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北上进攻元朝,怎么最后跑高丽去了?

于无声处34


  

  三路北伐

  此时的红巾军已有几十万人,看起来已经到了推翻元朝的时候了。至正十七年(1357年)刘福通发动三路北伐,直指大都。当时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红巾军的主力开始北上,西路入陕西,东路走山东,中路走山西。原来制定的计划是三路对元朝中心进行合围,但没想到的是东西两路都受阻,西路败退入川,东路退回山东,只有中路直趋大都而去。

  

  

  攻克上都

  这只由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等人(听这些名字果然很江湖)率领的中路军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发现大都打不了,就改道从大同出塞,直取元上都。估计元朝当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南面,没成想身后出现了红巾军,于是上都就成了“大宋”的了。上都作为元朝的夏都,是传说中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的地方,一支农耕区的起义军在草原上打进了游牧民族的老巢,它的失陷对元朝政治上的打击是巨大的。

  

  开始跑偏

  大都还是万万不能去的,那里重兵云集,此时中路军失掉了“革命目标”,接下来的只剩下了生存。往哪走,只能往东走,谁也不会想到有谁去打辽东。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红巾军攻下了辽阳,从中路军出发开始这一路来看,这个冒牌的大宋刷出了当年正牌大宋几辈子都达不成的成就。元朝原以为他们只是流寇流动作战,没想到这些人在辽东站下还不走了。红巾军一面向辽西的大宁进攻,一面向东跨过鸭绿江。

  跑的太偏回不来了

  

  这下高丽可就倒了霉喽。此时的高丽作为元朝的征东行省,属于介于元朝领土和附属国之间的存在,是没有多少独立自主权的。高丽恭愍王王颛趁着元朝无暇东顾,趁机去除国内的元朝势力,不惜发兵攻打了双城总管府。元朝也没有办法,看在高丽发兵帮助镇压起义军的面上就默许了。这偷着乐没几天,红巾军就过来了。自臣服元朝以后,承平日久,高丽边防废弛 ,百姓不习兵革(想想两百多年后,好像一直都这毛病),第一次红巾军仅有三千人,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好在高丽回过神来,派军队收复失地,把红巾军赶了出去。之后高丽又打退了红巾军从陆路和海路(没想到把,人家还有水军)的小规模进攻。以为这就结束了吗,高丽真正的灾难还没有来临。

  至正二十一年(1561年)十月,在辽东的中路红巾军十余万主力全部出动,在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人的带领下全力进攻高丽。这次进攻对高丽的破坏力极大,高丽开始完全无法抵挡。当年十一月,红巾军攻破了高丽的王京,高丽王仓皇逃走(后来几次是不是拿的同一个剧本)。之前就说了,听几个领头的名字感觉很江湖,这群红巾军也跟着很江湖。他们在元上都一把火烧了元朝的宫殿,在这里也把高丽的王宫也烧了,而且他们对高丽百姓的所作所为完全和强盗流寇一样。趁红巾军在王京停留不走忙于享受之时,高丽人开始了反击。高丽集结20万人围攻王京,当中李成桂带领亲兵2000人率先攻入城内。这个李成桂是不是很熟悉?此役,关先生和沙刘二被高丽军斩首,破头潘率余众北去。而经过这次的损失,红巾军在辽东已所剩无几,最终被元朝消灭了。

  后续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次完全偏离了既定目标的北伐,最终成了向东的抢掠,完全和“重开大宋天”一点不着边了。当然你不能和起义军谈什么觉悟这类的,不过这场意外的“跑偏”也带来了连锁反应。

  经过这场战乱,元朝后方打了个稀烂,统治根基被重创。因为中路红巾军的活动,元朝对国内其他方面的镇压力量受到了牵制,这也使得南方一批新兴势力得到了发展。

  刘福通也真不惜本,主力都派出去北伐,本部的力量极大削弱。这让他根本不能与元朝直接抗衡,而投靠红巾军的朱元璋开始做大。

  高丽逐步摆脱了元朝的控制,但高丽王却不是笑到最后的人,你忘了当初攻城的李成桂了吗?李成桂逐渐控制了高丽的实权,并最终建立了朝鲜王朝。在红巾军进攻高丽以及之后李成桂与元朝辽东势力的争斗的混乱中,大批女真人开始涌入图们江两岸,这对之后明朝和朝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图片:李成桂最终取代高丽建立了朝鲜王朝

虽然红巾军两次讨伐高丽都以失败告终,但高丽的经济由此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在此前后,倭寇也不断骚扰其南部。崔莹、李成桂等武将借此机会扩大了势力。尤其是李成桂,后来创立朝鲜李朝(公元1388年,李成桂违反高丽禑王和崔莹的命令,回首都开京掌握了政权。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并成为国王。而此时,中国明朝已经正式建立。李成桂对于双方(高丽和明朝)的实力对比相当清醒,因此在其称王后,一直小心谨慎的奉行亲明政策。实际上也就是承认了明朝取代元朝,成为了朝鲜的宗主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