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花生起壟種植是目前花生種植的流行方式之一,尤其是在種植春播覆膜花生的地區,更是以起壟種植為主。但是不少人諮詢福達花生講堂,花生起壟之後的產量,怎麼沒有不起壟的產量高?不是都說起壟有助於花生產量的提高,減少病蟲害,增加花生通風透光嗎?為什麼產量上不去呢?

是起壟這個方式錯了還是其他原因?

不是起壟這個方式的問題,究其原因還是起壟沒有做好,都知道起壟花生是起高臺,但是怎麼起?有什麼要求?注意哪些問題?這個大家沒有搞明白,主要是機械廠家還有機械手沒有搞明白。

經常有人說沒有不好的機械,只有弄不好的機械手,因此機械好不好還是要看機械手對機械有多少的瞭解。

起壟種植花生的五大要求:


1、底墒要足

覆膜起壟前,要做到有墒搶墒,無墒造墒,確保足墒起壟。墒情充足是起壟覆膜成敗的關鍵,切不可無底墒起壟。

目前這個是起壟的首要條件,不要抱有僥倖心理,有不少種植戶朋友會採取起壟之後進行澆水,但是由於覆膜起壟種植花生當時的氣溫穩定性差,澆水會造成地溫降低,土壤含氧量下降,容易造成花生爛種。

2、起壟要矮

起壟高度(溝底到壟面)一般10~12釐米為最宜。起壟過高,不僅壟面不能保證寬度,而且覆膜時壟坡下面蓋不嚴、壓不緊,膜容易被風颳掉,影響增溫的效果。壟過高,還容易造成果針下滑,有效果振入土結實的數量減少。起壟過低,不利於排澇,且容易造成多餘的膜邊蓋死壟溝,影響水分的下滲。因此,起壟時,要注意耙平壟面,掌握壟高。

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起壟過高不能正常封壟

3、壟底保寬

壟底寬因當地土壤的地力、品種、密度和膜寬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種植早熟花生品種,壟底寬80~85釐米,壟溝30釐米,壟面50~55釐米,中高等肥力種植晚熟大花生品種的可以採用壟底寬85~90釐米,壟溝30釐米,壟面寬55~60釐米。目前市場流行的主要是以前者為主。

4、壟坡要陡

壟坡的坡度不能太小,否則薄膜不能貼緊和壓實,這個處理與機械手進行合理的調整,坡度越少,高度越低,因此按照前面的數據,調試機械的播種數據。

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壟底太窄,壟面太窄造成下針滑坡

5、壟面要平

起壟時要將壟面壓實拉平,確保無大土塊,這樣有利於薄膜展鋪,膜面與壟面貼的緊,並能解決拱形壟面梯形壟坡覆膜花生果針下扎滑坡的問題。

目前由於起壟不規範,沒有體現出起壟的優勢,造成花生產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的情況發生比較普遍。也導致部分花生種植戶對起壟種植花生失去信心。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大家,讓大家的起壟花生種植的更加規範和標準,讓花生產量得到有效的發揮。花生高產現在不是某個環節的事情,是需要綜合進行管理的:良種、良地、良法缺一不可,這裡面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指導。

起壟不同方式的具體參考數據


1、小壟單行(歪子苗)

遼寧,吉林以這個為主,根據車輛的軸距尺寸從45釐米到65的都有,壟上一般單種植1行花生,也有采取歪子苗的種植方法。

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小壟單行的具體數據

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歪子苗的種植具體數據

2、大壟雙行:

山東,河北以這個為主,85釐米左右的壟,壟上種植2行花生。遼寧,內蒙局部地塊採用的也有這種種植方法,但是因為當地車輛軸距的問題,壟往往比較寬,有1米的,1.1米的,甚至1.2米的。

建議因為軸距問題的,想想辦法改變一下,要麼更改動力機械,要麼可以使用大壟三行的播種方式,這樣的產量會有所增加。

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目前比較流行的種植模式,一般壟距80~90釐米,壟面寬50~60釐米,壟上播2行,壟上小行距25~30釐米,穴距13.5~18釐米,播0.85~1.1萬穴/畝,每穴2粒。目前河南部分區域壟距也有75釐米左右的,總之根據當地的情況,做到“肥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的合理密度。

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大壟雙行流行數據

3、大壟三行

壟底寬110~120釐米,壟高10~12釐米,株距13~15釐米,大行距50-55釐米,小行距30釐米,每穴2粒。

花生起壟的具體數據分析與起壟的5大要求,種植花生收藏轉發版

大壟三行種植

以上內容就是對花生種植方式具體數據的解析,大家可以根據具體的數據進行判斷自己的播種方式是否符合標準。如果差別比較大,建議向具體數據靠近,儘可能的接近標準,這樣才能保證產量。

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可以下方留言或者私信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