實體經濟形成擠出效應。但是中國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將寬鬆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力全部投向實體經濟,既緩解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衝擊,也可以藉助疫情順勢整合全球產業鏈。

三、中國該如何藉助疫情重整全球產業鏈

中國在應對新冠疫情衝擊上有三大優勢,即政府與社會的高度一致的行為、龐大的內需與完整的產業鏈。

所以,當前中國完全可以藉助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全面衝擊的時刻,通過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提升在全球產業鏈的話語權,甚至重構已被顛覆的產業鏈格局。主要措施為

1、政府必須順勢再次界定與市場的關係,從直接參與者的角色逐步轉變為遊戲規則制定者與維持者,充分將資源配置的權利交予市場。所以,在積極的財政領域更要減免稅費,緩解市場的財務壓力,而非吸納社會資金交由政府支配。

2、堅決杜絕虛擬資產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嚴控虛擬資產價格的大起大落誘導資源向股市、房地產等市場的蔓延。在經濟遇到危機時,資本最易從實體經濟流向虛擬資產,形成虛擬資產泡沫與對實體形成擠出效應,而美國當前正陷於該困境之中。

3、對全社會的債務整體延展,降低企業、家庭與個人的債務壓力,杜絕大面積的破產對經濟不可挽回的形成致命性衝擊。以使企業有騰挪的能力,家庭與個人有能力消費,激活國內的消費市場。

4、激活全社會的創造力,對有資金需求的企業、家庭與個人直接授信,鼓勵機構資金、社保基金與社會資金進入PE/VC領域,且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降低該類基金的運作成本,讓其有資本能夠按照自身的意願實施創造,為社會創造力價值的最大化提供條件。

5、構建股市價值公允的機制,大力發展科創板與創業板的IPO註冊制業務,確保被激活的創造力能夠通過資本市場變現,也為以PE、VC與IPO等形式進入創新創業領域的社會資金提供退出途徑。

四、結論

如果病毒不出現變異,新冠疫情持續在全球肆劣必然會煽動一輪針對當前產業鏈的大洗牌,顛覆已有的產業鏈格局。應對新冠疫情的政策效力卻取決於體制、傳統文化與思維方式。從目前來看,美國卻因為大選與債務現實的掣肘無法戰略性佈局,中國已在應對疫情的上半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下半場應該發揮中國安定的內部環境、全產業鏈、龐大的內需與政府與社會上下一體的優勢。在歐美日韓正在承受新冠疫情肆劣與債務危機爆發的前夜何保存實力,確保自身的所受的衝擊最小。一旦疫情的蔓延致使經濟危機爆發時,中國有實力重整全球產業鏈的格局。

丁彥皓:如果新冠病毒不變異,大概率會顛覆當前的全球產業鏈格局

可信財商LOGO

可信財商-所有評論都要對投資有所幫助!

丁彥皓 博士、博士後,專注資本市場,聚焦權益投資、資本運作、大宗期貨、期權以及宏觀經濟等領域的研究與投資,關注國際關係、歷史、哲學與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