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皓:在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際,退出股市,進入期市是王道

在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際,退出股市,進入期市是王道

\\丁彥皓-可信財商

一、新冠疫情當前蔓延的態勢與最終結局推演

“中國特色”對最近新冠疫情的發展態勢和節後股市的投資策略在一段時間內都造成了偏離基本運行邏輯的小波動,但是,萬物歸宗,最終必然迴歸其運行的基本邏輯。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蔓延,只是在不同的時段呈現不同的特徵與不同的國家對其持不同的態度罷了。新冠疫情當前最大的特徵就是高傳染性、低致死率與救治時間遠長於傳染的節奏等現實,決定一旦確診數量驟聚超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醫療資源的承載力時,該疫情就會徹底失控,任其發展。

從目前已有的報道來看,韓國已經徹底崩潰,重症區大邱市和慶尚北道的醫療資源根本無法滿足已確診的需求,不得已讓輕微患者居家隔離,以致於出現有患者在家等待病床的過程中死亡。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特徵讓這類居家隔離的輕微患者成為到處傳播病毒的最大傳染源,加劇了局勢的惡化。其實,在國家全面介入之前,武漢已經存在大量已確診患者因無力救治而死亡。

日本只是運氣好,暫未出現超級傳播者,另外,政府受各種利益掣肘,也不願承認病毒存在的現實,以鴕鳥法則,試圖大事化小。但是,700多名“鑽石公主號”確診患者已經牽制了日本大量的醫療資源,而國內已確診近250例。政府無力強勢控制局面,以致於防範鬆散,勉強應付,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確診者繼續增加,醫療資源無法應對疫情的蔓延時,崩潰,且任由事態的發展只是時間問題。

意大利問題也很嚴重,表面看應對的很給力,但是,依然留有大量的漏洞,且該強勢應對之策根本經不起疫情治癒漫長時間的煎熬,最終也會扛不住。尤其現在即將到達醫療資源無法滿足已確診患者需要的臨界點時,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對輕微患者不予公佈,以免引起社會恐慌。

現在最恐怖的是伊朗,伊朗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外界全然不知,但是,伊朗又與中東部分醫療資源薄弱國家以及正深陷戰爭泥潭的國家來往過密,一旦該疫情傳播至其他醫療資源薄弱,且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時,疫情必然會在某一區域徹底失控。另外,美國當前的現實是政客為了自身的私利,不願意承認疫情的存在與嚴峻性,故意人為淡化新冠疫情與將疫情政治鬥爭化,但是或許問題比現在媒體報道的更嚴峻。而新冠病毒最大的特徵是能夠瞬間致使一國的醫療體系癱瘓,然後任其蔓延。美國政客的盲目否認與全球媒體的集體譴責很有可能會讓美國陷於更尷尬的困境,也會大概率因此而改寫美國大選的結果。

中國在此輪新冠疫情中交足了認識學費,確實,對於已經習慣於太平盛世,且非病毒專業的人而言,病毒的起初很難預料到問題會如此嚴峻。但是,中國做的最到位的是在疫情蔓延至全國之前,以全民動員、全國禁足、武漢封城與全國支援武漢四招,將即將在全國惡化的疫情扼殺在湖北省內。但是,社會習慣與政治現實決定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方式在別的國家絕對不可取。所以,根據武漢和韓國的經驗以及當前的國際現實能夠得出,不可能所有的國家都能夠以中國的方式強勢應對,醫療發達國家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抑制疫情蔓延的速度,但是,無法逆轉最終大範圍蔓延的態勢,所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已是必然。

如果短期內不出現“奇蹟”,很有可能最後全球會出現管控到位的幾個國家成為淨土,而其他國家成為“毒窩”的尷尬,所有的確診者與恐慌者都會試圖湧入少有的幾個管控較為到位的國家。但是,任何國家的醫療資源都無法承載瞬間集聚的需求,所以,為了確保國家安全,限制國與國之間人員流動,甚至關閉國門就成了最佳選擇。

但是,在經濟全球一體化與產業鏈全球互補的大環境下,限制國與國之間的人員流動與全國禁足、重點城市封城對經濟的傷害邏輯一致。如果新冠疫情的演化最終讓國家間以限制人員流動來防範疫情的假設成真時,龐大的內需與完整的產業鏈又成了中國在全球對抗疫情中的最大優勢。

新冠疫情的未來演變路徑很難確定,如果不跨緯度思考,僅以當前的態勢來擬合,失控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所有的“偶然”的後面必定有“必然”的存在”,所以,絕對不能排除“奇蹟”的出現。說不定最後正如特愛國所言,“人為”因素使其還真就成了普通流感,或者突然找到了特效藥。事實證明,歷史上大的瘟疫到最後都是短期內無聲消失,或者全憑運氣瞬間找到了應對之策,《聖經》說是上帝所為。

二、中國在疫情全球蔓延後的最佳選擇

即使新冠疫情致使全球各國限制人員流動而影響國際經濟合作時,當前中國龐大的內需與完整的產業鏈優勢能夠確保經濟在一定程度內低速內循環運轉,避免疫情讓經濟的瞬間休克。所以,必須結合中國經濟的現實,合理利用此輪新冠疫情的衝擊,順勢整合經濟內循環的實力,夯實產業鏈的完整性,增加實體經濟的活力,抑制經濟發展的片面化,補足實體經濟已經被擠壓的短板,嚴格杜絕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擠壓。

另外,完善市場功能,逐步讓國企退出不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為民企效率最大化騰挪空間。在應對此輪新冠疫情期間,國有醫院與軍隊發揮了貢獻是毋庸置疑的,確實體制在救災與戰時中所發揮的優勢民企根本無法替代。但是,救災與戰時只可一時,不可一世。市場在經濟建設領域的價值是對體制最大的彌補,絕對不可擅自否定。而隨著中國經濟已從大開發時代進入智力與資本結合的後半場,市場的所發揮的價值比大開發時代更重要。所以,政府在應對此輪新冠疫情衝擊期間,更應該完善與發揮市場的功效,讓政府逐步退出市場領域,為疫情過後的經濟發展奠定製度優勢。

其實,自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在承受貨幣投放過量副作用的侵蝕,但是,在全球通貨膨脹繁榮與追逐GDP的大背景下,沒有經濟學家對該問題過於追究。事實是貨幣投放過度讓資產價格,尤其房價,持續非理性繁榮後,拉大了貧富差距與擠壓了實體經濟的升級轉型,抑制了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與加劇了金融風險的惡化。但是,根據白芝浩原則,在發生金融危機或經濟恐慌時,中央銀行要及時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以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當然一旦投放貨幣,必然引起資產價格的上漲,尤其貨幣的蔓延具有差異性,更易流向房地產與股市等附加值更高的虛擬經濟領域,而回避附加值較低與流動性不足的實體經濟領域,這是當前央行所面臨最大的困境。

但是,中國經濟當前正處於經濟非理性繁榮之後的高槓杆時代,這類高槓杆不僅僅是銀行貸款,而是包括銀行貸款在內的各類固定支出,在經濟高速增長之時,高槓杆有助於企業的大發展,但一旦經濟發展驟停,高槓杆會加速企業與家庭的破產。而當前所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不但無法迴避資產價格的非理性繁榮,而且也無法對小微企業達到“雨露均霑”的效果。另外,減免稅費的前提是企業能夠活下來,事實新冠疫情不但不可能在短期內褪去,而且在全球持續惡化將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不但全球產業鏈與國際貿易的效率打折,而且病毒的持續輸入會加劇社會的恐慌,致使經濟運作效率低下。經濟降速後的高槓杆卻可以讓經濟持續大量流血致死。如果長期以往,社會必然會面臨企業與家庭大面積的破產的困境,這會對經濟會造成不可挽回的致命衝擊。所以,當前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環境下,對社會整體債務重組,即各類債務在一定期限內的延展,是確保國家、企業與個人保存實力與活著的關鍵。

三、為什麼當前是退出股市,進入期市的最佳時機

從目前已發生的態勢擬合,未來疫情全球蔓延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作為投資者必須以疫情惡化的極端可能性來佈局資產,尋求資本”趨利避害“的基本需求。此輪新冠疫情對經濟最大的破壞力是讓人與人之間無法正常交往,甚至見面。國與國之間因為資源匹配、管理能力的差異以及醫療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一旦疫情全球蔓延後,為了確保本國的國民安全,各國必須各自為政,限制人員的自由往來,這就意味著間接的暫停全球經濟一體化、全球產業鏈分工以及國際貿易,是對全球經濟最大的衝擊。

全球央行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必然選擇,理論上講,資產價格本就是貨幣投放所為,貨幣寬鬆必然會使資產價格上漲。但是,貨幣寬鬆對股市最終的效果取決於市場對新冠疫情蔓延的整體預判。然而從當前的態勢來看,短期內貨幣寬鬆對股市的刺激效果遠不及新冠疫情對股市的衝擊力,所以,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態勢逆轉之前,全球股市下跌與萎靡是大概率事件。新冠疫情對股市的衝擊不僅僅是市場情緒的整體恐慌,而且還有對基本面的衝擊,所以,在疫情大面積全球蔓延期間,資本短期內退出股市是最佳選擇。

至於節後A股人為的逆勢運行,除了耗時耗力,只可維持短期的虛假繁榮與引起市場的報復性迴歸外,再無任何意義。在全球股市整體暴跌的大環境下,A股下跌屬於正常行為,相關參與方不用承擔政治問責。另外,機構資金也已完成了護盤的政治任務,現在退出也是最佳時機。而北上資金的運行邏輯與美股的投資者較為相似,避險是首要任務,另外北上資金尚且無法僅憑一己之力逆轉A股大趨勢下行的態勢。一旦資金共識被打破,再疊加外部環境的惡化,A股下跌也就是必然。

在新冠疫情導致國際經濟合作降速與貿易受阻時,全球市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會相應的驟降,以致於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因為需求不足而相應下跌,黃金因為傳統全球已經對其形成避險的共識而上漲,所以,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必然會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大幅度下降,這是期貨市場最大的機會所在。無論是特效藥被發現,還是人類的適應現實,都決定新冠疫情最終會被消滅。經濟發展也會隨著疫情的消滅而恢復,待經濟恢復正常之時,對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上升,價格也必然會迴歸常態,尤其因應對新冠疫情全球央行所實施的寬鬆貨幣政策也必然會在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有所體現。對於交易而言,只要資產價格有波動,則就意味著就有賺錢的機會。因此,

無論新冠疫情對大宗需求的衝擊致使其交易價格下跌,還是疫情過後的需求迴歸導致交易價格的上漲,都存在期貨交易獲利的機會,所以,當前是進入期貨市場最佳的時機。

四、結論

新冠疫情終究會被戰勝,只是需要時間。但是應對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與社會的衝擊過程中,全球股市無論因為情緒恐慌還是基本面受損都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下滑,這由資本趨利避害的本質與資本市場價值公允的功能所決定,所以,在疫情剛在全球蔓延的初期,短期退出股市應是理性選擇。但是,在全球經濟因疫情受損時,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會相應的下降,而疫情過後,需求正常後,大宗商品的價格自然會順勢迴歸,大起大落本就是期貨市場獲利的機會。所以,當前進入期市是另一獲利途徑。

這輪新冠疫情如果按照當前的態勢蔓延下去,必然會對國際政治、經濟合作與產業互補造成顛覆性的衝擊。正如我2018年3月份在題為《應該這樣理解最近北京發生的事》(38)一文中所述的“

未來20年,西方民主與東方集權將會成為全球兩大政治模式,但是,東方集權會稍勝一籌”。中國政府憑藉其對經濟與社會的強勢管控力除了能夠將此輪新冠疫情的對經濟與社會的衝擊降到最小外,還可以憑藉龐大的內需與完整的產業鏈優勢順勢提升市場在經濟發展的功能,整合經濟內循環的實力,彌補產業鏈的完整性,增加實體經濟的活力,將此論新冠疫情的“危”轉為“機”。

丁彥皓:在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際,退出股市,進入期市是王道

可信財商LOGO

可信財商-所有評論都要對投資有所幫助!

丁彥皓 博士、博士後,專注資本市場,聚焦權益投資、資本運作、大宗期貨、期權以及宏觀經濟等領域的研究與投資,關注國際關係、歷史、哲學與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