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你认可吗?

海云海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长大后的我们,似乎成了家乡的过客,匆匆回去又匆匆离开。但即使离家再远,离开的时间再长,家乡的味道始终是我们心中最深刻的记忆。故乡的美食,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白月光。因此,我们对于家乡的思念,似乎总会体现在食物上。年少的我们几个小伙伴整天聚在一起,商量着放学了放假了去哪家吃好吃的,路边的小摊、街角的小店…这些大人眼里的不健康食品,却构成了我们最开心的回忆。小的时候不爱吃饭,爸妈总会在旁边唠叨,要多吃点才能长身体,然而任性的我还是三两口扒完饭就跑去玩了。没想到,长大以后,家的饭菜成了可念不可得的美味。下馆子或叫外卖,虽然外面的饭菜再可口,也不及家里的香,倾注了家人的关心与爱的饭菜,是哪里都买不到的人间至味。食物仿佛是记忆的载体与向往,对在外的游子来说,只要能尝到家乡的味道,那颗思乡的心就能得到极大的安慰。


爱唱歌的瑜儿


也不否认,每次从深圳回到老家,我妈都会做老家的地道小吃,虽然我现在三十多岁了,可是在我妈眼里,我依然是她的孩子,每次我妈赶集都会买我喜欢吃的辣汤,烧饼,糖糕,煎饺之类的东西给我们吃,走之前都会大包小包的给我拿东西,会帮我买我的衣服,我孩子的衣服我家婆的衣服,都会帮她们带,这辈子我很庆幸遇到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


ma杨洋阳


不完全对。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家乡的美食,乡音,家乡古老的石板路,家乡的小巷,家乡那一湾湾梯田,家乡的烟雾,夕阳,那放牛回家响起的鞭声,清晨的鸡鸣,燕子在屋檐下的穿梭的燕影,无不令我想念。想念家乡泥土被夏天的烈日照射发出泥土和青草混合的味儿。

我的家乡极美。家乡在偏远的郊区。我老家的房屋历史有些悠久,形状为四合院,后山像一把藤椅把整个院子半包围,山不高 绿树成林,一到春天可以享受鸟语花香绿树葱葱的那种自然风光。夜晚 偶尔还有猫头鹰的叫声,什么斑鸠,岩鸡(长辈们说的我也没见过),布谷鸟都有,地上还有些野生菌。儿时总和小伙伴们穿梭在树林间,采野地瓜是我们的最爱,粗壮的酸唐梗嫩嫩的 酸酸的那时吃在嘴里的滋味至今难忘。老家的整个建筑都是木质结构,不知是哪家的能工巧匠雕铸而成,屋梁上雕刻了一些龙凤雀鸟,几根大柱子支撑在过堂的走廊上,房顶上的瓦堆砌得也有些将就,瓦片的厚度接近一厘米左右。屋梁上的瓦一层压一层构成花纹。越看越有些格调。堂屋在整个院子的正中 两边是偏房,面向堂屋 ,左面有一个吊脚楼,右面有一个像亭的弄堂,弄堂内有个天井,(这里是我们小时候玩迷藏的地方)从天井直走有个后门,从后面的走廊可以走完整个院子,假如下雨也不会湿脚。整个院子不合计楼上就有几十个房间,从前端的第一个房间可以走到最末的那间。房门都一间连一间可以通过。在堂屋旁边的第一间偏房的门方上有一个圆的小孔,那个小孔还有段历史。听长辈说 那是山上的土匪进入院子抢劫留下的枪眼。堂屋内有神龛,神龛两面供有菩萨,什么菩萨我叫不出名来。背对堂屋,前面是一层层的梯田。梯田的上方有个圆形的山堡,故名叫圆堡。庭院内有一宽敞的院坝,院坝里还有球场,可惜现在没了。球场的边缘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枝叶茂盛 成伞状。夏天的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乘凉听老人们讲故事。

我在这样的院子里长大,儿时玩耍的情景历历在目。吊脚楼上的追逐,嬉闹,游戏,踢毽子,做滑滑车。现在想起童趣甚是喜人。住在院子里的人们很勤劳,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农具柴火堆砌得有条有理。院子的人们淳朴憨厚。哪家有喜事整个院子都喜气洋洋。哪家有困难也是互相帮助。一到晚上 孩子们在院坝玩耍,大人们忙完自家的事也会聚在一起家长里短,谈笑风生。生活无忧无虑,悠闲自在,好不热闹繁荣。在那时我哥也算藏书者。楼上的大木箱里就有很多书籍,有时为了偷懒就躲在楼上翻看那些是懂非懂的书。由于人小没有刻意去喜欢什么样的书籍 ,只要是书通通拜读。首先拿的是那些有图画的书。因为有图画的容易看懂。也会陶醉在童话故事里,红楼梦,家春秋,西厢记 ,隋唐,三国,基督山伯爵,简爱,什么文心雕龙。。。。。等等,那些书根本就看不懂,一样胡乱翻阅。

我想念我的老家,家乡对我来说尤其别有一番感情,每当我回到我的家乡,站在山坡上,我都要久久停留,家乡的山山水水我似乎看不够,每次回家,母亲总把我送很久,石板路上的母亲远远的目送我直到我走出她的视线才肯回家。。。。我的家乡,因为社会更新开,家乡的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家乡的房屋已经没了原来的模样。我深深念久的家乡,我惋惜。


似默非陌


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美食是家乡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

我的家乡是四川省西充县青龙湖。家乡的美食鲜美无比,其中锅盔让我念念不忘。小时候赶场时,父亲总为我买一个锅盔,那香甜的味道唇齿留香。

现在每次回到家乡还会去赶场买锅盔。在卖锅盔的摊位前,只见一位淳朴的师傅正在专注,熟练地做着锅盔,儿时那可是让孩子们馋得流口水的美食啊。每次回家都看见师傅一个人在忙碌,我希望有人作他的帮手,老人满脸微笑解释:年轻人都外出挣钱了,谁愿意做我的徒弟。老人的话中透出无奈。是啊,一份美食经历流年沧桑流传下来,更需要传承下去。

我忘不了家乡的 锅盔,我也忘不了母亲为我们做的美食,特别是端午节蒸的包子,那是母亲的味道让游子思念万千。

记得端午节前,母亲把摘下来的茧背到双洛乡的蚕桑站去卖,五元一公斤,母亲把卖茧子的钱在场上割了二斤肉回家。

端午节的早上,全家还在梦乡中,母亲从小山坡上,田地边扯回艾草挂在屋檐下,便开始忙碌和面蒸包子,中午我们全家吃到了热气腾腾的肉包子,那种渴盼已久的美味至今还萦绕在舌间。我把采回的栀子花养在玻璃瓶里,放子屋子的中央,在浓郁的芳香中我们度过了一个祥和的端午节。

春节回家乡,我又尝到了母亲为我们全家人做的美食。香肠,腊肉,豆腐干,猪耳朵,酸菜干饭等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着这些家乡美食,谈笑着家事。幸福的暖流在我们的全身流淌,一年365天,能陪父母吃几顿团饭啊!

家乡美食除了香肠,凉拌折耳根,凉拌耳朵,还有十分有名的葱油蒸鸡,烧鸭子,糖醋藕鱼,土豆肉沫,豆腐丸子,腊肉馍馍,肥肠豆腐,粉蒸肉,夹沙肉。这些佳肴在过年时乡亲举办婚礼,生日宴上还有坝坝宴上都能吃到。现在村庄流行坝坝宴,归来的游子团坐在一起,满满一桌土菜迷乱了我们的双眼。有乡亲感叹:真好吃,外面吃不到,只有回到家乡,才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家乡菜。在品尝家乡美食,也在品尝浓浓的乡情。

是啊,家乡美食的味道无可替代,无与伦比,无论多少年,一直根植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家乡的美食唤醒了我们珍贵的情感,这些不愿忘记的记忆,温暖着游子回家的路。


君如月


谢谢提问者!很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个经常做梦的人,而在我的梦境中经常出现的就是童年在老家生活经历过的一切:破旧不堪的老屋,村庄后面那长满桑椹树的小山坡,村口那长满菱角的池塘,还有乡村小学堂里那一排排简陋的课桌椅……

所以在我看来,让我们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应该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屋一堂,因为那里有我们思念的人:有亲爱的妈妈,慈祥的外婆……有我们经历的故事:有两小无猜的童年玩伴,有画着“三八线”的同桌的你……

至于美食,现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好多地方特产在各地商场都能看到;而真正让我们留恋的是“妈妈的味道”!因为归根结底,我们怀念的是人,是家乡的亲人,无论什么吃的,只要是妈妈做的,是家乡亲人做的,都是最好吃的,是让我们永远思念的家乡美味!




古玉的空间


这个问题真让人愉快,想起来了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的亲切和怀念。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能完全的认可。用三个小故事和大家说明一下。

01、老妇人的夙愿

前几年河南周口市有一家生活富裕的人家。家中共五口人,一个50来岁的老妇人和儿子儿媳及小孙女,其乐融融的生活着。但自从小孙女住校学习后,儿子儿媳常常发现自己的妈妈象得了忧郁症似的,望着一处独自发呆,偶尔还翻看几十年前的老照片。这让小俩口关心起来,问老妈又不说。后来,老妇人一直要求回农村老家去生活,儿子儿媳刚开始想,城里有着舒适的环境不住,为什么妈妈要回农村呢?虽然老妈身体硬朗,但两地生活有很多不便。后来拗不过,儿子就把老妇人送回了简陋的农村老家。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回乡探望妈妈,发现母亲一下子年轻了好多,话也多了,走起路来精气十足。儿子儿媳也很开心,但不明所以,暗自打听后,终于明白。老妈在小孙女住校后,有一次去莱市场和熟人闲聊期间,无意间知道了自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那个他老伴也去世了。所以,一定要回乡与其一起生活,迫于农村风俗压力,两个人只能偷偷摸摸的在一起。儿子和儿媳知道后,也默许了自己妈妈的夙愿,装着不知道此事,回农村花大价钱为母亲建了新房子。

02、热泪盈眶的宰相大人

古时候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宰相大人,自从某一天夜里梦到自己早已亡故的父母后,从此无心上朝,寝食难安的。皇帝知道后才让他告假三个月,回祖籍苏州探望。一个月后的早晨,当他匆匆忙忙和一众随护走到村头,再也忍不住自己了,泪流满面,毫无保留的大声哭了出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可大家莫名其妙,一头雾水,这时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与宰相年龄相近的老者终于把他给认出来了,你不是我家隔壁的杨东升嘛!两个人互相拥抱着又哭又笑的过了许久。最后杨宰相大摆了十几天丰盛的谢亲宴,开心无比的过了一个月,在亲友的带领下观看了家乡的变化,拜祭了祖坟,欢欢喜喜回朝上任去了。

03、闻香下马的苏东坡先生

时年,苏东坡骑着马路经杭州城,很远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饭莱香味。他于是下马进入酒楼,也点了几个和人家一样的莱,一吃才知道,这酒楼的掌柜是自己的发小。几年前来到杭州开了个具有家乡风味的小吃店,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就变成酒楼了。后来此酒楼改名 闻香下马 ,有于苏东坡的名气很大,酒楼生意兴隆了好几代人。





腊八观


味道对于记忆来说,是个特别的存在,我们可能会忘记那一天的天气,那一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会忘了那一天遇到了什么人,但是经年之后,舌头仍然能辩出当时的味道。

但是说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有些以篇概全了。

家乡的味道是乡愁的重要部分

我是四川人,习惯了去哪都带着家乡的食材。尽管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我们随时能买到各地的食材。但是每次回老家,我的箱子里都装满了老家的食材,从腊肉、干菜、豆干、花生米、皮蛋,到各种调料,如干花椒、花椒粉、辣椒粉,甚至妈妈做的红油。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因素,总觉得外面买的花椒没有味道。

乡愁无处不在

对于漂在他乡的游子来说,乡愁无处不在。有时候是吃到了家乡的味道,有时候是听到了家乡话,也或许是在夜晚孤独时,委屈时。有时候是想在家乡的亲人,有时是想念一种味道,有时候是怀念曾经在家乡的无忧时光。

家乡的美食能够慰藉一颗思乡的心

曾经父母在东北工作过几年,母亲曾告诉我,那边原来本没有鱼腥草,但是因为过去的四川人多了,将鱼腥草带了过去,那边现在也有种植的了。中国人对于家乡味道有着由衷的情感,不管他们去到哪里,总喜欢随身带着家乡的味道。就好像身边的朋友出国时,首先要在箱子里放上老干妈、榨菜、泡面。而那些华侨们,更是在全世界都开满了中餐厅。


水月岚曦


你好,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是认可的,不过想念美食,我想就是妈妈做的美食和饭菜,可香可香了…!

每当踏上回家的路,就知道妈妈在家已经期盼我们许久,早已准备了好多我们喜爱的美食,炸丸子,肉丸子,炸小果子条,小麻花,菜包子,肉包子,酱豆子等好多美味!

小时候是这样的美食,妈妈把我们养大,怎么i也吃不腻,吃不够,一辈子都喜欢妈妈的味道!

天底下所有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无私的爱从来不要求回报,只求我们健康,我们平安,在妈妈的眼睛和世界里,永远都是个孩子,把好吃都留给她最爱的孩子们。

所有想念家乡的美食就是想念妈妈做的饭菜,妈妈的爱用美食来表达对我们的牵挂和想念…!





珠海雅风


认可,我记得我家镇上有一家肠粉店,叫肥肥!可以说是陪着我们长大,小时候每次去赶集都要去吃一碗,他家的酱有很多种,非常好吃!长大了,出来工作了,想念家了,又想念他家的粉肠,一回去就会约上三五知己去光顾,每次回去店里都满人了……


黄HSY123123


我不是很认同想念家乡就是想念家乡的美食的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有点单一,我所想念家乡的是: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最亲爱的家人和我一起长大的同学、朋友,还有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和童年美好的时光,当然也想念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