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古人很多筆法用語,比如“錐劃沙”,什麼意思?簡單解釋,就是具有“藏鋒”的效果,而兩側沙子勻整凸起,痕跡中正,形似“中鋒”,故用錐畫沙來體現書跡的圓渾。唐代褚遂良《論書》稱:“用筆當如錐畫沙。”宋代黃庭堅說:“如錐畫沙,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所以你懂了麼?還不懂?也正常。

古人很多筆法用語很微妙,現代人對於古代語境和比擬方式有些陌生,以致對用筆古法生澀難懂。對於古人密而不宣的這些筆法,只需要看下面幾張圖,就立刻明白了!

萬歲枯藤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歐陽詢八訣中說道:豎如萬歲之枯藤。楷書中的豎像那萬年老樹上的藤枝藤條一樣。枯,在這裡非乾枯、乾癟、無水分之意,而是指枯老、枯澀之意。毛筆書法當中,多是在枯澀粗糙的紙面上寫字,如此,筆畫方顯得老辣,筆力也顯得蒼勁。

騰凌速進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啄,騰凌而速進。啄,即啄筆,是短斜撇的寫法。寫短斜撇要啄筆取勢。具體寫法和寫長撇相似,只是筆勢比較直,像鳥啄物一樣,不像長撇的末端那樣揚起,呈現一定的弧度。

武人屈臂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訣雲:圓角激鋒,待筋骨而成,如武人之屈臂

如撐上水船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古語云:“如撐上水船,用盡氣力,仍在原處。”行筆不但有緩和疾,而且有澀和滑之分。一般來說,緩和滑容易上手。而疾和澀較不易做到,要經過一番練習才會使用。當然,一味疾,一味澀,是不適當的,必須疾、緩、澀、滑配合著使用才行。澀的動作,並非停滯不前,而是使毫行墨要留得住。

折釵股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釵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地堅韌,釵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南宋姜虁《續書譜》稱:“折釵股者,欲其屈折,圓而有力。

蠍子尾巴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如蠍子尾巴,節節發力,出鉤迅猛。豎彎鉤,也許是鉤勢向外的緣故,又稱外掠鉤、外略鉤、外擘鉤。節節發力,使盡筆勢,有了輕重徐疾,也就有了音樂般的節奏感和旋律感。

長空初月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歐陽詢楷書三十六法》:臥鉤。似長空之初月。從上圖之“心”字中不難看出,心鉤整體是弧彎之狀,正如一彎月牙,令字多出幾分秀美之色,而這裡要強調的是起筆和行筆的變化。有關初月,多見於斜臥空中,姿態優美;而心鉤也多見於斜臥於字中,獨體、合體盡如此。

鉤如踢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鉤如踢,勢足而力飽,迅捷而有力。

犀象之角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撇”像斷犀象之角。

筆勢如梳頭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長撇,筆勢如梳頭,有力而順滑。我們寫的時候,要有這種自然順滑的感覺。

千里陣雲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衛夫人告訴王羲之:“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雲層在天際流動著。關鍵在於雲層是流動的,而不是靜止的!隱的最直白含義是藏匿,不顯露:隱藏、隱匿。根據古人的造句規律,“隱隱然”則應理解為一種含蓄的狀態。這樣,“隱隱然然其實有形”也就好解釋了:雖然含蓄、隱匿,但有著千姿百態的形狀。

高峰墜石

千古不傳的筆法,幾張圖就說清了,筆法圖解精藏版

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為什麼不稱點而稱為側?是說它的“勢”,左顧右盼,敬側不平。點貴於變化,又貴乎有勢,顧盼有情,向背得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