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中药双盲试验丨 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中医果然是个热闹的话题,谨以此文总结一番。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中医果然是个热闹的话题,后台评论塞爆了,没法一一回复。没想到这篇文章(百年宿怨:中西医之争丨 老和山下的小学僧)伤害了4波人,我来总结一番。

狗尾续貂:中药双盲试验丨 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第一波:反中医者

反中医者的火力比较集中,而且直指核心:中药无法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我的观点是:仅仅依靠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彻底否定中药,是非常不恰当的。

第一,中医药自身的标准化尚未完成,在西医看来是一样的病,是同一个参数出问题,在中医看来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中医,会给不同人的同样病症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所以,大样本的样本同一性很难控制。

我简单跟踪过不同水平中医生的病人,好中医的病人缓解率显著高于差中医的病人缓解率,这至少说明中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了作用。

第二,中医对急症虽有作用,但对比西医并没有优势,多是针对慢性病,治疗周期动辄半年起步。对照实验的关键是单一变量,而常见的七八百种中药里,有四五百种是食物,请问,在长达半年的时间中,实验者如何保持单一变量?天天都吃一模一样的食物吗?

第三,中医治病并非一成不变,好的中医在给药后一个月左右,往往会根据病人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很少会在半年时间内完全不改药方的。双盲试验默认的是“一病对一方”,但这显然和中医实际操作相差甚远。如果你认为这是中医故弄玄虚,请解释好中医和差中医的病人缓解率之间的差别。

第四:中医药在国内的地盘就不用多说了吧,光是国家正式批准的中医院、西医院中的中医科室、中医药学校、大学中的中医药专业、中成药,等等,遍地都是,如此庞大的人群,中间不乏专家教授知识分子。如果中医药是毫无用处的垃圾,那就严重违反了社会学的基本常识,很不幸,社会学也是科学。

“科学”的社会学,加上前面3条理由,能不能打败“科学”的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反中医者从不怀疑自己手里的工具,要知道,牛顿物理都已经被推翻了。

哦,对了,别拿美国欧洲说事,让他们先把咖啡防癌的事情整明白,或者你给设计一个“喝咖啡十年能防癌”的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要严谨的那种。

第二波:挺中医者

挺中医者的火力就比较分散了,但普遍厌恶“中医是统计学或经验学”这句话,认为这是玷污了中医。

我好不容易把挺中医者的想法给总结了出来:中医是由古代一些特别牛的人,通过一些特别牛的方法,发明出来的,可惜,这个特别牛的方法已经失传了,这种特别牛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甚至可能已经消失了。

古人能不能做到“入定”之后,利用意念对自己身体实施自检?我对很多无法“证伪”的东西,向来是保持着尊敬和好奇的,很少一味排斥。但我依然认为,古人也是普通人,不能神化,再牛的人也是普通人,普通人就只能做普通人的事情。

但是,谁知道呢?说不定意念这东西真就这么神奇,连量子力学都能成立,对吧?说不定从十楼往下跳,身体反而会更加健壮,这种可能性应该也是存在的,谁来尝试一下?

第三波:统计学者

统计学者认为“中医是统计学”这句话,严重玷污了统计学!统计学是有众多数学工具的,中医啥都没有,只能算经验学。

好吧,我承认是我大嘴巴了,但这不影响我表达文意。我一直强调中药没有标准化,意思也就是没有数学化。

第四波:语文不及格者

不少人根本没看懂,或者说,没看清文章就急匆匆跑来斗嘴,哎,我不该写这么多的……其实吧,这有些不礼貌,不喜欢可以不看,如果非要说上几句,麻烦请仔细看看完。

打完收工

被我伤害的盆友就别在这篇下面留言了,咱们歇一歇,饶我个耳根清净。没被我伤害的盆友,赶紧闹起来,好让我知道主力尚存,还能继续去干下一个话题。


扩展阅读:

鲁班再世:长五撼天记 | 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百年宿怨:中西医之争丨 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学僧,著名科普作家。文章2019年4月14日年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老和山下的小学僧(狗尾续貂:中药双盲试验),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