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的五虎将最终结果怎样?

雲绯


张作霖早年间的境遇很糟糕,他爹被一个土豪给打死了后,他和二哥端着一条破枪去报仇,可是却因为枪走火而打死了土豪家里的一个老太婆。

枪声一响,自然引来了人,于是哥俩赶紧跑路,不过,他是逃脱了,可他二哥却落到了官府的手里,被判了刑。

他为了躲避土豪的追究,只能继续跑路,后来,跑到了宋庆的毅军中当了一个过河小卒,经过一番摸爬滚打当上了一个小军官。1895年时“衣锦还乡”,谁知为父报仇的事情过去好几年了,打死他爹的土豪仍然不肯放过他,于是他又跑了起来。

后来,他办起了所谓的“保险队”,向周边的村庄收取保护费,人马也越来越多,1902年时得到了清政府的招安,一时之间,威风凛凛。

他一步一步做到27师师长、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自然靠的是他的真本事,可是除了他自己之外,手底下当然也少不了一帮为他出谋划策、鞍前马后的谋士和将领。

张作霖手下的将领众多,后来有五个人脱颖而出,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称为“五虎将”——姜登选、郭松龄、张宗昌、韩麟春、李景林。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中死得最早的一个,结局是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姜登选生于1880年,和杨宇霆一样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所以,他也是奉系中所谓的“士官派”。

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到清军朱庆澜所部任职,从奉天到四川,又从四川到黑龙江,再从黑龙江到广东,他几乎一直在追随着朱庆澜,后于1922年时受聘为奉军总参议,这才成了奉系的一员。

1922年7月,姜登选被任命为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监。1924年被任命为第1军军长,参加了二次直奉战争,此时和郭松龄闹得更僵,几乎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1925年郭松龄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反奉后,姜登选匆忙返回奉天,可在途径滦州的时候,他突然跑去见郭松龄,试图和他谈判,不过,谈的很不愉快,姜登选更是在谈判中将郭松龄骂得狗血淋头。

于是,恼羞成怒的郭松龄扣留了姜登选,心想这么一员猛将,既不能为我所用,当然也不能留给张作霖,所以他决定枪毙姜登选。

1925年11月26日,姜登选被郭松龄下令枪决。

郭松龄境遇和姜登选颇为相似,他枪毙了姜登选,后来自己也被杨宇霆给枪毙了。

郭松龄生于1883年,也曾在朱庆澜手底下任职,后于1913年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投靠奉系后,成了所谓的“陆大派”领袖,和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是死对头,所以,他和杨宇霆、姜登选等人关系很不好。

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到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任教官,从而结识了张学良,受到了张学良的赏识和举荐,从此一飞冲天。

不过,郭松龄此人颇为自负和孤傲,因为受到了张作霖和杨宇霆的刻意打压,所以对张作霖颇为不满,以致于生出了反意。

当然,最终促使郭松龄反奉的,除了张作霖的刻意打压外,郭松龄还认为张作霖对日本太过亲近,疑有卖国的行为,后来又加上冯玉祥和韩复榘的怂恿,终于有了郭松龄反奉的历史一幕。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郭松龄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反奉,结果还没反奉成功便高高地端起了架子,即便是张学良亲自去求见他,他也摔门不见,打了自己的脸,乱了军队的阵脚。

后来,张作霖在被郭松龄打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搬出了日本救兵,反将郭松龄打得满地找牙。

1925年12月25日,杨宇霆为了不让郭松龄有被张学良解救的可能性,直接枪毙了他,张作霖则为了出一口恶气下令将郭松龄曝尸三日。

郭松龄在枪毙姜登选后,仅仅只过了一个月,他便也吃了枪子。

张宗昌被人称为“狗肉将军”,被不少人看不起,不过,他实则是一个“妙人”。

张宗昌生于1881年,因生活没有着落而随父亲“闯关东”,后来在海参威混得不错,手里有不少钱,手下也有不少人,更是练了一手好枪法。

1911年,他自掏腰包拉起了一支人马回国参加革命,后到上海投入陈其美麾下,任骑兵团团长。1913年,他看准了当时的孙先生成不了气候,所以果断地投入冯国璋麾下,成了直系将领。

后来,冯国璋失势,张宗昌也受到了打压,在江西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打成了光棍。

他为了重新站起来,用钱买了十几个金狮子去贿赂曹锟,试图借助曹锟恢复势力,结果被吴佩孚一口回绝。

张宗昌投曹锟不成,手里又没有钱了,于是,挑起了两个粪筐去投张作霖,一个马屁拍的张作霖暗爽,所以顺利投入了奉系。

他虽然在奉系吃了不少冷饭,可是终究还是让他找到了往上爬的机会,后来控制了山东。

1928年,张宗昌被白崇禧打得落花流水,出逃日本。

1932年9月3日,在韩复榘的设计下,张宗昌在济南火车站被仇家郑继成枪杀。

韩麟春也是奉系一员骁将,曾经颇受张作霖信任,结局也没有姜、郭、张三人凄惨。

韩麟春生于1885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清军军械司司长,后来更是研发出了“韩麟春式”步枪。

他在1922年投入奉系,后被任命为奉天军械厂总办,这也算是干回了他的老本行,奉天军械厂在他的手里发展得倒也很不错。

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时,韩麟春任第一军副军长,他指挥第一军打开了九门口。他在二次直奉战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深得张作霖的信任和看重。

韩麟春和张学良关系倒也算不错,在二次直奉战争时因为郭松龄的事没少呛张学良,

1927年时韩麟春因中风不得不退出军界,1931年病逝。

李景林有个“武当剑仙”的雅号,晚年也是将精力用在了推广武术上。

李景林生于1885年,毕业于北洋陆军速成学堂,后到黑龙江巡防队任职,1917年时成为奉系一员战将。

1924年,李景林率部参加二次直奉战争,在此次战争中立功颇丰,后因功被任命为直隶督办。

1925年,郭松龄反奉事曾拉拢李景林一起反奉,在利益的驱使下,李景林和郭松龄、冯玉祥结成了所谓的反奉同盟,当然,他们三个人也是各怀鬼胎,冯玉祥更是如此。

当时,冯玉祥一直盯着直隶看,只等李景林一率军支援郭松龄,他便趁直隶空虚,直捣直隶,占领直隶。不过,冯玉祥的阴谋和企图,被李景林看穿了,所以两人打了起来,李景林也为冯玉祥所败。

1926年李景林因企图再次反奉张而被张作霖解除职务,通电下野,自此失势。

1928年李景林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只一虚职罢了。

后来,他也醉心于推广国术,创建山东国术馆。

1931年12月3日,李景林在济南病逝。


宁糊涂


出生底层的张作霖,能混成“东北王”,不仅有他自身的能耐,还离不开他手下的精兵强将。其中又以郭松龄、张宗昌、韩麟春、李景林和姜登选最为得力,因此,他们又被称为张作霖的“五虎将”。这五人最终都没有一个得到善终,这是怎么回事呢?

(郭松龄剧照)

一、郭松龄。

据说,郭松龄是郭子仪的后人,早年在正规军校受过系统的训练。

他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学堂任战术教官时,认识了张学良。并在张学良的举荐下,成为张作霖手下一员将士。

郭松龄在进入奉军队伍后,很快就训练出一支专业过硬的新军。同时在直皖战争和剿匪的过程中,都有不俗不表现,成为奉军中不可多见的优秀将领。

两次直奉战争,郭松龄都立下大功。不过,张作霖在分地盘时,却没有考虑他,这让他心里颇为失衡。

随后,张作霖想趁胜攻打国民军,实现统一天下大业。郭松龄不同意,数次谏言,希望他能固守东北,保境护民,对抗日本人。

就在此时,郭松龄发现张作霖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以取得日本人在军事上的支持,助他攻打国民军。

愤怒之下,郭松龄倒戈反奉。由于事发突然,郭松龄一路攻城掠地,打得张作霖几欲逃走。

后来,张作霖得到日本人的帮助,再加上郭松龄盟友冯玉祥的背叛,最终,郭松龄落得个兵败被杀,曝尸三日的悲惨结局。

(张宗昌剧照)

二、张宗昌。

张宗昌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早年和张作霖一样,也是苦出身,不过他却很善于学习。比如他在中东铁路当筑路工时,就跟俄国人学了一口流利的俄语。淘金时,不光很快就掌握了淘金技术,还利用空闲,练就了一身好枪法。

张宗昌是个糙汉子,他做过土匪。辛亥革命后他投身军戎,辗转于陈其美、冯国璋和曹锟手下。后来,由于受到吴佩俘猜忌和排斥,一怒之下,他投靠了张作霖,身份也从直系转为奉系。

张宗昌靠剿匪囤积了上万人马,也因剿匪有功得到了张作霖器重。但张宗昌的队伍匪性十足,很为其他将领不齿,数次请求张作霖解散他的队伍。但张作霖认为只要会打仗,小节不须认真。

张宗昌的队伍在直奉战争中果然很能打。一战成名后,张宗昌开始平步青云,先后出任副军长、军长、总司令和山东军务督办。

张宗昌在任上时,行事残酷凶猛,又贪财好色,因此被称为“狗肉将军”和“五毒大将军”。

随着国民党北伐,奉军节节溃败。昔日能打硬仗狠仗的张宗昌,也难以应付了。张作霖对张宗昌的表现很不满,数次责备。

后来,张宗昌在与冯玉祥的队伍激战时,活捉了冯玉祥的爱将——第八方面军总指挥,军长郑金声。尽管旁人一再劝阻,他还是为了泄恨,杀了郑金声。

1932年,身任山东首主席的韩复榘担心张宗昌对他的统治会构成威胁,暗中找到一心想为父亲郑金声报仇的郑继成。经过谋划后,在张宗昌登上火车时,郑继成将他刺杀。

(韩麟春剧照)

三、韩麟春。

韩麟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对军械有很深的研究。

回国后,韩麟春受到清政府器重,先后出任过军械师师长、陆军讲武堂总教务长、陆军参事和驻美陆军武官等官职。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灭亡。韩麟春还来不及体验下岗的滋味,就被袁世凯招到北阀军陆军部就职。

在职期间,由于他研制出“韩麟春”式步枪有功,被授予勋章。同时亦被升为军咨府参事,后被升为陆军中将。

直奉战争后,韩麟春投奔张作霖,受到优待,成为东三省兵工厂总办。

由于韩麟春有着丰富的制造经验,东三省兵工厂在他的管理下,每年都能制造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20万余支,机关枪1000挺……这为张作霖雄霸天下,提供了良好的战备条件。

韩麟春不光懂得制造武器,他还是一员骁将。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平叛郭松龄的战斗中,都身先士卒,为奉军胜利夺得了宝贵的机会。因此张作霖对他信任有加。

1927年冬,前途一片光明的韩麟春突发中风,不得不告别了戎马生涯。1931年,中风再犯,抢救无效身亡。卒年46岁。

(李景林剧照)

四、李景林。

在五虎将中,李景林不能算最为出众的,但声望是最高的。

李景林自幼随父习武,先后师从武当剑派宋唯一和太极拳师杨露禅。由于他武艺高强,亦有“剑仙”、“神剑李”等美称。

李景林还是五虎将中唯一得过黄马褂奖励的一个。早年他效命清廷,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镇压革命的过程中,勇不可挡,因此得清廷嘉奖的黄马褂一件。

然而,李景林在遇到张作霖之前,境况却一直不好。在清朝灭亡后,他先投靠北洋军阀,成为黑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许兰洲的参谋长。

不久又跑到皖系军阀将领曲同丰的手下做了一名团长。直皖战争后,曲同丰战败,李景林连团长也没得当了。落魄的他,这才投了张作霖的奉军。

李景林特别重视以武治军,致力于训练士兵的近身格斗和搏杀本领。很快,他就训练出了一支武力强悍的“疾行军”。这支队伍,不论是战斗力还是耐力,在奉军中都是首屈一指,打起仗来更是战功不断。因此,张作霖愈发器重李景林,很快就将他升为陆军第7混成旅旅长。

次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李景林又被升为司令。由于他在战争中屡获战功,官职也一升再升,到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已被升为军长。

虽说张作霖对李景林厚遇不断,但不甘久居人下的李景林,却生了异心。

1925年,李景林参与了郭松龄的反奉同盟,并公开要求张作霖下野。

郭松龄反奉失败后,李景林得到张作霖父子的谅解。此后,却又联合孙传芳反奉,结果被张学良发现,受到压制后,被迫通电下野。

此后李景林公开武当剑法和太极拳法,呼吁“全民国术化”,广收徒弟。他的举动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支持,随后他创建了山东国术馆,一时名声大振。

1931年12月,47岁的李景林突患痢疾,医治无效身亡。

(姜登选剧照)

五、姜登选。

相比于五虎将其他人,姜登选最为忠义。

姜登选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先得到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重用。姜登选为人忠诚,一直追随朱庆澜左右。清政府灭亡后,朱庆澜积极响应孙中山“护法”主张,成为广东省省长,姜登选亦追随左右。朱庆澜被迫离职后,姜登选亦不顾挽留,辞去了职务。

1922年,姜登选投靠张作霖,成为奉军总参议。

随后,姜登选赶上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姜登选在交战中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不光带他们建造防线,还支援其他军队。他这种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张作霖大为称赞,一再提拔重用他。到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姜登选已被任命为第一军军长。

对于张作霖的知遇之恩,姜登选是感激万分,因此对他特别忠诚。

然而,颇有为人缘的姜登选却和郭松龄不睦。

1925年,姜登选得知郭松龄反奉,专门乘车赶到滦州,试图劝说郭松龄。结果姜登选入城后,便被郭松龄关押起来,并逼迫他合作反奉。

姜登选是个正人君子,再加上他又一向忠于张作霖,因此大骂郭松龄背叛。郭松龄一怒之下,把他枪毙。

郭松龄反奉失败后,韩麟春在给姜登选迁坟时,刨开薄棺,发现棺材板上抓痕无数。原来姜登选受到枪击后并未死,而是被活活闷死在棺材中,死状凄惨无比。

纵观张作霖麾下的五虎将,虽然个个骁勇善战,但没有一个能得善终。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先进的救国救民理念,只顾一味地打内战,抢地盘。他们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参考史料:《东方帝国梦——奉系军阀传》)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张作霖的五虎将中最有名的非郭松龄莫属,对于张作霖的这些大将们却没有一个得到善终。

第一、郭松龄


郭松龄的军事才能很高,他自己本人的军队的见解也比较的深,在他的指挥方面更是十分的优秀,在东北军的讲武堂中任总教官,他还是张学良的老师,但是他不满于张作霖的种种做法,居然造反起兵反对张作霖,张作霖对于他起兵造反十分的害怕,当时张作霖都有兵败如山倒的态势,但是在日本人的帮助下打败了过郭松龄,最后郭松林被张作霖枪毙,尸体被挂在城楼上。

第二、姜登选


姜登选和郭松龄本身就十分的不和,他就去劝说郭松龄,不曾想到郭松龄就把他给杀了,所以说姜登选死的也是很窝囊。

第三、韩麟春

他在日本军事学院学习过,精通各种枪械的制造,是东北的军队的军工厂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建造的,最终他因得病而最终死去。

第四、李景林


李景林的武术修养很高,但是他在一次战争中被抓,但是张作霖赦免了他,因此他也选择了退隐,他退隐后成立了武馆,专注于武术的教学,要不就也因病去世。

第五、张宗昌


张宗昌这个人打起仗来十分英勇,非常受到张作霖的重用,最后张宗昌因为兵败被杀,他死的时候也是比较年轻。

跟谁张作霖打天下的这五虎将,大多都是还没到中年了就已经死去,大部分都活不过50岁!


历史小呆呆


张作霖麾下五虎将是:郭松龄、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李景林。

这五虎将品行和性情都大不相同:郭松龄机敏多智,城府极深;韩麟春素有谋略,不拘小节;姜登选豪爽轻财,和蔼可亲,能与士卒共甘苦,重义而轻利;张宗昌粗鲁放纵,不守规矩;李景林多才多艺,喜欢说大话。郭松龄与姜登选一向不睦,而姜登选与韩麟春关系比较亲密,而李景林与张宗昌各怀心机。

这五虎将都为奉军立下汗马功劳,也都曾经颇受张作霖的重用。但兵者,凶器也。他们没有一个长寿者,都是非正常死亡。

一、郭松龄

结局:举兵叛乱,兵败被杀


五虎将中,郭松龄最有才华,军事谋略是最高的。他祖籍山西太原,远祖乃是唐朝名将郭子仪。

清末民初,中原战乱,郭松龄的祖辈背井离乡“闯关东”,到了辽宁奉天定居。

郭松龄比较有特点,他很俭朴,总是穿着布军服,一般只有俄军和奉军士兵才穿布军服,他又身材高大,像俄军一样,就被称为“郭鬼子”。他受过北京陆军大学的系统教育,曾加入同盟会,在广州和天津两次谒见过孙中山,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韩淑秀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堂,任附小教员,


郭松龄曾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认识了少帅张学良,出众的军事才华令张学良大为赞佩,两人就成为好朋友。在张学良的举荐下,郭松龄进入奉军,成为张作霖旗下大将。在与吴佩孚的大战中,屡战屡胜,立下奇功。

1925年,因发现张作霖向日本人购买武器,准备与国民革命军作战。郭松龄大怒,不满张作霖打内战,起兵发动了叛乱,反戈一击,打得张作霖奉军主力全线溃败。

郭松龄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奉军全部退却到辽河东岸据守。

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的协助下,反败为胜。

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后方被从黑龙江来支援的奉系吴俊升切断,白旗堡的弹药库被烧,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郭军不敌,一败涂地。郭松龄与夫人化妆逃跑,在冰天雪地中赤脚跋涉。12月24日在新民县一个农家的菜窑里被奉军逮捕。25日,被押至辽中县老达房后,被枪决,夫妇二人同时遇难,“在小河沿暴尸三日”。

郭松龄时年41岁。

二、韩麟春:

结局:突患中风,暴病身亡



韩麟春是奉天辽阳人,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先后在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陆军部任职。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韩麟春投身奉军,被张作霖重用,成为东三省兵工厂总办。

韩麟春在军械制造上极有天赋,贡献巨大。他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明了著名的“韩麟春式步枪”,又叫辽13年式步枪,结合捷克毛瑟98/22式步枪和日式三八步枪的优点,但其性能比二者更加优越。真是个牛人。

在韩麟春精心打造下,东三省兵工厂成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每年可以生产6万多支各式步枪、1000多挺轻重机枪,150门野炮、山炮、重炮等各型大炮,20余万发炮弹,1.8亿发枪弹,以及大量的炸药、航空炸弹等军用物资。

1927年冬天,韩麟春突然中风。1931年病逝,时年46岁。

三、姜登选:

结局:劝降叛军,惨遭杀害



姜登选是直隶省南宫县人,与韩麟春一样,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

1922年,姜登选加入奉军,任奉军总参议。

在郭松龄五虎将中,郭松龄与姜登选两人关系一直不和。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以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为由,欲将陈琛正法。姜登选在少帅张学良面前痛哭失声,为爱将苦苦求情,才使得陈琛逃过一劫。由此一来,郭松龄和姜登选两人的矛盾更加深了。

1925年,郭松龄反叛奉系,姜登选前去劝说,希望郭松龄停止反戈行为。郭松龄却极力劝说姜登选跟他一起反奉。两人谈崩,姜登选大骂郭松龄,郭大怒,将其处决。

姜登选时年45岁。

据说,姜登选被枪击后,并未死去。他被装进薄木棺材后,无法逃脱,结果被闷死于棺材中。后来,韩麟春为其迁坟时,发现棺内木板遍布爪痕。

四、张宗昌

结局:冤冤相报,死于仇杀



“三不知将军”张宗昌,是山东省掖县人,他年轻时占山为王,当土匪。后来投身部队,先后在陈其美、冯国璋、曹锟等部队呆过。后出走关外,投奔张作霖部队。

张宗昌作战凶悍,但比较好色,经常嫖妓。大家对他很不满意,建议张作霖将他踢开。

但张作霖却认为,军人只要能打仗就行了。要求太多,非治军之道。于是继续重用张宗昌。张宗昌成为了张作霖部队中一名敢打恶仗的猛将。

张宗昌三不知:不知部下兵有多少,不知家中钱有多少,不知娶了姨太太有多少。

1927年,张宗昌抓获了冯玉祥的爱将、西北军第八方面军军长郑金声,不顾众人劝阻,将他枪杀,埋下了深仇。

1932年9月3日,郑金声养子郑继成在济南火车站将张宗昌刺杀。

张宗昌时年51岁。 张宗昌是五虎将中活得最久的。

五、李景林

结局:突患痢疾,中年病逝



李景林是直隶枣强人,自幼随父习武,1888年被父亲送入奉天的"育字军"陆军青年学校就读,期间被管带宋唯一收为弟子,秘授武当剑术。

1907年,李景林毕业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

1917年,李景林加入奉系。由于他是习武出身,精通武术,他在治军时强化贯彻“武术在实战中学,在实战中用”的原则,编设一个武术队,专门训练武术,提高士兵的近身格斗和搏杀本领,大大提升了士兵的战斗力。

1925年郭松龄反奉,李景林与郭松龄、冯玉祥结成反张密盟,宣布脱离奉系。后李景林与冯玉祥发生矛盾,被冯玉祥打败,丧失大部分军力,又被张作霖解除所有职务,被迫下野,退出了政坛。

由于李景林武功高强,他后来还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倡议国术。

1931年,李景林突患痢疾去世,时年46岁。


馋嘴肥猫铲史官


张作霖戎马一生,是奉系军阀的领军人物,全盛时手下有兵马数十万。东北军兵种齐全,陆海空三军齐备!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张作霖能闯下这片天地,除去其本身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之外,郭松龄、姜登选、李景林、张宗昌、韩麟春这五位虎将,也功不可没:

一、郭松龄:

郭松龄出生于辽宁沈阳,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人。经过千年传承,到了郭松龄父亲这一代,家道早已中落,成了升斗小民,好在郭松龄的父亲很有学问,这为郭松龄的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905年,赵尔巽在奉天开办了陆军小学堂,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这所学校。因郭松龄表现良好,次年又被选拔进入陆军速成学堂深造。

毕业后,郭松龄成为盛京将军衙门卫队的一名低级军官,并成为陆军统领朱庆澜眼前的红人。

民国时代,党争频繁,郭松龄也随着所投奔的势力也是大起大落,直至重返奉天担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后,结识了在此学习的张学良。经张学良举荐,郭松龄才迎来了自己仕途的巅峰,成为了奉军中的高级将领。



两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所部节节胜利,立下战功,任职京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

1925年,郭松龄得知张作霖在日本采购武器军资,欲与南方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而联络冯玉祥反奉,却被冯玉祥出卖。1925年11月,郭松龄发表反奉宣言,率军一路攻克了很多城市。

后来,张作霖联合日本关东军共同攻击郭松龄所部,打败了郭松龄的军队,郭松龄本人兵败被捕后被枪决。

二、姜登选:

姜登选出生于河北南宫,家境富裕,少有壮志。

姜登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同样追随在朱庆澜左右,直至1922年归附张作霖。



两次直奉战争中,姜登选表现优异,得到张作霖的肯定。但因与郭松龄志趣不合,二人走向了对立。

郭松龄反奉后,姜登选乘车经过,欲规劝郭松龄放弃,但被郭松龄扣押,策反姜登选不遂后,郭松龄下令将其杀害!

三、李景林:

李景林出生于河北枣强,自幼随父亲习武,后师从武当剑术大师宋唯一及武术家陈士钧学习剑法,剑法高超,有“武当剑仙”盛誉。

李景林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曾在皖系军阀效力,后投向奉军。李景林在军中传教武艺,训练出了一支军事素质很高的部队。



两次直奉战争中,李景林所部战力彪悍,立下很多功劳,张作霖非常器重李景林,对他非常照顾。

但李景林却并不满足于此。郭松龄反奉时,李景林积极响应;郭松龄兵败被杀后,李景林又联合孙传芳反奉,事情败露后,李景林下台。

从此,李景林潜心研究武学,呼吁国民习武,直至病逝!

四、张宗昌:

张宗昌出生于山东莱州,有“狗肉将军(好赌)”、“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多少枪、多少个老婆)”、“混世魔王(为祸一方)”等绰号!

张宗昌虽然名声不好,却是一个敢打敢拼的人:出身贫苦的他,有着闯过关东、出过国、当过土匪、从过军的传奇经历。



几度沉浮后,张宗昌投到张作霖麾下,成为奉系军阀将领中的一员猛将。张宗昌敢打硬仗,后累立战功,被张作霖派往山东督办军务。

“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宗昌投奔张学良无望,欲返回山东再谋出路,结果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渠联合张宗昌仇家郑金声之子郑继成杀死在济南火车站!

五、韩麟春:

韩麟春出生于奉天辽阳,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对军械武器有很深的研究,曾研制出“韩麟春式”步枪。

投奔张作霖后,韩麟春受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每年为东北军生产150多门大炮、20多万发炮弹、步枪6万多支,子弹60多万发,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生产能力最强的兵工厂。



直奉战争中,韩麟春率部屡立战功,多次受到张作霖的褒奖。

1927年冬天,韩麟春生病辞职,最终于次年病逝!


不书公子


1918年,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旅游特使。他被正式任命为奉师的首领。他手下有许多将军。1924年,第二次直接兵役战争爆发。张作霖率领将领出征,杀光了各方,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奉史的五位将领分别是郭松龄、张宗昌、李敬林、蒋登轩和韩林春,分别担任司令官和副司令官。它被称为张作林的“五虎将军”。除张宗昌外,郭松龄、李静林、蒋登轩、韩林春都是学院派来的。图为郭松龄。郭松龄,早期团员,毕业于军校,在东部三省的五堂学校当教员时,遇到了张学良。

在此期间,他是张学良的好老师和朋友。第二次直接战争期间,郭松龄任三军副司令。由于战后郭松龄没有得到半个正式职位,他与张作霖的想法背道而驰。1925年,郭松龄率领军队向他进攻。冯,最终士兵们失去了生命。图为李静林。1911年革命后毕业于保定军校,任黑龙江省第一师参谋长的李敬林,第一次由东线军指挥,第二次由第一军指挥,战后由直隶省督军指挥。

蒋介石北伐后,李敬林于1926年宣布退役,随后在各地推广中国武术,并在上海、南京和山东创办了中国武术。他于1931年因病去世。图为张宗昌。参加辛亥革命后在军阀中徘徊的张宗昌,屡次背叛和背叛自己的信仰。1921年加入张作霖后,他开始了最低层次的工作。由于连年的成功,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第二军副司令,战后成为山东省省长。

他获得山东领土。胡作飞在山东经营期间,也导致了青岛大屠杀。老江北在奉俊节游行。战败后,张宗昌逃往日本,918年后返回山东参加政治活动。他被山东省主席韩福渠杀害。图为蒋登轩的照片。蒋登轩,日本军士学校毕业,加入团,早年跟随朱庆兰,被张作林录取。他在第二次战争中担任镇威军第一指挥官,战后担任安徽省省长。这人和郭松龄是死敌。他们都是军事院校,都是张作霖任命的重量级军事指导员。

他们与战争不符,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当宋玲在反对派中集结时,他自由地杀死了江灯。图为韩林春。韩林春,日本军士学校毕业,早年在清朝陆军部服役,晚年在北洋政府任职。他还去欧洲调查军事事务。他第一次去张作霖是在战争期间,并被重用。他在战争期间是第二军的第二指挥官。郭松龄率领军队镇压他,受到张作林的高度信任。1927年,韩林春中风离任,1931年参军。







富士康一哥


张作霖的五虎将指的是奉军里属于新派的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李景林和张宗昌这五人,说起来这五人结局都不算很好,三个死于非命,两人因病早逝,下面一一说明一下:

姜登选被郭松龄所杀。

姜登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奉军里属于新派的洋派,因为能力出色,张作霖任命他为训练总监。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姜登选出任第一军司令,期间和郭松龄因为意见分歧发生争执,两人结怨。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胜利以后大举入关,姜登选在杨宇霆的支持下挤掉了郭松龄,安徽军务督办和苏皖剿匪司令,使得姜郭两人矛盾加深。不久姜登选被孙传芳击败,逃回山东。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起兵反奉,姜登选正好乘车经过滦州车站,被郭松龄部扣押。郭松龄劝他一起反奉,姜登选不同意,郭松龄因为旧怨于是在11月26日将其枪毙,用棺材装置以后弃置荒野。

后来据说韩麟春为姜登选下葬时发现姜登选当时并未被直接打死,而是在棺中闷死,棺木内还有爪痕,死的可谓凄惨。

郭松龄反奉兵败被杀。

郭松龄毕业于陆军大学,属于奉系中新派里的土派,曾任北京讲武堂教官、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深得张学良器重,但是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出身的杨宇霆等洋派不和。

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张学良出任第三军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并实际指挥部队。此战一、三两军出力最大,为击败直系立下大功。但是事后郭松龄因为杨宇霆的阻挠,一省地盘都没有得到,反而张宗昌等地位较低的人一路高升,这引起了郭松龄极大的不满。

杨宇霆、姜登选被孙传芳击败以后,郭松龄觉得是张作霖用人不当引起的,因此对张作霖也大为不满。张作霖被孙传芳击败以后,决定对冯玉祥用兵。而此时的直隶督军李景林担心会影响自己地盘,因此撺掇郭松龄反对,张作霖和郭松龄矛盾因此激化,并穿出了张作霖要处理郭松龄的说法。

郭松龄于是决定起兵反奉,初期因为郭松龄掌握了奉系的主力部队因此一帆风顺。但是随即日本决定进行干涉,在张作霖同意了一系列卖国条件以后,日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还派军队直接参战。郭松龄最终兵败,被俘以后于1925年12月25日被枪杀。

韩麟春病逝,享年只有46岁。

韩麟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曾任北洋政府陆军次长,后来投靠奉系。韩麟春的升迁方式比较独特,先是发明了“韩麟春式”步枪,在奉系也是担任东三省兵工厂的总办、督办等职,为东三省兵工厂的建设立下大功,可以说是在军工系统一路上升。

第二次直奉大战时韩麟春出任第一军的副司令,和姜登选合作,此后又因镇压郭松龄立功,因此也是深得张作霖信任。1927年,韩麟春因为生病中风不得不退养休息,1931年去世,只有46岁。

李景林病逝,终年47岁。

李景林和韩麟春有很多共同点,两人都出生在1885年。虽然都是将军,不过韩麟春以擅长军工出名,而李景林则以武术大师闻名,是有名的武当剑术大师,可以算将军里的异类。两个人一个死于1931年,一个死于1932年,仅差一年,而且都是病逝,如此巧合让人唏嘘。

张宗昌被人刺杀。

张宗昌是五虎将里唯一一个不是军校出身的,他曾经在中东铁路工作,在日俄战争里给俄军当过翻译,还组织过花马队协助俄军作战,可谓草莽出身。后来投靠奉军,不改草莽本色,所部大多是绿林出身。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张宗昌是担任李景林的副职,第二军的副司令,后来出任山东督军。在山东任上他大肆收编地方部队和土匪武装,因为成分复杂,所以号称不知道有多少兵。

北伐战争以后,张宗昌被击败,退到山海关时张学良认为他的部队匪气太重,不肯让他出关,最后在山海关被北伐军歼灭。张宗昌下野以后野心不死,一直试图东山再起,最后引起了此时盘踞山东的韩复渠的注意,于是将其骗到山东,让郑继成以为父报仇的名义当街刺杀。

张作霖的五虎将不是被枪杀就是暴病死,而且死时都是壮年,可以说没一个善终。


不沉的经远




张作霖的一生可谓灿烂辉煌,成为“东北王”,并且能“剑指天下”,这和张作霖很会处理人际关系有关。

他很会用人,不仅有结拜的七兄弟,手下还有能力出众的五虎将。很对人对张作霖的结拜弟兄很熟,但对他的五虎将却很陌生,下面我们来说说张作霖的五虎将,看看他们的最终结果。

郭松龄



郭松龄是张作霖手下中最会打仗的,他的崛起不是靠着张作霖,而是靠了张学良,因为他是张学良的军校老师。

在认识张学良之前,郭松龄的军事生涯其实是不顺的,虽然满腹才华,但没有伯乐欣赏,曾一度差点被张作霖杀死。在关内混的时候,他尊敬的中山先生二次革命后去了日本,而袁世凯等军阀又不重用他,所以只好回到了家乡。

起初,张作霖把他安排到了东北讲武堂担任老师,由于郭松龄的战术素养不错,被张学良等同学尊敬并欣赏,于是郭松龄进入了张作霖的眼中,毕竟是儿子的老师。郭松龄有了展示的舞台,郭松龄的能力发挥得不错,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和张学良带领的队伍发挥不错,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所属部队又是战争的主角。一时间,郭松龄成了东北军的“名将”、“大红人”。

但随着郭松龄权力地逐渐增大,其野心也开始快速膨胀,对张作霖的管理、赏罚等有了很大的意见,终于在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串连了冯玉祥和李景林,造了张作霖的反。

张作霖的队伍竟然扛不住郭松龄的攻击,最后在日本关东军地帮助下,在张学良对下级军官地劝说下,在吴俊升等人地努力下,郭松龄功败垂成。

对这样的下属,张作霖没有客气,枪毙,之后曝尸三天。

姜登选



姜登选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韩麟春、杨宇霆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这一伙人被称为“士官派”,和郭松龄的“陆大派”,有着数不尽的明争暗斗。

按理来说,姜登选和郭松龄应该关系不错,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老领导:朱庆澜。但实际上,两人却非常不睦,斗得不可开交,特别是在二次直奉战争中,两人的矛盾更是因为一些事而被激化。

据反映,姜登选为人诚实,豪爽轻财,刚毅果敢,能与士卒共甘苦。

在郭松龄发动兵变之时,姜登选受上级指示,刚好到了郭松龄这里,郭松龄逼着姜登选站队,而姜登选反过来苦口婆心劝了很久,郭松龄未能回头。看姜登选和自己走不到一起,郭松龄下令处死了姜登选,这一天是1925年11月26日,姜时年46岁,很可惜。

李景林



这个人很厉害,是个武林高手,此人出生在河北,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李景林的武艺中最强的就是剑术,是著名的剑客。

在东北军中,李景林还是比较受重视,曾担任奉军第一方面军司令。由于和郭松龄、冯玉祥约定一起反奉,反奉不成,又和冯玉祥两人为夺地盘打得不可开交。

1926年4月,李景林带罪立功,收回京津地区,这算对张作霖有了一个交待,于是就此卸任。

辞职了的李景林醉心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与孙禄堂等人开馆收徒,并提倡“全民国术化”,旨在一洗“东亚病夫”的耻辱,这在当时绝对是武术推广第一人。

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李景林任专职副馆长,张之江挂个馆长的虚职,同时邀请了孙禄堂等武林名人担任了顾问。

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李景林接受命令去山东协调和策动反击,并在山东成立了山东国术馆。

1931年12月3日,李景林突然患了痢疾,由于粗心大意,没有及时治疗,最后病逝,时年47岁。看来,不能小看任何疾病啊!

张宗昌



这人很特别,文化不高,但外语水平不低,这里的外语主要是指俄语,因为张宗昌在海参崴当过很长时间的工头。

张宗昌的一生绝对是个奇迹,放过羊,当过长工,出过国。辛亥革命后,张宗昌从海参崴回来了,拉起一帮兄弟开始打天下,换了数个领导,人家张宗昌的队伍越来越壮。

1921年,张宗昌加入了东北军,因为平匪有功,再加上张宗昌接收了很多俄罗斯战场下来的老毛子,实力空前强大,成为了东北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老帅死后,张宗昌在山东面临国民军的大举进攻,而张学良又不愿意让张宗昌入关,于是乎,张宗昌兵败逃跑,一度亡命大连和日本。

1932年,张从日本回国,潜居在天津,同年九月三日被郑继成枪杀于济南,原因简单,因为他曾经杀了人家的父亲郑金声(是叔父,过继过来的)。

就此,那个被称做“狗肉将军”、“五毒将军”、“三不知将军”的强人,从此完全消失于“江湖”。

韩麟春



这是五虎将中,混得最好,职位最高的一位,生前曾经被授予“上将”称号。

韩麟春脾气温和,很有智慧,曾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对东北军的大力发展,韩麟春功不可没。无论是在东北兵工厂期间,还是担任东北军训练处副监,或是带队伍期间,都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评。

1926年11月,韩麟春被封上将。安国军政府成立时,韩担任了陆军第四方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

1927年冬天,韩麟春突然中风,军事生涯基本结束。1931年病逝,时年46岁。

张作霖的五虎将为东北军的发展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神奇的是,这五位没有长寿的,活得最长的张宗昌51岁,寿命最短的是郭松龄,42岁去世。


蓝风破晓


1918年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正式成为奉系首领,其手下将领众多,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率将士倾囊而出,大杀四方,终获大胜,奉系5位将领,分别是郭松龄、张宗昌、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分别担任军长、副军长之职,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被人称为张作霖的“五虎将”。这里面除张宗昌外,郭松龄、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4人都是学院派出身。

图为郭松龄照片。

郭松龄,早期同盟会成员,毕业陆军大学,在东三省讲武堂任教官时结识张学良,而投到张作霖帐下,其间一直是张学良的良师益友,第二次直奉战争时,郭松龄担任第3军副军长,战后由于郭松龄未捞到一官半职,与张作霖理念又背道离驰,于1925年郭松龄举兵反奉,最终兵败身亡。图为李景林照片。

李景林,保定军校毕业后在黑龙江部队任职,辛亥革命后担任黑龙江第一师参谋长,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为东路军指挥,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为第一军军长,战后为直隶省督办,老蒋北伐后1926年李景林宣布下野,随后在各地弘扬中华武术,在上海、南京、山东创办国术馆并广泛收徒,1931年病逝。

图为张宗昌照片。

张宗昌,参加辛亥革命后混迹于军阀之间,多次倒戈,背信弃义,1921年投靠张作霖后从最底层干起,因功步步屡升,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第二军副军长,战后成为山东督军,获得山东地盘,此人在经营山东期间胡作非为,还酿成了“青岛惨案”,老蒋北伐奉军节节败退,张宗昌逃往日本,918后回到山东进行政治活动,被山东省主席韩复渠杀害。

图为姜登选照片。

姜登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加入同盟会,早年一直追随朱庆澜,后被张作霖接收,第二次直奉战争任镇威军第一军长,战后任安徽督军,此人和郭松龄是死对头,两人都是军事院校出身,都受张作霖器重担任军事教官,直奉战争又不合,是竞争关系,郭松龄举兵反奉时,顺手把姜登选给杀了。

图为韩麟春照片。

韩麟春,日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早年在清廷陆军部任职,后过继到北洋政府任职,还曾去欧洲考察军事,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投靠张作霖,并被重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第二军军长,郭松龄反奉时率兵镇压,极受张作霖信任,1927年韩麟春中风离职,1931年去世。


图文绘历史


张作霖早年投身绿林,很懂得江湖上的道理,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几个靠得住的人还真就不行,早年张作霖靠结拜的七个兄弟打下东北的天下,但是当张作霖要带着这些弟兄打进关里的时候,才发现这老哥几个不行了,1922年被直系给打的屁滚尿流。

张作霖痛定思痛,培养了几个干将帮他打天下,其中最能打的几个人就是张作霖的五虎将李景林、郭松龄、姜登选、韩麟春、张宗昌。

今天,纵横就来讲讲这五虎将,以及他们各自的结局。

多才艺而好大话的李景林

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投身张作霖后得到重用,在张作霖的手下快速提升,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期间担任混成旅旅长,后来担任军长、直隶军务督办等职务,是张作霖手下一员大将。

当然,对李景林的评价是多才艺而好大话,要说李景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并不是打了多少仗,娶了多少个小妾,而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武当剑仙”,李景林自幼随父亲习武,后来因缘巧合下习得武当剑术成为武当派传人,在军务繁忙的时候,依然醉心武学研究,可能是练走火入魔了,随郭松龄反奉,却被盟友冯玉祥出卖,被张作霖后来免职,这丫干脆就醉心武学了。

1931年,年仅47岁的一代武学大师突患痢疾身亡,不是说强身健体嘛!

机敏狡诈而城府颇深的郭松龄

要说郭松龄那是说不完的话题,长话短说,早年一直没有出人头地,到处坐冷板凳的郭松龄在东北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期间搭上了张学良这颗快速上升的火箭而飞升,成为奉军的显赫人物,能力其实没有多少,但机敏狡诈城府深是跑不了的。

郭松龄外号郭鬼子,就是因为太尼玛鬼了,在辅佐张学良的同时,自己掌握了七万奉军精锐。

人心不足蛇吞象,在得到张氏父子如此厚爱的情况下,还不满足,在冯玉祥的策动下发动反奉战争,最后兵败被枪毙,暴尸三日才得以收尸。

豪爽轻财重义而轻利的姜登选

与郭松龄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姜登选,姜登选这个人豪爽轻财,和蔼可亲,能与士卒共甘苦,重义而轻利,纵横曾经考证过,姜登选无论是在四川期间,还是在奉军期间都比郭松龄资历高,人缘好,威望高。

和韩麟春一样,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无论怎么说都比郭松龄要优秀一些,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在侧面战场和韩麟春打的要比郭松龄好一点。

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姜登选以同僚身份前去劝阻,郭松龄于是拉拢姜登选与他一同反奉,姜登选对郭松龄破口大骂,郭松龄于是派人将姜登选杀害,有一些历史研究者认为,郭松龄反奉失败跟其杀害姜登选有一定关系。

有智谋,而不拘小节的韩麟春

韩麟春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几乎是和杨宇霆、姜登选等人一同进入奉军(杨宇霆是被召回的,韩、姜等人可能是杨宇霆拉拢来的),受到张作霖的重用。

总体上来说,干的活跟杨宇霆差不多,担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曾发明了“韩麟春式”步枪,郭松龄反奉造成五虎将两死一免职,而张宗昌逐渐分离出奉系,韩麟春成为奉系的中流砥柱,被授予上将军衔,正值壮年于1927年突然中风,1931年病逝,享年46岁。

粗鲁放纵无规矩准则的张宗昌

张宗昌的一生也算传奇,与张作霖的经历最像,早年投身绿林,从戎后多方奔走都没有混出来,后来投奔张作霖开始发迹,其作战彪悍,能打硬仗,敢打恶仗,成为五虎将里面最能打的一个人。

然而,却是五虎将里面名声最不好的一个,粗鲁放纵无规矩,人称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有多条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关键是没什么文化还喜欢做点打油诗,作诗的水平和《乡村爱情》里的宋晓峰有一拼,“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也算是军阀界的一股清流。

在北伐中兵败的张宗昌1932年想要在山东东山再起,遭到当时山东军阀韩复榘的忌讳,派张宗昌仇人的儿子将其枪杀于济南火车站,享年5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