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上联:60后让90后别熬夜

下联:90后让60后戴口罩

横批:谁都不听

现如今我们80、90后加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军。对于60后的爸妈,最大的感触就是,死犟、死犟还特有理。

咱们这辈人,越来越能体会到,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自信、没担当、讨好型人格等等。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教育,希望孩子们不再像我们一样。

但是,家庭教育没有专设的课程,为人父母不用考试、考核,很多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沿用老一辈的教导方式。

知道这种方式不妥,但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今天咱们聊一聊“好好说话”那些事。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一、父母严厉、孩子叛逆

小艾是我闺蜜加死党,在家乖乖女,在外人来疯。

有天躺在床上小艾跟说:“昨天我妈问我吃啥?其实我想吃可乐鸡翅,但好像习惯性的就说了,你们吃啥我吃啥,有时候我觉得很累”。

初中时我两就干过,楼道里放炮吓唬人的坏事,被人发现,小艾这哭的梨花带雨的,楞说是不知道。因为平时装的好,小艾父母也相信不是她干的,所以就是我干的了。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记得当初上演由周冬雨主演的《七月与安生》时,我俩专门去电影院看过,产生很大共鸣。小艾的逗比、女神经性格,估计这辈子她父母都不会知道。

小艾还偷过他爸的钱,其实她不缺钱,后来我才知道那叫报复。

小艾就是典型,父母过于严厉下的产物,过于严厉的父母,孩子往往不敢说真话,表面看起来挺好,背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越严厉,叛逆也越猛烈。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二、大吼大叫一点用没有,还反应出父母的无能

  • 吼叫多来自情绪的失控
  • 吼叫成为一种习惯

也许刚开始的吼叫是情绪失控,慢慢你会发现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大吼大叫的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无法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像个疯子一样,也别怪孩子不尊重你。话虽难听,但这就是事实。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儿童心理学家德雷萨斯发现,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在于,孩子感知力强,但孩子解读力差。也就是说,孩子能从你的语气表情很快判断你是不是生气了,但是对于事情本身出现哪些错误,根本理解不了,于是出现了次次情绪崩溃,孩子也委屈啊,我错哪了。

经常被大吼大叫的孩子,胆小、懦弱、不自信、安全感差、言语攻击、没积极性、没责任心。也许大吼大叫也许当时有成效,但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恶性循环,成为习惯。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三、“刀子嘴、豆腐心”严格上说,不是真正的爱

关于“刀子嘴、豆腐心”我非常赞同老梁,梁宏达说的那句话:“所谓刀子嘴豆腐心,就是把你当做随意发泄情绪的垃圾桶”。

寄口罩本来是爱的表达,到妈妈这就成了伤人的话语,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试问: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愿意回家过年吗?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中国的父母,在对于跟孩子表达爱时,很难直接当面讲出,常常用这种带有权威的指责来表达所谓的爱意,我们理解但并不能接受,因为从这句话我根本感受不到爱。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我们80、90后的新晋父母就是这么过来的,在我们60后执拗的父母身上,没学会如何跟孩子好好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我们现在改正为时不晚。

四、怎么跟孩子好好沟通呢?

1、温和而坚定

温和:

  • 不把孩子犯错当作发泄情绪的机会;
  • 不因孩子与成人间巨大力量悬殊而采取粗暴简单的办法;
  • 就事论事;

坚定:

  • 不以成人好恶定规矩,而以养成孩子独立自治人格为准绳;
  • 立了轨迹坚定执行,不因孩子哭闹而妥协;
  • 答应了,言出必行、拒绝了,坚决执行;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2、学会同情

真正的沟通,67%沟通的是情绪,33%沟通的是问题。如果孩子觉得你接受了她的难过,那么事情就已经解决一半。

教育学领域的专家简·尼尔森博士提出共情公式:我知道+感觉词+是因为+要是(愿望)

比如孩子打翻杯子,套用这个公式:宝贝,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妈妈也很难过,如果宝贝下次不在家里玩球,也许杯子就不会掉下来,要是宝贝能和妈妈一起收拾干净,妈妈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比如孩子看电视不睡觉:宝贝,妈妈知道动画片很好看,妈妈也想在看一会,可是咱们制定了9点睡觉的规则,大家都要遵守哦,那么宝贝,你是看完这集去刷牙呢?还是现在去刷牙睡觉?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咱们没有教他怎么做。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小时候,要做一个唠叨的妈妈,到孩子青春期要把嘴闭上”。孩子在你跟她碎碎念下,学会生活技巧、生活常识,也促进孩子的理解能力。

妈,我给你寄了箱口罩,我看你是钱多烧的,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正如《非暴力沟通》中所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会沟通的父母,孩子学不到怎么去爱别人,而且在情绪上也没有更好的发泄途径,于是他们暴力、或者伤害自己。

沟通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因为原生家庭影响下,我们有时候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也就出现了,我看了那么多本书,还是不会好好说话,沟通从控制情绪开始。

当然,我们除了要和孩子建立很好的沟通关系,在面对执拗、倔强的父母时,也要多理解,也许他们只是害怕被拒绝后的挫败感和羞耻感,所以他们用狠话来伪装自己的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