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孙见福


朱标的妻子儿子那就是朱允炆的家眷,因此朱棣并没有因为兄弟之情放过他们

朱棣是朱元璋四子,也是最像朱元璋的儿子,其生母有争议。朱元璋称吴王时立为王子,后朱元璋进帝位,收缴将领兵权使之集中与各皇子中,朱棣封燕王,王府居于大都,为大明的北部疆域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来朱棣可以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王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元朱标猝死,储君之位空虚使得秦王,晋王,燕王都对此垂涎三尺,然而他们的老父亲朱元璋也犹豫过,最终在温和的太孙朱允炆与朱棣之间选择朱允炆登基,这就是后世的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后缺乏执政经验,在黄子澄等儒学家的建议下大力削藩,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被废,湘王甚至被逼自杀,激起全国诸侯的不满,朱棣从南京逃回北平后开始集中兵力并且联络天下诸侯反抗朱允炆,这就是后来的靖难之役,

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朱棣赢了,所以他是明成祖,朱允炆输了,所以他的帝号也就没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怕朱棣已经成了皇帝,在建文下台后,对哥哥的妻子以及儿女们也没有放过。朱标是燕王的大哥,然而也是朱棣生死大敌朱允炆的父亲。复杂的关系让他把愤怒转化到了自己死去的哥哥身上。

据史料记载,朱棣称帝后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他哥哥的朱标作为皇帝的庙号还有常氏的皇后封号,让她的身份直接变为了皇太子妃。吕太后(建文帝封)名号也被废黜,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随后将吕太后迁往明东陵与徐王朱允熙为懿文太子朱标守陵,后被莫名其妙的大火烧死。朱标一共有五个儿子。吴王朱允熥废为庶人后暴死,衡王朱允熞被废后囚禁一生,所以朱棣做的真是够绝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1402年,靖难之役后继位时,朱棣年仅42岁,这个年纪分明是帝王如日中天之时,可雄风依旧的朱棣却在此后的20多年里,未生下过一个子嗣。

是朱棣忙到没时间宠幸妃子?答案显然不是,毕竟男人生孩子只需要三两分钟,再怎样忙,这个时间终归是有的。

民间倾向于认为:壮年继位的朱棣之所以一直无所出,乃是因为他夺位不正,且继位后干了太多伤天害理的事,遭了报应所以无所出。

这些伤天害理的事里,除了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和侄孙朱文奎弄“失踪”外,还包括:用极其阴冷的方式“处理”了太子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嫡长子,因为出身高贵且是长子,他成了朱元璋最理想的皇位继承人。他一生共有五个儿子,其中,除长子朱雄英夭折外,其他四子在他英年早逝后均在世。

朱标这五个儿子中,皇长子朱雄英和皇三子朱允熥为太子妃常美荣所生。常美荣是常遇春的长女,于洪武四年时,被朱元璋亲自下诏册封为朱标的太子妃。后不幸因生朱允熥去世。

其他三子,即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均为继任太子妃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氏所生。影视剧中朱允炆

在讲究尊卑、嫡庶的古代,朱标这五个儿子的身份地位都非常尊贵。自然,他们在皇位继承上,都比篡侄子位的朱棣更加名正言顺。

这种名正言顺,也便成了他们下场凄凉的铺垫。

朱棣继位后,一直在苦苦找寻朱允炆下落的同时,时刻担忧着大哥的儿子们会回来夺回皇位。皇位对朱棣的诱惑力有多大,他内心深处的担忧就有多重。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的朱棣“清理”大哥朱标的儿子们终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最初,朱棣对大哥朱标的孩子们和老婆还算客气,毕竟面子工程得做足。实际上,这些“客气”仅仅是他等待时间的过程罢了。

朱标的三子朱允熥本非常受宠,毕竟,他是太子妃常美荣拼了命换来的孩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曾封这个弟弟为吴王。

可未等到朱允熥去往封国杭州就藩,朱棣就篡位成功了。于是乎,朱允熥的人生也开始发生了惊天逆转:他先是被降为了居漳州的广泽王,随后又被召回京师贬为了庶人,再后来,则被囚禁在了凤阳,后暴毙而亡。

朱允熥的一生无疑是被永乐帝朱棣捏在手里的一生,说来,朱棣亡朱允熥着实是费了一番功夫的。朱棣处置大哥朱标的四子朱允熞的手法,与处置其三子朱允熥的手法,几乎是完全复制粘贴的。影视剧中朱标

相比之下,朱棣清理大哥五子朱允熙的手法明显就与处置他几个哥哥不一样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比哥哥们,他年岁最小。

皇叔叔朱棣篡位时,朱允熙年仅11岁,这个年纪在任何年代都是尚未知事之时。可即便如此,朱棣也未放过他。

朱棣先是将徐王朱允熙降为了朱允熙,这个路数与朱棣对付哥哥们的手法一致。所不同的是,紧接着,朱棣并未继续给他降级或是贬为庶人,而是让他和母亲吕氏一起去了懿文太子陵,给父亲朱标守陵墓去了。

公元1404年,朱允熙被永乐帝改封为瓯宁王,"不遣之国"世奉太子祀。听这架势,朱允熙和母亲颇有能幸免于难的意思。

然而,这之后仅仅两年,年仅16岁(刚刚成年)的朱允熙和母亲便因府邸中莫名起火,被活活烧死。

好在,朱允熙死后,得了一个“哀简”的谥号,说来,这结局终归要比其他几个哥哥强。

朱棣做了如此多,是否就能安心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最终已经得了民心,坐稳了江山,也处置了大哥的众儿子们,朱棣也依旧不安心。

为此,他甚至几次三番派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为建立邦交、巩固政权,实际上却多少是为探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可惜,直到朱棣辞世,他也未能探寻到朱允炆的下落。这便也意味着,他继位后一直生活在担忧和恐惧中,如此巨压下,加上国事繁忙,竟导致他在位23年,未生下过任何子嗣,这在历史上,真真算是奇事一桩。

是报应否?谁知道呢?


记者李满


朱棣当上了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嫂子和侄子们的呢?

四个字,灭绝人性!

朱标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早夭,剩下了四个,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老二朱允炆

朱棣攻入南京之后,发现宫殿火光冲天,朱允炆不知所踪,有人抬出了数具烧焦了的尸体,无从分辨是男是女。至此,朱允炆死还是逃了,成了历史悬案。

朱棣继位之后,花了一生时间去寻找朱允炆,不仅派了郑和从水路上寻找,还派了胡濙从陆路上寻找。

郑和一无所获,但胡濙找了十六年之后,据说找到了朱允炆,原来朱允炆根本没有离开中国,而是藏身在了江苏吴县普洛寺内。

然而,胡濙找到朱允炆之后,发现他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等胡濙赶回北京,连夜向朱棣汇报之后,朱棣叹了口气,说了句“让他自生自灭吧!”

不久之后,朱允炆病死了!


老三朱允熥

朱允熥是太子妃常美荣生的第二个儿子,生完第二天,太子妃就死了,朱标悲痛万分,将对妃子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朱允炆继位之后,封了朱允熥为吴王,可还没等朱允熥前往杭州就藩,朱棣就攻入了南京城,至此他的人生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先是被降为漳州广泽王,后又被召回,贬为老百姓,幽禁在老家凤阳,不久暴亡。

老四朱允熞

朱棣处死朱允熞的手法,与处死朱允熥出奇的一致,几乎就是原版复制。

先是将朱允熞降为怀恩王,不久之后,与朱允熥一同贬为庶民,囚禁于老家凤阳,不久死去。


老五朱允熙

朱棣处死朱允熙的手法,与前两个侄子略有不同,先是将朱允熙降为敷惠王,后又将朱允熙连同母亲吕妃,一起撵入了朱标的陵墓,说是给朱标守陵。

两年之后,朱允熙和母亲居住的房子突发大火,二人均被烧死于屋内,谁放的这把火?

除了朱棣,还能是谁!

至此,朱标的四个儿子和一个妃子都被弄死了,朱棣终于可以安心了!


一半秋色


(成祖朱棣)

1402年,谷王朱穗和曹国公李景隆发动金川门之变,向燕军投降,朱棣率领军攻入南京,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炆与太子朱文奎不知所踪。为期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朱棣篡位之后,残酷惩处了坚持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如翰林学士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皆被肢解残杀,子嗣十五岁以上者也全被处死,不满十五岁者和旁支宗族发配边疆,家中女眷充入教坊司为妓。

对于大臣如此,朱棣对其大哥朱标的几个儿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弟弟,朱棣同样是心狠手辣。

朱标活到成年的儿子一共有四个:太子朱允炆、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

朱棣一上台就取消朱标的明兴宗庙号,重新追谥为懿文太子。接着先是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𤐤由亲王将为郡王。

随后,又以不能忠直辅佐建文帝为由,把这三个侄子废为庶人,圈禁了起来。

最后这三人的结局全部以暴死告终。

至于到底真的是病死还是另有隐情,明眼人心中自然知晓。

朱标的这个三个儿子中,可能只有吴王朱允熥留有后代,明代称之为“吴庶人”。直到明英宗时期他们的境遇方才好转。

而建文帝的留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朱文圭,也就是朱标的孙子,也被朱棣囚禁了起来。朱棣夺权之时朱文圭仅仅2岁,可能是觉得他对于自己的威胁不大,朱棣没有让他暴毙。

朱文圭被圈禁了五十多年,也是到了英宗时期才被放了出来。据史料记载,重获自由的朱文圭百感交集,由于被囚禁多年,他连牛马都不认识了,获释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后代被称之为“建庶人”。

(明英宗曾被景泰帝长期囚禁于南宫,之后重夺帝位的他深知被囚之苦,力排众议将朱标的后代全部予以赦免,恢复了他们的自由)

到南明时期,风雨飘摇的弘光政权为了收拢人心,才将靖难建文诸臣和宗室平反,追复原封号。


千佛山车神


朱标之死是导致明朝的一个转折点,朱元璋花费了几十年的精力培养朱标,为的便是让他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皇帝。

可谁知道,朱标竟然在37岁那年病死了。

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又将希望放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的身上,所以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培养朱允炆。

只不过朱允炆却远不如他的父亲朱标,不仅在能力上不如朱标,在性格上也是如此,朱标是仁厚,朱允炆却是憨傻,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听风便是雨,总是别人说什么他便信什么,缺乏自己的判断力。

黄湜、齐泰说应当削藩,说了一通有的没的,朱允炆听完之后觉得所言有理,于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便决定削藩。

那时候的朱允炆坐稳了皇位了吗?没有,朱元璋临死前之所以命令诸王不得入京奔丧,为的便是让朱允炆能够顺利即位,朱允炆那点斤两朱元璋可太清楚了,没个几年时间朱允炆别想坐稳皇位。

可是黄、齐二人急于立功,急于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朱允炆这边才即位,他们那边便迫不及待地忽悠朱允炆削藩了。

于是,由于黄、齐之辈的盲目削藩,终于引发了“靖难之役”,朱允炆白白将皇位送给了朱棣。

朱允炆作为一个皇帝,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更没有识人、用人的本事,也无怪乎他会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让朱棣翻盘,被朱棣给打败了。

他用的那个李景隆,打不过朱棣,丧师数十万便算了,朱允炆也没追究李景隆的责任,可是朱棣兵临城下,李景隆那厮却背叛朱允炆,跑去给朱棣开门,这是人干的事吗?朱棣都觉得李景隆无耻,所以后来将来给他圈禁了。

朱棣虽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一路打到南京城,可谁都知道他不仅要“清君侧”,更要“清君”,他是要自己当皇帝,朱允炆再傻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在朱棣攻入皇宫之前,皇宫便已经着起了火,死了不少人,据说朱允炆和他的皇后、长子朱文奎便死在了这场火中。

只不过,也有人说朱允炆并没有死,死的只是替身罢了,朱允炆早已经通过暗道逃出了皇宫,此后才不知所踪。

除了朱允炆之外,朱标实际上还有四个儿子,即长子朱雄英、三儿子朱允熥、四儿子朱允熞和五儿子朱允熙,朱雄英、朱允熥系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和朱允熙则系吕氏所生,朱棣“靖难之役”成功之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呢?

实际上,朱雄英早在8岁那年,也即1382年的时候便夭折了,他的母亲常氏则在1378年生下朱允熥之后便死了。

所以,在“靖难之役”后仍然在世的只有吕氏和朱允熥、朱允熞以及朱允熙四人。

吕氏是洪武年间太常寺卿吕本之女,朱允炆即位当了皇帝之后被尊为皇太后,不过靖难之后,朱棣当然不会再允许她是皇太后,所以降为“懿文太子妃”。

吕氏虽说是朱允炆的生母,可也是朱棣的皇嫂,他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的,自然不敢拿吕氏怎么样,但也将她“发配”去给朱标守陵。

说是守陵,实则是软禁。

当时被打发去和吕氏一起给朱标守陵的实际上还有时年11岁的朱允熙,当所有人以为朱允熙可以因此保住性命的时候,四年之后却又发生了“意外”——朱允熙的府邸发生了火灾,朱允熙竟然被活活烧死了!

朱允熙再怎么样也是一个王爷呀,府里下人丫鬟伺候着,一个15岁的少年王爷竟然能够被活活烧死,岂不怪哉?

只能说朱棣的手段太狠辣,朱允熙的存在对他而言始终是一个隐患,虽然年幼,但也得斩草除根。

当时24岁的朱允熥和17岁的朱允熞,相对于朱允熙而言更具威胁性,所以朱棣一即位便将他们二人废为庶人,然后远远地囚禁到了凤阳。

他们被囚禁在凤阳可不意味着便可生命无虞,先有朱允熞不明不白地死去,后有朱允熥突然暴毙。

靖难之役后,朱标的遗孀和儿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全部被朱棣给斩草除根。

即便将朱标的遗孀和儿子杀完了,朱棣也没有完全放心,因为他自己也怀疑当年在皇宫里被烧的人不是朱允炆,所以一直派人在外四处搜寻朱允炆的下落,以期能够彻底铲除这个后顾之忧。

倘若朱标仍然活着,又何至于此?

倘若朱允炆能有朱标的几分本事,恐怕也不至于此。

朱允炆之失天下,不仅在于他能力不行,也在于他没有朱棣那么狠,只能说朱允炆真的没这个命。


宁糊涂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 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朱棣,他是在明朝比较有名的皇帝。早些年朱棣被封为燕王。


朱棣当时并不满意朱允炆的统治,朱允炆曾要削藩,朱棣后来造反,这就是历史上,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朱棣在这场战争中胜利,他成功登基之后改元永乐,自从这件事之后。他又是如何对待他大哥朱标一家的?


当时朱标因病去世,走的比较早。朱标有5个儿子,其中就包括朱允炆。这也是朱允炆后来为什么即位,朱允炆后来失踪了,不知去向。朱标的大儿子夭折了,老三被朱棣削了王位,被朱棣关了起来。后来朱标的三儿子比较离奇的死去。

至于老四跟老三的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被囚禁当中,爆体身亡。这些看似比较的悄无声息,无迹可寻,可到底谁在背后操控,可想而知。除了朱棣还能有谁?至于朱标剩下的小儿子,开始被朱棣栽培。细心的培养,所有人都觉得朱棣终于还有点良知。


朱棣留下朱标的小儿子唯一的香火,安排他到朱标的墓前尽孝道。本以为朱棣不会赶尽杀绝,会一直留着朱标的小儿子。可世事难料,尤其是帝王的心思。这件事没过了多久,朱标的小儿子突然遭遇了一场大火,也就是那场大火,朱标的小儿子也死了。

自古帝王最为薄情,在朱棣的身上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朱标的一家可谓是无一活口,除了朱允炆失踪,没有遭遇惨死,其他的子女全部意外而死。


江水趣谈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当时的朱棣,非常开心的骑着自己的战马来到了南京城下,突然之间出现一位大臣,并且告诉他,你不可以当皇帝,皇帝只能让朱允炆当。这句话,让朱棣非常羞恼并且扬言要杀掉他。这位大臣突然之间站起身来指着朱棣说道:你今天哪怕杀了我,杀了我全家,我也不怕你。

朱棣继续说,你信不信我杀你九族?你杀我十族又如何?那位大臣非常硬气的说道。当然在历史上所有的硬气都是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不久之后这位大臣死了,而与此同时伴随了整个明朝以及整个封建王朝最为传奇的血腥制度,杀九族。不好意思,杀九族已经无法形容此次血腥了,在杀九族的同时往上翻了一个维度,杀十族正式诞生。

事件回顾

上面的那位大臣是方孝孺,整个明朝初期的才子、政治家、最有名气的文人书生,与此同时仅仅因为一句话便被朱棣杀了十族。

说这个故事和今天我们需要去讲的这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吗?

表面上来看并没有,但只要挖到底就不难发现,朱棣对于任何胆敢触犯皇权的人都杀红了眼,甚至毫不留情,因为此时的朱棣绝对不允许自己费了4年时间拼死拼活拿下来的大明皇帝,突然之间被别人钻了空子。

这也就不难理解接下来与朱标相关的妻子儿女的悲惨下场了,因为在朱棣看来这些人全都是不稳定因素,必须要及时抹除,如果他们不死,朱棣将寝食难安。

朱标共有6个儿子,4个女儿,与此同时有两个媳妇,还有一些妃子,原本想整一个表格,把他们的生平往事以及如何死去通通做一个记录,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必要了,毕竟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的不久的一段时间里面,他们将统统死去,并且死因各不相同。

吕妃为朱标生下了4个儿子,大儿子自然而然的当上了皇帝,也就是朱允炆,剩下的三个儿子当中死掉了一个,当朱棣占领南京城之后将剩下的两个儿子通通剥去爵位,并且关押在一个小木屋里面,十五年之后意外死亡,死因不明。

除此之外,朱标的太后和他的小儿子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的第2年里面突然遭遇了一场大火,在这场大火当中,母子二人通通被烧死,无一人生还。

没错,这就是事实

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后做了两件事情,表面上来看,这两件事情非常小,却已经决定了朱棣对于自己大哥的后人的一些处理态度。

第1点朱棣未经允许擅自更改了历史记录,比如在对应史籍当中,朱元璋由原来的非常喜欢大儿子朱标变成了非常喜欢自己的四儿子朱棣,并且非常讨厌朱标,奈何当时的朝廷势力迫不得已才将自己的大儿子立为皇帝。

第二点,朱棣肆意的抹黑朱允炆以及与朱允炆相关的后宫宫女、朝中大臣、民间势力。这一切都做完之后,自然而然的不能允许朱标子孙这样的后患存在,因为朱允炆的名声似乎还算不错,未来在某一天他突然出现或者由朱允炆的其他兄弟率领天下的兵马前往讨伐朱棣的话,那必然是一件麻烦事,既然斩草就要除根。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我来回答:

最近《大明风华》在热映,有个问题剧中没有提到,那就是在靖难之役后,朱棣是怎样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四子,朱标是朱元璋长子,洪武元年,朱标就被立为太子,是帝国合法的继承人。朱元璋对官员极端不信任,杀掉大量开国功臣,不过朱元璋对太子的教育很重视,宋濂、李善长、徐达、刘基等人都曾教导过朱标。

不同于朱元璋,朱标温文尔雅,处事温和,也多次劝说朱元璋不要滥杀,如果能顺利继位,也将是一位仁厚的君主。朱元璋的想法是一张一弛,在他的治下国家刚刚起步,战事频繁,所以需要一个强势的帝王,而随着国家的稳定,则需要一位温和的皇帝来缓和社会矛盾,这对国家、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史料记载:

“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

天公不作美,着重培养的太子朱标,却在洪武二十五年突然病逝,这对朱元璋打击巨大,为此痛苦不已。朱标活着的时候,朱棣不敢有什么奢望,而朱标死后,朱棣的不臣之心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朱棣应是那个能力最强,最优秀的那一位,而朱元璋没有选择朱棣。由于朱标的死,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让朱棣怒火中烧。多年在战场拼杀的朱棣,当然瞧不起朱允炆,对这个侄子,朱棣只有嫉妒和怨恨。

从朱允炆即位后的表现看,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军事水平,都跟朱棣差得太多。朱允炆几乎没有什么自我判断能力,全按照齐泰、黄子澄之流的方案操作,在靖难之役中败得一塌糊涂。在朱元璋的残酷杀戮下,朱允炆手下已经没有什么贤能之人,加上朱允炆本身的性格问题,哪怕朱棣不造反,朱允炆也不是个称职的皇帝。

当时,蒙古部落仍有相当实力,瓦剌、鞑靼仍对中原有一定威胁,朱元璋统一全国,而朱允炆是否能守住这基业都是个问题。如果朱允炆守不住大明基业,那么朱棣即位才是最佳方案,虽然朱棣是个反叛,但他也是最适合做皇帝的那个人。

对于国家来说,皇帝朱棣是个合适的人选,而对于朱标的嫔妃、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可能就是个灾难。自古以来,新皇即位后,对前代皇族,存在着赶尽杀绝的现象,宋武帝刘裕几乎杀光司马皇族,齐高帝萧道成则杀光了刘宋皇族,杨坚统一全国,却灭掉了宇文一族。

有时候生在皇族,并非什么好事,锦衣玉食之外,可能是无尽的杀机,不知道哪一天就可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待宰的羔羊。经过三年的奋战,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城,成为帝国真正的主宰,这一路上死了很多人,付出了巨大代价,收获的时候当然也不能糊涂。

史料记载:

“谷王橞、李景隆等开门纳王,都城遂陷。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抚安军民。”

李景隆打开城门之后,南京城即刻被攻陷,朱棣马上命令部队围住皇城,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抓住朱允炆,只要找到朱允炆,无论是死是活都好说。朱棣已经控制了局面,只要掌握住朱允炆,对外怎么说都可以,毕竟他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是有继承权的。

假如朱允炆还活着,可以逼着朱允炆让出皇位,之后找个机会废掉朱允炆,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如果朱允炆的确是烧死了,那么也很好办,既然皇帝都没有了,那朱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即位。

如果按照事情的复杂程度,朱允炆死了最好,毕竟死人是无法说话的,最终的结果则是朱允炆不知所踪,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团。为了找到朱允炆,朱棣花费了不少心思,甚至从他即位后,生育出现了问题,再也生不出孩子,可见其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

在朱棣即位之初,找朱允炆不一定只是找到,很有可能是追杀,也就是发现后即刻处死,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效率也最高,杜绝后患。对朱允炆,朱棣已经是如此态度,那么对于朱标的后妃、其他儿子,也不会有什么优待政策。

朱标有五个儿子,分别是虞怀王朱雄英、建文帝朱允炆、吴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朱标还有两位妃子,分别是元妃常氏、继妃吕氏。

史料记载:

“兴宗五子。后常氏生虞怀王雄英、吴王允熥。吕后生惠帝、衡王允熞、徐王允熙。”

本为嫡长孙的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夭折,年仅八岁。正是因为朱雄英早夭,朱允炆才有机会成为皇太孙。朱允熥,在建文元年封到了杭州,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去,朱棣开始发动战争。

史料记载:

“建文元年封国杭州,未之籓。成祖即位,降为广泽王,居漳州。未几,召还京,废为庶人,锢凤阳。永乐十五年卒。”

等到朱棣当上了皇帝,朱允熥也就没好日子过了,先降为广泽王,之后废成老百姓。哪怕成为老百姓也还好,最起码还能活下去,只是朱棣还把他囚禁在凤阳,永乐十五年去世,具体死因也就无关紧要了。

衡王朱允熞,朱棣先降格为怀恩王,在和他哥哥朱允熥一同关在凤阳,死亡时间在永乐十二年左右。徐王朱允熙,被降为敷惠王,和母亲吕氏一同居住在懿文太子陵墓,不久之后,居所发生火灾,被烧死,想来也不会是正常死亡。

朱标的妃子常氏,在洪武十一年,因为难产去世了,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产几乎是必死无疑。吕氏则和朱允熙一起,死在那场莫名其妙的火灾中。吕氏和朱允熙死得最蹊跷,一般来说火灾大多是人为的,且朱允熙死时才十六岁,很有可能跟朱棣有关。

这跟宋太宗赵光义有些相像,赵光义即位后,赵德昭自杀而死,赵德芳病逝,经过推测,后世大多认为赵德昭、赵德芳是被宋太宗害死的。

虽说朱棣是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也是一位刚愎自用、弑杀无度、多疑猜忌之人。在他即位后杀掉了不少人,有建文旧臣,有建文的将领,也有大量的宫女仆从。皇族之间可能并没有什么亲情可言,如果可以选择,朱标的儿子们可能不再想投胎到帝王之家。

朱棣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同样步了老爹后尘,总共三个活着的儿子,老二又造侄子明宣宗的反,兵败投降被杀,老三也是郁郁寡欢。

无情最是帝王家啊!


杨角风发作


朱标和朱棣的关系怎么样

史书上关于朱标和朱棣的关系介绍的很少,但在朱标当时还是太子的时候,在众多藩王中威信是很高的。朱标的性格与朱元璋完全是不同,从小接触儒家思想,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关爱,弟弟们曾多次犯错,当然也包括燕王朱棣在内,都是朱标从中调解,向朱元璋求情,才使他们免受责罚,弟弟们对这位大哥是很信服的。如果朱标不死,继承皇位,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皇帝!
朱标(影视剧照)

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摘自《明史》

你要说在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当中,哪个儿子跟他性格最像?答案就是朱棣!朱元璋晚年的时候,一度怀疑朱棣将要谋反,朱棣装疯才躲过此劫。
朱棣

靖难之役后,朱棣当上了皇帝,虽说是被朱允炆逼得,但毕竟这个皇位是从自己的亲侄子手中夺过来的,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朱棣巩固皇位的手段,跟自己的老子朱元璋有的一拼。

让我们看看朱棣是怎样对待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朱标有两个妻子:常氏、吕氏,五个儿子:老大朱雄英、老二朱允炆、老三朱允熥、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

常氏是常遇春的长女常美荣, 17岁嫁给朱标,朱元璋亲赐的太子妃,老大朱雄英和老三朱允熥就是她所生,再生老三的时候难产而死。而老大朱雄英八岁时就死了, 没有给朱棣动手的机会。

在常氏去世后,朱标就娶了吕氏。老二朱允炆、老四朱允熞、老五朱允熙都是吕氏所生。当年朱棣攻下南京金川门后,就被朱棣请到自己军营中,当时朱棣还特意向她讲述了自己不得不起兵的原因。当然,这不过是做做样子给明朝的臣子百姓看。后来,吕氏在回去皇宫的路上,宫中突然起大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朱棣曾派人去找过,但都没有找到,人间蒸发了一样。后来朱棣就废掉吕氏的太后之位,改称她为懿文太子妃。
建文帝(影视剧照)

老三,老四、老五都在朱棣即位后,先是被降了职,紧接着老三、老四被就召回京城废为庶人,囚禁在了凤阳15年,两人都在同一年1407年先后离奇死去。说老三暴病死的,估计令人难以信服。

老五与母亲吕氏被朱棣发配到朱标的墓地为其守墓,两年后也就是1406年,死于一场大火中,母亲吕氏则下落不明。他们的死虽然没有明确证据是朱棣所为,但明白人都看的出来!
朱允熙(影视剧照)

结语:

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皇位,不惜残杀迫害同族,不可谓不狠,比起老子朱元璋的手段则更狠!如果你是朱棣,你会怎么做?欢迎大家讨论!


灯下萤火学历史


无一幸免。

朱允炆在位的四个年头里,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想必要干一番大事业。他清楚地知道,正是由于父亲朱标的早逝,自己才得以嗣位。但同时环伺在周边的,还有虎视眈眈的叔叔们。

1402年,也是朱允炆出现在史书上的最后一年。随着朱棣的铁蹄踏破南京城,朱允炆消失了,也许是逃走了,也许是死掉了。

但他算是从靖难之役中解脱了,他的兄弟们还要在朱棣的掌心上受苦受难。

愿不复生帝王家

“不复生帝王家”,这是南朝宋刘子鸾被害前说的话,为其兄前废帝所杀,时年9岁。

骨肉相残,本已有悖人伦,何况在皇室之间变本加厉。一个9岁的小孩都能悟出的道理,可见其间的惨烈。

朱棣又怎么会不懂?在赶走了他的侄子朱允炆之后,自然不能再留后顾之忧。朱棣自己的帝位就是武装斗争得来的,又怎知朱标的后代不会再来一次靖难之役?

朱标共有两妃五子,至1402年时,尚有吕氏妃在世,长子早夭,次子即朱允炆,其余三子均在世。朱棣即位后,随即着手开始铲除异己的行动。

建文帝朱允炆的三个弟弟朱允熥(tēng)、朱允熞(jiān)、朱允熙,在建文元年就分别封为吴王、衡王、徐王。从《明史·列传第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位王子的下场:

吴王允熥...成祖即位,降为广泽王,居漳州。未几,召还京,废为庶人,锢凤阳。永乐十五年卒。
衡王允熞...成祖降为怀恩王,居建昌。与允熥俱召还,锢凤阳,先后卒。

朱允熥和朱允熞的命数相似,先是受到降职处分,不许留京居住,一个调任福建,一个调任江西。看得出来朱棣对他们还不放心,也许是怕他们纠集地方势力起兵造反,不久就把他废为庶人,监禁在离南京不远的凤阳,估计是便于看管。

这一对难兄难弟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相继去世。这两人相差7岁,且离世时年龄并不大,先后去世的情况并不寻常,我怀疑是朱棣有意为之。同年二月,朱元璋另一子朱橞因谋反被废为庶人,朱棣很有可能顾忌再有人谋反,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结束了这两人的生命。

再来看吕氏妃和朱允熙:

徐王允熙...成祖降为敷惠王,随母吕太后居懿文陵。永乐二年下诏改瓯宁王,奉太子祀。四年十二月,邸中火,暴薨。谥曰哀简。

朱棣同样先是贬爵位,派这母子二人去给朱标看坟。但是四年后却因官邸一场大火二人同时丧命,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也是朱棣干的,因为朱允熙是带着身份死的,所以还给了谥号。根据《明谥纪汇编》记载:“蚤孤短折曰哀,居敬行简曰简。”似乎是个还不错的评价。

以儆效尤

自古以来,历代得位不正的帝王最怕的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此务必斩草除根,只把机会留给自己的子孙。

这样的例子数也数不清,而在明朝实属首例。朱棣想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却被后世子孙学了去。后来朱瞻基即位,朱高煦之变爆发后,他不得不杀掉朱高煦,还把他的儿子们都杀了,也是模仿朱棣的一种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