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習成績和道德品質哪一個才更重要?

幸福一家人wjy


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害才,不論是對於家庭還是社會來說,我們能接受平庸的人,但是不能接受害群之馬,這現象就說明了在培養的過程中,品德是居於才華之前的。

1.品德是人生的基礎

智育沒有德育做基礎,就是犯罪的幫兇,體育沒有德育做基礎,就是暴力的前衛,這些話都準確的說明了品德的重要性。當前整個社會處於轉型期,社會浮躁的誘惑五花八門在衝擊著當代人的價值觀,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教育工作存在著比較突出的重成績輕德育的現象,這讓孩子的知行不一,即使很多名校優秀的學生也存在著大量的品德問題,他們有著自命不凡的優越感,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不能夠接受家庭的平凡,不懂得尊重卑微的勞動者等等,社會上層出不窮的打罵父母,侮辱清潔工等等惡劣的事件層出不窮,這無一不在為我們敲警鐘,我們批判這樣的現象,但是在孩子的少年時期,品德教育的關注遠遠不夠,在當今分數至上的社會趨勢下,父母,學校都是以成績為重中之重的價值取向,這值得我們深思。

2.道德品質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意識形態之一

道德以善惡為評價標準,規範人的行為,賦予人明辨是非的能力,體諒和包容他人之心,用以調節人類關係和社會關係,假如失去道德,人類就是一個會工具的原始的動物世界,高尚品德的人能夠利用知識造福人類,品德低下的人會為禍社會,造成樁樁件件悲慘事件的發生。人若無品,行而不遠。

3.拋棄唯分數論,品德成績同步發展

注重分數和培養品德並不矛盾,學生生涯處於人生打基礎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有什麼樣的價值觀決定著一生的方向和修行,青少年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而品德教育也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通力合作,社會風清氣正,官員以身作則,老師為人師表,家長言傳身教,社會風氣好了,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發展也會更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