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末年,慈禧把实权交给光绪,那会怎么样?

拔刀斋6


光绪皇帝此人没什么能力,也许能够勉勉强强当一个太平年间的守成之君,可是时值乱世,别说开拓了,他可能连守成也办不到。

虽然慈禧常常为人所鄙,不过这个“给寡妇”确实很有几分手腕,咸丰皇帝病逝之前给儿子载淳留了几个后手,可是慈禧一出手,忽悠慈安,联合奕訢奕譞,便几乎摧毁了咸丰皇帝的后手,将皇权夺入了手中。

更重要的是,慈禧能够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中,给清王朝掌舵长达47载,竟然到死仍然能够让清朝这艘破败不堪的船继续在海上航行,没有被海浪海啸打翻。

她的这份能力,光绪皇帝可没有。

如果慈禧真的将皇权归还给光绪皇帝,他能不能撑着这艘船继续往前走,一则看的是他自己个人的能力,二则看的是他身边有什么人,他会用什么人。

光绪皇帝的能力远不如慈禧,还没什么主见,这也是他被康有为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原因。

他原本没想过对他的“亲爸爸”慈禧下手,可是,被康有为一忽悠,他便点了点头,好,发动兵变,诛慈禧太后。

对于光绪皇帝的没有主见,《清史稿》中更是直言不讳地写了出来:“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

虽然说翁同龢是帝师,可是每每遇事便跑去问翁同龢,难道你光绪自己没带脑子,不会思考,不会决断?

如果他只是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取长补短便也罢了,偏偏别人说什么,他便信什么,别人怎么说,他便怎么做。

所以,对于光绪这样一个没有能力没有主见的皇帝,想让他在乱世里撑起一个国家的运转,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此外,再看看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期间所重用的两个人,翁同龢和康有为。

翁同龢是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帝师,“帝师”这两个字给了翁同龢光彩夺目的荣耀,却也给他套上了枷锁。慈禧虽然欣赏他,却不一定会真正地重用他,因为他身上已经有了“帝党”这个深深的烙印。

所以他想要继续往上爬的话,实际上只能寄希望于光绪皇帝,这也是他从慈禧一党转到光绪一党的原因。

不过,翁同龢此人能力也是平平,况且又心胸狭隘,绝不是一个能堪重任之人。

然而,光绪又不得不用翁同龢,原因不仅在于光绪身边无人可用,更在于翁同龢算是唯一一个支持变法的老资历高官,所以,光绪想要摆好变法的谱必得用翁同龢。

后来,戊戌变法的谱慢慢铺开,光绪皇帝也看到了翁同龢的缺点和不足,于是亲自罢了翁同龢的官,说他“每於召对时谘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於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说白了也是光绪自认为变法已经铺开,他不再需要一个能够对他颐指气使的帝师去损害他的威信。

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之后,还踩了翁同龢一脚,说他“办理诸务,种种乖谬,以致不可收拾”,对他“永不叙用”,被帝党和后党同时嫌弃。

总之一句话,翁同龢不是能吏。

康有为比起翁同龢,显然更糟糕。

翁同龢再不济,到底也是一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职场老油条”,可是,康有为一朝入帝心,便开始狂妄起来了,疯狂地从别人的嘴里抢起了“蛋糕”。

康有为急于揽权,所以变法一开始,他便将枪口对准了慈禧阵营的官员,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实际上,康有为嘴上嚷嚷着变法图强,可是他真的是想变法图强,真的懂变法吗?

显然不是,康有为之所以抛出变法这个筹码,说白了是他想走捷径,毕竟他在科举这条路上走得太艰难了,考个乡试考了19年,他已经没有信心了,所以才会选择另辟蹊径。

他也不是真的懂变法,他只是偶尔看到了几本所谓的“西学”,便自认为掌握了真理,实际上他还是一窍不通。

光绪二十四年一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廖寿恒、张荫桓几人在西花厅约见康有为,问他关于变法的事。

荣禄说:“祖宗之法不可变。”

康有为便说:“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即如此地为外交之署,亦非祖宗之法所有也。因时制宜,诚非得已。”

康有为反驳荣禄的话倒还说得有理有据,你的祖宗之地要是没了,你还有什么祖宗之法?再说了,你要说祖宗之法不可变,这个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怎么说?荣禄瞬间哑口无言。

可是,当廖寿恒具体问如何变法的时候,康有为便开始动用嘴皮子忽悠了:“宜变法律,官制为先。”

怎么变?你倒是说呀!没奈何,康有为功课也没做好,所以说不出具体的。

李鸿章问:“然则六部尽撤,则例尽弃乎?”

康有为答:“今为列国并立之时,非复一统之世,今之法律官制,皆一统之法,弱亡中国,皆此物也,诚宜尽撤,即一时不能尽去,亦当斟酌改定,新政乃可推行。”

李鸿章这个问题还是答不上来,没办法了,继续忽悠吧,说一句六部官制能亡国,看吓不死你!

等到翁同龢问他钱从哪来的时候,他说了句:“日本之银行纸币,法国印花,印度田税,以中国之大,若制度既变,可比今十倍。”

反正别人怎么做,咱们怎么做呗,日本人能成功,咱清国这么大还能不成功?只要变法,到时候钱自然哗啦啦地来!

这样没有准备的变法,不失败那才真是见了鬼了。

所以,光绪用康有为这样的人,哪能撑得起风雨飘零的清朝?撑不起。

除了翁同龢和康有为之外,光绪身边还有几个谭嗣同这样的愣头青,即便他们不像康有为有这么多花花肠子,可是光绪可能也等不到他们成为成熟的政治精英了。

所以,慈禧真要是将皇权归还给光绪的话,或许清朝会倒塌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