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比較大了,現在學國畫還有用嗎?

杳木早香


大家好,我來回答“年紀比較大了,現在學國畫還有用嗎?”。

我認為學國學年齡多大都適合,而且是有用的,可以提升自己的修養和心境,當然對於有孩子的家庭小孩也能受益,孝道之類。國學經典是蘊含著常理常道,教導人常則常行的書。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成年人學習國學都有很大的作用!學習國學有利於傳承我中華民族之優秀文化,守護我中華民族之根基。

一,有句話叫做“大道為簡”,國學其實是人類對大自然最簡單質樸的認知和總結。學習國學可以慢慢從這些最質樸的認知中找到生活工作中難以解決的各種思想問題。從而獲得對世界觀和價值觀獲得開明和啟示。舉例很多電視劇里人物都是在失敗後迴歸最初的生活狀態而獲得最大啟迪,從而再次踏上征途戰勝敵人獲得勝利。

二,國學經典裡面諸如唐詩宋詞有好多很有意境和工整的詩詞,細細品讀,不僅提高文化涵養,還有讓自己放鬆在古人的世界裡,在這樣一個松靜自然的氣場下,你的身心得到休整,思考得到釋放,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人生狀態。

三,鑑古而知今,毛主席熟讀歷史,和他在事業上取得的成就有巨大的作用。對我們不管

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我們做人,做事,立業,持家都有積極的作用。


四,讀了古典國學等於有了左手,那麼右手是什麼呢,右手就是要對當今的格局、文化、科技和理念做一些必要的涉獵。古今都有了,人世間所有的東西都釋然了,都明瞭了。你就是很有才華的人了。這些絕不是吹牛,水到渠成的道理啊。


劉三缺


答案是肯定的。我是在學校裡做辦公室工作的,有時候條件允許,我會到課堂聽課,真的感覺上學的時候沒好好學,現在就想認認真真的再做回學生,一定認認真真的學習。想學習什麼時候都不會晚,因為學到的每一個知識點對我而言都是新鮮的。學習是件愉快的事。


深情小書童


請問您所謂的有用是什麼含義呢?

如果說是想作為一種生存技能嗎,估計您也應該不太可能是這個意思,

因為您說年紀比較大了。


那就是另外一種,自己喜歡,愛好。

本身藝術就是一種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道”。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瑰寶,是中國文化精粹中的典型藝術形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修身養性,培養氣質,達到自身精神上的滿足。


朝聞道,夕死,足以。

所以我可以肯定的給您說,無論什麼年齡,任何時候學國畫,都有用!

1、西方畫相比,國畫更講求意境,比強調技法的西方繪畫更易於學習和上手,通過短時間的學習和練習,就可以畫出一些花鳥蟲魚什麼的,個人也會很有成就感。

2、畫畫對老年人是很有幫的,左右腦都在學的過程中飛速運轉,會顯得熱情有精神!

3、相信您空餘時間也比較多,學國畫也極大的豐富了自己的生活,生活充實,心情舒暢,身心更健康,常年畫畫的人,大多精神健碩,長壽。


純手打,希望能給個贊呀。


東方風影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的答案是:有用。

首先,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常見的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因此,國畫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其次,您說的年紀大,是多大?在我看來七、八十歲,甚至耄耋之年學習都不晚。既然您提出此問,想必是對國畫有著濃厚的興趣。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況且,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事物的認知不同,學習與創作的作品融入的情感就不一樣,不同年齡有不同年齡的優勢。所以,最好的開始就是現在,不必糾結年齡問題。

最後,還看“有用”與“無用”的界定。世俗的“有用”也許是由此帶來的金錢、財富、社會地位及社會認可度,這樣的“有用”確實很難。但隱性的“有用”,一定會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獲得,主要是心靈的愉悅、思想的昇華,這些“有用”也許看似“無用”。

任何學習,沒有“無用”之說,在無為中順勢而為,才會獲得看得見、看不見的“有用”。


靜子讀書記


年齡大的人學國畫,目的是什麼自己要理清楚。

如果是想成為專業畫家,老人學畫當然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學畫是為了豐富生活,陶冶情操,鍛鍊身體,活動頭腦,那麼學習畫國畫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學國畫有以下好處:

1、能接觸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對身心和修養有很大好處。

2、國畫講究的是意境,講究內涵,講究真,善,美的表現,能陶冶情操。

3、國畫和其他畫種不一樣,如素描油畫可以隨時修改;國畫則落筆成形,不可更改。所以,堅持學國畫可以鍛鍊判斷能力,提升“膽大細心、求真求實”的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

4、學習國畫需要耐心,可以讓人靜下來。

5、國畫中的形象不同於現實中的形象,不同於攝影。攝影和油畫等基本上是現實形象的直接呈現。國畫形象是表現性的形象,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是經過概括了的提煉的形象。是現實的昇華和內心的表達。所以,學習國畫會讓人學會一種更高的藝術思維方式。

6、學習國畫還能讓人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汶上好秘書


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傳統繪畫,凝聚著我們民族幾千年來的審美精神。它歷史悠久、技法豐富,以其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屹立於世界美術之林。

中國畫講究筆墨情趣,強調意境,以筆墨傳神達意,是中國畫的主要藝術特徵之一。中國畫中,“筆”指的是筆法,“墨”指的是墨法。善於運用筆墨,既可狀物(描摹物象)、傳神,又可以達意和抒情。

中國畫十分重視對物象本質的表現,造型一般注重從對象本身的結構特點出發,要求畫面具有“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形式。中國畫從題材上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類;表現技法上分工筆、寫意等類別。中國畫在幅式上有“立軸”、“手卷”、“冊頁”、“扇面”等,裝裱形式別具一格。

人們常說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確實如此。這是一條非常準確地經驗。中國畫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就已經博大精深了。唐朝的張彥遠這樣論述中國畫的作用,認為它是可以“興教化,助人倫,測幽微,窮神變”的。這確是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寫意畫可以做到的。老祖宗的這些觀點、這些認識、這些經驗到現在以至到未來都是可以指導我們深刻、準確闡述中國畫的精神所在。

追隨霍春陽先生二十餘年的學習路徑,在老師的導引下對中國畫中線的理解和應用有一些體會。中華民族是聰明的、偉大的民族。民族文化和民族的傳統對事物的概括性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特徵。體現到繪畫上他所表現出來的是“以線造型”。相對於西方文化“以面造型”的繪畫形式來看,“以線造型”更能承載中國文化的內涵。由此對線的要求,對線的表述能力的要求,也就是作為繪畫語彙的功能要求就更高,難度就更大。所以對於線的理解、認識、訓練應更為嚴謹。

中國畫的線不只是一條輪廓線,它是講精神內涵的,是一種精神的訴求,相對於西洋繪畫的線則更豐富,是精神內涵的豐富,西洋繪畫的輪廓線是不能比擬的.所以,對這種的塑造首先要解決的是做畫人的文化修養,道德修養.也就是說線是可以反射出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養的.構成了具有個性的風格特點的線的形式,對這種線的要求,與其說是要求線的質量,不如說是否包容更多的文化內涵.”測幽微,窮神變”,中國畫的線是能夠滿足這種要求的.能否達到此效果只是看做畫人是不是具有滿足這種條件的素質.

還是談線,在中國的傳統中只線描就歸納出十八種描法,但歷朝歷代眾多的繪畫大家們對線都有他們各自的理解,認識和表述,但是精神實質是一致的.要求有力度,有厚度,有內涵,有境界.大象無形這是一種境界,一種大的境界,這個大境界是中華民族的大境界.著名畫家霍春陽先生曾經說過:”這個大境界就是定力極強的中庸思想”.為什麼說大象無形是一種大境界,是因為所有事物的物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質,事物的本質是有共性的,所以說這個共性就是大象,能夠準確的把握事物的本質就是一種中庸.不偏之謂中,能夠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就是中.

對把握線的能力的提高,是中國繪畫中的一個關鍵所在.如果議論一下時下的中國畫界,對線的質量的要求是不充分的,沒有提高到一個應有的高度,這是一種遺憾.對繪畫的裝飾風格的強調偏重了,對線的表述能力忽略了,更有甚者以技法去譁眾取寵.我認為這是一種文化的倒退.

“花開花落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為春晚,芍藥雖繁只初夏。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佔四時春。”這是蘇東坡的欣嘆悅譽下的月季。不隨黃葉舞西風的菊花傲霜孤芳、花色純麗給落花滿地、花期已過的季節帶來生機無限。千林歸作一地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深秋時節,唯有它和菊花一起在百花寥落的西風中悄然開放。粉紅、白、淡黃等,黃者少見較名貴,更有開花時淡紅間白色,而後又漸變為深粉紅色者,稱“醉芙蓉”。開花時清姿雅質,爛漫妍麗,為秋花中最光豔者之一。美人蕉清而豔美,葉清花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讚譽荷花的名句,早已膾炙人口。映入腦中,見於心中的便是一幅幅的中國畫。清麗亦或是光豔,從容淡定亦或是瀟灑飄逸……。中國畫藝術是中國文化的強大載體。文字雖生動,但趕不上它的直觀。音樂雖悠揚,但遜色於它的沉靜。中國文化在中國畫藝術中被揮灑得淋致。


懷抱龍眼水


肯定有用的,學國畫在任何年齡段都有不同的作用。

年少時,可以通過畫國畫了解世界、瞭解自然,感受生活、感受藝術。中年時,生活壓力巨大,畫國畫可以釋放壓力,減輕焦慮。等到老年,難免會有孤獨之感,畫國畫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避免抑鬱。

年紀比較大,反而作用會更大。

我們年紀越大,對健康的需求就會越大。而學國畫是可以讓人健康長壽的。

古人講“壽從筆端來”,大家為了健康,經常要去鍛鍊身體,其實畫國畫本身就是一種運動。 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畫家名列榜首。古人的平均壽命其實也就是三四十歲,然爾歷代的書畫家,長壽者非常多。比如唐代歐陽詢85歲、柳公權88歲、顏真卿享年75歲,元代黃公望86歲,明代文徵明90歲,董其昌82歲。再比如近代很出名的畫家齊白石93歲。

那為什麼畫國畫可以健康長壽呢。因為畫國畫時,懸肘懸腕,臂開足穩,不但用了指力和腕力,而且用了臂力和腰力,使體內微循環良性運轉。如同練氣功、打太極拳一樣,能夠使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得到平衡,四肢的肌肉、關節得到鍛鍊,內臟器官的功能得到調整,使新陳代謝旺盛,抵抗力增強,能有效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

同時,畫國畫是一種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運動。是一種高尚的藝術情趣,能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進入創作的狀態,凝神靜氣、意到筆隨,舒筋活絡、氣血順暢,好像把人帶到另一個境界,它使人感到心曠神怡。而且當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完成,帶給作者的更是一種愉悅享受,心靈得到潔淨、思想得到昇華、追求得到滿足、身體得到養護。

還有一點,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我們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去。我們年紀大了,總要給後人留下點什麼,別的不一定,但是學國畫可以讓我們為我們自己的家族留下一些精神財富。

這其實是一筆很寶貴的財富,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學國畫提升家族文化底蘊,相信這一生也就沒有白來。


暝嘯幽篁國學傳播者


年紀比較大了,現在學國學還有用嗎?我覺得現在學國學仍然有用。我的觀點如下。


從學國學的目的

如果您年紀大了,現在想學國學的目的是為了成名。那麼的確短時間之內很難取得成就,因為這不是一週一期的事情,是需要慢慢沉澱下來的。

但是如果您學國學是為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修養,那麼年紀大了,學也一定來得及。因為在國學上面來說,是沒有盡頭的。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比你對於國學的研究更深厚,比你懂得的更多。但是隻要您去學進入這個圈子,您就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不為任何功名利祿,只為提升自己,任何時間也不晚。

從時間上來看

古人常常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從這一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古人對於知識的渴求。因此什麼時候學國學或者學習其他的知識,是與年紀完全無關的,就像這一句話中所說的一樣。

我們都曾經聽說過一個概念,叫做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可是這是很少人能夠做到的,但也正是因為做到的人少才顯得彌足珍貴。

如果您想要學國學,就一定要樹立這個意識。只要能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您就會明白,學國學任何時間也不晚了。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他們知道臨死之前,還心心念唸的想要讀著書,這就是這種精神珍貴的地方。這也是他們能夠成為優秀人才的原因。


以上上面是我關於這個“年紀大了,現在想要學國學,晚不晚”問題的觀點,如果您覺得有用的話,拜託點個贊。


俠花


首先,我非常喜歡國畫。

我的家中就掛著兩幅國畫,當然我不會畫,是朋友送的。我覺得國畫的技藝裡蘊含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它所蘊含的中國文化不是我們現在這些打印的噴墨畫所能替代的。是一種中國的美,我特別喜歡欣賞它。所以我特別喜歡國畫。

其次,學習不分時候,不分年齡。

大白醫生是一個醫生。可能是職業的緣故。我不怕學習。因為醫生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職業。我們必須不斷地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能,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所以我覺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是可以學習的。所以我覺得在任何時候學國畫都為時不晚。大白醫生最近在學圍棋。我覺得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但我覺得不晚。

第三,我來談一下有沒有用處。

何為用處?對自己,對別人,對社會有用都能稱得上用處。

我覺得對於自己來說,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通過對國畫技藝的學習,在線條勾畫,顏色搭配等一系列過程中,體會對國畫的神韻,提高自己對國畫的認識,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和高度,這真的是一種用處。

對別人而言也是有用的啊,可以以畫會友,可以服務於社會需要的地方,參加交流。大白醫生的國畫就是一位非常好的朋友送給大白醫生的。我覺得以畫會友和增進友誼,也是十分有用的。所以,我覺得非常的有用。

請關注大白醫生,大白醫生是您的好朋友。


大白醫生


有用。

修身養性。

還可延長壽命。

老人就該學學書法和國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