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姜能降血糖吗?

艾泉昌淑


很多资料都说吃生姜是可以降血糖的,原因是因为不少研究人员,在动物试验中都发现,生姜中的活性物质“姜酮醇”(一种辛辣成分)能够延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也有实验研究发现,姜酮醇能够促进脂肪细胞增加,脂肪细胞则能够吸收血液中葡萄糖成分,达到调理血糖的效果。虽然不清楚多少剂量才能在临床上有明显效果,但目前的实验和数据的确说明生姜有潜在的降糖效果。不过,虽然如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临床实验能够让生姜能稳定降低血糖,所以糖友不能因为吃了生姜,喝了姜茶姜汤就减少降糖药服用量,或减少胰岛素注射量,只能把生姜作为一种辅助降糖的食物。

即使如此,建议糖友们在生活中还是正常对待生姜,不要过多食用。生姜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生姜通常作为一种调味料使用,在传统医学上,生姜性温味辛,常被用于作为祛湿除寒的材料,生姜的辛辣特性能够让我们毛孔放大,发汗解表,因此可让我们损失水分,而在传统医学上,糖尿病其实属于一种“消渴症状”,在糖友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时候,常常有三多一少的情况发生,在糖友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时候过量生姜的食用反而可能会加重症状,反倒不利。另外,由于生姜的特性,特别有目赤内热、便秘痔疮的朋友更不易过多食用。相反,生姜对于体弱虚寒,肠胃虚寒的朋友有调理功效,对于风寒感冒也有不错的辅助恢复功能。

总之,其实吃生姜并没有明显的降糖效果,糖友们不应该对生姜保有降糖药功效一样的希望。不过生姜本身倒是一种不错的食物,它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成分,还有很多活性成分,如类黄酮、多酚类、姜黄素等成分,有抗氧化效果,对抗自由基,延缓衰老,还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日常适当食用一些也是不错的选择。糖友们日常可以把生姜切片在过重加入清水中熬煮,适当喝些降糖,也可以在菜肴中适当添加一些生姜调味,或能够有潜在辅助平稳血糖的效果。


只有营养师知道


姜对糖尿病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调味品,我们经常把它放在各类菜品中调味,也常把它放在鱼汤肉汤中去腥。那么糖尿病人吃姜有没有什么好处呢,下面先来了解一下生姜的营养成分。

生姜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醇、姜烯、柠檬醛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成姜酮,姜烯酮等。生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蠕动,提高食欲,增强消化吸收功能;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等呕吐物,有明显止呕吐的作用。

姜对糖尿病的益处

姜中所含有的姜黄素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这种物质不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诱变作用,还能激活干细胞,辅助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生姜中的姜黄素还可以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降低尿白蛋白,改善肾功能,防治糖尿病性肾病。

姜的吃法

夏季吃姜有助于身体发汗,使体内热气排出。早、午吃姜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做鱼汤时放些姜片,不仅能去腥调味,还能辅助降低血糖。吃羊肉时适宜搭配生姜,能去除羊肉的腥膻味,又有助于羊肉温阳去寒,可以辅助治疗腰背冷痛,四肢风湿疼痛等症状。另外,牛肉搭配生姜,也有补阳暖腹的效果,二者搭配可以去寒,治疗腹痛。

吃姜需注意

1.冻姜、烂姜不能食用,因为姜烂掉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能够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

2.吃姜时不宜去皮,因为会影响到姜的整体功效。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糖人健康网


食物就是食物,即使因为富含膳食纤维或者某种植物活性成分,有助于血糖控制,那目前的研究看,效果也都是“保健”性质的,是锦上添花,但不是雪中送碳,效果并不会很明显,不能期望太高。姜也不例外,毕竟作为一种调味品,食用量比较有限,很难对降血糖有太大贡献。

如果你糖尿病基本的饮食原则控制的不好,主食吃的太多,蔬菜又吃的太少,餐后血糖和体重都没有控制好,每天想靠吃两块姜来降血糖,或者稳定血糖,那显然是不靠谱的,如果那样,姜里提取的物质,就可以直接做降糖药了。

当然作为一种香辛料,如果能在降低油盐摄入的基础上,能使食物依然美味,那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有积极的健康价值的。而且姜作为一种蔬菜,本身可以提供一些膳食纤维、钾和多种植物活性成分,也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糖尿病患者只要喜欢吃姜,吃了胃肠道又没有特殊的不适(胃肠道功能太差的,因为姜有刺激性,可能引起不适),就可以经常吃,但不要对它的降血糖作用,又太多的期望。


营养科普赵之德



打字慢的小肥猪


有句古话说得好。“冬吃萝卜夏吃姜,百病不生颜不老。”很多人以此为养生依据。生姜当然是“容颜不老方”,但要注意不能过多食用,过多食用甚至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

生姜性温而味辛,具备健脾胃、散风寒,有“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之说,特别是夏季服用姜,不仅能够刺激人体发汗,而且具有暖胃、祛痰、驱风、散寒、解毒等功效。

临床研究表明,生姜还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防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血糖、预防心肌梗死,均有非凡作用。

所以,适当吃姜是可以降血糖的,但凡事有度,过量则有害无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