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皓:全球股市與期市大跌的原因以及A股的最佳應對選擇

全球股市與期市大跌的原因以及A股的最佳應對選擇

\\丁彥皓-可信財商

一、全球股市與期市大跌的原因

3月1日我在題為《新冠疫情即將讓全球經濟陷入歷史上最大的危機》的報告中指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是疫情迫使經濟降速後的全球債務危機集體大爆發與資本恐慌性的集體出逃引起的股市大跌。事實從目前來看,除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疫情界定為全球大流行病之外,新冠疫情尚未對日本、美國與除意大利之外的歐洲其他國家造成致命性的損失。但是,次貸危機之後,唯有中國在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領域有點成就外,全球技術都未有質的突破,自然也未對全球經濟增長溢出技術紅利。但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體為了塑造一個通貨膨脹的虛假繁榮而毫無節制的大規模投放貨幣與持續降息,甚至部分國家的利率為負,最終是讓全球債務槓桿高企、虛擬資產價格高懸、貧富差距拉大與實體經濟萎縮。

新冠疫情的“普及性”傳播讓無論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難逃被感染的噩運,並且傳播率高,且有一定的致死率,從而限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間接抑制經濟增長的態勢,從而導致社會收益無法覆蓋債務本息,引發全球經濟危機。新冠疫情與歷屆經濟危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所涉及的範圍是全球,而歷屆經濟危機是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行業,甚至行業的某一環節,這種危機人為能夠彌補,或者市場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化解。但是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同時爆發的經濟危機,各經濟體之間會出現迭代、共振,加劇危機的破壞性。另外,從目前的態勢來看,疫情已在全球失控,超出人為的掌控力,只能任其蔓延。

當前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特徵是疫情依然在高速蔓延與債務危機尚未大面積的爆發,全球股市僅僅是對未來可能爆發的經濟危機提前反應而已。全球資本市場的資金為防範疫情失控導致的全球性債務危機爆發而恐慌性的逃離資本市場,導致股指的持續下跌,而非市場的流動性不足,這也就意味著抑制股指下跌的唯一方式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態勢,維持債務危機在可控的範圍之內,而不惡化,而當前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無法逆轉股指下跌的態勢。

但是,當前應對疫情最有效的方式是按照中國模式全國禁足與重點城市封城一段時間,而這在太多的國家絕對不可能。只要部分國家疫情失控,在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全球產業鏈的運作必然受損,所以除朝鮮、不丹等少數國家外,幾乎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所有的經濟體都難逃疫情的衝擊,但事實是目前受疫情影響過重的國家通常都是債務槓桿較高者,也是全球一體化的核心組成國。如果人為抑制疫情不可取,則最終的股指的走勢就由疫情變異的頻率與方向隨機而定,這就意味著全球股指的命運完全交由上帝,而非人類自身,但是目前疫情依然處於蔓延的態勢,未有逆轉的跡象。

如果疫情繼續保持當前的蔓延勢頭,全球大面積的人口感染,死傷過多,經濟降速,全球債務危機集中爆發,股指必然會對不利現實進行價值公允,大跌將會持續,且無法預估底部。也就是說,疫情不被控制則股指的下跌會將持續。另外,股指下跌並非市場流動性不足,而是全球資本對未來可能爆發的經濟危機採取的理性共識性避險行為後的集體踩踏。

也就是說,即使政府繼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抑制股指下跌的效果極為有限。

二、A股的最佳應對選擇

中國在應對新冠疫情蔓延上已付出了全球最大的代價,經濟基本面受損嚴重,增速必然大幅度下滑,大量的小微企業處於破產的邊緣。但也取得了根本性的勝利,有效的控制住了疫情蔓延的態勢。然而國內的輿論被少數既得利益群體所操控,為了自身利益,輿論將國內控制住疫情的樂觀預期無限放大,從而使市場出現了盲目的樂觀預期,與現實有所偏離。另外,某相關機構為了防範市場整體恐慌引起集體性拋售,從而導致股指大幅度下跌與產生系統性風險,在節後開盤前通過“窗口指導”的方式暗示機構資金,尤其是銀行理財資金與險資入市護盤,幾個交易日後市場的恐慌情緒整體平緩,各路資金,尤其是散戶資金蜂擁而至,形成了一波小行情。

目前全球資本從其他各國資本市場變現退出後,正在尋求新的獲利途徑。而中國當前整體盲目樂觀的氛圍、各路資金對未來已共識性一致看好的預期以及媒體一邊倒的態勢決定只要境外增量資金大規模湧入,A股很容易陷入非理性繁榮的困境。

但是,當前滬深兩市股民中個人投資者佔投資總人數的比例為99.78%,55歲以上離退休人員佔比為16.96%,43.81%為高中及中專以下學歷,50萬以上散戶持股市值不及總市值的5%。2018年個人投資者的交易總金額佔年總交易額的82.01%。這就意味著,包括低學歷與低收入等低認知力的散戶階層很容易被境外高認知力的機構資金收割財富。

另外,資本市場的最理性定位是輔助實體經濟發展,而非零和博弈賭博式財富再分配。尤其在實力經濟受疫情嚴重衝擊之時,資金更傾向於流入虛擬資產領域以低吸高拋獲取價差,而較為牴觸低收益、迴流慢的實體經濟。如果此時讓A股形成一輪非理性繁榮,各路資金、人才與資源必將從實體經濟中流出湧入股市,給脆弱的實體經濟致命一擊。中國實體經濟之所以在升級轉型時附加值不高的主要原因是20年房地產非理性繁榮持續對實體經濟的擠壓所致,所以,當前無論是為了抑制國際資本對國內財富的收割,還是為了防範股市非理性繁榮對實體經濟的擠壓,A股的最佳選擇是順勢下跌,而非傻大楞的扮演全球最佳投資載體的角色。

通過此輪新冠疫情引起的世界經濟危機可以發現,脫離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非理性繁榮必將會隨著泡沫的破裂而對經濟形成致命衝擊。美國在與中國競爭中所面臨最尷尬的現實就是實體中空,使其經濟發展永遠處於不可持續的狀態。而中國當前有健全的基礎設施與互聯網平臺、完整的產業鏈、豐富的工程師紅利、穩定的社會以及健全的法律體系,這是中國在全球博弈中最大的優勢。中國在應對此輪新冠疫情時向全球展現了高效、契約、務實、上下一體與顧大局的制度優勢,這是確保商業運行的基本條件。而歐、美、日、韓等中國經濟的競爭者卻恰恰在這一領域稍遜於中國。而

資本市場僅僅是基於實體經濟而輔助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實體經濟變現與融資的一個載體,絕非零和博弈的賭博式財富再分配機制,穩定、公允、客觀與公平是對資本市場的最基本要求,所以,A股再次出現非理性繁榮的概率極低。

另外,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在房地產領域,而政府可以通過延緩債務與凍結房地產等方式來應對,所以,中國經濟的風險整體可控。目前,政府又推出一系列激勵政策,諸如新基建、農村土地由地方政府自主決定使用權、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等刺激錯失。可以肯定的是在其他經濟體深陷疫情肆劣時,中國已經走上了疫情過後的修復之路,如果疫情蔓延的態勢短期不可逆轉,這一趨勢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是中國拉開與其他競爭者的最佳機遇期。因此,中國當前應該順勢將國際資本引入實體經濟領域,而非在資本市場做無意義的零和博弈式財富再分配的遊戲。

三、結論

由上文分析得知,當前全球資本市場大跌的主要原因是資本為防範新冠疫情引爆全球經濟危機而提前集體恐慌性退出的踩踏行為,而非流動性枯竭。逆轉全球股市下跌的唯一方式就是抑制疫情的蔓延,但是,目前除了基於病毒的變異之外,其他各國對疫情的蔓延處於失控的態勢。

由此得知,疫情蔓延如果不停止,全球股市將會持續下跌。A股雖然具備成為全球資本避險的最佳載體,但是,無論是為了防範國際資本收割國內財富,還是限制股市非理性繁榮對實體經濟造成擠壓,在全球股市大跌的背景下,順勢下跌是A股的最佳選擇。

丁彥皓:全球股市與期市大跌的原因以及A股的最佳應對選擇

可信財商LOGO

可信財商-所有評論都要對投資有所幫助!

丁彥皓 博士、博士後,專注資本市場,聚焦權益投資、資本運作、大宗期貨、期權以及宏觀經濟等領域的研究與投資,關注國際關係、歷史、哲學與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