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将军都要比普通士兵更能打吗?

杨钰钗


武将出身的将军,肯定要比一般士兵能打。

至于军事文官和将N代纨绔将军,那就不一定了。

将军,一般有以下几种办法产生:

1,老老实实砍人,用敌人首级,先登斩将战功和缴获战利品一步步立功受奖,加官进爵,只要是不是遇到满桂那种只要赏银不要官位的死脑筋。这一条路上来将军,不用想,武力肯定远超一般士兵;

2,勋贵家族,武将家传,基于家庭教育,只要不是特别混蛋的,一般都有一些能打的遗风,虐一般士兵,想来不在话下;

3,临时任命的军事文官,比如仁宗朝的范仲淹,嘉靖朝的谭纶,这类文人,论能打,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过大头兵。


梵天一页书


这个,还真的不一定,尤其是在宋以前,文官和武官没有彻底分流以前,就更是如此。

在很多人心里,好像是将军都必须是从大头兵干起,一步步从死人堆里刨出来,才能做个大将。这固然是不少名将的晋升之路,比如关羽、岳飞这二位老爷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是,很多时候,却并不一定是这样。

比如现在随着网文的流行而名气暴增的陈庆之,带着七千白袍军横扫北魏。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弱书生,老领导萧衍就说他“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意思就是,自己真没看出他是个能打仗的,但是这家伙还他娘真是个人才!

陈庆之,只不过是历代书生领兵的一个代表而已。实际上,在古代,文臣和武将之间界限是没有那么清晰的。就比如诸葛亮,他的实际职务是丞相兼益州牧,怎么看都是文官;但是每次北伐他都亲临前线,又俨然是蜀汉的三军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

先秦时期,战争是国家自上而下发动领主所进行的一项活动,因此大大小小的领主们不管是喜欢文还是武,该你上战场就得上。秦汉时期,虽然没有了各种领主,但是文武不分依然是一大特色。比如周勃父子,既是汉初的名将,又担任过丞相。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极度混乱,要求官员必须能文能武,不行也得行,因此这一阶段文武全才更是数不胜数。这一风气也带入了唐朝,盛唐时期,甚至有不成文的规矩——没担任过边帅的不能拜相,可见当时国家对文武全方面发展的重视。

即使宋以后重文抑武,武人的地位压低,武将也不能再进入朝堂,但是文臣领兵却依然非常普遍。比如范仲淹、韩琦,就是著名的边帅;明朝的三位儒帅——于谦、曾铣和袁崇焕,未必武艺能有多高,却都留下了不朽的战功。

因此,对于高级将领来说,武艺真不是什么必需品,因为他们有更多、更复杂的东西去完成。



青言论史


如果一位将军打不过一名士兵,那么这士兵将很快成为将军:薛仁贵为证。


梅山冬子


这个是一定的,古代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战力和士气几乎成正比,而士气和将军的实力其实也是成正比的,毕竟你要是打不过普通士兵你也没法服众你们说对吧。


完颜打阳


不一定。将领或者会治军,或者会用兵,有勇有谋,但单兵做战能力不一定强。如诸葛亮,范仲淹,狄青,李泌,韩琦,鲁肃,韩信等。


孟享易理


当然不是。将军就像是站在足球场上的教练,可能当年挺能打,但能打不再是将军首要的技能。排兵布阵,判断局势更重要。


从古知兵非好战


当然!你看一下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者新三国就知道了,里面随便一个将军杀一个普通士兵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


一刻星辰


主要看将军的布阵以及带头冲杀


逍遥客13108


不一定,没人规定将军都特别能打,古语说“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