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觀察」丁一凡:美國借疫情炒作“脫鉤”是一廂情願

丁一凡:美國借疫情炒作“脫鉤”是一廂情願

作者:丁一凡,北京外國語大學億陽講席教授

「时事观察」丁一凡:美国借疫情炒作“脱钩”是一厢情愿

最近個別外國媒體借中國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大做文章,炒作“全球化逆轉”,聲稱這次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嚴重,使許多跨國公司要重新考慮全球產業鏈佈局等等。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甚至放言,中國的疫情有助於美國在中國投資的企業迴歸美國,有助於美國製造業的振興。這些說法可能挺吸引人眼球,但完全無視事實,不符合事情發展邏輯。

烈性傳染病伴隨人類文明幾千年了,也確實引起過一些文明的衰敗,但那一般是因為國家組織鬆散,衛生防疫能力不強,社會動員能力與組織能力欠佳造成的。當代中國處理突發事件,處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有目共睹。無論是17年前爆發的“非典”還是12年前突發的汶川大地震,當時也都有一些聲音唱衰中國,認為中國經濟會倒退20年。後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證明了中國有能力扛過這些挑戰。從非典時期的7天建成小湯山醫院到這次武漢十多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這樣高效的應急建設能力,不僅表明中國的組織能力,還表明中國的製造業能力。

此外,疫情對於經濟發展而言是暫時性因素,不太可能因為一次疫情跨國公司就搬出中國,這樣的說法不符合常識。

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和供應鏈的影響最終要取決於疫情的蔓延何時得到遏制。如果疫情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控制,筆者認為幾乎不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大的影響。暫時也還看不到一些加工製造業轉往東南亞、印度和墨西哥等地方的可能性。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中國一些工廠延遲復工,客觀上會導致產能暫時受到影響,但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工廠就能在很短時間內恢復產能。而產業鏈的轉移,不管是轉移生產基地還是重新尋找生產廠家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一般要耗費幾年的時間。疫情過去恢復產能快還是把產業鏈轉移到其他國家快,這個賬應該不難算。堅持認為疫情會導致產業鏈轉移的人,如果不是一廂情願那就是別有用心了。

客觀來講,這些年來,中國成為全球產業鏈上幾乎繞不過去的一環,主要還是因為中國有這些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在美國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中,也曾有輿論叫囂“脫鉤論”,稱高關稅會逼著美國製造業企業迴歸美國,會讓高度依賴出口的中國經濟“硬著陸”。雖然也有一些企業,包括跨國公司把一些生產線搬出了中國,但那幾乎都是產業鏈非常短,不需要複雜加工的產業,比如製鞋、成衣製造等等。而一些複雜的製造業則是往中國搬,比如特斯拉,它僅僅用了10個月時間就建造完了在中國的廠房,隨即還成功下線了第一批中國產特斯拉轎車。這不僅體現了中國製造業的比較優勢,也體現了中國的效率。

毫無疑問,當前的當務之急是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國際社會也應該幫助中國共同應對這次挑戰,也只有儘早控制住疫情,才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利好消息,這個時候宣揚甚至想要趁機“脫鉤”是一種零和思維,既不厚道,客觀上也不利於全球經濟發展。

「时事观察」丁一凡:美国借疫情炒作“脱钩”是一厢情愿

數字經濟智庫

「时事观察」丁一凡:美国借疫情炒作“脱钩”是一厢情愿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為了更好的服務數字中國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的理論交流、實踐交流。來自中國數字經濟以及“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成立了數字經濟智庫,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擔任名譽院長,知名青年學者黃日涵、儲殷等領銜。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是數字經濟智庫旗下的專門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