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傲骨刘巴,其一生是怎样的?

罗福添


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

放虎归山”就是出自刘巴之口。典故是这样的来的,公元211年,曹操派遣大将钟繇进攻汉中的张鲁,刘璋害怕曹操占领汉中后进攻益州,他邀请刘备帮助讨伐张鲁。刘巴正在刘璋手下任职,刘璋邀请刘备时他坚决不同意,等刘备进入四川后,他继续进谏,据《三国志》记载:

“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如果用刘备讨伐张鲁,等同于放虎归山,这就是成语典故的出处。如果刘璋听了刘巴的进谏,就没有刘备的霸业了。(放虎归山图)

刘巴和刘备的缘分。

刘巴的祖父是苍梧太守,父亲曾经做过江夏太守,典型的官二代,自己的才学年轻时就远近闻名。刘表多次邀请他出任官职他都拒绝了,他看不起刘表,认为刘表成不了什么大事。等到刘备占领了荆州,他也看不起刘备,汉室宗亲一大把,你刘备人马也不怎么样,也不追随刘备,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他反其道而行之,奔向曹操的一方。(诸葛亮剧照)

曹操也是礼贤下士,给的待遇和工作都不错,让他招降零陵郡、长沙郡和桂阳郡。没想到的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立即派兵收复荆南三郡,刘巴的工作立马成了泡影。

诸葛亮经常在刘备面前称赞刘巴的本事,又是荆州的名士,他若归附刘备对刘备将是一大助力。诸葛亮知道刘巴将要离开荆南三郡,写信想邀请他加入刘备阵营,他拒绝了邀请,称因为完成不了曹操交代的任务,不能坏了名声,正所谓忠君不事二主

刘巴一路跋涉向那方的交趾郡(现在广西、越南、老挝北部)进发,在哪里也待不住只好从云南进入四川 ,成了益州刘璋的部下。刘巴眼光独到,邀请刘备入川等同于引狼入室,让他讨伐张鲁是放虎归山,无奈刘巴身上有曹操的标签,刘璋根本不听他的进谏,刘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刘巴剧照)

等刘备回师进攻益州时,刘备下令,进入益州的将士谁也不能杀刘巴,谁杀了刘巴诛灭谁的三族,刘备虽然恨刘巴,也是爱才的,让刘巴看看他对人才的重视。刘巴也看到刘备对他的重视,也看到刘备的霸业已成,向刘备谢罪,刘备不计前嫌并任用了他。

刘巴帮助刘备干了些什么事情?

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承诺益州的府库归士兵们所有,谁抢了是谁的,对普通老百姓严格规定不能抢劫。益州攻陷后,士兵把兵器一扔全都跑向益州的府库,抢东西啊!

虽然满足了将士们,但是刘备治理益州的钱粮缺的很,怎么办?问计于刘巴,刘巴的确有经济头脑,政府制大额钞票发行——“直百钱”,刘备命令铸造这种一枚等同于100枚铜钱的货币流通,很快益州的官方储备就充盈了。有人说了,这不是变相的搜刮老百姓吗?不然,刘巴还有进一步的经济措施,让刘备派遣官吏监管市场平抑物价,防止通货膨胀,至于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家里可能连100文钱都没有,因此这一政策针对的对象是富有阶层,保护了底层老百姓,这一套政策可谓滴水不漏啊。(直百钱图,正面)

刘巴在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这一职务,并同诸葛亮等人制定了《蜀律》,算是蜀汉的法律奠基石吧,刘备称帝的一切仪式和诏书等筹备事宜也都是刘巴负责的。

刘巴、诸葛亮和张飞。

刘巴骨子里透着文人的傲气,和诸葛亮的关系不错,都是一条道上的,诸葛亮对他推崇备至:

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这里诸葛亮虽然有些自谦,刘巴确实有自己独到的本事,这两位还是惺惺相惜的。

有一次张飞到刘巴家里借宿,刘巴根本看不起张飞,住可以但我就是不和你说话,气的张飞向刘备告状,诸葛亮问起此事,刘巴的回答绝了: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张飞一个莽夫而已,算不得什么英雄,刘备气的也够呛,肚量还是有的,自己都说:

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

这是刘备自吹,刘巴也就是佩服他刘备,也就刘备能用他,其他人不行。刘巴也确实聪明,知道自己得罪了刘备,以前也出过好多建议阻止刘备成就霸业,虽然居于高位,仍然保持清廉自好,上完班就回家,不结交朝廷官员。张飞那一次去他家借宿,明显是有事情请教他(或者辅佐张飞),只要他说了,肯定得罪某些官员,所以保持高冷姿态,独善其身。(张飞剧照)

魏晋时期的魏晋风度在刘巴身上看到了端倪。他是不是三国第一傲骨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确实够傲娇的,三国的诸侯猛将没几个看上眼,看不上的在他眼中就是粪土。刘巴的才能应该是被埋没了!


穿越再现彼岸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水镜先生的这句话,囊括了四位奇才。卧龙凤雏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诸葛亮和庞统。而子初孝直,就是刘巴和法正。

刘巴确实是第一傲骨。他少年成名,精于计算。虽为荆州人,但一直心向曹魏。当初刘表屡次征召他出仕,但都被刘巴拒绝了。

刘表死后,曹操进军新野,刘备南逃,荆襄很多名仕都随刘备而走,唯独刘巴北上投入曹营。曹操很器重他,让他前往荆州招募名仕。

令人没想到的事,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趁机占了荆州四郡,而刘巴此时正在此地。见曹操败走,刘巴只能先逃往交州,再图北上。

虽然诸葛亮给刘巴写书信劝刘巴与自己共侍刘备,但刘巴不允。刘备因此十分憎恨。

后来,刘巴从交州进入益州,在刘璋手下任职。刘璋请刘备入益州的时候,刘巴果断谏言,认为刘备勇力过人,请刘备入益州,好比引虎入山林。

刘璋投降时,刘备曾对手下吩咐到,“如果有谁危害到刘巴,我将诛杀他三族”。刘巴也因此向刘备谢罪,自此投靠到了刘备的帐下。

当初刘备与刘璋开战时,与众将士有约定:“如果大事能成,刘璋府库里的东西任你们拿去,我是不会干预的。”等到攻下成都时,将士们都扔下武器前去府库拿取宝物,致使军用不足,刘备非常担心。刘巴向刘备建议道:“此事很容易就能解决,只需铸造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统一物价,并实行公卖制度就可以了。”刘备听从了刘巴的建议,果然数月之间,府库得以充实。刘巴又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


诸葛亮、庞统、刘巴、法正,这四人都是当时荆州有名的政治家,每个人都有对政治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司马徽才会对他们有如此高的评价。


始终先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熟悉的人却不多:“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孝直是法正,子初说的就是刘巴。一身傲骨的刘巴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一、有智慧

刘巴出身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年少时就以才名闻名于世。

不幸的是刘巴居住的江夏,被敌对方刘表占据,刘巴的父亲江夏太守刘祥兵败被杀。

刘表拘捕了刘巴,想要杀之以绝后患。顾虑到自己的名声,不好直接动手,就设计诱其外逃,好在路上乘乱刺杀。

刘表找到刘巴父亲生前的亲信,威逼利诱之后,派他去私会刘巴:“

刘牧欲相危害,可相随逃之。”做出威难之时有人出手相救的姿态。

但刘巴识破了刘表的计谋,任来人再三陈述利害,索性不予理睬。来人无奈,只得回报刘表,刘表也就放弃了杀人的念头。

刘巴是否怨恨刘表,《三国志》、《零陵先贤传》中都没有交代,但他多次拒绝刘表的征召,不出来做官,至少表示他对此人的不认可,刘巴自知总是拒绝可能会招来祸患,十八岁时,应召做了个郡署户曹史主记主簿的小官。

二、有学问

周不疑,是与曹冲齐名的三国时神童。他的舅舅是刘表的别驾刘先,希望周不疑能够拜刘巴为师,认为刘巴才大学博已臻至“有若无,实若虚”的境界。

但被刘巴婉言谢绝:“昔游荆北,时涉师门,记问之学,不足纪名,内无杨硃守静之术,外无墨翟务时之风,犹天之南箕,虚而不用。赐书乃欲令贤甥摧鸾凤之艳,游燕雀之宇,将何以启明之哉?愧於‘有若无,实若虚’,何以堪之!”

刘先自身就是博学之人,明习汉家典故。他如此地推崇刘巴,也间接证明了刘巴的学问。

三、有真知灼见

曹操兵进荆州,刘表病故,刘琮投降。荆州集团的名人、士族大多随刘备而去,只有刘巴成了逆行者,北上投奔了曹操。曹公任命他为“掾”,委以重任,派去招降长沙、零陵、桂阳。

刘巴为什么特立独行呢?与诸葛亮等人匡扶汉室正统的思想不同,刘巴的理念是尽早平息战乱,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谁是皇帝,并没有多大分别。

当时的各股势力,只有曹操最具统一的条件,刘巴投向曹操阵营,也就顺理成章了。他的判断,也经过其后历史的检验。由此也可见其拥有长远的、顺应历史发展的政治眼光,是真正的心怀天下,而不是仅为一己之私筹谋。

没想到的是曹操赤壁大败,退回北方。刘巴发现:自己陷在了刘备的地盘里。

刘巴与诸葛亮是老相识,二人书信往来,诸葛亮劝其归顺刘备,刘巴的回信则说:“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

四、逃不脱的宿命

为了避开刘备,刘巴逃往了交阯(今越南),这让刘备很不爽。刘巴改了姓,希望能绕道回到曹营。但在交阯,又与太守士谿发生了矛盾,辗转到了益州。

益州牧刘璋与刘巴的父亲有旧,因此定居下来。刘璋要邀刘备入蜀、借兵给刘备去攻打张鲁,刘巴都竭力反对,“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

刘璋不听劝谏,刘巴闭门不出,无可奈何。

刘备听说刘巴在成都,一定很兴奋,下达命令:“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

绕了大半个中国,也没逃脱刘备的手心,刘巴只能认命,先后任刘备的左将军西曹掾、尚书、尚书令。

五、有能力

刘备获得了益州,三分天下之势已成,但国库空虚,让刘备忧心忡忡。

刘巴出了个主意: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国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数月之后,府库充实。他又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 刘备称帝,所有的文告都是刘巴撰写。

刘巴为官清廉:“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他知道,过去的经历稍不谨慎就会引来祸端,为刘备服务始终心结难解。

刘备称赞刘巴:子彻才智绝人,只有我才能任用,其他人怕是驾驭不了。

诸葛亮也说过:“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

刘巴在章武二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

刘巴的一生并不顺遂,他抗争过,竭力想摆脱命运的桎梏,他就像一颗未爆发的彗星,还未发出耀眼的光芒,就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春秋砚


刘巴字子彻,出身士族,祖父、父亲都是太守一类的官员。

刘巴

年少时就小有名气,刘表请了他几次去做官,他都不去。原因就是他看不上刘表。

公元208 年,赤壁之战前夕,刘巴投奔了曹操。因为他在荆州一带有点名气,曹操让他去长沙、零陵、桂阳一带招揽荆州的人才,最好顺便通过游说把这三个地方都弄过来。可没想到,刘巴这边工作还没结束,曹操就在赤壁吃了大败仗,三郡被刘备占领了,这下子刘巴回不去了。

刘巴地理学得不错,他知道不能北上了,就想南下绕个圈子回曹操那。为了保险起见,他写了封信给诸葛亮,说我本来是想把长沙三郡弄给曹操,让天下早点统一,老百姓也少吃点苦,可现在形势变了,估计我的想法也没办法实现了,我还是去浪迹江湖,再不管这些俗事了。信里面可以看得出,他就是想安全脱身,想让诸葛亮不要找他的麻烦。

刘巴

诸葛亮多聪明的人,早看穿了刘巴的心思。不过他毕竟宰相肚里能撑船,就回了封信给刘巴,说刘备这人不错,你干嘛认死理一定要跟曹操呢?不如跟我们干算了。刘巴以自己是奉命而来,不能中途变节为理由谢绝了诸葛亮的挽留,虽然没有去找曹操了,但他还是去了南边的交州。

刘巴在交州过得并不得意,和交州太守也不对付,想想还是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又去了益州找刘璋去了。

刘备进川时,刘巴就给刘璋提过醒,让他不要把刘备弄进来,说这样做是开门揖盗,肯定会出事。等刘备来了,他又告诉刘璋,千万不能让刘备带兵去汉中,去了就会坏事。两次提意见,刘璋都没有听,后来果然被刘备夺了益州,再后悔也晚了。

刘备

刘备倒也大度,没怪刘巴,还请他出来当了西曹椽,刘巴在任上帮助刘备统一了西川货币,和物价,制定了蜀汉的法律,后来接替死去的法正担任尚书令,也算是蜀汉决策层的一员了。

刘巴这个人比较清廉,生活检朴,性格清高,连张飞他都不太看得起,总认为张飞没文化,粗鲁,好几次张飞都想揍他。虽然他自己也知道这个脾气要不得,会得罪很多人,但就是不愿意改。所以好多人都说他高傲,称他为“三国第一傲骨”。

刘备上皇帝后的次年,刘巴去世,刘备评价他说:刘巴这个人,聪明是聪明,可是一般人用不了他,他也不买一般人的账。只有我这样的人才能用他,他也只服我管。诸葛亮也称赞说,要说是智谋,刘巴比我厉害多了!

虽然诸葛亮的评价有很多的自谦成份,但可以看出,刘巴还是一个不简单的人,虽然他挺高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