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梁启超曾经评价道如果说商鞅是秦国的俾斯麦,那么

赵武灵王则是赵国的彼得大帝。为什么这么说呢?赵武灵王可谓是一个雷厉风行的改革家,在战国时期赵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且常受小国中山的侵扰。赵雍接手王位之时刚十五岁,可谓是内忧外患。

父亲殡葬之时“五国会葬”,以魏国为首的几个大国想借会葬之名趁少主年幼以图赵国。但赵雍拿出决一死战的态度,使得各国纷纷放弃。但此时的赵国,处境非常堪忧,白狄的中山国犹如一颗钉子钉在赵国的心脏。而且其他各国,也对赵国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赵雍不得不做出变革。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一、 赵武灵王上位变革图强

赵国一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西邻有虎狼之师的秦国;南有战国七雄的齐国,楚国;北有娄烦,林胡等少数民族;东接燕国,魏国。而且还有犹如顽疾般的中山国在境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据《战国策》记载,在赵武灵王十九年,秦国因立君问题产生内乱而楚国又与越、齐联军开战,燕国正值休养生息时期。这一年,赵武灵王的机会来了。

1、推行胡服的背景

赵武灵王上位以后,一直视中山小国为眼中钉、肉中刺。奈何,自己敌国太多不敢随意开战。值此天下大乱之际,各国自顾无暇自然也不会过多的插手赵国事务。于是便亲率大军在邢台与中山国展开决战

但出乎意料的是,小国中山战斗力非常顽强使得赵国在这场战役中一直失利。自此,赵雍便开始反思。他想到了

“来飞如燕,去如绝弦”的胡人,他们身着短衫窄袄,在骑马作战时非常机动灵活而他们的骑兵和弓箭相较于中原的战车,长矛也更加的有杀伤力。他对手下说“有如此之强军,何有不胜之理?”

所以他发表“身胡服,学骑射”的号召,决定深化军队体制改革,以改变被动的局面。自古以来“贱夷狄”的思想根深蒂固的植根于所有人的脑海中。所以赵武灵王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受到了叔父赵成的反对“更古之道,逆人之心”。

赵武灵王盛怒的驳斥他,凡是都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该拘泥于古人之道。大家的反对,更加强了赵武灵王的决心。因为他知道,胡服骑射之法一出其他国家也会遇到反对之声,那就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上峰。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史记》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就与中原有过接触。而且也有军队中的士兵自发的“易胡服,学骑射”。不过这只不过是某种取胜的手段,或者计谋,并没有全军推行。同时,燕国和秦国也曾经招募过胡人士兵,为己所用,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雇佣兵”

但谁都不敢在自己的国家,率先推行全军“胡服骑射”,因为这样会承受来自国内很大的压力。会被人视作是侮辱。赵武灵王就做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实行军队改革强军强国。王国维曾说如果赵武灵王没有死,赵国将是唯一一个能阻止秦军统一天下的国家。

2、力排众议、推行改革

虽然反对之声一片,但赵武灵王心意已决不会因此而重要。据《战国策》记载,赵武灵王在朝堂之上发布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且他亲自穿着胡服,佩戴弓箭上朝,起到了

表率作用。这一事件,也被收录在了初中历史课本当中。

自此之后他每日亲自率领士兵,不断的练习弯弓射箭,骑马砍杀,并定期的组织狩猎和演习活动。相传,在今天邯郸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曾经训练士兵的场所。眼看胡服之风盛行,赵武灵王的叔父又纠集群臣,散步谣言“雍本不顺吾等,此则为其之辱于耳也”。

《史记·赵世家》对赵武灵王听闻后做法的描述是,他立刻汇集文物群臣于庙堂之上,本人身着胡服手拿弯弓。并对着臣下们说,如果谁胆敢再提出异议,我就用胡人之箭射透他的胸膛。自此之后,胡服骑射算是正式的在赵国境内推行开来,再也无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今吾之胡服骑射于百姓,而后必论寡人之德,奈何?”因为国君的大力推崇,其辖区各地民众纷纷响应,穿上这种上褶下绔,并配貂、蝉纹样,腰带金钩,足登短靴的服饰。这比起中原服饰而言,除了作战灵巧而且在从事农耕活动中也非常方便,提高了国民生产水平。

3、胡服骑射的进一步推广

国运昌盛与否,与民众对国家之信心是分不开的。为了增强百姓对国家的信赖,赵武灵王多次以身示范,展示胡服骑射的好处以求民志。虽然赵国的兵力有限,经费有限。但赵武灵王还是倾尽所有组建了一只人数不多的骑兵部队

《史记》记载,这支精锐部队由他本人亲自率领,于高邑大破中山国主力部队使其大伤元气,横贯中山东西直到代郡犹如无人之地。此后,又率军抵达边境无穷之门横穿楼烦和东胡境内,无人阻拦。继而向西,渡过黄河到达东胡的老巢

黄华

此举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和人心,同时也更有利于胡服骑射的推行。赵武灵王趁热打铁,再次召见群臣,展开胡服骑射好处的讨论。由于赵国身处北地边境,与中原诸侯国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其境内就有许多的胡人,所以学习起来也非常方便。其次武灵王此行使得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他们深信,胡服骑射武装成的军队势必能一统天下。结束此四分五裂的局面。赵雍还向叔父公子成,明确表示不会动摇他的利益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决心以及整体构思。从而,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支持。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二、 胡服骑射制度影响深远

胡服骑射的推广,其意义远不止于军事和民生层面。此举一推,等于是释放了一个信号——蛮夷在赵国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能入朝为官,不再受轻视。赵武灵王率先打破了“贱夷狄”的概念,不再以夏为贵。这种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后世学习。

1、 功在当代

这种以“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的做法,甚为有效。在得到全国支持后,赵武灵王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亲作表率,并指导指挥训练,将跟随自己的骑兵转化为教官团。以便于更好的训练大量骑兵。

步兵如果想要成为骑兵,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成绩合格以后才能进入骑兵部队。与此同时,赵武灵王还招募了大量的“雇佣兵”,使其他骑兵耳濡目染以便更好的学习。这两支部队的指挥权全为赵武灵王一人所有,此时的他在赵国可谓是处在了

权力的巅峰。其他王公贵胄再也无法干扰他的决定。

从此骑兵的地位大幅度上涨,《战国策》曰“百姓皆盼家有骑兵”。因为当时的骑兵相当于“特种兵”,待遇与普通贵族无异,而且也有更多可以晋升的空间。此后赵武灵王率领他的骑兵军团先灭中山国,西与秦国交手,直取潼关,离咸阳仅一步之遥;南抑魏国,齐国,北驱三胡,拓土三千余里。一时之间,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史记》夸赞赵国曰“赵骑,天下不二”。而且骑兵的诞生也促进了本国游牧业的发展,一时之间养马业在国内蔚然成风。而且随着胡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也大肆传播。“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胡人身上坚毅勇敢,吃苦耐劳,重义尚武之精神也植根于赵国百姓的骨髓。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除却了民族自卑心理,楼烦和东胡纷纷归附与赵国。“林胡王献马,楼烦王致其兵”。一个提供战马,一个提供士兵这都使得赵国得以越来越强大。赵国,自此由一个中山小国都敢欺负的国家变成了东周强国。

2、利在千秋

赵武灵王是伟大的变革家,虽然胡服骑射只是在军服上做出了变革但他的意义却不仅于此。这使得人们一直以来轻视蛮夷的传统思想发生了动摇,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就像楼烦和东胡等民族早就成为我中华民族之一员,没有分别。

人们常说第一印象,而见到一个陌生人首先会根据其服装样式来判定此人。胡服骑射的推广也弱化了此项,衣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便利。如果穿着不方便,那还有何意义?短窄的胡服,不仅利于作战还利于躬耕生产。

自古华夏多鄙视蛮夷,但当大家都穿上了同样的服装之后,夏夷之界限也就不是那么的明显。此举加强了胡人对于华夏的依附心理,为后来秦汉一统天下建立大一统的国家也奠定了基础。而且自此以后,华夏的服饰多学习借鉴于胡人,到了魏晋时期这已成了普遍现象。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实行的制度改革,为何会成为赵国的发家史?

三、结论

毫无疑问,赵武灵王此举是非常正确的。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变革精神,固步自封只会使自己越发的软弱。只有下定决心,做出改变,虚心学习他人之优点,才能使得自己不断的强大,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

参考文献:

1、《史记》

2、《战国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