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薑能降血糖嗎?

艾泉昌淑


很多資料都說吃生薑是可以降血糖的,原因是因為不少研究人員,在動物試驗中都發現,生薑中的活性物質“姜酮醇”(一種辛辣成分)能夠延緩血糖的上升速度;也有實驗研究發現,姜酮醇能夠促進脂肪細胞增加,脂肪細胞則能夠吸收血液中葡萄糖成分,達到調理血糖的效果。雖然不清楚多少劑量才能在臨床上有明顯效果,但目前的實驗和數據的確說明生薑有潛在的降糖效果。不過,雖然如此,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臨床實驗能夠讓生薑能穩定降低血糖,所以糖友不能因為吃了生薑,喝了薑茶薑湯就減少降糖藥服用量,或減少胰島素注射量,只能把生薑作為一種輔助降糖的食物。

即使如此,建議糖友們在生活中還是正常對待生薑,不要過多食用。生薑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生薑通常作為一種調味料使用,在傳統醫學上,生薑性溫味辛,常被用於作為祛溼除寒的材料,生薑的辛辣特性能夠讓我們毛孔放大,發汗解表,因此可讓我們損失水分,而在傳統醫學上,糖尿病其實屬於一種“消渴症狀”,在糖友血糖控制不穩定的時候,常常有三多一少的情況發生,在糖友血糖控制不穩定的時候過量生薑的食用反而可能會加重症狀,反倒不利。另外,由於生薑的特性,特別有目赤內熱、便秘痔瘡的朋友更不易過多食用。相反,生薑對於體弱虛寒,腸胃虛寒的朋友有調理功效,對於風寒感冒也有不錯的輔助恢復功能。

總之,其實吃生薑並沒有明顯的降糖效果,糖友們不應該對生薑保有降糖藥功效一樣的希望。不過生薑本身倒是一種不錯的食物,它富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成分,還有很多活性成分,如類黃酮、多酚類、薑黃素等成分,有抗氧化效果,對抗自由基,延緩衰老,還有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日常適當食用一些也是不錯的選擇。糖友們日常可以把生薑切片在過重加入清水中熬煮,適當喝些降糖,也可以在菜餚中適當添加一些生薑調味,或能夠有潛在輔助平穩血糖的效果。


只有營養師知道


姜對糖尿病人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天然調味品,我們經常把它放在各類菜品中調味,也常把它放在魚湯肉湯中去腥。那麼糖尿病人吃薑有沒有什麼好處呢,下面先來了解一下生薑的營養成分。

生薑含揮發油,主要為姜醇、姜烯、檸檬醛等,又含辣味成分薑辣素,分解成姜酮,姜烯酮等。生薑的揮發油能增強胃液的分泌和腸壁蠕動,提高食慾,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生薑中分離出來的姜烯、姜酮等嘔吐物,有明顯止嘔吐的作用。

姜對糖尿病的益處

姜中所含有的薑黃素能改善脂質代謝紊亂,這種物質不但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抗誘變作用,還能激活幹細胞,輔助治療酒精性脂肪肝。生薑中的薑黃素還可以減輕腎小球高濾過和腎臟肥大,降低尿白蛋白,改善腎功能,防治糖尿病性腎病。

姜的吃法

夏季吃薑有助於身體發汗,使體內熱氣排出。早、午吃薑可以增強脾胃功能。

做魚湯時放些薑片,不僅能去腥調味,還能輔助降低血糖。吃羊肉時適宜搭配生薑,能去除羊肉的腥羶味,又有助於羊肉溫陽去寒,可以輔助治療腰背冷痛,四肢風溼疼痛等症狀。另外,牛肉搭配生薑,也有補陽暖腹的效果,二者搭配可以去寒,治療腹痛。

吃薑需注意

1.凍姜、爛姜不能食用,因為姜爛掉後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有機物——黃樟素,能夠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

2.吃薑時不宜去皮,因為會影響到姜的整體功效。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食物就是食物,即使因為富含膳食纖維或者某種植物活性成分,有助於血糖控制,那目前的研究看,效果也都是“保健”性質的,是錦上添花,但不是雪中送碳,效果並不會很明顯,不能期望太高。姜也不例外,畢竟作為一種調味品,食用量比較有限,很難對降血糖有太大貢獻。

如果你糖尿病基本的飲食原則控制的不好,主食吃的太多,蔬菜又吃的太少,餐後血糖和體重都沒有控制好,每天想靠吃兩塊姜來降血糖,或者穩定血糖,那顯然是不靠譜的,如果那樣,姜裡提取的物質,就可以直接做降糖藥了。

當然作為一種香辛料,如果能在降低油鹽攝入的基礎上,能使食物依然美味,那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還是有積極的健康價值的。而且姜作為一種蔬菜,本身可以提供一些膳食纖維、鉀和多種植物活性成分,也有一定的營養和保健價值。糖尿病患者只要喜歡吃薑,吃了胃腸道又沒有特殊的不適(胃腸道功能太差的,因為姜有刺激性,可能引起不適),就可以經常吃,但不要對它的降血糖作用,又太多的期望。


營養科普趙之德



打字慢的小肥豬


有句古話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百病不生顏不老。”很多人以此為養生依據。生薑當然是“容顏不老方”,但要注意不能過多食用,過多食用甚至會引起多種不適症狀。

生薑性溫而味辛,具備健脾胃、散風寒,有“姜能疆御百邪,故謂之姜”之說,特別是夏季服用姜,不僅能夠刺激人體發汗,而且具有暖胃、祛痰、驅風、散寒、解毒等功效。

臨床研究表明,生薑還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相當於血液的稀釋劑和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血糖、預防心肌梗死,均有非凡作用。

所以,適當吃薑是可以降血糖的,但凡事有度,過量則有害無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