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教育機構做老師怎麼樣?有發展前景嗎?

睡著了就不講話了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現在進入到教育機構的畢業生越來越多了,在北京海淀黃莊附近的培訓機構,如果不是清華北大畢業參加過競賽的,都不好意出來講課(有點誇張,但也差不多)。可見,不光是師範畢業生,很多名牌大學的非師範畢業生也都進入了這個行業。

收入

看到這個問題的,肯定首先想知道收入是多少。

培訓機構老師的收入與機構收費和你所帶的學生量及課時數有直接關係。換句話說,肯定是機構收費越高、你帶的學生數和上課量越多,你的收入越高。其實就是多勞多得。所以在這行,至少在大機構,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當然,如果你的機構收費低,會有種上很多課也不賺錢的感覺。(什麼叫低,對於大機構而言,班級教師能拿走的部分大約20%-25%,一對一教師能拿走33%-35%)。

我在這行工作了14年,認識的收入最高的老師月收入在50完左右,月收入最低的,做了1年只備課,從沒上過講臺,一年一分錢收入都沒有。

就目前來說,非一線城市,K12領域三年內教師的薪酬在4000-5000的比較多。

但是說真話,這行教師完全看個人能力,薪酬離散度太大。

發展

說完收入說發展。

這行有句話,叫:教而優則仕。

頭部機構的城市負責人,教師出身的佔了絕大部分,所以未來發展肯定是有的。

但是,這裡很重要,在機構,諮詢顧問更容易成為基層管理者,而教師崗位因為教師天生的性格問題,不太容易脫穎而出成為基層管理者,但是在基層管理者中,教師出身的人比諮詢條線出身的人要更容易往上走,會走得太遠。

所以對於發展的話,要看你能否從基層中走向管理序列。這除了你要研究教學以外,還要學習很多東西,比如銷售、比如人際關係(很多教師都比較直,容易得罪人),等等。

未來

這個不知道該不該說,至少機構教師出身的人,更容易自己創業(假設教育資質好辦的話),因為他們天然會講課、有學生、有口碑、有流量,但是教師出身的創業者(也可以說是辦班者,後續招生能力會略差,能過了招生關的教師,基本都活的非常好)

總結

有發展嗎?有,但是很難、很累。

以上是我對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