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如果黃巢生活在風月瀰漫的盛唐,而不是風雨飄搖的晚唐,他一定可以成為筆下生花的流行詩人;又或者,少有詩才的黃巢能夠一舉中第,他也可成為浮白載筆的文人騷客,可偏偏他就是屢試不中。無奈只好怒冠衝發,揭竿起義,從而掀開了唐朝覆滅的大幕。

據說黃巢五歲便可賦詩成對,從小才華出眾,成年後更是精於筆墨,按理說考取個進士科應當不成問題,可晚唐的腐敗勾結日益凸顯,考場更是烏煙瘴氣,大詩人羅隱都曾"十不上第",所以黃巢的落選是普遍現象。

可是,小解總結了黃巢在起義前、稱帝時、失敗後分別所寫的三首詩,讀了之後才驚奇地發現,或許唐廷當初不錄取黃巢情有可原,因為他寫的詩實在太狂了。

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落第之時:《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目寫得清清楚楚,這是黃巢在落第之後所寫的逆天狂言。黃巢對菊花情有獨鍾,秋天裡萬物肅殺,唯有菊花肆意盛放,整座長安城都瀰漫在菊香之中,滿地都披上了黃金色的菊花鎧甲。

這首詩以百花暗喻腐朽的大唐朝廷,而以菊花暗指和自己一樣長期受壓迫的勞苦民眾,"沖天"、"透"、"盡"等詞彙無不顯示出黃巢無比的霸氣。另外,這首詩還體現出了黃巢越挫越勇的樂觀精神,氣衝霄漢的英雄氣概。

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起義之前:《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這是黃巢在起義之前寫下的豪言壯語。表面看起來,黃巢是目睹了秋色裡群芳的凋零而突發感慨,所以幻想他可以化身為青帝,即主行季節時令的司春之神,一定要讓這美豔多姿的菊花和百花一起,在春天開放。

但實際上,黃巢這是在借菊花暗喻自己的身世。菊花不比其他花差,為何偏偏只能在蕭瑟的秋天盛開?是啊,自己一身才華,為何只能埋沒人間,而不能步入仕途大展身手呢?

而且,黃巢沒有希望靠"青帝"來改變命運,他有更主觀的能動性,他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這項事業。從這首詩中可以發現黃巢那逆天改命的決心,以及他號令萬人的雄威膽略。

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兵敗之後:《自題像》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黃巢軍一度攻陷長安,建立大齊政權,可是轟轟烈烈的帝國卻因內部分裂、大將叛變等諸多因素而宣告失敗,黃巢亦下落不明。有人說他戰死沙場,有人說他隱居為僧,但無論如何,他的人生經歷都夠後人喝一壺的了。

黃巢回憶過去時,使用了"草上飛"三個字,這無疑顯示他叱吒風雲的狂妄人生,曾經位居權力終極。他穿過鐵衣上陣殺敵,他也穿過布衣心如止水,到頭來人生一場幻滅,坐在橋上無人識的英雄遲暮,簡直悲涼。如此,也只好隨遇而安,獨倚欄干欣賞落日餘暉。

黃巢落第時、起義前、兵敗後各寫下一詩,狂哉!難怪不敢讓他中舉

黃巢流傳後世的詩歌只有這三首,巧合的是分別對應著他不同的人生階段,從剛開始"沖天香陣透長安"的狂傲霸氣,他還幻想著能夠為大唐效力,併成為大唐的中流砥柱,名滿長安;到後來"他年我若為青帝"的逆天改命,宣稱自己為"帝",這說明黃巢已經不再眷戀舊世界,他希望開闢新的疆土;再到最後"天津橋上無人識"的曠世悲情,曾經的輝煌早已成為過眼雲煙,回望一生,皆是孤獨。

三首詩,三種人生況味,這是黃巢的心理歷程,但從中也能挖掘出我們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感悟,都能始終保持樂觀,即便垂敗之時,也能驕傲地記住自己曾經"草上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