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致A股暴跌 保險股質地優良遭錯殺

“新冠”疫情致A股暴跌 保險股質地優良遭錯殺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截至2月3日9時,確診病例已達17238例,疑似病例21558例,死亡361例。

受疫情影響,A股遭遇至暗時刻,年後第一個交易日,A股三大指數開盤集體暴跌,滬指跌8.7%,深成指跌9.13%,創業板指跌8.23%,除口罩、醫藥等板塊外,多數板塊均大幅下挫。但市場調整泥沙俱下,也錯殺了許多質地優良的板塊,如保險板塊。

截至2月3日午間收盤,保險板塊跌幅9.49%。個股方面,中國人保跌停,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跌幅均超過9%,中國平安較為抗跌,跌幅7.49%。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認為不必對此次疫情的影響持有過度悲觀的看法,他告訴本報記者:“今天的行情應該是一步到位的調整,我認為是好事。這次的肺炎疫情是一個突發事件,從另一個角度看,對今年的穩經濟和刺激經濟的增長,堅信會出臺更多更好的一些利好政策。”

多數機構也分析認為,疫情短期內對金融行業產生一定衝擊,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方向不變,利好大金融板塊的各項因素依然成立,大金融板塊基本面穩健的特徵不變,堅定看好優質金融龍頭的增長優勢。

個人代理渠道受阻 互聯網渠道彌補

華創證券將此次“新冠”疫情與2003年“非典”疫情相對比,分析指出,“非典”的疫情感染人數在5327人,且主要疫區在廣東、香港和北京,全國來看,保費數據的影響不大,但香港和廣東地區較為明顯。此次“新冠”目前感染人數過萬,疫區分佈較為分散,採取的控制措施也更為有利,封城和交通切斷對代理人為主的個險渠道影響預計將超過“非典”。

其表示,“新冠”疫情爆發時期和2003年“非典”接近,都正值年初保險行業“開門紅”時期。與“非典”時期相似,“新冠”疫情短期對個險渠道新單增長和代理人發展有較大影響。

個人壽險業務目前的主要渠道還是為代理人渠道,代理人培訓和展業都需要人員聚集和當面溝通,春節前後亦是開門紅關鍵階段,疫情導致銷售團隊無法有效公關客戶,潛在業務無法開展。另外出勤和活動無法得到保證,代理人的增員和留存也會受到影響。與“非典”時期不同的是,如今互聯網的發達程度和溝通效率遠高於“非典”時期,線上展業和經營將一定程度對沖影響。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也表達了類似觀點,稱壽險大部分業務營銷依靠代理人團隊的直接銷售,而營銷員業務拓展方式主要是進行面對面推銷。由於受疫情影響,公司的大型促銷活動也紛紛推遲或者取消,造成保險公司個人代理業務拓展受阻。另一方面,人際接觸普遍減少,展業人員也出於安全考慮減少一定的活動量,尤其是對新客戶的主動接觸減少,以上這些均會影響保險的銷售。

不過,該研報認為,得益於保險科技的發展,此次疫情影響要小於2003年“非典”,主要是由於互聯網快速發展,部分險企在互聯網及科技領域的佈局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負面影響。一方面,保險代理人展業不一定要面對面,還可以通過微信、官網等互聯網渠道進行溝通,投保人亦可以在線上完成自助投保;另一方面,代理人的培訓也都逐步開始線上化或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另一方面,代理人的培訓也都逐步開始線上化或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上市險企在代理人方面強調科技賦能,如中國平安用AI技術控制人員入口,中國太保運用O2O模式打造場景化的培訓體系,中國人保運用科技技術助力大個險營銷等。金融科技發展相對處於前列的龍頭險企顯現出相對優勢,同時,金融科技賦能保險行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賠付支出不構成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肺炎疫情的蔓延也再度引發了公眾對保險保障功能的關注。在此次肺炎疫情中,保險的理賠作用凸顯。中保協公佈的數據稱,截至1月30日16時,已有20多家保險公司完成專屬賠付,賠付金額逾百萬元。

那麼,隨著確診和死亡人數的增加,2020年保險賠付給付會不會出現較大的增長?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理賠方面主要涉及的險種包括壽險、醫療險和重疾險。此次疫情國家三部委已發文明確患者醫療費用由醫保和財政補助兜底,商業險賠付壓力不大。財險中有關活動取消/延遲/更換場地的保險、營業中斷保險、僱主責任險可能涉及理賠責任,但這些險種佔比較小,總體上由於疫情增加的賠付支出對上市保險公司不構成壓力。

一位保險業專家表示,傳染病之類的公共衛生事件,醫藥住院之類的費用由公共財政承擔,這類風險往往保險公司也是不承保的。但是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終身壽險類產品,則不論是何原因都要進行賠付。但傳染病死亡人數與其它原因,如交通事故等導致的死亡人數相較是非常低的,所以對整個保險行業賠付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此次疫情對於財產險的影響則更為有限,財產險具有消費品的屬性,此次疫情發酵時間正值春節,假期具有出行或旅遊計劃的人數較大,當前各大航空公司、旅行平臺、鐵路集團相繼發佈公告為旅客免費辦理退票,出行人次驟減,相對應的保險產品例如航意險、火車意外險、人身意外險等消費也將會出現下降。然而,意外險、貨運險僅佔較小比例。2019年財險行業保費收入總計1.16萬億,而意外險僅527億,佔比僅4%。中國人保的業務結構中,貨運險佔比僅0.9%。因此個別小險種保費的下滑對於財險行業總體保費收入的影響有限。

天風證券指出,疫情對於產險保費的影響最小,通過拉低新車銷量來短期抑制車險保費,但可促進意外健康險保費增長,對其他非車險影響很小。另外,封城限行等措施將導致車險出險率大幅下降,可短期改善車險賠付率。

不過,除了壽險和健康險,履約責任險、活動損失險也因此次疫情受到關注。睿再保創管理諮詢總經理金怡鐘錶示,疫情爆發後,上海迪士尼宣佈閉園,迪士尼雖然閉園,其營業額損失可能會從保險公司那裡得到補。但對於很多中國企業,沒有保險的現在只能是“裸奔”。尤其是一些承擔活動主辦方的企業,籌備活動過程中已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還有很多的廣告、贊助等收入需要履約才能拿到,但在傳染性疾病面前,所有的營收計劃將全部落空,預付款項無法收回,損失慘重。

另外,活動取消險在歐美市場的應用非常廣泛,專業承保由於無法控制的突發或偶發情況導致的各類活動取消,放棄或者中斷,大到奧運會、世界盃、傳染病疫情、颱風等惡劣天氣,小到行業論壇、婚禮慶典等等,都可以通過“活動取消險”減少損失。

上市險企去年業績大幅增長 險企捐款捐物提升行業形象

近日,A股5家上市險企相繼披露了去年的保費收入情況。2019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合計實現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35%。

其中,中國人壽業績暴增,經該公司初步測算2019年歸母淨利潤較2018年度增加約455.80億元到478.59億元,同比增加約400%——420%,扣非後同比增加約350%——370%。

去年,中國人保保費收入增速全線提速,尤其是人保健康和人保壽險結束了2018年的同比負增長,而財產險的增速保持穩定。人保財險、人保健康及人保壽險2019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4316.44億元、224.2億元和981.3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25%、51.51%和4.71%。合計達5521.99億元,同比增11.21%。

中國平安去年原保險保費收入7946.02億元,同比增長了10.49%。其中,平安財產險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2709.30億元,同比增長9.49%;平安壽險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4939.13億元,同比增長10.52%;平安養老險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236.13億元,同比增長11.85%;平安健康險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61.47億元,同比增長65.98%。

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壽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原保險業務收入2123.64億元、1336.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47%和12.65%。新華保險2019年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381.31億元,同比增長12.96%,在歷經了多年“壯士斷腕”般的調整轉型期之後,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增速在2019年達到了近年來的頂點。

天風證券認為,疫情短期將衝擊1季度人身險保費和增員,一旦疫情結束,需求有望在前期抑制後迎來小幅度爆發,Q2或下半年銷售有望向上反轉,且中長期利好健康險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肺炎疫情中,保險公司還通過捐款、捐物、捐保險、開通綠色理賠通道、取消免賠額限制等多項措施,提升行業整體形象。

例如,新華保險通過公益基金會,向在武漢地區抗擊疫情的近20萬名醫護人員每人贈送30萬元保額的保險保障,總風險保額約600億元。中國平安向800萬疾控和醫護人員無償提供專屬風險保障,人均保額50萬元,其下屬子公司首批捐贈4100餘萬元。中國大地保險向武漢捐贈30萬醫用口罩及40億元保額專屬保險產品。交銀康聯人壽則為湖北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每人100萬元的保險保障,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及意外傷害導致身故均可獲得賠付。華海財險向煙臺開發區身處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公職人員及志願者捐贈每人100萬元、共計30億元保額的意外傷害保險,並捐贈現金100萬元,用於防護物資購置,全力保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還有不少險企為前線記者捐贈保險,例如天安人壽,截至1月29日,該險企已為24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媒體記者提供了為期1年、保額為100萬元的定期壽險。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觀點認為,在疫情面前,保險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為客戶為疫區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送上溫暖和關懷,有助於提升保險行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增強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