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体教师都不责骂学生、不惩罚学生、不打学生、不大胆管理学生,将会怎么样?

俞航富


我初中的时候因为不喜欢数学老师,总觉得他又老又啰嗦,上课就不怎么听,成绩下降得厉害,这个老师就罚我放学后做题,不会就问他,做会了才能走,这样我就更讨厌他了,就跟他顶嘴了,他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找我谈话,我还不服气,觉得他就是针对我,班主任说,放学了他牺牲自己休息时间来管我,就是觉得本来可以学好的,他不能放弃,我不理解啊,可能又是青春期叛逆,后来班主任找到我家,跟我父母谈了,等班主任离开了,我的父母差点没有把我打死,真的,我们那里农村,只有靠读书才能跳出农门,那天晚上因为打得太痛,根本睡不着,仔细想想我真的不对,老师也真的又负责又辛苦,我不再对老师有偏见,我认真了,后来我考上了好中专,那个时候是要分配工作的。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的老师都打我们的,从小学到初中,但是说真的,黄金棍下出好人是有道理的,所以我觉得该打的时候还是该打,打手板什么的嘛。现在想想没有老师打打我们,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说不定我就只能在家种地,没有说种地不好,但是毕竟工作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自己的下一代,让下一代离开了那个辛苦的环境走到更好的空间,所以我是赞成老师该出手时就要出手。


耿直率性


我讲两个我身边发生的案例:

案例一

零几年的时候,我在农村一个初中教数学,班上有一个学生,家里条件一般,眼睛近视的不行,还不配眼镜。当时将三角函数需要查表,配备的三角函数表字小的很,他每次都把眼睛放到表上才能查到。

我眼里是个很努力的学生,也很乖巧。但是他不爱语文,经常不写语文作业。当时教他语文的恰好是他们村的,对他是恨铁不成钢。语文老师说:“他家困难,如果不靠学习改变,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于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狠狠的揍了他一顿。

当然因为是一个村的,相互都熟悉;又因为家长也理解是为孩子好,没找老师的事。

结果是这孩子被狠揍了一顿以后,开始在文科上发力,原来瘸腿的补上来了,后来成绩不错,考进了我们市里重点高中。

据说,他很感谢揍他的老师!

案例二

这个是我亲身经历的事。那一年我们班有一个女孩,是教育局领导的外甥女。所以很多老师上课都比较小心,生怕哪句不得体被告给领导。

而我刚毕业第二年,典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对她的要求跟其他人一样,该批评就批评了!但是她是一个各方面都是中等水平的孩子,所以实际上我对她印象并不深刻。

直到初中毕业后她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面提到,除了我敢批评他外,其他老师都因为她的身份而不敢管她,所以她瞧不起那些老师。

所以我们看,有的情况下,你的批评,你的打骂反而赢得了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肆意打骂学生呢?

当时不可以。

我认为不论老师的行为如何,只要学生能感受到你是真心关心他,真心为他好,那么即使有点过激的行为,家长和孩子也能理解。

但是,现在有的老师的行为不仅不配当老师,更不配为人。

所以禁止老师不得责骂,殴打学生的规定是完全正确的!

这却不是不让老师管!如果老师只有批评、惩罚、打骂这“三板斧”,那么尽早辞职,别耽误自己也别耽误别人!


芳菲三月


借这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两个真实事例:

我能考90分以上

前几年,这个学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确实聪明,但却懒散的很

每次让他背知识点,他总是稀里糊涂的看看就敷衍了事;课上听课也是随心听一听;课后练习更是不尽全力去做……

一开始,我每次都会提醒他,后来专门找他就此事聊了很长时间!虽然点头应下,但并没有后续改善!

考试临近,我问他:“你觉得能考多少分?”“90多分吧,最少也得90分!”最终,结果并不出所料——只考了70多分!

对于这个孩子,也许考90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就是因为疏于管教与管理,仅仅考了70分!也许没有惩罚与责骂孩子的成长是不完整的!

任务完不成,一个加一个

虽然作为班主任,但我对周末作业并不是很在意!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寄宿制学校吧,学生回家时间也不长!

每次周一返校,关于作业情况,我只是随口问一句!即使有几个未完成作业的,我也是说教几句就过去了!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周末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同学返校补作业!我一气之下,惩罚了他们一次,后面的情况就好多了!

整体来讲,孩子的自律性是非常差的或者说他们正处于一个自律养成的阶段!所以,如果没有惩罚,只是说教,可能效果就会很不尽人意,最终也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薄期


这个我有发言权,我认为该惩戒必须惩戒,如果不管学生,最后会害了学生!!

我在学校还承担着体育班的教学任务,刚开始来体育班上课前,有经验老师就说过,人家体育生听了就听听,不听就让人家睡觉,你叫也叫不醒,千万别和人家较真,不然急了还会打你的!

我刚进班,二十多个学生睡觉,十几个学生看小说和手机,还有人织毛衣,有人打牌,我进去好像跟没进去一样!我每个睡觉的都轻轻拍拍,看小说手机的提醒,打牌的让收了,但是该睡的还睡,该织毛衣打牌的依旧,每次上课还是只有三四个或最多十个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

马上学业水平考试了,体育班政治是个大问题,我专门印有最简洁的知识点,跟大家苦口婆心说会考都不过,高考单招更没戏,马上高二完就高三了,政治是必考,每天辛苦训练就是为了有个好大学上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依然只有三四个人稀稀拉拉的背,而且念着念着没声了。

我想这不是办法,就在快下课念名单,问有没有哪位同学不需要我督促学习,最后班里五十来个学生,统计了40多位同学名字,制成表格,让这些同学在同意接受老师督促的声明上签名,名单以签字为准。今天上课,先提醒大家已经签过“血书”,接着我划了7个最常见主观题,让背了30分钟,说最后十分钟提问!

在黑板上写上“第一批背诵处罚名单”几个字

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全班基本上全在认真背诵,第一次在体育班听见那么大那么多的背书声,提问的时候只有两个同学不会,我拿戒尺走到学生跟前,他们俩很自觉的伸出手,每个同学手心打了重重的五下,包括被打同学在内,没有一个人有意见或者不满,反抗!!我觉得这就可以了,我认为只要能督促学习,适当的教育惩戒是必要的!

当然我也可以不管他们我讲我的,讲完我就走,你爱学不学,爱背不背,但我认为这不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是的,我打学生了,但是我问心无愧!!!


芊蔚千源


这样真的好吗?现在都说快了教育,快乐教育的意义在哪?现在的孩子老师说一下回家告诉父母父母就去找老师更别说打了,现在的孩子一点承受能力也没有,说不得打不得,这样真的好吗?我是80后小时候我上学虽然没有被打过但是我觉得老师打孩子正常啊。老师跟你无冤无仇的你要做好了打你吗?现在老师打你有父母保护你,请问踏入社会受尽委屈怎么办?我真的希望把教棍还给老师,让孩子多吃点苦受点委屈真的没有什么不好


远嫁的媳妇


响鼓需要重锤击。

若所有的老师都选择做一个佛系老师,那么将有很多能够成才的学生最终泯然众人。

十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A,A长得眉清目秀,本身又特别聪明,和校长是拐弯亲戚,再加上人会来事。A同学倍受校长宠爱。大半年过后,校长和我聊天时提到了A同学,满以为校长会对A大夸特夸,我都做好了洗耳恭听的准备。谁知校长口风大变,狠命吐槽A同学的不轨行为。临走时反复叮咛要我加强对A的管理,说什么不能让一颗好苗子长成歪脖树云云。接手A的管理后,我才算彻底发现:苗子是很好,但犯错时也绝对是高智商。没一天没事。你轻描淡写地和他谈他出现的问题他拼命点头称是,过后依然故我;言辞严肃了他会低下头一声不吭。老师的苦口婆心、长篇大论于他不过是过耳东风。有次学校组织期中考试,A因为违反考场纪律被监考的老师踢了一脚。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A捂住肚子,耷拉个脑袋,亦步亦趋地跟在监考老师身后,非要监考老师给他补偿费一百或者立马送他去医院看医生,否则他会一直跟着监考老师。监考老师几乎被他逼疯了。闹到校长办公室,这孩子犟劲上头,谁说的都不管用,除非给他一百或者立马送他去医院。最后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全权处理此事。我当着校长和监考老师的面对A大发雷霆,然后一脚踹在他的屁股上让他滚回办公室等候我的处分。平息了校长和监考老师的怒火后,我立马返回办公室继续处理此事。或许是从没见过我发这么大的火,或许是看到了我在校长和监考老师面前丢了面子,A在办公室比在校长办公室平静多了。然后不等我出声,他就一五一十的、竹筒倒豆子般把实情的原委告诉了我。在抱屈的同时也向我表态:认屈、忍屈,向校长和老师道歉。风波过后几天,我找A谈心,当我问道如果是我那样对待他的时候,他会不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对待我时,他抬起头看着我说:“绝对不会,因为我知道你对我的好。”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真诚。后来,他考上了天津大学,在给我的一封信里他写到:“没有您,我是谁”。

网络上也有这样的文章:老师看学生日渐颓废,心急如焚。先是温言相劝,不见效果、然后大谈特谈学生的人生前途,学生无动于衷。万般无奈之下,老师选择了在公开场合侮辱该学生,说他是学渣,说如果像他这样的学生能考上某某大学的话,他就会在学校某个盛大的节日里向该学生公开道歉。受了刺激的学生发奋图强,最终考上了老师压根不认为他能考上的大学。他兴致勃勃地去找老师兑现老师当初的诺言时,从其他人的嘴里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他的满腔怒火顿时化为乌有,对老师也充满无限感激之情。

学生千千万,性格各不同,有的学生需要敲打才能成才,那老师就要去敲打学生。(敲打的一定要是有感恩之心的学生,最起码能体味到你的敲打对他是有好处的)有的学生本身特遵守纪律,踏实学习,老师又何必敲打?至于无论怎样敲打都不能成才的学生,在师生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还是佛系一些更安全、更舒心。





见得别人好


教师对学生应有严父慈母之爱心。作为每一位教师对学生都应有慈母之爱,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培育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尊纪守法,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对学生严教更是对学生的爱呀。人常说,树木不剪难成材。就是说对小树滋生的侧枝邪枝就要修剪,歪身就要进行效正,这样才能培育出来栋梁之材。人也是一样的,有什么缺点,坏毛病,作为教师就要及时于以纠正,使孩子始终在正道上前行。

学生有了好的品行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将来才能成为父母放心,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材。


文武43940769


如果全体老师都不责骂学生、不惩罚学生、不打学生,不大胆管理学生,将会怎么样?这问题提的,答起来颇费周折。

首先,不能把责骂学生、打学生与惩罚学生、大胆管理学生混为一谈。

责骂学生,打学生是对学生的伤害。是老师违背师德的表现,轻则对其批评教育,重则接受行政处罚甚至负法律责任。是绝对不允许的。

对学生进行大胆管理,并对其不当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则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是老师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老师管理学生时必须行使的正当权力。

如果如题主所说,全体老师都不责骂学生、不惩罚学生、不打学生,不大胆管理学生,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乱就怎么乱。那学生想成才可就难多了。

题主之所以提这样的问题,可能另有隐情。估计是老师因管理学生过当,受到了过重的伤害。因而产生宁乱勿管的消极思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当老师的不容易,只有当过老师的人才知道。一家只有一两个孩子,管理不当尚会弄得吵、闹、哭、叫,全家不得安宁。一个老师面对的可是五七十个孩子。再加上部分孩子娇生惯养,脾气执拗,想让他们伏伏贴贴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冷静时谁都知道打骂学生不对。谁也不愿违背师德,做输理事儿让別人数落,谁也不愿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去赌一个学生的错误。但如果被学生的不当行为和恶劣语言所激怒,气昏了的时候,偶尔对学生爆一句粗口,或者失手打学生一巴掌,过后冷静下来也是十分后悔的。如果事后能得到学生及家长的凉解,其实对学生并无多大害处。若是事后家长小题大做,强烈追究。再加上部分没有担当的领导对老师严加处置,搞得老师灰溜溜的。从此情绪低落,变得佛系起来,那对学生的伤害可就大多了。

因此,一方面老师要加强修养,不断提高对自已情绪的管控能力,尽量避免打骂学生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家长和社会也应对老师多一些体凉和宽容。为老师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老师丢下顾虑,放开胆子,大胆管理学生。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是天凉好个秋A,专心关注教育教学工作。诚邀朋友们评论、转发,多加批评指正。不胜感谢!


天凉好个秋A


做为教师,其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责骂,惩罚,不存在大胆管理这种说法,而应该是合理合法管理。

一、做为一名老师,感同身受。对调皮捣蛋的学生,除了责备,训斥,变相的惩罚,好象没有其他办法解决了,其实我觉得,做为老师,完全忽略了做教师的责任,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什么是传道,就是传受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范,而不是责备,而不是你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做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是用直观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甚至是简单的说教都无济于事,而应该是现身说法,循循善诱,启发诱导,让其向好的方面转变。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首先是让学生了解错误的根源,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让学生一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能使自己认识到为什么错了。所以说教育学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二、为什么我们教师出现了责罚,打骂?我觉得这与我们做教师教育目的有关系。教师的终极目标是教书育人,而我们为了即得利益。一时半会的利益而只顾教书,忘了育人这关键的环节。虽然说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们缺乏了其中的育人环节。我们只要了成绩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让很多的学生只有了成绩而忽视了做人的道理。这是学生的错吗?学生从小学,甚至在幼儿园,接受的都是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好学生,甚至有教师也认为好学生都是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甚至一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之后,眼中根本无老师的存在。尽管老师不是学生有所回报,但恶语相向,动手打老师的不是也存在吗?所以说只重视成绩,而忽略育人的教育不是好教育,至少不全面吧。

三、什么方法能让老师改变这种方式,方法。我觉得吧应该是耐心,真心,诚心。让诚心打动学生,让真心赢得学生,让耐心拥有学生的信心。耐心会让你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真心会让学生懂得了你的赤诚。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找对了方式方法,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良方。


人教版英语


如果是培养奴隶,打骂最简单……如果培养一个自由的公民,打骂只会激发仇恨!

《高考小改变,教育大发展》

郝峰涛

人的成长规律决定考试,而非考试决定人的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方面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大量而无用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论二:孩子们各有天赋和兴趣,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天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论三: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四:天才高于优科,优科高于均科,均科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优科专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均科观。天才源于天赋,优科源于兴趣,均科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鸭式和应试观,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给天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高考的一小步,将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四,学习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方向,所有强加给孩子的学习目的都是陷阱,因为孩子的未来只属于他自己!

教育要想从功利回归常态,就当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这才是复兴的希望。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门门成绩优秀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优科的普遍性,不是坏事,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4,民国大师的特点:优文科(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5,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6,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7,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8,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致敬: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