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长假宅家,这两天和儿子追了一部俄罗斯动画片——《玛莎和熊》。

《玛莎和熊》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和马戏大明星狗熊米沙之间的故事。

《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说起孩子的调皮捣蛋,我们的脑海里瞬间会有一个男孩子的淘气形象跃于眼前。

但是,在这部动画片里,调皮捣蛋的人却是位小女孩。她每天都会在熊熊的家里家外搞破坏,把熊熊气得抓狂,就连我家儿子都看不下去了,他只要一看到玛莎开始捣蛋就会忍不住发问:

“妈妈,怎么这个玛莎比我们男孩子还要调皮?我要是这样,你早拿衣架揍我来了吧!”

谁说不是呢?他一句话说得我竟不好意思了。

玛莎去找熊熊玩,敲门跟打雷一样震天响;帮助熊熊打扫屋子,差点没把屋子给拆了;看到院子里的苹果树掉下来一个苹果,她瞬间就把一树的苹果全都咬了一口。

熊熊去钓鱼,她拿着网追蝴蝶,结果直扑向熊熊脑袋······,森林里的老鼠、狼、和兔子见到她拔腿就跑;自己家里的小羊、小狗、小猪和公鸡见到她也是慌不择路到处躲。

儿子说得没错,他要是这样让人人见人怕,动物见了动物跑,我肯定一天得揍他十遍。

可就是这样一个“一秒不得闲”的淘气包玛莎,却得到了熊熊无尽的耐心、包容和关爱,这让作为家长的我还真是汗颜。

《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01

原来

孩子的调皮捣蛋是她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心理学上,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0到6岁的儿童主要是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知器官对外界进行感知,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并对此在脑中建立相关的符号,再以符号为媒介进行思维活动。

也就是说6岁以下孩子在面对外部未知世界时,他通常是不会去思考的,而是直接采用感知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他们喜欢吮吸手指头,看到任何东西都想要拿到手上捏一捏,放到嘴里尝一尝。

他们喜欢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只要手能够到的地方,几乎都是一片狼藉。

他们还喜欢在沙发上、床上蹦蹦跳跳,爬上爬下,扔来扔去还哈哈大笑······。

这一切在家长们的眼里往往都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又脏又乱,实难收拾。

可是,这却是孩子理解世界,获得学习的方式。

《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有教过孩子安全常识,告诉过孩子电线有电,开水很烫,要远离炭火等等。

我们以为教过孩子,孩子就能明白了。其实并不是,因为大脑思维方式的缘故,他暂时还不能通过听和教来认识外界事物,只能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世界。

想起家里买饮水机的那一年,孩子还小,也就三岁左右。

买来饮水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孩子不能自己去打开水,会烫着自己,想喝水时让爸爸妈妈给他倒。

孩子生来好奇,无论是面对一张纸巾还是一条小狗,他们都有动手的欲望。

饮水机天天立在哪,大人们时不时去接下水,他看着也是着急。

没错,他在我一不留神时,自己打开饮水机的门就去接水了,幸好只是试探性的轻轻按了下开关,流出的开水并不多,倒也没啥事,不过还是受到了一点点惊吓。

经过这么一次自己的亲身体验,自那以后,他似乎就明白了我以前说的关于开水烫的话。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是危险的,哪些又是安全的,这些知识都是要通过孩子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

《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02

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是她获得快乐的源泉

在《玛莎和熊》这部动画片中,玛莎是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女孩子。

夏天,她喜欢拿着小网追蝴蝶,跟着熊熊学钓鱼;

下雪的冬天,她和熊熊在雪地里猜脚印、学溜冰;

在熊熊的家里,看到熊熊做任何事情,她都要插上一手,看书、弹钢琴、包饺子、种胡萝卜、维修房子······每样都不在话下,就算做不来,帮倒忙也要做。

而熊熊也从不制止她,任她快乐地玩耍(制止也没用)。

这有没有像极了自己家的孩子?

对什么都好奇,玩什么都开心。

父母又是否有如熊熊般对孩子的无尽耐心和包容呢?

我想,大部分父母是做不到的吧。

毕竟,孩子每天跟在父母的屁股后面调皮捣蛋,时时还精力充沛乐呵呵的,这种待遇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能力享受的。

《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03

父母的耐心和包容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养分

曾经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看到日本作家黑柳彻子上学时的一件糗事。

黑柳彻子有个奇怪的坏毛病,她喜欢在上厕所时低头往下看,以至于经常把自己的帽子掉进便池里。

有一次,连自己最心爱的钱包也掉了进去。为了把钱包捡回来,黑柳彻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到学校的工具房里拿工具,再找到粪池的掏口,用长勺把钱包捞上来。

想干就干。

于是,她开始把粪池里的东西往外掏,就连上课铃响了她也还在掏。

《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小林校长两次经过,都只是像朋友一样关心的询问她在干什么?

第二次返回来问她找到了没有?顺便告诉她:

“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

然后踱着步子就走开了。

小林校长的做法让黑柳彻子感受到了满满的信任,她掏得更起劲了。虽然到最后钱包也没能找到,但是她却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很满意,因为既干了许多活儿,小林校长也没有对她生气。

当她回家把这件事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由衷地赞叹小林校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一般来说,大人们要是看到了黑柳彻子在做的事情,我想不是惊讶和惊诧,就会是认为太危险了。

可事实是,黑柳彻子通过这件事,她感受到了来自大人的耐心、包容、尊重和信任,为此她还改掉了自己“上厕所时爱往下看”的坏毛病。

《玛莎和熊》:孩子的调皮捣蛋让父母抓狂?那是因为你误解了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语:“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父母给予孩子的耐心和包容,就犹如为他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可以助力孩子快乐勇敢的飞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