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誰設計建造的?有何獨到之處?

玉樹臨風174216062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討論的問題。對於像北京故宮這麼規制宏大的皇家宮殿建築群,不會是一人一力之功,總是由皇帝本人親自帶隊、主管官員總抓、能工巧匠實際執行,才能完成。是個人能力和集體智慧的結合。

況且,北京故宮還有一個傑出的藍本——南京故宮。



一、皇帝領銜的設計團隊

永樂皇帝朱棣,作為天下第一人、紫禁城的業主,自然而然也是設計方案的最終決定者。設計團隊由他領銜,當無爭議。



主管官員是誰呢?永樂年間工部尚書——宋禮,全程參與實際總攬故宮的設計和營建。

蒯祥,流行最廣的故宮設計者說法。但不可信,試想故宮開始營建的永樂四年(1406),蒯祥年紀尚幼,還不至於以沖齡而總攬設計全局。但以他後來主持復建三大殿的功績,仍可以名列其中。

還有一個人——蔡信,是傳說中受宋禮之命進行故宮設計的工匠。不可考,但是他作為工匠代表是夠格的。代表更多不知名不留名的設計者和營建者。

所以,故宮的設計者是皇帝領銜的設計團隊。



二、比故宮還傑出的藍本——南京故宮

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慶(南京)後,改集慶路為應天府。“命劉基等卜地定作新宮”,最終選定這塊地當“鍾阜龍蟠”、“帝王之宅”的風水寶地,填燕雀湖“改築新城”。工程始於公元1366年,歷時二十餘年建成,壯麗巍峨,盛極一時。




南京故宮佔地面積超過101.25公頃(超過北京故宮的72公頃),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第一宮殿”。南京故宮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其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為明官式建築的母本。



北京故宮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南京故宮的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建造的。


左經右緯


紫禁城的選址為 劉伯溫。建築設計師為 蒯祥,香山漁帆村人,出身木匠世家。明代初期建築名家, 明洪武年間曾參加南京明宮城的建築營造。

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蒯祥和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優秀工匠被徵召到北京,參加皇家宮城的營建,設計並直接指揮明宮城的營建工程。當時,蒯祥的建築技藝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巧奪天工的程度,“永樂間,召建大內,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祥隨手圖之,無不稱上意”。他精於尺度計算,又擅長榫卯技巧,還能雙手握筆同時在一根柱子上繪雙龍,“畫成合之,雙龍如一”,技藝嫻熟,出神人化。正統年間,蒯祥又受命營建乾清宮、坤寧宮和重建故宮三大殿工程。

天順末年,十三陵之一的裕陵興建,蒯祥又被任命為這座地下宮殿的總設計師。由於他技藝高超,連皇帝也常呼他“蒯魯班”。

景泰七年(公元1456),蒯祥從太僕寺少卿升為工部侍郎,但仍督工匠,此時的他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但仍“執技供奉”,俸祿食從一品,並參加了承天門(即天安門)的建造。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三月,蒯祥在北京病逝。皇帝聞訊後,派人致哀,贈蒯祥祖父,蔭封其兩子。


於無聲處聽龍吟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它氣勢恢宏,文化底蘊濃厚,吸引了很多中外遊客前來遊覽。

許多人都認為,故宮是蒯祥設計的。蒯祥是明朝有名的木匠,他技藝高超,匠心獨運。相傳在建造故宮三大殿時,緬甸國嚮明王朝進貢了一根巨木,永樂皇帝下令將其製成大殿的門檻。一個木匠不小心鋸短了一尺多,嚇得臉色煞白,趕快找蒯祥補救。蒯祥看了之後,叫那個木匠索性再鋸短一尺多,然後在門檻的兩端雕琢了兩個龍頭,兩端各鑲一顆珠子,用活絡榫頭裝卸。後來皇帝見了十分高興,大加讚賞。這就是蒯祥發明的“金剛腿”。時人稱他為“蒯魯班”。

但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參加建造南京宮殿的蒯祥不應該是故宮的設計者,真正的設計者是名不見經傳的蔡信。因為永樂十五年故宮開始進行大規模修建時,蒯祥才從南京去往北京,任職故宮的施工主持人。而在此之前,蔡信已經主持設計、規劃和建造了。但這只是個人的意見,民間通常還是認為故宮的設計者是蒯祥。

蒯祥生於木匠世家,他的父親蒯富,就是很有名的木匠。他子承父業,終有大成,明憲宗成化十二年卒,享年84歲。


京蜜


故宮又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年,最初由蔡信、阮安等設計,蒯祥、陸祥等施工建造的。

故宮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築群。除了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陳設之華麗,在世界宮殿建築中也是極為罕見。

故宮強調整體和局部的關係,無論在整體還是在單體上,都體現君權神授、皇權至上的觀念,如天子五門,五脊六獸等,同時也非常講究建築的對稱美感。

故宮主要以木架結構為主,不像西方以石頭為建築材料,採用木結構有幾種好處:

一是:取材方便,易於加工。

二是:有較強的抗震性能,古代沒有鋼筋水泥,牆並不能承重,只起到圍蔽作用。而木結構中榫卯節點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動性,削弱地震力的破壞。

三是:適應性強,可靈活多樣的設計各種結構。

四是:施工速度快,只需要對木材進行簡單的組合拼裝,通常只需要兩三年時間就完成一座大殿的建造,不像西方一些教堂往往需要上百年才完成。

此外故宮地下排水結構也是高超獨到的,不管北京下多大雨,皇城都不會積水發河。





趣味哥


關於紫禁城由誰設計的有諸多種答案與傳說,光說我知道的,有人說紫禁城是由姚廣孝設計的,姚廣孝就是大名鼎鼎的道衍和尚,是朱棣起兵靖難的策劃者,雖然自己的身份是和尚,但是天文地理,諸子百家,陰陽術數無所不精,無所不能,是中國歷史上不多的幾位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智囊型謀士之一,其廟算無雙,與同一時代的劉基並列其中。

在民間有許多傳說北京城是由他設計的,但是我們查閱明代關於紫禁城建設的資料清楚的表明北京城的設計建設與他無絲毫關係。



真正的設計者在明史稿裡有詳細的記載,明史稿裡面是這樣說的,主要設計師由四品內官監阮安設計,阮安是安南太監,也就是越南河內人士,因為跟隨朱棣多年頗得信任,該人從小就刻苦讀書,並且喜歡專研一些別人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東西,用我們現在的定義來說就是個典型的理工男,說他尤其喜歡查看各種建築書籍,對於建築設計頗有心得,並且其記性超群,一本書拿在手裡通讀一遍就能背誦出來一字不漏,周圍的人都說他是神童。


後來由於戰亂,自己閹割之後進入燕王府跟在朱棣身邊,並且由於其聰明機靈得到朱棣的賞識,把他留在了潛邸,屬於潛邸的老人,並且朱棣對其相當信任,在朱棣深思熟慮決定遷都於北平之後,朱棣就吩咐工部,讓其配合阮安建設北京紫禁城,而且撥款數千萬上億兩白銀來建設北京紫禁城與各式政府機構場所,甚至於連各部主要官員住宅區域都一併交與阮安安排。


阮安在1407年奉旨修築北京城開始到了1420年經過了十三年北京城終於建設完畢,期間建設,動用了數十萬各類民工與各類工匠,從外地送到北京建城的大小各類石方達數千萬,建成後在歷史上載入史冊堪稱手筆最大的建都。

而且阮安其人的卻厲害以一己之力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並且據清史記載,阮安建城從未用過圖紙,均是自己沿著工地邊走邊想,或一站就是幾個時辰,然後叫來工部諸人吩咐該如何建造,按照他的想法工部派人直接建設從無差錯,一時之間無數人懷疑,紛紛到現場查看阮安是否真如傳言一樣不用圖紙全憑自己觀看然後在腦中打好草稿工部按照他的指揮建造各類房屋絲毫不差,於是這才得以相信,史官才正式將此人此事錄入史冊供後人查閱。


公子小可


紫禁城的設計師: 蒯祥(1397—1481),字廷瑞,香山漁帆村人。明代初期建築名家、北京宮城設計者。 蒯祥出身木匠世家,父親蒯福就是名匠,明洪武年間曾參加南京明宮城的建築營造。蒯祥從小聰明伶俐,心靈手巧,好學肯鑽,能舉一反三,有所創造,青年時便有“巧木匠”之稱。



永樂十五年(1417),蒯祥和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優秀工匠被徵召到北京,參加皇家宮城的營建。蒯祥接替父親,擔任“營繕所丞”(相當於現在的總設計師兼工程師),設計並直接指揮明宮城的營建工程。當時,蒯祥的建築技藝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巧奪天工的程度,“永樂間,召建大內,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祥隨手圖之,無不稱上意”(康熙《蘇州府志》)。他精於尺度計算,又擅長榫卯技巧,還能雙手握筆同時在一根柱子上繪雙龍,“畫成合之,雙龍如一”,技藝嫻熟,出神人化。’ 正統年間,蒯祥又受命營建乾清宮、坤寧宮和重建故宮三大殿工程。據記載,“自正統以來,凡百營造,祥無不予”;“正統中,重作三殿及文武諸司,效勞尤多”。天順末年,十三陵之一的裕陵興建,蒯祥又被任命為這座地下宮殿的總設計師。



由於他技藝高超,連皇帝也常呼他“蒯魯班”。景泰七年(1456)丙子秋七月,蒯祥從太僕寺少卿升為工部侍郎,但仍督工匠,時人稱蒯祥墓為“匠官”。成化時,蒯祥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但仍“執技供奉”,俸祿食從一品,並參加了承天門(即天安門)的建造。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蒯祥在北京病逝。皇帝聞訊後,派人致哀,贈蒯祥祖父、父親為侍郎,蔭封兩子,一為錦衣千戶,一為國子監生,並將蒯祥當年的居住處、營造業的工匠都聚集的那條巷命名為“蒯侍郎衚衕”。



南柯三境


燕王朱棣奪取侄子建文帝皇位決定從南京遷都北京。帝王遷都之事非同小可總得有個設計規劃師吧,於是有人找來蘇州名曰蒯祥的木匠,也許這只是個傳說而已!但是如此大的工程絕非傳說中的一個木匠就能靠一己之力設計建築完成 。


我們來看下紫禁城太和殿的排水,古人設計排水工程可謂精密而系統工程,每到雨季來臨這裡都會出現“九龍吐水”的壯觀景象,利用自然形成的地勢落差雨水從九個龍口噴出,順勢流向溝渠進入金水河。


各庭院屋簷下遍佈著這種地面上的溝,雨水落入到這些明溝順著溝槽一路通過入水口,落入“錢眼”的雨水在匯入地下各種暗渠內。


“內金水河”是指金水河流經紫禁城內的一段,是故宮內排水系統的主幹線。匯入內金水河的雨水,蜿蜒曲折圍著故宮大殿流至水閘處,最終排到外金水河。

因巧妙的佈局,故宮成為水系設計的典範,它西北高東南低,城中排水系統正是充分利用到這一地形特點。龐大而精妙的設計,讓紫禁城歷經過百年的風雨後,依舊安然無恙。


老於三


紫禁城最初的總設計師正史沒有記載本身就是怪事。漢長安城設計者蕭何,隋大興城(唐改叫長安城)為宇文愷,元大都為劉秉忠、郭守敬,南京紫禁城為劉伯溫,都有明確記載。而北京紫禁城無記載!備料就幹了11年,1417年起建,1420年建成。

首先理順一下朱棣朝的重臣,姚廣孝應是參與了意見,還有另外一人,《人子知孝書》作者徐善述,被太子朱高熾尊為老師,朱棣也很尊重他,此人死於1419年,時間合得起,應參與了意見。再說劉伯溫,洪武八年(1375)就死了,死鬼能參加設計嗎?再就是香山幫木匠蒯祥(1398-1481年),幾歲就參加備料設計嗎?可能是總設計嗎?再聰明的少年木匠,把傳統文化學好了嗎?把易學學好了嗎?又學木工又學風水嗎?他是後來三大殿被燒復建時的重要參與者,破格從匠人提拔任職工部官至左侍郎。有人又說蔡信、楊青,實與蒯祥類同。還有說越南人小太監阮安,都是後來復、擴建時的參與者。

明史對紫禁城最初設計者無記載,應與三大殿被燒有關。朱棣篡位,在南京殺了不少人,方孝儒就被滅十族,反對篡位的人很多,從政治上考慮北京才是他的老窩,從軍事上考慮,天子守邊關防元蒙反攻,從風水上考慮北京勝過南京。

紫禁城修好後,1420年朱棣下令南京的官員北上上班,留一套班子處理南方事務。開張前叫一官員卜卦,不吉,君不修德,厥妖火燒宮。完了,朱棣極不高興,欽天監定1421年正月初一黃道開張,四月初八被雷擊火燒,這下炸鍋了,本不想北上的官員就說風水不好,朱棣還殺了其中一人,罰大臣們到午門外討論風水。一個蒯祥能擔此重責嗎?若是總設計,恐怕頭落地了!想必總顧問們已經早到黃泉縣報到去了,所以設計方案均由朱棣恩准,怪不了別人,不準史官記載總設計留名青史。

紫禁城確是多次被雷擊火燒,這與風水不無關係,專家們是解不了的,這與中軸線有關。而南京紫禁選址在燕雀湖上有問題,地基下沉,但被雷擊否?

北京紫禁城先後多次雷擊火燒。第一次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第二次正統五年(1440),第三次萬曆二十五年(1597),第四次1644年李自成縱火燒宮,第五次康熙十八年(1679)。而有的古建築從隋唐保持至今,未遭兵火,就古代消防措施,趕得上皇宮嗎?不從風水學上找原因,專家們的解釋能讓人信服嗎?總之,紫禁城最初的總設計成謎,應與三大殿火災有關。


5511012468沙溪居士


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關於故宮文獻記載和實物珍寶都是非常豐富的,然而讓人遺憾的是關於建築的設計師的詳細資料是少之又少,紫禁城的設計者是誰終究還是成為一個難以解開的謎底。然而根據考古研究者的一種說法是,故宮的設計者是一位名叫蒯祥的著名設計師(生於洪武31年,死於成華17年),然而蒯祥是否真的是紫禁城的設計者,他到底有什麼過硬的本事讓朱棣委任他來設計紫禁城也有很多讓人懷疑的。

據國家考古學家介紹,1417年故宮初建的時候,蒯祥還不到20歲,無論是年齡還是資歷來看,都很難以勝任設計整個工程,然而蒯祥的主要貢獻體現在重建的工作中。也有記載說故宮的真正設計者應該是蔡信,永樂15年紫禁城宮殿開始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此時蒯祥才跟隨朱棣來到北京,開始主持宮殿的施工,再此之前,蔡信已經主持故宮和北京城的規劃設計和建造。

也有歷史記載,當時在北京討生活的工匠有一個叫香山幫的派別,蒯祥恰好是香山幫匠人的幫主,其手藝精湛,泥水匠,石匠等手藝都是精妙絕倫,隨後進宮。同時歷史關於蒯祥一直流傳一個小故事,就是在宮殿建築初期,緬甸國王派人千里迢迢從緬甸地區進貢了一塊木料,朱棣收到木料之後,打算把木頭建造成門檻,然而由於一位工匠的粗心大意,把木頭鋸短了一大截,然而聰明的蒯祥卻恰好利用這個錯誤,用多餘的木頭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龍頭,反而使得這種新型的設計使得朱棣龍顏大悅,因此對蒯祥也是讚許有加。

蒯祥是一個十分聰明的的設計師,建築供宮殿和樓閣的時候,他只需要粗略計算一下,就可以畫出一張設計圖,按照圖紙施工完畢,建築出來的宮殿和圖樣的大小尺寸分毫不差,由此可見蒯祥在建築上的造詣是不同凡響的,然而傳說在1420年宮殿建造完畢,然而9個月之後,宮殿遭受雷擊失火,後來宮殿的修葺者還是蒯祥,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收藏的一副明代宮城圖。描繪了一個人物站在承天門下據說就是著名建造師蒯祥。

其實,不管紫禁城的設計者是蒯祥還是蔡信,或者是其他人設計建造,故宮都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大作,大批工匠,百姓都為紫荊城的設計建造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甚至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雖然最後都是默默無聞,被埋沒在歷史長河,但是對於炎黃子孫來說,這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值得後人去學習和挖掘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


遺產君


有我,還有誰我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