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二戰除了亞洲戰區主戰場之外,在歐洲主戰場也同樣激烈。當時德國元首希特勒發了瘋似的下令攻佔世界各國,並且所向披靡,打完西方打東方,轉頭就一路碾壓殺到蘇聯邊境,直逼首都莫斯科。然而奇怪的是德國士兵在對戰過程中,總是感覺蘇聯的士兵從來不會減少,反而是越殺越多,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呢?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主場優勢

兩軍是在蘇聯境內交戰,這對蘇聯有利有弊。弊端非常明顯,那就是交戰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民眾被誤傷的情況,而優勢則是蘇聯方面可以迅速補充軍隊。蘇聯這邊只要成功招募到軍隊,就可以迅速上戰場,不需要浪費特別多的時間。而德軍這邊想要補充兵力,需要跋山涉水,如果過程當中出現問題,非常有可能導致戰機延誤。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龐大的人口基數

蘇聯在1939年統計人口約1.6億,1939-1940將國界向西推進了300到400公里,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比薩拉比亞、卡累利阿、波蘭東部以後,增加了2000多萬人口,人口1.8億,到戰爭爆發時人口數量在1.94億左右。與蘇聯相比,1933年德國人口6603萬。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奧地利被德國合併時有近700萬人口,蘇臺德區有300萬人口,薩爾區75萬人口,梅梅爾區應該還有若干,波蘭200萬日耳曼人,羅馬尼亞90萬,意大利25萬,阿爾薩斯150萬。總人口8000萬。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與德國的面積比為5:1,人口數量比是2:1,充足的人力資源是保證建立一支龐大軍隊的先決條件。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蘇聯動員方式相較於德國來說,能夠更大程度地開發整個國家的潛力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大特徵便是對基層掌控能力遠超西方國家。大量的基層組織使得蘇聯在徵召部隊時可以將當時人口數量最為龐大的農村的潛力全部動員出來,特別是在蘇德戰爭是一場關係到蘇聯和斯拉夫人生死存亡,性質上屬於亡國滅種級別的戰爭的大背景下,蘇聯軍隊數量的不斷增長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當然,消耗也是極為可怕的。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德軍有個特點:搶劫都搶不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蘇聯軍隊整體素質實際上是非常低下的,大量的普通人經過了簡單的軍事訓練就被投入戰場,甚至有些人只是剛剛學會開槍而已。而等待這些人的大多隻有死亡。蘇德雙方的交換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德軍佔優,但是架不住蘇聯人以數量換質量,最終成功耗盡了德國的元氣,將戰局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扭轉。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大量婦女加入了蘇德戰爭。實際上還有一點,但是這一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屬於蘇聯國情下才會出現的情況。蘇聯徵召士兵,很大程度上是無差別徵召,從普通的農民,到城市裡的學生、婦女,再到罪犯、囚徒,甚至是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挖土豆的日本戰俘,都在被徵召的行列。解放婦女勞動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是好事,但是無差別徵召更多的是蘇聯政策殘酷一面的體現。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在蘇德戰爭中,納粹德國人口較少,資源不足。而蘇聯在強大的國家體制下,人民百姓能夠積極參軍反抗外來侵略者。而蘇聯士兵之所以會越打越多無非是因為蘇聯擁有著強大的人口資源,有著這巨大的士兵徵集所,自然蘇聯士兵也在戰場上越打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