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將軍

幾年前的一天,我專程前往安徽蚌埠市固鎮縣採訪了傳奇將軍——裝甲兵少將徐介藩的出生地,來了解他的過去和今生故事。

7月流火,天空下雨。車出固鎮縣城東行不過五公里,又南行沿著一條畢直柏油路再拐上一水泥路,很快來到了徐介藩出生地——前馬場圩子。剛好,雨停了。或許是緣分,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徐介藩的孫子——正在田間拔草幹活的時年76歲的徐崇電。可能是第一次有記者來採訪徐介藩的事情,徐崇電感到很突然。經說明來意後,他高興地接待了我。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童年常到這裡——澮河游泳。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的孫子徐崇電和老伴正在田間勞動。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的孫子徐崇電說:“這就是我老爹(祖父)出生地,現在我和家屬在住。”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走進徐介藩出生和住過的房間。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童年和少年時代使用過的饃筐。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使用過的桌子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當時的徐崇電年過古稀,身體也不好,有心臟病。桌上是他常服的藥物。但他從未向政府開口提出困難。他說:“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這是徐崇電千方百計保存的徐介藩在黃埔軍校留影。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任裝甲兵少將時照。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晚年徐介藩將軍。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這個“光榮人家”,徐崇電也象寶一樣珍藏著。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這個“光榮人家”,徐崇電也象寶一樣珍藏著。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徐介藩給孫子徐崇電來信,教育孫子不要打他旗號幹違犯事,要老實做人,熱愛共產黨。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1983年4月16日,徐介藩在北京逝世,終年82歲。 圖中照片是徐介藩將軍追悼會場景。徐介藩夫人張梅及一雙兒


走進唯一沒有軍功的開國將軍徐介藩出生地

這是中共固鎮縣委派員參加追悼會回來後的報告。徐崇電參加了追悼會。

傳奇將軍——裝甲兵少將徐介藩;原名徐齊邦,字介藩,1901年6月6日(陰曆)出生於安徽省固鎮縣前馬場村圩子(今石湖鄉徐祠村前馬場圩子)。其父徐恩初是清朝的貢生,安徽省參議。自幼讀私塾,1917年,入固鎮縣高等小學學習。他聰明好學,胸懷大志,經常對同學說:“班超投筆從戎,建功立業,令人仰慕,我必步其後塵!”

1961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升的218位少將中,徐介藩參加革命的時間最早:20歲就和我軍名將許繼慎、彭幹臣一起成為安徽學運領袖;徐介藩的軍校生涯最早: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畢業,比林彪還早一期;學習航空技術最早,是我黨歷史上首批飛行員之一;他長期留居蘇聯,以至授銜時胸前沒有一枚人民軍隊的勳章;他一生耿直,為了堅持原則,他不怕和上級領導拍桌子……

1919年5月,徐介藩痛恨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他組織高小學生積極響應運動,在縣城街道張貼“外御列強”、“內懲國賊”、“收回山東”等標語,並且在學校裡組織演講,聲討帝國主義列強和北洋政府,聲援五四愛國運動。1920年7月,徐介藩以優異成績考入安徽省立第一中學(今安慶市第一中學)。他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徐介藩在省立一中參與組織安徽學生會,並且創辦了《安徽學生會週刊》,為宣傳新文化運動、傳播馬克思主義而努力奔走。1921年6月2日,安慶興“六二*”。徐介藩自始至終站在最前列,後來被一致推舉為安徽省學生聯合會總會理事長,後又改任主管學生運動的學運委員。9月徐介藩與許繼慎等23人在安慶市菱湖湖心亭,由柯慶施介紹秘密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徐介藩擔任內學部委員。同年,直係軍閥曹錕 “賄選總統”,徐介藩等率人前往安徽省議會。帶頭痛打“豬仔議員”彭昌福和呂祖翼,趕跑了前來勸說的安徽省前省長李兆珍,面斥安徽省參議長、怒掀省長呂調元的辦公桌,在全安徽引起強烈反響。1924年初,安徽軍閥殘酷鎮壓革命運動,省學生聯合會總會被強行解散,徐介藩、王步文(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書記)、童長榮(東北抗聯第二軍的創始人之一)等30餘人被開除學籍,並且遭到通緝。在一中老師的掩護下,徐介藩逃往南京私立東南高級中學,就讀高三,化名徐配。

1924年夏天,徐介藩回到家鄉固鎮,擔任了固鎮高等小學教師。

1925年1月24日, 24歲的徐介藩以優異的成績被黃埔軍校錄取為第三期步兵科入伍生,和他同期的既有王耀武、戴安瀾、劉安祺、熊綬春、石覺、毛邦初等國民黨軍名將,也有朱雲卿、吳光浩、常乾坤、劉鐵超、姜鏡堂、唐赤英等後來叱吒風雲的我軍一代戰將。1925年底,徐介藩考入廣東航空學校第二期,學習空軍駕駛,和他同期的學員有常乾坤(新中國成立之後任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李乾元、黎鴻峰(越南人,黃埔二期畢業)、龍文光(紅軍歷史上第一位飛行員)、毛邦初(後任國民黨軍空軍副總司令)、張廷孟(後任國民黨軍空軍參謀長,黃埔三期畢業)、餘世沛、李玉英(女)等。1926年2月,徐介藩由廣東航空學校同學李清源和戴勳二人介紹,重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即任中共廣東航空學校特別小組組長、廣東航空學校掩護隊副隊長。1926年6月,徐介藩與常乾坤、李乾元、黎鴻峰、金震一(朝鮮人)等12位同學一起乘船到上海,然後遠赴蘇聯學習。1927年,徐介藩轉入紅軍第二飛行學校,學習飛機駕駛技術。 1928年10月,徐介藩轉入莫斯科東方大學二年級學習政治。1929年4月,徐介藩正式轉為蘇聯共產黨(聯共)候補黨員;10月他從東方大學畢業以後,被蘇聯內務部分配到遠東地區的斯沃博得內公安部門反特務科擔任幹事。1931年被調往布拉戈維中斯克(即海蘭泡)州公安部門擔任責任科員。1932年4月,他從組織上得知了一個好消息:蘇聯共產黨(聯共)批准他成為聯共正式黨員,並且他可以領到蘇聯護照!

在蘇聯遠東地區工作期間,由於公安反特工作的特殊性,徐介藩被迫斷絕了與安徽老家家人的一切書信聯繫。

1934年9月,徐介藩被調到符拉迪沃斯託克(即海參崴)公安部門擔任科長。1936年正式加入了蘇聯國籍。在符拉迪沃斯託克工作期間,徐介藩多次受到蘇聯上級領導部門的獎勵,曾經榮獲過銀表、手槍等獎品。9月,他被調到烏蘇里斯克(即雙城子)公安部門擔任科長。1939年7月,徐介藩調入共產國際幹部部東方幹部處擔任專員。他堅定地支持毛澤東提出的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全面抗戰路線。1943年5月15日,蘇聯方面把他調入蘇聯共產黨(聯共)中央聯絡部國際部某秘密機關工作,先後擔任中國問題參謀和主任參謀。期間,被授予“保衛莫斯科獎章”和“衛國戰爭紀念章”。

1948年3月,徐介藩回國。東北全境解放後,徐介藩於1949年2月調任中長鐵路駐瀋陽辦事處副處長,並且兼任中共東北局直屬黨委委員、副書記,不久又擔任書記。1949年10月2日,徐介藩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館一級參贊。朝鮮戰爭時,徐介藩於1951年4月從外交系統調到朝鮮前線,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辦公室主任兼翻譯。1952年11月,徐介藩被黃埔學長、志願軍原副司令員陳賡選中招回國內,赴哈爾濱協助陳賡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1956年,徐介藩與林彪的前妻、曾經旅居蘇聯的張梅結為伉儷,他們之間相敬如賓,即使對林彪的女兒林小琳,徐介藩也是視如己出,關懷備至。

1958年5月,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籌建坦克科學技術研究所,11月,徐介藩兼任主任,趙敬璞兼任政委。1959年4月,徐介藩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特邀人士)。1960年8月,徐介藩被調往西安負責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1961年5月15日,裝甲兵工程學院在原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的基礎上正式成立,王振祥任院長,王再興任政委,徐介藩任主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1961年8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晉銜命令:晉升徐介藩為裝甲兵少將軍銜。

1964年10月,徐介藩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特邀人士)。1965年,徐介藩正式離職休養。“文革”中受到林彪“專案組”的殘酷迫害,1979年3月29日,平反。1981年,徐介藩享受正軍級待遇:次年,中央軍委又批准他享受副兵團級待遇。晚年的徐介藩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特邀人士)。

1983年4月16日,有著傳奇經歷的徐介藩將軍在解放軍總醫院與世長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