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媽“難”嗎?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要怎麼做才好

在龐大的社會價值下,寶媽容易忽略自己,致使迷失自我,失去自信,內心彷徨失措,最後,可能不自覺地與親子、婚姻、家庭關係糾結成一團亂麻死結。

“母親”這個角色,在傳統意義中被歌頌得很偉大,但扮演寶媽的女性,卻常常被剝奪人生的主導權,這是很明顯的矛盾。深入地說,過去的傳統寶媽在教育女兒時,傳遞出的價值觀常擺脫不了父權。因此,現代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傳統寶媽生出的失望與憤怒,以及心疼與不捨,揪成了一股難解的情結。

當寶媽“難”嗎?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要怎麼做才好

我分享關於當寶媽都曾迷惘過的4個常見問題:

1. 當寶媽也有“情緒風險”?

寶媽跟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通常比較深,也常常夾在各種關係中為難,擔任家人間的潤滑角色,常被磨到自己受傷,只求家人間和諧。除此之外,育兒牽涉到體力、腦力、心力,還有環境限制。只帶一個或兩個,還是三個孩子滿屋子跑跳,個人的資源耗損程度將會有大大不同,其中情緒強度、複雜度也異常強大,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全部糾結在一塊。還有一點,如果要叫得動家庭成員,進行合適的家庭分工,就不能忽視情緒與動機。然而,這裡面是含有大量情緒勞動風險的,我們很容易忽略這個地方。

當寶媽“難”嗎?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要怎麼做才好

2. 覺得當寶媽真的好難,怎麼辦?

社會上往往過度吹捧母愛,好像有了母愛什麼都不用怕,就能夠往前衝。然而,能夠愛一個人,跟自己有沒有好好地被愛有關。雖說母愛是相當重要的,但缺乏母愛,是可以在另一個程度上彌補的。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讓大家共同面對未來,這比較實在。

如果真的不會當寶媽,就先在心裡偷偷承認,雖然很難堪,但這是一個起頭。接著,開始學習,先從一個人當起,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大人要先自我成長,孩子才能被好好對待。

當寶媽“難”嗎?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要怎麼做才好

3. 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

一個人要能自我肯定,要有前提,也就是要有自立的能力。

第一,物質條件或經濟能力是照顧好自己跟孩子的根本。

第二,時間管理則是寶媽很重要的能力。懂得說“不”,能區分“必要”跟“想要”,設立停損點與先後順序。

第三,記得運動,將時間省下來運動,一個體力不足的寶媽,走不了多遠,心裡也容易沮喪無力。運動也能帶來平靜,專注身體經驗,讓自己重新歸零,讓大腦休息,學習靜心,一點一滴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當寶媽“難”嗎?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要怎麼做才好

4. 那麼,到底什麼是愛自己?

我們常常是先從他人的眼光中認識自己,確認自身的價值。然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逐漸瞭解外界有許多他人,往往帶著目的與理解來評價我們。定義自己的能力,我們慢慢有知有覺得收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我們更瞭解自己,並帶著無條件的善意。

不管涉入任何關係,都不能忘掉與自己的關係,這是身為一個“人”的基礎。關係需要投入資源經營,包括我們跟自己的關係,這個部分如果失落了,輕微的狀況是角色扮演越來越沒動力,嚴重的話,身心健康都會出問題。

當寶媽“難”嗎?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要怎麼做才好

如果我們懂得自我照顧、自我慈愛與獨處,那麼我們不管在哪裡都有家,帶著這種自重,我們將不至於輕易厭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給寶媽的治癒小句】

為了育兒,寶媽的時間安排,變得碎裂、臨時、意外。這種生活只要試著過個幾天,那種煩躁感就會油然而生。關係或許經得起大風雨,但時常經不起日常的細碎磨難。當熱戀期逐漸邁向老夫老妻,所有日常的問題便浮上臺面,我們在這一刻,才能知道有沒有可能白頭偕老。認識自己,包括覺察情緒變化,讓自己心情保持穩定,才能“做好家事”。

當寶媽“難”嗎?寶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要怎麼做才好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多注意過程而非結果,看見自己的努力與進步很重要。方向對了,儘管走得比以前慢,日積月累的路程還是很可觀。一個人能獨立,才能回到家。寶媽能在自己的心裡安居,才有平靜。愛自己的人,不想傷害自己,也不想傷害對方。

因為沒必要,沒必要看著對方痛苦,才能感覺自己被在乎。任何角色都要回到人的高度重新出發。先成為健康的人,才能拿捏出健康與適合自己的角色扮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