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謖成功在街亭堵住張郃,結局會怎樣?

亭殿閣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正月,諸葛亮開始了謀劃已久的第一次北伐。臨出征前,他否決了魏延提出的直搗長安之“子午谷奇謀”,採取穩紮穩打的方針,決定先進取隴右(今甘肅)。他令鎮軍將軍趙雲、楊武將軍鄧芝率偏師為疑兵,前據漢中之箕谷(今陝西褒城西北,秦嶺山谷名),聲稱要出斜谷進攻關中之郿縣,以吸引並牽制駐紮關中的魏軍主力,使其無法增援隴右;他自己則親率蜀軍主力出漢中,沿西北方向進攻隴右祁山(今甘肅禮縣),再以祁山為根據地全取整個隴右。

蜀國北伐大軍出漢中、攻祁山後,進展非常順利,一路勢如破竹,連戰連捷,曹魏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同時聞風而降,關中大震。

曹魏天水參軍姜維也到諸葛亮軍前投降。初戰得勝,主要是蜀軍準備充分,突然出擊,魏國毫無準備,因此有些措手不及。魏國的涼州三郡失陷,魏明帝曹睿大感震驚。

魏明帝終於發現據守箕谷的蜀軍只是虛張聲勢的疑兵而已,感到自己戰略誤判責任重大,因此立刻御駕親征,移駐長安坐鎮督師。他一方面令曹真加緊進攻盤踞箕谷的趙雲軍,一方面調集五萬精銳,命左將軍張郃率領,緊急奔赴隴右前線,以阻擊蜀軍的凌厲攻勢。

張郃能征善戰,乃曹魏“五子良將”之一,早已名揚天下。他很有軍事才能,加上他有同蜀軍作戰的經驗,魏明帝便將他派到前線迎戰蜀軍。

諸葛亮得知張郃率五萬步騎前來堵擊蜀軍,於是一面準備進攻尚未降附的廣魏、隴西二郡,同時分出一部分兵馬,準備去阻擊曹魏援軍。諸葛亮拒聽眾人的建議,不用久經戰陣的驍將魏延、吳懿、而“違眾拔謖”,執意選用“言過其實”的參軍馬謖率軍去扼守街亭這一咽喉要地,阻截張郃,為主力進兵贏得更多時間。

馬謖既不遵循諸葛亮的事先部署,又不理睬副將王平的多次勸阻,改“當道據守”為“登山據守”,棄城不守,舍水上山。

張郃大軍一到,立即將馬謖軍團團包圍于山上,又斷其汲道(水源),然後發起兇猛進攻,蜀軍焦渴難耐,鬥志全無,瞬間崩潰。

幸虧王平率一千多設伏將士擂鼓助威,趕來救援,才得以會合馬謖、收集殘兵退回祁山大營。

街亭失守嚴重挫傷了蜀軍的銳氣,也使北伐主力“進無所據”,曹魏援軍可以沿街亭暢通無阻、源源不斷地開至隴右,蜀軍全取隴右的戰機已經失掉,諸葛亮不得不放棄已經到手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裹挾西縣千餘戶民家輾轉退回漢中。幾乎同時,曹真也在東南方向向據守箕谷的趙雲發起進攻,蜀軍兵弱被擊敗,趙雲斂眾固守,並親自斷後,這才以較小的損失安全退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先勝後敗,無功而返。為嚴明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又引咎自責,上表劉禪自貶三級。

假如馬謖(其實趙雲、魏延更適合守街亭)在街亭遵守諸葛亮的戰前部署,當街據守,護住水源,拼死阻截住張郃,哪怕只堅守、遲滯敵軍進攻個把月,蜀軍主力定可攻佔廣魏、隴西二郡,全取隴右,進而進軍關中,奪佔長安,窺視中原......以當時的形勢,這一切都很有可能實現。遺憾的是,歷史不容假設,更無法推倒重來,該發生的一切還是會發生的。

【插圖源自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