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用“穿牆術”,盜走價值10億國寶,盜寶前用停屍房練膽

17歲少年用“穿牆術”,盜走價值10億國寶,盜寶前用停屍房練膽

時間回到1983年,許反帝孤身潛入湖南省博物館,盜走38件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當你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你是否會懷疑這是小說裡的情節,然而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許反帝不僅真實存在,而且還是一位年僅17歲的翩翩少年,他不是慣犯,不是大盜,僅僅只是因為一時興起,好奇,才做了這件令人無法相信的事。甚至在許反帝為了順利進行盜竊之前還進行了周密的計劃和訓練。追溯這一系列荒唐的舉動,我不由得對這個人產生濃濃的興趣。

因為好奇

回到許反帝,究竟是什麼吸引著許反帝精心策劃了這一系列的偷盜計劃呢?原來許反帝從出生後就受到父母的疼愛,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那時的許反帝常常為了尋求刺激而偷東西,每次偷完東西也有人會管教,每次都能得手,這樣的狀態讓這個17歲的少年對自己的“手藝”越來越有信心,直到最後他看上了博物館裡那兩件美麗的禪衣,至此也讓這位少年在歧途上越走越遠。為此從小腦瓜靈光的他進行了一系列周密的計劃。

然而最讓人震驚的是,他為了提高自己的膽量,開始每晚去停屍房跟那些冰冷的屍體共處一室。第一晚他嚇得魂飛魄散;第二晚漸漸熟悉的他已經開始掀開一塊塊停屍布辨識男女;第三晚徹底適應了這裡的陰森見男屍就握手,見女屍就捏臉

17歲少年用“穿牆術”,盜走價值10億國寶,盜寶前用停屍房練膽

克服了害怕的問題之後,許反帝又開始著手解決起博物館的紅外線自動報警器這一難題,前期準備充足後,1983年10月22日年輕的許反帝偽裝成遊客進到了博物館,按照之前設定好的路線,用他的“穿牆術”成功的偷出了兩件素紗禪衣還有其他重要文物30餘件,其價值十億。然而狂傲的少年手裡拎著偷出的文物時,還不忘給值班的門衛遞上一支菸,看似要炫耀一番。

話至此處 我不禁感嘆,17歲的許反帝在如此巨大的偷竊案件時還心安理得。

退一步講,博物館陳列基本都是國家寶藏這是常識吧。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偷盜博物館不為錢財,不為其他,只為了自己高興。為此,我感到十分痛心,細想他為整個計劃做的努力,還真的不的不為他讚歎一番,年輕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夢想”刻苦鑽研,努力讓自己適應高壓力的環境,到此,我又覺得如此的諷刺,如果他真的是一個沒有走上歧途的孩子,

依照這樣的聰明才智和刻苦努力,無論怎樣的人生都會大放異彩吧。可是他的一生真的如此可憐!

因為溺愛

許瑞鳳,許反帝的母親原來是長沙教育學院的法律老師,她的丈夫李光榮是湖南省第一師範大學的數學教師,後來被評為副教授。許瑞鳳和李光榮從小就給許反帝營創造了優越的生活環境,特別是母親從小便對許反帝寵愛有加,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然而優渦的家庭環境帶給許反帝的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因為父母缺少對許反帝的精神教育,對於兒子做的任何事情都只是溺愛,導致了許反帝對自己所作的事已經沒有了基本的判斷能力。有了母親的額鼓勵,許反帝更加從容的覺得自己一切都是那麼的優秀。

17歲少年用“穿牆術”,盜走價值10億國寶,盜寶前用停屍房練膽

在博物館失竊暗後,許瑞鳳很快就察覺到了自己兒子的異樣,然而當她從許反帝床下找出原屬於博物館的文物時,身為一名法律專業的老師為了包庇自己的兒子,將部分文物燒燬,剩下的文物匿名寄回了博物館。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許反帝在另一起銀行盜竊中落網,他承認了偷盜文物的事實,被判處死緩,他的母親也因為包庇罪被判入獄。

在許瑞鳳母子倆雙雙入獄的背後,僅僅只是兩個錯誤的決定導致的嗎?其實許反帝犯罪的背後早有禍根。許瑞鳳生下兒子的時候,就以自己剖腹流血為由強烈要求兒子跟自己姓許,即便夫妻二人之前做好了生兒子姓李,生女兒姓許的約定也無際於事。認識這家人的鄰居都說,許反帝的母親對許反帝既竭力控制,又無底線縱容。

17歲少年用“穿牆術”,盜走價值10億國寶,盜寶前用停屍房練膽

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李光榮不管是無奈還是不願,他都沒能做好一名父親的職責。如此縱容的環境令許反帝很小就有偷盜的惡習,剛開始只是偷些小物件,許瑞鳳一貫的縱容,才釀成了後來的悲劇。如果許瑞鳳能從小能給許反帝做好正確的榜樣,做好正確的引導,或許之後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因為責任

入獄之後母子倆,在父親李光榮的極力彌補和精心照顧下,在服刑十餘年之後雙雙獲得假釋。然而美好總是短暫的,許瑞鳳固執的認為自己對孩子虧欠太多,偏執的包辦起了許反帝的一切生活起居,她失去了工作,也阻止了孩子重新走上社會,剝奪了孩子重新工作的機會。在獄中的生活讓許瑞鳳的心理悄然發生了變化,她精神總是恍恍惚惚整日懷疑丈夫有外遇,也因為丈夫反對自己包辦兒子的起居生活,與丈夫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吵。

17歲少年用“穿牆術”,盜走價值10億國寶,盜寶前用停屍房練膽

也正是這一次次的爭吵,讓原本就脆弱的許反帝終於內心崩塌了,他焊築鐵門封鎖自己,與最親愛的父母也斷絕了聯繫。然而可憐的父親即便遭受著妻子無情的謾罵,也從未想要離開這個讓他心寒的家庭。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卻只是說:“離開了我,他們怎麼活呀!”這句看似無奈的話,卻蘊含著一位丈夫,

一位父親一生的責任。

因為沒有如果

許反帝的一生是可悲的,從小母親的縱容和偏執,讓年輕的他失去了對是非應有的判斷力。入獄後的他才開始領悟自己的人生,接受了教育改造的他,不僅在獄中開始正視自己,甚至還學習了一項賴以生存的技術。但出獄後,母親的偏執讓他失去了重新走上社會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母親奪去了他生命裡最後的一絲陽光。

許反帝變得偏激,易怒,甚至開始厭惡起父母,憎恨起父母,直至最後,許反帝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母愛對於孩子來說,固然重要,但過分的溺愛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更像是一把溫柔的刀,以愛之名義行傷害之事,許飯帝的悲劇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需要引以為鑑,對於自己的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永遠比毫無保留的付出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