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夫妇真正的可怜之处在哪里?

林飞龙


老严夫妇作为外地来上海打工的普通人,辛苦劳作十多年,完成了很多在上海打拼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买了一套房子。

但是这套房子给他们带来的不是快乐,不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是儿子无情的将他们赶出去,他们欢天喜地的去新家照顾儿媳,却连门都没能进去。

老严夫妇对儿子的爱过于简单和溺爱

老严夫妇真的很爱儿子,他们孤身在上海打拼,凌晨两点忙到十点,就住在条件简陋的门面房里,自己从来不舍得买像样的衣服,为的就是让孩子过上好日子,能够在上海立住脚。

之所以说他们的爱过于简单,是因为他们只是给予儿子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了儿子的自私。在后来签合同的时候,突然提出加上女友的名字,应该就是两人实现商量好的,老严之前一直在看房,却一直到这个时候才说加名字的事情,根本就是不要商量,必须按这个意思去做,还用女友的怀孕来要挟父母。

害怕儿子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在老严儿子提出加上女友名字的时候,徐姑姑就已经感觉出来事情的不对劲了,提出老严夫妇付首付,剩下的办理银行贷款,由老严的儿子和儿媳一起还款。

这样做就是为老严两口子着想,徐姑姑知道两位老人十多年间攒下来320万有多么的不容易,付完首付,老两口还能留下不少钱傍身,他担心全款付完后老严两口子兜里没了钱,而以后儿媳妇作妖了怎么办。

但是当房似锦算出来房贷利息至少120万的时候,老严夫妇心疼了,利息是房款的三分之一还多,他们担心儿子未来压力太大,心疼自己的儿子以后吃不消了怎么办。

其实有压力才是有动力,身上背负房贷更能督促他们年轻人努力工作、进步,而老严夫妇全款付了房款,看起来是解决了儿子的后顾之忧,其实只会让儿子更没有担当。如果儿子以后觉得房子小了,想换大房子怎么办,还来找老严要钱怎么办,可以想象到那个时候,老严夫妇辛辛苦苦重新积攒下来的钱很可能又会被儿子拿走。

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和沟通

可以说,老严的儿子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眼狼,娶了媳妇忘了娘,只顾自己的小家,而这个原因不但是因为老严夫妇的溺爱,也是他们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和沟通。

夫妻两个平日里在上海为了攒钱,忙着做生意,很可能就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和沟通,让他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缺少了和儿子的沟通,找了一个不孝顺公婆心眼又多的老婆,在结婚前就对老严夫妻口袋里的钱打主意,结婚后,当老严夫妇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摔门进卧室,如果老严夫妻在之前关注一下儿子的情况,了解一下儿媳妇,可能就不会出现现在的情况。

总结

老严夫妻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典型代表,他们忙碌一生,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却到头来一场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计深远”并不是替孩子安排好他们所有的一切,而是对他们适当的帮助,让他们学会责任和担当,能够承担得了未来的压力。


雨落眼角


首先是儿子不对,纯属白眼狼。

但也曝露出老严夫妇对儿子,从小教育失败。不仅没出息啃老,还没良心。

我父母都是破产国企,原贵阳棉纺厂退休职工。养老金勉强够自已生活,无法给子女提供经济支助。

我从十七岁开始挣钱自立,结婚、买房没向家中要一文钱。当我积攒齐首付,贷款买房后,就将老人从厂区老宅迁出,带在身边好照料(最初房小,只能同小区别的单元先租套一居室给老人住。后我们夫妻不断打拼,换成三室后,老人就与我们完全同住了)。

其间,当我某次遇到资金周转不便,正发愁时。老父主动提出,卖掉厂区老宅(搬出与我同住后,老宅一直出租,由老父自收租金)。

我认真考虑下,尽管当时我确实急需钱,但还是拒绝老父好意。

我对父亲说:爸,你觉得我们夫妻孝顺,对我们放心,心甘情愿为儿子出力渡难关,我们知道。但这老宅不能卖,这是你生活的底气。你的这套旧宅,是你与老娘辛苦挣下的老窝。现你与我夫妻同住,我们也不会让你回去,但有它没它,对你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家人住一块,有时难免会发生误会。比如,你正好遇见啥事,在家期盼我下班,好相互谈谈。但遇上当天我累了,回家途中给你买份饭菜,到家交给你,让你自己吃。我累了,直接进屋休息了。这时,你老人家心理估计会不爽。

再比如,我与老婆闹矛盾时,本与你无关。但你见到,一定会多想,是否因为你的原因造成。甚至会猜测:是否嫌弃你同住,小俩口故意吵架。

这本是平常家事,哪家都可能发生。现在你老可以理直气壮的想:能劝我们小俩口就劝,劝不了,看着烦,就离开。反正你有养老金有老宅,不用看谁脸色过日子。

若让你把老宅卖了,发生这种情况时,你老会觉得,退没地方退。即使住儿子家,内心都会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而且会越想越偏激,越来越觉得自已可怜无助。

心理健康,对老年人很重要。我才不会同意你去卖老宅。钱的事,我会想办法。

老父认真听了我的分析,才放弃出售旧宅的念头。

也许有人会讲,上海买房的难度,不是贵州人能想像的。

我家俩弟兄,唯一兄弟独自到北京打拼。家中也无力为其提供经济帮助。但兄弟靠自己努力,在北京买房结婚,安家扎根。

兄弟也主动邀请父亲去北京住,让我这兄长放心将老父交给他,让他尽尽孝心。

只是老父在家乡生活惯了,与我们夫妻相处惯了,所以可去北京游玩短居,不愿长住。

我们的父母,无法给我们经济上支持,但给了我们兄弟俩,很好的家教。

附张2008年,兄弟家邀请我们去北京玩,咱家爷仨的合影。

从照片可看出,我们不是富贵之家,但我们是幸福和睦的一家人。


城镇户籍打工者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严叔夫妇真正的可怜之处在于对孩子的过于溺爱

当然这不只是严叔夫妇的问题,而是传统思维下大多数父母的问题。

这一生就是为孩子而活,许多父母都有这种想法,他们省吃俭用,却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了孩子。自己可以吃苦,但尽量不让孩子再去吃苦。

可以说,这种爱很无私、也很伟大,非常值得称颂和赞美,但也有其弊端。

无私的爱带来的弊端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到的不是无私地去爱人,而是认为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当然,父母就应该这样对我。他们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也需要他们的爱。

剧中严叔儿子的表现就非常典型,父母穷尽一生的积蓄为他买了房,可他是怎么对待父母的。

要求房本上加儿媳的名字时理直气壮,这事为什么不提前和父母沟通一下呢?因为他没有在乎过父母的感受,他只知道,父母是不会拒绝他的。

父母都到了家门口了,他却不知道让父母进屋里歇歇脚、喝口水,而是让他们先回去,连门都没让父母进。

自己的媳妇见到严叔夫妇,一脸不高兴,扭头就走,儿子也不管一下,任由父母在那里难堪。

这就是被宠坏的孩子,向父母索取时理直气壮,当父母需要他时,却被视为累赘。

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更何况严叔夫妇这样的好人呢。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严叔夫妇身上得到一些启发,避免让好人成为可怜之人。

那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地吃点苦,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这不仅是一种锻炼,更能让他们理解父母、心疼父母。

比如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视情况适度满足,而不是尽力满足;买房一事,帮忙付个首付,让他们贷点款没坏处;有事时,不要怕麻烦孩子,等等。这样的话,结局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影约星域


老严夫妇可怜之处在哪里?爱孩子却不会教育孩子

严爸严妈掏光一辈子积蓄给儿子儿媳买了房子却被赶了出来,两个老人挤在小小的包子店里,第二天还被城管过来罚款,辛苦一辈子这个结局真的很不是可怜两个字能描述完的了。究其本质是只知道爱孩子却不会教育孩子


爱孩子,可以为孩子付出全部

老严夫妇真是特别爱孩子,从现有剧情中几件事可以看出端倪。一是儿子要买婚房,那就把攒了一辈子的钱全部拿出来全款买;

二是被儿子拒之门外说让他们先回去就回去,一点争辩都没有;三是即使儿子不要他们老两口,他们也要留在上海,方便日后儿子一家需要他们可以马上过去帮忙。


老严夫妇对儿子的爱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永无止境。

剧中还有一对老夫妇也曾面临被儿子赶走的风险,老耿夫妇被林茂根诓骗后无处可去只能先去儿子家,儿子听说二老遭遇后劝他们先回向公馆,老耿顿时发火拍桌子说到老子哪也不去就住你这,最后老耿儿子也只能妥协。

爱孩子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迁就孩子,但是如果超过了那个边界就应该及时纠正,老耿对待被儿子赶出去这件事的的处理办法就是完全正确的。


教育缺失,严叔儿子行为处事、感恩、投资能力均不在线

先说感恩吧,能把大包小包来投奔自己的父母拒之门外这种白眼狼也是世间少有的,多的就不说了。

再说行为处事能力,严叔的儿子要求在房产证上倩倩的名字这件事,是在签约现场才提出来的,正常来讲这种事不应该在家里就商量好然后才去签合同吗?由此可见小严同志行为处事是比较极端乃至任性的,他应该是有自信爸妈肯定会同意,所以才在最后关头才提出这么关键的问题。


最后再说投资能力

,如果说老严夫妇文化水平低不懂得用杠杆,但是小严是年轻人难道不知道买房用下杠杆,剩下的钱还可以用来投资理财吗?(当然也有着儿子就是贪图老严钱,就是一劳永逸)


养孩子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精神教育

其实在中国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很多父母养孩子只是吃饱穿暖,把孩子养大而已。至于怎么做人、怎样处理人情世故根本就没有教的。有些父母是忙于生计,可能把孩子养大就已经占用了他们全部的精力,而有些父母可能想教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教,还有一些父母更是只管生不管养的。


生为父母,除了养活孩子之外,作为家长更应该教会孩子感恩、行为处事能力。


严爸严妈也只是影视剧人物,他们的结局编剧都是可以改编调整的,相信看过《安家》这步剧的网友们也会对养孩子有新的认知,更加注重孩子品德教育、精神教育,如果可以达到这种效果,那也就可以了。


我是@氓之蚩蚩,喜欢我的小伙伴记得关注一下我哦!


氓之蚩蚩


严叔夫妇的可怜之处也恰好是一部分中国父母的可怜之处。

造成这样的结局原因有三个:

1.作为父母却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事事都为孩子考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

从老严夫妇的对话中可以知道,在他们的观念里,他们的一生就是为了孩子而活的。为孩子全款买房,舍不得让孩子吃按揭的苦,还一心想着要去帮儿子带孙子。

可以看出,他们的一生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孩子的,他们从没想过要过自己的生活。这种为孩子呕心沥血,拼尽所有的方式导致了他们的孩子没有感恩之心。

一个没吃过苦的孩子怎么体会父母的艰辛!

2.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得孩子没有主见。在家听父母的,结婚听老婆的,完全不知道替父母考虑一下。

老严夫妇靠卖包子攒够了全款买房的钱,儿子却无脑的提出加上他老婆的名字,很明显,这是小夫妻商量好的,啃老还恬不知耻。

他不想想,这是全款买的,父母一辈子的心血都在里面了。买个房子加了他老婆的名字,却还不让自己的父母住,正常人干不出这事。

不难看出,小严对老婆的话是言听计从的。

3.过于善良。19年流行一句话:你的善良一定要带有锋芒。

老严夫妇的悲哀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善良造成的。全款买房的是他们自己,被儿子媳妇赶出家门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他们的心思是挺好的,为了不让儿子难堪。但善良过头就是软弱无能,儿子媳妇也是认定了他们不会说什么才会让小夫妻和亲家母占了窝,两个人自己却无处可去。

就因为自己过于善良,买房时直接全款付清,才导致被儿子媳妇过河拆桥。因为他们自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这就是我个人的小小愚见!希望你对你有所用!





s悠悠a


我觉得,严叔夫妇真正的可怜之处是对儿子的溺爱。这也是大多数中国式父母的“通病”。

严叔夫妇舍不得儿子背着120万利息的房贷压力,于是掏空了自己的储蓄,给儿子全额付款。然而,他们被赶出家门,被亲家母鸠占鹊巢。儿子又是典型的“老婆奴”,加上自己本身就一脸嫌弃年长的父母,所以对他们的走投无路也是不管不问。

由此可以肯定严叔夫妇儿子的不孝。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严叔夫妇对儿子的教育问题。

天下没有天生不孝的孩子。

严叔夫妇在被赶出家门被亲家母冷嘲热讽的时候, 为了努力维持自己的体面和自尊,尴尬的笑道“哦,我们要搬家了,顺路过来看看”。相比耿叔对待儿子的做法,“住哪?就住这,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我也是出了钱的。我哪都不去,就住这。”耿叔的霸气回怼让儿子不敢多说一句话。唯唯诺诺的严叔夫妇也正是因为过分溺爱子女,才让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可能就是应了那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

大部分父母都是辛辛苦苦为子女考虑,但是有时候老人也要为自己考虑,最好做到精神上的独立。

退一万步讲,“亲骨肉也得防备”。所以关心子女赞扬,溺爱是禁忌。


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安家》电视剧里的这个情节赤裸裸地揭露了中国式父母的可悲之处,很多时候,父母操劳一生,辛辛苦苦掏心掏肺地为子女,等把子女抚养成人,养大有本事了,结了婚了,就把父母忘得一干二净了。当然,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有时候,儿子可能是好儿子,但儿媳就容不下公婆。现实生活中,真正受气的,其实是婆婆。儿媳很多时候,都会有各种办法去调理婆婆的。

生活中,父子断绝关系的。儿子不问父母死活的人,很多。纵然他自己也有儿有女,可他全然不顾,依然对自己年迈的父母不孝。

这怪谁呢?说起来,还真得怪父母,怪父母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父母的过度溺爱,一心为子女,让子女养成了一种接受得心安理得的心理习惯,面对父母的付出,他们早就没有感动了,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观念了。所以,当父母受累,受苦,在这些不孝子女心里,那是父母的生活方式,那是父母的命该如此。他忘记了,自己作为子女应该回报父母,应该反哺父母。总自私地觉得,自己生活的幸福就是让父母欣慰。虽然如此,虽然很多父母都期望儿女幸福,可当这种付出没有换来尊重,甚至反目成仇的时候,还是让父母非常寒心的。


条件不充许我宅


老严夫妇掏光积蓄为儿子买房,最后被赶了出来,他们的可怜之处是(溺爱后的无奈)!中国式的父母之心!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中国底层千千万万父母的縮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六十多岁的人外出打工,就是这种模式,为子女婚姻高昂的代价花去前半生积蓄(无奈必走之举,不能看儿子打光棍吧)!婚后没钱,儿媳妇不待见!现在的儿媳妇,在娘家就是娇娇女,任性,贪玩!父母的话就不听,有几个知道啥是(孝)啥是(贤)与(惠)!到婆家小丈夫一宠爱,更是公主一般!赶走公婆是司空见贯的事!现在的农村家庭公婆儿媳一起的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小两口几个在家,公婆外出挣钱!一种是把小孩扔给父母,小两口出去打工!过年虽然说是(团圆),也是别别扭扭!


一绺春风79682225


不该全款,应该只付首付,钱自己留着。

这个其实是他们自己没认清自己儿子的懦弱,也把媳妇想得太好。自己这么个懦弱的儿子,也不清楚。

教育子女尤其儿子 1 要培养独立性格,遇事有主见,不要培养妈宝男 2 该是子女的压力,一定让他们自己扛,除非你家非常殷实。不要过于去帮子女扛压 3 如果是几乎倾家荡产的给子女购置房产,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名,当然如果这个钱,对父母来说不算太大压力,就另当别论 4 不要把自己生活事业跟子女混一起,不太赞同为了子女牺牲自己事业,除非你的工作真的只是最低层次工资范围,很多子女不如父母的。4 做啥事情,都要多考虑下自己,承担的起不


无名周025


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典型的中国父母之观念。说典型,是因为中国父母的这样想法做法的占大多数。子女在中国父母眼里是私产,不论长多大都是孩子,都要去呵护,于是便产生了溺爱,便产生了巨婴,便产生了在子女眼里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最近占据新闻头条的孙扬事件就充分说明此现象。已经而立之年的孙扬一切都靠妈妈来代理话权,因为在他眼里有妈妈在身边就有了依靠;在孙妈妈眼里他还是个孩子,我不放心。可怜,可怜中国之父母;可怜当今之巨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