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A記憶——海埂春訓12分鐘跑

1989年甲A聯賽成立,但當時並未職業化,足協給出的時間表是1994年全面實現足球聯賽職業化。但在職業化之前,各隊體現出差勁的體能狀態讓足協頭痛不已,有些球員連半場都跑不了,這樣的體能如何迎接職業化的到來呢。於是在1992年,足協開始實施了一種叫做12分鐘跑的體測方式。12分鐘跑很容易理解,在12分鐘內跑過3300米算合格。但這個體測不光是個體測而已,更是個上崗證,也就是能過你後面就有球踢,過不了就等補測,補測再不過就失業了。這個要求公道說並不過分,而且很多大學高中要求12分鐘跑到2400米以上,職業球員要是連3300米都到不了,那真別踢了。


甲A記憶——海埂春訓12分鐘跑


但高洪波這樣的類型,看起來就不是體能滿格的人,這類球員體測吃足了大虧。於是體測中什麼樣子的都有,有的躺地上不起來了,有的滿頭是汗如同洗澡,有的乾脆跑的噴飯了。歸根結底還是那年代的訓練缺乏科學指導和訓練強度,如果訓練質量和強度上去了,這種測試應該不是問題。


甲A記憶——海埂春訓12分鐘跑


後來又改了yoyo體測,跑圈改了折返跑。但畢竟是模擬足球運動的急停急轉和加速衝刺等運動狀態,科學性比12分鐘跑強了一大截。隨著中國足球和現代足球接軌,體測這東西逐漸取消了,現在球員可能技術差些,但體能似乎比以前好一些了。


甲A記憶——海埂春訓12分鐘跑


九十年代各俱樂部還沒那麼多經費去海外集訓,一般會在昆明海埂呆兩三個月,訓練和儲備體能。但球員們是不甘心關在基地裡訓練的,即便後來一天一個一萬米,晚上訓練完還是要坐車去城裡,深夜才回來。這樣看來這體能還真不錯呢。


甲A記憶——海埂春訓12分鐘跑


甲A摘牌大會,這個詞至少最近幾年沒人提起過了。比如恆大要買韋世豪,不是你有錢就能買的。首先是上港給韋世豪掛牌,然後恆大再順利摘牌,最後完成交易。實際當然沒那麼簡單,因為當時還有一種叫倒摘牌的規矩,就是上一年成績差的球隊優先摘牌。所以恆大如果想買韋世豪,需要先打通所有摘牌順序在自己之前的球隊,求人家不要出手。那時候很多球員都說過:摘我我就退役之類的狠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