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單兵作戰“神器”,為何二戰末就不用了?基本上已成為雞肋

其實二戰時期,日軍的單兵武器,對比西方國家軍隊來說,相差還是比較遠的,尤其是在西方配備衝鋒槍以後,日軍的裝備著實有些看不上眼,只是相對於中國而言,日軍的武器裝備要先進很多,因此我們在抗戰的時候吃了不少的虧。

日軍單兵作戰“神器”,為何二戰末就不用了?基本上已成為雞肋

在所有繳獲的裝備裡面,我們最喜歡的武器就要數擲彈筒了,在各種重武器極度匱乏的年代裡面,擲彈筒能夠提供給步兵強大的火力,而且本身方便輕巧,單兵攜帶方便,比如迫擊炮的重量至少不低於六公斤,但是擲彈筒的重量往往只有3公斤左右,可以完全實現打完了就跑,不會有任何的負擔。這種擲彈筒不僅在我軍中受到不少的讚譽,即便是英美等一些國家也承認,擲彈筒是優秀的單兵武器。

日軍單兵作戰“神器”,為何二戰末就不用了?基本上已成為雞肋

我們看到的擲彈筒一般都只有一個樣子,但實際上日軍內也歷經了多年的迭代,早年的大正十年式擲彈筒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在日軍中裝備的歷史超過了25年,一直用到了二戰結束,但說起來,大正十年式有很多的問題,比如他的射程比較近,安全性能不佳,因此後來被八九式擲彈筒所取代了,這種根據大正式改進的擲彈筒,其射程一度達到了500米,個別情況下能夠打到700米的距離。

日軍單兵作戰“神器”,為何二戰末就不用了?基本上已成為雞肋

由於中國地理環境的特性,這種能打能跑的武器,在當時受到了格外的歡迎,即便是在山區作戰,日軍重武器都拉不上去的情況下,擲彈筒仍然能對我軍造成巨大的殺傷,以至於後來被我軍繳獲以後,也成為一款理所當然的遊擊神器。但就這樣一款武器,到了二戰末期以後,基本上就見不到日軍使用了,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實際上並非是日軍不想用,而是到了這個時候,擲彈筒已經失去了他原本的作用。

日軍單兵作戰“神器”,為何二戰末就不用了?基本上已成為雞肋

相比於中國軍隊而言,美軍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軍種,尤其是部隊裝備的各種先進的武器,以日軍當時裝備而言,完全不是對手,美軍一貫採取的風格就是,利用密集的火力集中覆蓋敵人陣地,然後再派裝甲部隊配合步兵攻佔。

日軍單兵作戰“神器”,為何二戰末就不用了?基本上已成為雞肋

美軍中重火力武器,以及轟炸機等等都能夠在火力上提供可靠支援,而日軍擲彈筒只適合單兵作戰,短兵相接的時候使用,一般大型的會戰情況下,尤其是在雙方火力都完全齊備的情況下,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他原本的作用,所以只能被打入冷宮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