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糖尿病,最先要学会的技能是什么?

徐徐讲糖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刚确诊糖尿病首先要学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学会判断食物的含糖量与热量,其次是学会给自己测血糖。



1.判断食物的含糖量和热量。判断含糖量可不能仅凭食物甜不甜,甜的食物可能含糖量不高,有的水果就挺甜的,如草莓、樱桃,但含糖量并不高。而不甜的食物可能含糖量很高,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等。糖友们要想知道一种食物到底含糖量高不高,升糖速度如何,可以参考食物的GI值和GL值,数值越高的升糖速度越快。大家可以下载相关的APP,比如薄荷,也可以进入主页私信发送关键字“血糖”给我们,自动获取百种食物升糖指数大全。

2.在家监测血糖。首先就是买一套血糖仪,国产的性价比高的有罗氏、三诺、强生等品牌。测血糖其实不难,总体步骤:清洗消毒手指→安装针头试纸→选好针头刻度→找准手指腹两侧扎针→吸入血液→等待血糖仪读数。测的时候要保证出血量充足,确保一针见血,如果血量不足,会导致血糖仪无法读数。出血量不足时不要过分挤压手指,可从手指根部向指尖处轻推,让血液缓慢流出。为了避免出血不足,建议在测之前甩甩手指。当然,血糖不是测了就完事了,还要学会记录,等复诊的时候给医生看,有助于为后期治疗制定更合理的方案。

当然,糖友们还要学会如何搭配食物,坚持用药和运动治疗,才能把血糖控制达标哦!这些相关技巧糖人健康网往期写了很多相关文章,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进入主页查看。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帮到大家,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糖人健康网


当刚诊断糖尿病时,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这些都对以后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学习的态度决定了你以后与糖尿病的相处是否愉快。

首先学习的就是心理调节。很多人刚查出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心理上调节不过来,对疾病情况表示否定、愤怒、怀疑等情绪,这都是正常的,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这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要正确对待疾病,面对现实,需求医生和家人的帮助。

其次是糖尿病知识。要正确认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但通过科学的方式可以使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在治疗过程中不走弯路,不相信虚假广告、保健品等的蛊惑,正确治疗。

三、饮食和运动知识。它们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用得当许多糖尿病人可长期不用药物治疗就可以保持血糖稳定。

四、操作知识。学习使用家庭式血糖仪测血糖和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这是糖尿病治疗中患者控制血糖的两把枪,血糖监测是方向,胰岛素注射是子弹,两者配合方能能保持血糖平稳。

要认识到,得了糖尿病不可怕,国人中10人中就有1人为糖尿病,在你控制糖尿病的过程中并不孤独,有家人、医生、糖友和你在一起,要有信心,学习和糖尿病这个要和你长期在一起的朋友好好相处,才能保有高质量的生活。


孙医生讲糖


糖尿病患者学会测血糖很重要,因为要长期监控血糖,不管是打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都要有低血糖的风险,所以要监控血糖。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剂量都要通过监测血糖的数据来调整,所以如果每次测血糖都要去到医院测的话就很麻烦。清楚知道低血糖的症状和应急处理也很重要,如果不会处理低血糖,就会有低血糖昏迷的风险。头晕、无力、心慌、胸闷、出冷汗,就是低血糖的症状,如果出现这种症状,要吃点饼干、糖果或者吃点主食。


覃怀乐


很多糖友和我说:“我的血糖没有2天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我们的血糖是一个天平,而非单杠。

大家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血糖吗?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各种状态释放的升糖激素,都能使血糖升高;日常生活、运动、自身胰岛素、外源性胰岛素都能使血糖降低。我们的血糖如同一个天平,升糖因素和降糖因素如同砝码分别在天平两边。

儿童、成人、老年人天平两边的砝码有各自的特点:

孩子生长发育分泌的生长激素,考试紧张、升学压力分泌的肾上腺素,都是使血糖升高的砝码。

孩子体育课、课间操、做游戏,日常种种活动都属于运动的降糖砝码,都能使血糖降低。

家中父母操心儿女工作、成家,因子女不在身边遇事时孤独无助的着急,都会引起升糖激素释放,引起血糖升高。

长辈做家务活,看孩子,跳跳广场舞,都消耗葡萄糖,都是使血糖降低的砝码。

成年人应酬、聚餐、团建,比起家常便饭,升糖砝码更多了。

消闲娱乐活动,K歌、跳舞、打球、健身;工作中的体力、脑力活,如医生手术、大厨做饭、老师讲课,都能消耗能量,都是降糖砝码。

那么,这么多升降糖砝码中,饮食、运动、升糖激素、胰岛素谁最稳定,谁最善变?

饮食对血糖的作用如同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最易引起血糖无厘头的剧变。因为食物丰富多彩,食物各营养物质含量、比例、作料、烹饪方法等都会引起血糖变异。

运动因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时机选择,还有个人体质差异,会对血糖有不同影响,但总效应一般为降糖。

不管是正常生理期状态如清晨升糖激素释放的第一高峰,下午升糖激素释放的第二高峰;还是病理情况如感冒、发热、过敏、感染释放的升糖激素;还是情绪激动、紧张释放的升糖激素因素对血糖的影响,都可能和食物升糖发挥1+1大于2或者1+1小于2的不稳定变化;大家感兴趣可以尝试一下同样的奶,在清晨喝和睡前喝,血糖曲线是否相同。

胰岛素对血糖的影响其实是最稳定的,因为胰岛素是体内唯一一个降糖激素,而升糖激素有很多种,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又分别有相互作用。

我们体内血糖变化的过程就是所有升降糖砝码对抗赛的过程,赛事结局就是血糖结果。

当两边砝码重量相差很大,天平失衡,这个时候我们的血糖就高低起伏。

当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天平失衡时,要想自己的天平平衡,就需要学会平衡两边的砝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糖平衡技能。当血糖异常时,先检查我们的砝码,是哪边多了,哪边少了。找到根源后,自己加减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当我们靠加加减减使两边砝码重量相当时,天平恢复平衡,血糖就在目标范围内正常波动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血糖就是健康状态。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对糖尿病


①减轻胰岛负担(减少碳水化合物进食量,结合降糖药物,使胰岛充分休息)。②促进胰岛功能恢复(病情好转后,在不使病情恶化的原则下,逐渐增加主食量,或逐步抽减降糖药)。③保护胰岛(避免过劳和不良精神剌激,注意摄生和终生合理治疗)。


仁济仁爱888


1.上网——阅读糖尿病方面知识——至少十个小时?

2.请到附近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那里墙上,宣传栏上,小册子里都有相关知识——阅读至少2小时?

3.向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学习——过来人至少十个小时?——全国糖尿病患者已逾一亿,距离你一公里范围内,肯定有“同病相怜”的朋友?……

4.此病?——终身制?学习?——终身制?——久病终成医?

所以说——你首要任务就是——学习?


精准健康倡导者廖皓磊


得了糖尿病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调整心态!心态调整不好,测血糖、打针等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心里排斥、甚至是内心的自卑!心理疾病永远大于身体疾病。


饭饭控糖日记


刚得二型糖尿病很快就会治愈,如果乱用西医降糖药物或随便注射胰岛素就会走弯路进入治疗误区,需要终生服药了,后患无穷的。


用户58834373561


赶紧改变生活方式,按医生指导用药,增加体育锻炼,刚得的糖尿病如果是二型的有很大的几率可以逆转,这不是玩笑,这是真的。


美好生活1980


吃饭,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都得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