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易庆贵:在部队大学校里成长

口述历史——易庆贵:在部队大学校里成长

易庆贵,1931年出生于原东坎镇西坎村。1949年入党,同年参军入伍,在29军86师258团任机枪手,后在空军、海空军多个单位任职。曾经参加过渡江战役、抗美援朝。1978年8月转业回乡担任县农机厂生产科科长,1980年离休。

19岁入党,19岁参加革命,当过机枪手,做过机械师。回忆起自己的那段革命生涯,县农机厂离休干部易庆贵老人的眼睛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

口述历史——易庆贵:在部队大学校里成长

“我和同村的人一样,小时候在农村割草放牛,到了冬天上几个月的学。1949年春节,那时候的淮海战役打得正热,部队要招兵,我便带头和同学一起宣传动员大家参军。因为我当时带头当兵,又是宣传积极分子,所以在我去部队之前,在老党员易登文、易登楼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谈到入党经历,易庆贵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到了部队的易庆贵被分配到了29军86师258团3营8连机枪班做了一名副机枪手。在一次战斗中机枪手牺牲了,他便做了机枪手。“我们是第二批过江的。1949年4月底5月初在打昆山的时候,国民党军阵地中间一个大碉堡,周围一圈小碉堡,碉堡外面还有沟壕,打碉堡很不容易,伤亡比较大。攻碉堡是步兵班在前,机枪在后面掩护。这时候有人跑过来让我们连转移,排长就让副机枪手去前面通知步兵班撤走,我在那负责掩护。打着打着就剩我一人了,敌人看我是一个人,于是都出来了,向我这边打来一发炮弹,离我只有一两米的距离,碰巧没炸;后来子弹打光了,我就扛起机枪往后退去找部队,直到第二天才找到。”

“打到江湾机场的时候,靠江边,国民党军队有的坐船想过江逃跑,被我们发现了,我拿着枪对着他们说:‘快上来,不上来就打!’十几个人抱着头上来了,那时我们部队也缺人,他们经过教育被编入部队。”

口述历史——易庆贵:在部队大学校里成长

上海解放后,易庆贵随部队在苏州整编一个月后,接到命令要去解放福建,先到江西上饶,后一直走了一个多月,再到福建南平、建瓯,后坐船到了福州。易庆贵在福州因病住院一个多月,没能赶上参加解放厦门战役。

“厦门解放后,我被安排在鼓浪屿做警卫。国民党飞机偶尔会来盘旋,我们一些机枪手就被派到山顶去侦察,有次我们打下了一架飞机,掉在了海边,赶紧下去把它藏到了树林里,防止敌人发现。”

1951年12月部队接到命令参加抗美援朝,这也让易庆贵的人生遇到了一次转折。

“福建冬天我们穿的是短袖,到上饶那给我们发皮大衣、棉裤、帽子,一路坐火车到徐州,我们营就被分配到了空军,到位于哈尔滨的空军第一航校去看护军机,我在的是马家沟机场。”

正是因为这次调动,易庆贵从此与战机便绑在了一起。1953年1月份他被分到了位于长春的空军9航校修理飞机做了机械员,1954年又被调至位于西安的空军25师73团,1956年他被提干成为了一名机械师。

“刚到航校,我学习的机型是图2轰炸机,那种螺旋桨式发动机、垂直尾叶2个的机型,直到1956年12月份我调到了海空军第五师,在大连和旅顺中间的一个轰炸机场,到那就开始学修轰5,喷气式发动机,垂直尾叶1个的。一年多后我又调到山东莱阳的海军航空第一师,1969年作为分队长管理3架飞机。1962年到青岛,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深造学习了一年多回到航一师,1964年又调回青岛,这以后我就开始修理直升飞机了。”

1978年8月26日,那年易庆贵48岁,因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他,结束了近30年的部队生涯,转役回到家乡,任县第一农机厂生产科科长,直到1980年退休。

口述历史——易庆贵:在部队大学校里成长

谈及家乡滨海70年来的变化,易庆贵不禁感叹道:“我当兵走的时候,家乡连自行车都很少见,发电厂附近基本都是坟地,回来的时候盖了好多房子,有了阜东南路,老204国道也通到了现在的大花园,我这个房子也是部队给的3000元转到地方上才盖起来的。再看看现在滨海,到处高楼林立,道路畅通,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