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的4個教育黃金期,莫要錯過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青春期教育方法的文章引起讀者熱議,後臺顯示有2000+轉發和收藏。

有讀者在評論區這樣留言:

父母也想和他好好溝通,但人家就不給你機會,一說就吵,互相看不上對方。聽課不停學期間,打了幾仗了,就差跳樓了。

的確,孩子到了青春期很難教育。那是因為,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李玫瑾教授說,養育在先,教育在後。

孩子在18歲之前有4個教育的臺階,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只有夯實了基礎,後面的教育發展才會順利。

李玫瑾:孩子的4個教育黃金期,莫要錯過

第一階段:0-3歲,情感撫養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無法照料自己,完全依賴於成人的撫養。

養育需要穩定的一對一的關係。

如果孩子早年沒有形成好的依戀關係,他對周圍的一切缺乏信任,就會形成很多潛在的心理問題。成年以後,往往會出現焦慮緊張,甚至抑鬱的問題。

這個階段,父母要做的,就是無微不至地照料孩子,給他充足的安全感。

比如,當寶寶餓的時候,父母能及時餵奶;當寶寶尿尿了,父母能快速換掉尿布;當寶寶睏了,父母能提供安靜的睡眠環境等等。

李玫瑾:孩子的4個教育黃金期,莫要錯過

第二階段:3-6歲,性格培養

李玫瑾教授研究未成年犯罪發現,這些十幾歲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

無論父母怎麼勸、怎麼說、怎麼打、怎麼罵他,都當耳旁風。有時,一個不高興就離家出走、喝農藥、跳樓,以死相逼。

因此,李教授說,性格培養越早越好。

最好在孩子六歲之前,反抗能力非常少的情況下,就開始培養。

當孩子第一次做錯一件事,你就要及時制止他,對他說“不行!”。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如果你當時沒有管他,一旦這種行為重複三次,就容易形成習慣定勢。等到他十幾歲的時候,你再管,是很難改變的。

在這個時期的性格培養,就是建立行為模式。

父母要多陪孩子,及時發現孩子出現的行為問題。

隨時對孩子立規矩,幫助孩子形成是非觀念,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

如果說,情感撫養是有恩與他,性格培養就是立威於他。

總之,你六歲之前的努力,讓孩子受益一生。

李玫瑾:孩子的4個教育黃金期,莫要錯過

第三階段:7-12歲, 能力培養

孩子上小學了,很多家長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常常對孩子講:

別人為什麼能考100分,你為什麼考不了?

別人為什麼能學得那麼好?你為什麼學不好?

這些話,不但不會激勵孩子,反而會打擊孩子的信心。

事實上,孩子智力水平的大多取決於遺傳,只有技能是後天可以培養的。

這個階段,你要做一個細緻的觀察者,多瞭解孩子學習情況。

比如,他學習狀況怎樣?學習習慣如何?

他擅長的哪些科目?有什麼學習困難?

然後,你要想辦法幫助他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

當你發現孩子在某個方面學習不佔優勢的時候,你就要去研究他有沒有其他方面的優勢和特長,幫他找到自我的價值。

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個價值就是他今後在社會中的一個定位。

李玫瑾:孩子的4個教育黃金期,莫要錯過

第四階段:12-18歲, 尊重教育

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他們渴望獨立,但又缺乏實質的經驗。

在這個階段,你需要尊重他們,千萬不要替他做主。

你可以給他提出多個選項,由他自己選擇。

具體怎麼做,可以讀我文章

最後總結一下,在4個臺階中,前兩個階段是養育,後兩個階段是教育。

父母前6年的辛苦付出,是積累教育孩子的資本。

因為父母在親自養育的過程中獲得了對孩子的控制力,所以教育會越來越輕鬆。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您帶來啟發。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