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村普遍都是小平房,请问东北农村人对住宿条件这块没什么要求吗?

用户7977710938277


我是黑龙江农村人,土生土长,见证了这些年的农村变化,提这样的问题说明你的还不了解东北农村。

首先说东北农村普遍全是小平房,那是过去的历史,现在再到东北找小平房,不能说一个没有,真的很少见了。现在的农村有楼房,最多的是铁瓦脊式房屋,宽敞明亮,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些年农村几乎每家都把原来的旧房拆掉,都建成瓦房,这是农村的一种“跟风”。就像多年前每家都买摩托,然后是家家盖房子,现在是家家买轿车,你去看看吧,农村的轿车不比城里少。这种“跟风”现象就是:你家有的我家也要有,没钱,借钱也要有。而且,原来的老房子盖不起新房的,当地政府都出一部分钱给盖,或是,你盖了房然后政府给你补贴。所以说你说的那些老房子几乎绝迹了,以后再看就得去电影城里看那些拍电影用的道具房。

再说说为啥当年都是小平房,那时农村生活水平底下,物质基础匮乏,所以那时的房只能是土坯平房,节省原料,就地取土,不用多少成本,而且土房还保暖,厚厚的土墙,上边是厚厚的土盖。冬天外边冰天雪地,屋里火墙火炕一烧,温暖如春。这就是都是小平房的原因。

还有看见下面一个朋友回答说,因为东北穷,盖不起像南方农村的小楼,这个问题我纠正一下,这是地理环境的因素,不是因为穷。你知道吗,在东北盖一座瓦房的成本不比你南方盖楼的成本低。东北房子的墙要比你南方房子的墙厚好几倍,另外还要加一层保温板,窗子都是两层,房盖好几层。你说要比南方多多少成本,并且屋里好要安装暖气,还得烧煤,这都是东北住房的成本。如果东北也像南方一家弄那么多的房子,到冬天得增加多少开销成本。所以说,不是东北住不起像南方的楼,而是不适应住。





陌上红尘XS


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村人,我从小到大一直住的平房。不是对住宿条件没要求,是已经住习惯了。现在农民条件不比以前。我家就是按照楼房装修的。都是地暖,还保留了火炕。房子除了外表,跟楼房一样。再有农村都有菜园子,可以自己种植纯绿色蔬菜,养殖鸡鸭鹅猪等家畜。还有一方面,农村人几乎家家都种地,放置农用车,屯粮都需要比较大的地方。再加上邻里直接都相处的非常融洽,关系处的胜似远亲。农闲时也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我再市里也有楼房,但是就是喜欢住在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想去市里办事也是非常方便的。希望我能帮助到你。





东北村花


的确,在东北的农村,很少能见到二层楼,基本都是大瓦房,在以前则大多是低矮的茅草房。对于这种情况,并不是东北农村人对住宿的条件要求低。而是独特的气候条件、实际的土地情况决定的。而且,现在的大瓦房住着也非常的舒服。

1、气候条件决定的燃料消耗。东北的平房在一年四季都需要烧炕,一方面是取暖的需求、一方面是防止火炕返潮、还有一方面是为了开伙的需求。但是在进入冬季之后,由于东北的冬季太过于寒冷,燃料的消耗会大幅的增加。在农村没有人舍得烧煤,都会以秸秆、木材、干芦苇等作为取暖、开伙的燃料,这些木质性燃料不适合锅炉使用。如果是二层楼的话,就得安装锅炉、烧煤,取暖成本会成倍增加、取暖的面积也会大幅的增加。如果是平房呢?只需要木质性燃料就可以,取暖面积也小一些,也能节省燃料。

2、房屋建设的需求。东北的农村朋友都习惯睡火炕,烧的热乎的能解乏、能缓解关节的疼痛。对于垒火炕,在平房是很普遍的,也能通过烧火炕来防潮。如果是二层楼呢?怎么在二楼垒火炕?建筑结构方面就不是很合理。

3、土地的需求不同。与土地相对紧张的南方来说,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在农村更是地广人稀。在我们东北的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比较大, 没有必要去建二层楼。特别是房屋的宅基地、菜园子、院子、走廊的面积基本都超过1亩地,在我老家的房子,这些面积加起来接近3亩地。东西大瓦房,两个大屋、一个小屋,完全能够满足住宿的面积需求,还何必增加投入盖楼呢?

4、大瓦房住着也比较舒服。现在农村的住宿环境与以前的茅草房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48墙”、塑钢窗、瓷砖地面、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比以前舒适了很多、也方便了很多。特别是塑钢窗,有些时候不需要烧火仅需要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就能保证屋内的温度。而且,现在的一些保暖措施,也保证了瓦房能够更长时间的保持住温度。在提一嘴就是,热乎乎的火炕坐着真舒服。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引言:南方农村普遍性楼房较多,北方农村刚好相反,平房较多。特别是以前,这种地域性建筑差异化比较明显,才有“南楼北院”之说。咱们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或者是影视剧中,可以看出以前南方有吊脚楼建筑,北方却没有。又比如延安的窑洞,还有一些地方的“坑”院建筑等。这些地域性建筑风格非常明显,是一种“符号”。虽然现在大多数地区建筑趋于相似化,还会有多多少少这种符号的影子。仔细想想,区域性建筑风格,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东北地区,地处寒带地区,冬季比较冷。我在黑龙江生活过三年,还是比较了解那边的农村“小平房”的好处。

气候因素,决定了人们的建筑习惯。我们知道北方地区,在冬季受到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非常冷。如果农村建造高大的楼房,(东北地区的农村,木头资源也比较丰富),关键问题是建造楼房,立体空间大,不便于保暖,浪费热能资源,得不偿失。又比如我们华北地区,春季干旱,以前风沙很大,乡村的高层建筑,维护费用比较高。近些年春季的风沙消失了,农村地区盖楼房的渐渐多了起来。反过来说,南方雨水丰沛,环境温湿,所以,乡村更适合建造楼房,便于通风透气等。

这地域性气候,造就了南北建筑风格的不同。

二、东北以前被称作“北大荒”,后来有不少人去那里定居,以山东和河北等地的人居多,这些人同样属于北方地区的人们,他们最初去东北的目的是什么呢?

开发北大荒,利用那里肥沃的土地资源,开发成北大仓。那里土地资源广阔,土地资源丰富,虽然一年种一季粮食,但是当地农村,特别是一些小山村,每家每户都有几晌地,有些人家还有一些山林资源。这一晌地换算成我们的667㎡一亩的地,可以换算成15亩,也就是说每家少说几十亩地。这在南方地区是不可以想想的吧。这么多的土地种植一季,会收获非常多的粮食,关于储存粮食来说,楼房并不适合,所以他们会建造平房。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地农村地广人稀,虽然是居住“小平房”,但是,院子都非常大,1000多平米的宽敞大院子,非常常见,更方便晾晒粮食!

说白了,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的人们,并不是建不起楼房,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所需,优化建立自家的家院。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取暖设备也更新换代,以前烧土炕,现在年轻人开始烧地暖了。一家一户,三间地暖房屋,在农村就够用了,没有必要非得建造楼房不是?上面储存粮食又不方便,一个宽敞的大院子,住用都是一楼,多建造几间平房更加方便又实惠。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欢迎留言评论。


三农的高度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为什么说农村都是小平房呢!在我们东北头些年农村都是土坯房!根本不是现在的砖瓦房!随着国家发展!国家扶持农村建设!现在这种土坯房都没有了!以前种地没有补助!现在国家給拿地补!粮补!国家政策好!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一年比一年强!现在农村盖房!都是钢构!砖混的很少了!外墙保温!而且冬天取暖地热代替了老旧的暖气片!




风筝西施


地里条件盖平房好,冬季时间常,还可以有地下室,装各种菜,为了暖和,盖小二层楼大风一吹,得用多少煤呀,平房各家都有火坑,一烧,可以说习惯不一样,一暖和还在炕上吃了呢,。


打庄子


也不是没什么要求,就是古辈们都这么建造的了,而且我们现在基本上是买楼房了,我们的小平房是自带小院子,可以种点菜,种点果什么的食用了。


小大徐学生


因为东北冬天温度太低了,盖什么大瓦房,大楼房简直就是风口子,小平房既能满足居住要求,也有效的降低了抵御寒冷的成本。


相识缘分10


嘻嘻,河北陕西陕西很多地方房子空间很高,嘻嘻我们东北房子冬天不冷,你们那冬天屋里很冷,冻的脑袋疼[流泪][流泪][流泪][流泪][流泪]


易烊千玺破


真羡慕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尤其是农村的火炕,能有保健作用,又非常温馨,真的是一种令人难忘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